文学类文本阅读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 香
  刘醒龙
  一座山从云缝里落下来,是否因为在天边浪荡太久,像那总是忘了家的男人,突然怀念藏在肋骨间的温柔?
  一条河从山那边窜过来,抑或缘于野地风情太多,像那时常向往旷世姻缘的女子,终于明白一块石头的浪漫?
  山与水的汇合,没有不是天设地造的。
  在怡情的二郎小城,山野雄壮,水纯长远,黑夜里天空星月对照,大白天地上花露互映。每一草,每一木,或落叶飘然,或嫩芽初上,来得自然,去得自然,欲走还留的前顾后盼同样自然。
  山水有情处,天地对饮时。一棵树为什么要将那尊沧桑青石独拥怀中?若非美人暗自饮了半盏,趁那男人半立之际,碎步上前,将云水般的腰肢与胸脯,悄然粘贴身后,临街诉说心中苦情,有谁敢如此放肆?乾坤颠倒,阴阳转折,将万种柔情之躯暂且化为一段金刚木,做了亿万年才炼就强硬之石的依靠!一如江湖汉子走失了雄心,望灯火而迷茫,将离家最近的青石街,当成天涯不归之路,饮尽了腰间酒囊,与数年沉重一起凝结街头,在渴求中得幸久违之柔情,再铸琴心剑胆。
  树已微醺,石也微醺。微醺的还有那泉,那水,那云,那雾……
  所谓赤水,正是那种醉到骨头,还将一份红颜招摇于市的水。只是做了一条河,便一步三摇,撞上高入云端的绝壁,再三弯九绕,好不容易找到大岭雄峰的某个断裂之缝,抱头闭眼撞将进去,倾情一泄。在天性的挥霍之下,桃花源一样的平淡无奇,忽然有了古盐道,以及古盐道上车马舟楫载来的醉生梦死,萧萧骊歌。
  所谓郎泉,看得见泉中红茅草和白茅草的根须,年复一年,竭尽所能地向最深处,送去一颗颗针鼻大小的水滴。
  云在最高的山顶苔藓上挂着,雾在最低的河谷沙粒上歇着。一缕轻烟,上拉着云,下牵着雾,一时间淡淡地掩蔽所有山水草木,仿佛是那把盏交杯之性情羞涩。还是一缕轻烟,上挥舞着云,下鞭挞着雾,顷刻间酽酽然翻滚全部悬崖深壑,宛若那鸿门舞剑之酒肉虎狼。偶尔,还能听到一块石头尖叫着,从梅的花蕾花瓣堆成山,也高攀不上的地方跳出来,夸张了一通,然后半梦半醒地躺在野地里。让人实难相信,世上真有不胜酒力的石头?
  是往日珊瑚石,还是今日珊瑚花?映着幽幽意,从山那边古典地穿越过来,又穿越到山那边的二郎小城。
  是一只岩燕,还是一群岩燕?带着剪剪风,从云缝里丝绸般落下来,又落在云缝里的二郎小城中。
  山水酿青郎,云雾藏红花。山和水的殊途同归,云与雾的天作之合,注定要成就一场人间美妙。舒展如云,神秘像雾,醇厚比山,绵长似水。谁能解得这使人心醉的万种风情、一样天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方式构思全文。
  B. 全文聚焦山水云雾等主要景物,从各个角度进行特写,勾画出了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图卷。
  C. 全文对典型的景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来为山水描形蓦态。
  D. 全文从嗅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将“天香”表现得淋漓尽致。
  E. 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还融入了神话传说,使“天香”多了一份文化的韵味。
  2. 请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3. 文章题目为“天香”,“天香”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4. 请简要分析这篇游记散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及效果。
  5. 这篇散文与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不一样,底蕴深厚,充满了文化气息,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探究作者选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 景
  墨 白
  叶坐在雪地上,回头望望她刚刚走出的医院,她想,要是能堆一个大雪人该有多好呀!可是到哪里去堆呢?她扬起脸,痴痴地想,到哪里去堆个雪人呢?她伸出舌头舔舔落在嘴角上的雪花,慢慢地闭上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空旷洁白的原野,看到了奶奶拄着拐杖立在村头眺望。有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角里溢出来,但她没有去擦,依旧那样扬着脸,感觉着雪的飘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城市的街道里乘上了开往乡村的客车。她面色苍白,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很同情这个瘦小的女孩,她没让她买票,一直把她送到她要去的那个名叫楸树庄的地方。叶站在雪地上,一直看着那辆客车随着公路远了,才转身走进村里。飘扬着雪花的村街上很少有人走动,叶的身影在寂静的村道上显得很单薄,她费力地穿过村子,来到村头一所被树枝围成的院子前。叶目光越过柴门看到了院子深处的房屋,就忍不住叫了一声:奶奶——她一边喊叫一边朝房子奔跑。叶在奔跑的过程中,看到那扇黑色的门打开了,她看到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
  奶奶说,叶,是叶吗?叶不顾一切地扑到奶奶的怀抱里。奶奶用苍老的手抚摸着叶冻得冰凉的小脸,她迭声地叫着:乖,是你吗?乖,真是你吗?奶就要去看你哩,鸡蛋都弄好了,可奶走不动,奶又晕车……你爸哩?
  泪水从叶的眼眶里涌出来。奶奶说:他又把你一个人丢在医院里了?这个懒种!乖,别哭……你妈呢?咋,离了婚就不管了,就一推六二五了?就不是她闺女了……别哭别哭,乖,给奶说,好点了吗?叶说:奶奶,白血病能治吗?能治……老人把叶紧紧地搂在怀里,苍老的泪水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说:能治,能治,我苦命的孩子……叶慢慢地推开奶奶,说:我想堆个大雪人。奶奶说:乖,你歇着,奶去给你堆。叶说:不,奶,我自己堆。奶说:中,你自己堆,奶去给你做饭好吗?
  在冬季里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奶奶苍老的视线下吃力地堆着雪人,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在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那把铁锨从她的手中滑落下来,她无力地坐在雪地上。奶奶走过来扶起自己的孙女。奶奶说:乖,回屋歇会儿,明儿个再堆。叶在奶奶的搀扶下回到了屋里,她在奶奶温暖的地铺上很快就睡着了。   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在屋子里没有看到奶奶的身影。她拉开门,眼前出现的情景使她愣住了。她看到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坐在院子里向她微笑,在雪人的旁边,她看到了奶奶。奶奶盘腿坐在那里,好像很累很累,她的身上和四周落满了厚厚的积雪。叶叫着跑过去,可是奶奶没有说话,奶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叶不敢惊动奶奶,她悄悄地在奶奶身边坐下来,一直坐了很久很久。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
  (《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
  A. 小说主要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父母离异而身患重病的不幸女孩形象和一位乡下慈祥的奶奶形象。
  B. 小说故事简单又不新鲜,但读罢却能给人较强烈的震撼,原因就在于作者较成功地运用了叙事语言。
  C. 小说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作者用浓烈而几乎透明的笔调,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凄美境界,讲述了一个冰清玉洁、寒彻心底的动人故事。
  D. 文章反复写到老奶奶不停地称叶为“乖”,不仅造成一种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也充分地刻画了奶奶的慈祥与爱怜。
  E. 小说中写了一个“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其目的就是要与叶的父母形成鲜明的对比,颂扬她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光辉。
  2. 小说取名为“风景”,你如何理解?
  3. 小说多次写到冬季大雪纷飞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三个方面任选其一作简要分析。
  4. 小说结尾写叶端坐在奶奶的身旁,“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简要作答。
  5. 小说结尾一段没有写出风雪交加的夜晚,奶奶独自在户外堆雪人的情状和心理,削减了作品的感染力。你怎么看这种观点?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沙 葬
  【法】 雨 果
  勃尔登的海岸边,时常有个人——旅行或是捕鱼的人——乘潮落的时候,在离岸很远的沙滩上走。但他走了几分钟,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脚底下的海滩,好似胶水一般;鞋底上粘着的沙,也简直像糨糊一样。海滩上十分干燥,但是人走在上面,等到脚一提起,所印的脚迹,却已被水装满了。眼睛里也看不出什么变动,只见一片冷僻的平平的海滩;四周的沙都是一般样子,也分不出哪块沙土是坚实的,哪一块是不坚的。一簇海虫,在旅客的脚边飞舞着。旅客向前走去——向着岸边走——想走近岸边。他一点也不挂念。有什么挂念呢?他只觉有些不妥当,好像他脚下重量一步加重一步了。忽地里陷了下去,有二三寸深。他一想这不是一条可走的路,便站住脚想辨一辨方向。低下头去看他的脚,已经看不出了,埋没在沙中了。他把脚拔出,想旋转身子向原路上回去,但陷得更深,沙到胫上了,想极力挣扎脱出,才向左边一窜,沙反涌到小腿;向右边一跳,沙齐了膝。于是他脸上现出说不出的恐惧,知道自己陷在流沙中了。他的底下,便是人不能走的,鱼也不能游的可怕去处。他把肩上负的东西拿下来,好像遇险的船只想减去些重量。快得很,沙到膝上面了。他高声喊救,扬着帽子、手帕,但是沙把他愈拖愈深了。沙滩这般荒凉,陆地离开这般远,滩又是著名危险的,近边又没有勇敢的人来救他,完了,他遭罚葬在沙中了。他受罚这可怕的、逃不掉的、残酷的、慢吞吞的埋葬。几点钟里,倒也不就结果他。也不妨碍他的自由,也不害他生病,只使他立着,把他的脚向下抽去。随着他的挣扎叫喊,一步一步地引他下去。这正好像他要抵抗,反受加倍的刑罚一样。一边慢慢地拖他下去,一边却任他欣赏四周的风景,乡野里的树木、青草、村庄上的烟囱、海船上的帆、飞鸣的鸟和太阳、蓝天。沙葬的一个坑,好比潮水,从地下涌上来的。渐渐地加高,一分钟也不停。那个可怜的人,想坐一下子,想横下去,想爬起来,一举一动,都使他反埋得更深了。立了起来,却又深入了好多。他知道是不好了,屈了两只手,高声向着老天求救,但却没有希望了。他看沙齐了他的肚子,快到胸前,只剩下半个身子在外面了。他就放声哭起来,伸起两只手,狠命地向上挣,指爪向沙上乱抓。想拔出来。两只臂膊撑住了,想脱离这儿。沙上来了,齐了肩了,到颈上了,只剩了面孔还可以看得出。张开口大喊,沙塞满了,静默了。眼睛还睁着,沙遮盖了,乌黑了。后来额头渐渐下去了,只有几根头发在沙面上飘着。一只手露在外面,在沙面上乱挖,哆嗦着,颤动着,隐灭了。唉,这是一个人不幸的结果!
  (《意林》 2009年21期)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说情节仅限于一次遭遇流沙而不幸沙葬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非常集中,却展现了一个人的不幸过程,构思精当,发人深思。
  B. 作品精心构思一个人陷入流沙而葬身的过程,揭示了主人公危险而内心恐惧的主题。
  C. 这篇小说以第三人称冷静叙述的形式展开,语言平实,情感饱满,叙事手法新颖,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D. 这是一篇以技巧见长的小说,作者运用了抑扬、对比、排比等手法,使得作品内涵丰富。
  E. 小说结尾写道:“唉,这是一个人不幸的结果!”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收结,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2. 小说中“一簇海虫,在旅客的脚边飞舞着”一句是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旅客在海滩行走遭遇流沙埋葬的过程中,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请概括作答。
  4. 作品叙述故事由缓到快,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却给人一种喘不过气的压抑感,这样写对表现小说内容有什么作用?
  5. 小说以“沙葬”为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试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探究阐释。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港口和大海
  【芬兰】 托伊沃·佩卡宁
  港口总是港口,它吞噬了许多人的性命,每年,每周,几乎每天那里都发生悲剧。这一切也许并不能归咎于港口,而是因为陆地和海洋上的一切污泥浊水都流到港口,把那里的空气污染了。我指的是人,充斥各个港口的社会渣滓。但这也许不能归咎于人,因为他们之中好人毕竟多于坏人。港口只是港口,肮脏,阴暗,不可思议……然而港口也有吸引人的有趣东西。那儿有从南美来的游艇、跳舞的孟加拉黑小子、中国厨师,他们给人带来了冒险精神和异国风情,给陆地带来了浩瀚的海洋气息和友好的问候。缆索在风中呼叫,蒸气噗噗喷出白气,卷扬机和吊车发出轰隆隆的吼鸣,火车和卡车穿梭来往不息。码头工人哼着小曲,骂骂咧咧,大声喊叫或埋头干活,而流浪汉吊儿郎当地在码头上逛来逛去,流露出一副懒散的样子……这就是港口,它给人带来面包,也夺走许多人的人性。
  五月初的一天,卢斯号驶进了港口。这是一艘汉堡巨轮,从船舷走下一个名叫里斯托·朗达拉的人,他准备同轮船和海洋永远告别了。他出生在这个城市,但已没有活着的亲人。他离开这儿已八年了。他见过海上能见到的一切,经历了海上能经历的一切,但在他的心灵深处还有一点纯洁的地方——还留有一个美好的记忆。他隐隐觉得还有个人在等待他,虽然他已见过海上能见到的一切,经历过海上能经历的一切。他感到一切恍如发生在昨天,今天还要继续下去一般。漫长的八年和大海恍如黎明前的一场噩梦,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里斯托·朗达拉踏上了故乡城市的码头,心想今天自己终于回来了,可以见到埃伦啦!他很高兴,往事又从记忆中涌现出来。埃伦只是个一般姑娘,他们之间没有山盟海誓,彼此都没承担什么义务。但里斯托感到,仿佛有个人在等待他。八年前的一天早晨,一艘挪威轮船把他带走了……而在此三小时以前,他拉着一位姑娘的手,这个姑娘就是埃伦。
  “有一天你会回来吗?”姑娘问道。
  “我就跑这一次。”小伙子回答说……就这样,他们谁也没有作出许诺,谁也没有承担什么义务。他现在不知埃伦在哪里,也不知她现在怎样了。他印象中的姑娘还是八年前的,但一切恍惚就在昨天,今天还能继续下去。在仓库墙根前清扫垃圾的一个老头见他走过来,心里琢磨这个人好像朗达拉家的里斯托,老头将笤帚往墙根一放,走上去仔细地瞧了一眼,老天爷,真是里斯托!“喂,你好呀!”里斯托止住脚步,望着面前老态龙钟的老人。他根本没想到,上了年纪的人老得这样快。尽管脸很熟悉,但并不认识……
  “你不是朗达拉家的里斯托吗?”老头终于开口问道。“是的。”“我一眼就看出是你。你不认识罗登贝格老人啦。”“你就是罗登贝格,你可变老了!”里斯托不好意思地、惊讶地道。
  “老啦!”老头嘴里嚼着烟,会心地承认说。“你一去有多年了吧?”“八年啦,不过我现在不再走了。”“你真不走了吗?有些人嘴上说不走,最后还是走了。这都是那海洋!……”他们又陷入沉默,面面相觑。原来他离开这儿已很久,整整八个年头了!当他在遥远的地方突然勾起乡思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岁月像噩梦被遗忘了。轮船从一个港口开到另一个港口,他目睹了海上的一切,经历了海上能经历的一切。有两个女人,两个被港口吞噬了的女人,两个涂脂抹粉、红颜已衰的女人打他们前面走了过去。这种女人是社会为码头工人和水手寻欢作乐而制造的。里斯托没有注意,但老头注意到了:“方才走过去的就是埃伊诺拉家的那个埃伦。”
  里斯托转过身去,一眼就看见了她,并认出了她。上帝!他看到的埃伦竟和他在各个港口遇见的女人一模一样。他蓦地感到自己还在大海上,他是属于大海的,埃伦只是个幻象。他模模糊糊听着老头慢条斯理地说:“人真没出息!”“是的,是没出息。”
  里斯托心中惟一的希望破灭了,他感到自己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这里的亲人都死了,一个美好的记忆,他心灵中惟一纯洁的、曾经促使他来到这里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
  “港口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老头继续说,“姑娘的父亲过世后,她开始到这儿来找点活干。她说她在等你。而你的船始终不见影子,而许多别的船来了,许多别的人来了,来了又走了……”大海把里斯托又带走了,就像带走许多其他人一样,终有一天,大海将把他扔在某个港口——充斥着污泥浊水的港口,不再理睬他。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构思奇特,简要地交代港口之后就转入对故事的叙述,讲述了主人公里斯托回到港口后的故事,从而展现出人性的污浊。
  B. “他模模糊糊听着老头慢条斯理地说:‘人真没出息!’”这是罗登贝格老人对年轻的里斯托的心灵告白,也是他对人性的深刻感悟。
  C. “港口总是港口,它吞噬了许多人的性命,每年,每周,几乎每天那里都发生悲剧。”小说这样开篇,告诉读者“港口”是个可怕的地方,港深流急人多,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D. 本文被称为小小说的经典之作,对里斯托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
  E. 里斯托在罗登贝格老人的劝说下最后离开了港口,因为这座城市里已没有亲人,很是陌生,就连自己一直相恋的姑娘也变得不纯洁了。
  2. “这就是港口,它给人带来面包,也夺走许多人的人性。”这句话你是怎样的理解的?试简要作答。
  3. 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港口和大海”?
  4. 小说在塑造埃伦这个人物形象时进行了层层铺垫,来揭示人性的失去。请找出文中铺垫的文字进行赏析。
  5. 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有人觉得本文的主人公是里斯托,也有人认为是埃伦。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理石鸽子   【丹麦】 凯尔德·阿贝尔
  祖母做油煎饼的诀窍是:两磅面粉、一磅砂糖、八个鸡蛋、少许黄油、两调羹奶油、一点氨粉和一些碎柠檬皮,然后只消这么一弄,再放到清油里,现在它们变成淡褐色了,瞧,这就是油煎饼。油煎饼、犹太饼、褐色的点心以及小蛋糕和大糕点,美味得让人倒胃口。日历告诉人们,圣诞节即将来临了。圣诞节那天您就会吃腻了鹅肉,圣诞节第二天,圣诞树的松针撒落一地,圣诞节第三天简直就令人诅咒了。
  “哼,您倒说得轻巧。”
  一位愁眉苦脸的姑娘边嘟囔边跨上她的自行车。她叫安娜。她的父母都去世了。她对人生的一切都敬而远之,每天坐在商店的收款机前闷闷不乐地工作,如此日复一日,心如死灰。商店里顾客如潮,人们拥进拥出,采购最后一批圣诞礼品。①对了,您一定知道,那些礼品并非特别值钱,并也不能够显得太寒碜了。您送给弟媳什么礼物呀?喔,这您放心,她肯定会欣喜若狂的。孩子?当然,这也是他们的节日嘛。不错,这确实也是孩子们的节日。有猪肝酱和腌肉吃,我们还要给圣诞树披上节日的盛装,把一颗星星挂在树顶。纸做的天使围着闪闪发光的金属彩带,插着锡纸的翅膀,飞来飞去,纸板做的星星在眨眼——好一派圣诞良辰的热闹气氛。可是,如果无处享受这圣诞节气氛,那么它来临不来临又有什么两样呢?安娜边骑自行车边这样想。她在车灯里放上一支圣诞蜡烛,朝着教堂墓地蹬去,她要让那些长眠地下的人也知道,现在正是节日。在墓地的门口,她买了一束圣诞节时才开放的郁金香。安娜要把这几朵插在枝条拂地的松树上,剩下的要点缀大理石白鸽子底座四周围着的栏杆。当她走上墓地的小径时,其他扫墓人正陆续离去。他们毫不悲戚,愉快而迅速地履行了对故人与往事的义务……安娜肃立在墓前。坟墓维护得很好,四周有一圈黄杨灌木丛,一道锁链围栏阻止闲人进入那块通向墓碑的小花园。这块在寒冬中由石砾和玫瑰花组成的方寸之地是她的财产,是她在大地脸上一星星私产。安娜怀着悲痛的心情扫了墓,然后坐在一张长铁椅上陷入沉思。她的脸庞已有些憔悴,人们把她忘了,因为人们对她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从来没有人想到她,没有人赠给她礼品。墓碑之间的空地是黑的,只有那只大理石小鸽子散发出洁白的光彩。它真可爱啊!它总是守候在故人与鲜花中间。除了这里,它又何处能去呢!“你不要紧吧?”那只鸽子扬了扬头说,“我心里好难受啊,我独自一个陪伴着这墓地,那碑文我都能倒着背诵如流了。你认为这有什么乐趣吗?绝对没有!”安娜一下子目瞪口呆。
  “是的,你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难受!我这只紧闭双喙的鸽子越来越像一只漫画上的秃鹰了。而你跑到这儿来,拔拔草,松松土,把所有干枯的树叶扫到人家的墓地里,这对你来说只不过是一种乐趣罢了!”
  “鸽子啊,你怎么冤枉人呢!”这是安娜惟一能讲的话。“哼,别把我与你的鸽子混为一谈!我奉劝你赶快回家,你简直令人讨厌。我憎恨那些靠着往事而生存的人!”
  “你这只可恶的鸽子,心眼儿太坏了!”“是的,你说得不错。可你到底是何等人呢?近况:未婚,特征:接受不起别人的礼物。”
  “可是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什么呀。”安娜用戴着手套的手指边擦鼻子边抽泣着说。
  “没有吗?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想向别人夸夸口。我要说的东西的的确确是值得夸耀的,很值得夸口的。它不是别的,而是这大地,整个地球!”鸽子边说边高傲地展开翅膀。
  “可是我要大地有什么用呢?”她说,她几乎哭起来,因为那鸽子在逗弄她。
  “瞧,你自己瞧!”那鸽子暴躁地叫着。
  “你既不知道人家送你什么,也不情愿接受人家给你的礼物。实际上,早在许多年前你第一次过生日的时候就得到了它。但是你的父母当时说,对你来说嘛,还是等一等更好。这样一来,地球殷切地等了你多年,它以为你总有一天会想到它的。然而你却没有,直到现在我再次慷慨大方地把它送给你时,你还是不愿笑纳。它太大了,是不是?放不进抽屉里。你要大地究竟有什么用呢?当然是在它的怀抱里生活,生活——我说的是生活!我的礼物太妙了,简直太美了。好了,他们要关门了,你还是快走吧。你以为我愿意守在这里看着你一整夜吗?”那鸽子再也不吭声,又去聚精会神地默读墓碑上的生卒年月和姓名了。②在公墓外边,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间充满了音乐和油煎饼,还有用粉红纸包装、彩带缠绕、插着松枝的礼物。所有松树都好像要去参加化装舞会的人们一样,被打扮得异常美丽。……突然之间,空气变得清新宜人,点心和炒杏仁的气味被净化掉了,那姑娘弯下身去,把手放在大地上说:“谢谢,谢谢,我愿意要你。”
  当她骑着自行车顺着街道驶去时,那马路说道:“祝你圣诞节快乐!”
  (选自《文苑》)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开篇描写的场面热烈而充满生活情调,是为了渲染一种圣诞的节日喜庆气氛,并为主人公出场准备圣诞礼物庆祝圣诞节做铺垫。
  B. 小说讲述了一位心情忧郁、父母双亡的女孩在圣诞节扫墓祭奠时得到大理石鸽子的点悟而变得心情爽快的故事,揭示出生活就是要高兴的主题。
  C. 主人公在与鸽子的对话中,遭到鸽子的严厉指责和批评,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接受批评而高兴,说明主人公是个能够自我批评的谦虚的人。
  D. 小说第三段中既用到第一人称,又用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多种人称的混杂使用,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华美和表现力。
  E. 小说的结尾写道:“那马路说道:‘祝你圣诞节快乐!’”这是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渲染出主人公领悟到生活真谛后的轻松高兴的心情。
  2. 文中画线①的一段话写得很美,很好地写出了“一派圣诞良辰的热闹气氛”,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或方法写的?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3. 文中画线②的是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小说中大理石的鸽子突然开口说话,从而与主人公进行一场对话,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5. 小说的标题是“大理石的鸽子”,有人觉得本文的标题应换成“圣诞节的礼物”,你觉得哪一个标题好些?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老师应该爱生如子,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全部爱心。不过有时候,老师的“爱”真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吗?几年前的一件事让我难忘。高一开学没几天,一个男生就给我不一样
早期石器打制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研究:(1)打制加工的石器的制作技术通过野外考古、实验考古和研究已经掌握,可以用来解释石器打制所用的动力演化的历史。 (2)打制加工的石器的
收集了关于一个夏天的花事,花开正盛,绚烂多姿。我不思放手,岁月却从不停留,青春依旧如此,像花开荼靡,终究过夏,今时今日,便再也无花可看。高三没有什么特殊,登了十八年的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师达成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教学手段与途径,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优化选择,即依照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考虑学生能力与认知水平以及教师教学风格,优化选用与组合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灵动性、科学性,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活力,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
宋代马永卿撰《嫩真子》,考证“文房四宝”的起源,曾说:“文房四物,见于记传者若纸、笔、墨,皆有据,至于砚则无考。”又说:“古无砚字,古人诸事简易,凡研墨不必砚。”“砚”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过程,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同时,随时关注课堂情况,积极发挥自身的洞察力、判读力、反应力与应变力,以机智应对各种教学状况,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注意活动化的教学过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设计教学过程,实现过程的活动化,这包含了如下方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搬预设模式,还需要依照具体教
(一)梅汝璈与东京审判□李志伟1946年3月20日,以梅汝璈等数位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受命飞赴日本东京,参与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审判。一让梅汝璈感到高兴的是,他刚到东京不久就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笔者从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等方面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
商业企业经济效益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经济效益相比较,有如下特点: 1、商业经营是把潜在的物质产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把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货币量,把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
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充满魅力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探索与实践,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枯燥为神奇,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受到美的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第一、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人性美。课本上写人的文章很多,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