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教育培养目标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职责,对小学生的成长会起到重要的帮助,而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渗透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渗透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职责之外,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和积极的人生观念,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而对于这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应当从多渠道开展,在多角度、多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完成教学设计,从而确保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一、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对教师而言,这些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实施立德树人渗透的良好助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与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加强对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培养。例如在《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细细品味文字,体会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老支书的形象,让学生从文中尋找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思考在洪水面前老支书的各种表现会对人们逃离这次洪灾有着怎样的帮助,在中途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的描写又有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身为一个党员需要有哪些品质和精神。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于文章最后点出的老支书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可能会有所不解,不明白一开始小伙子明明想要先走,最后为什么又要让着老支书,或者认为老支书的行为太过严格,对于自己的儿子丝毫不留情面,甚至一些学生会认为假如老支书不浪费这些时间,两个人说不定都能够逃生。教师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党员的责任,让学生将自身代入到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儿子,在“瞪”父亲时内心是怎样的情绪,而准备让父亲先走时内心又是怎样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理解这种老支书崇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引导交流分享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面对许多具有深刻内在含义的教学内容,学生本身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或是往往受限于思维的局限性,看待问题的视角较为单一,而这是在小学生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有限认知水平下难以避免的问题。教师对此一般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来实现思维的互补。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而言,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来使学生对相关思想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穷人》的教学中,面对课文中对桑娜和渔夫家庭贫穷情况的描述,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会容易多渔夫家今后的生活状况产生担忧和不看好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渔夫或桑娜,在自身非常穷,且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会不会对此施以援手。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本身家境就较为一般,对贫穷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在收养了两个孩子之后,家庭生活状况可能难以支持。而对于学生救或不救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互动,辩论逐渐体会到渔夫和桑娜身上善良品质的可贵,并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的思想,使学生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巧妙落实立德树人渗透的教育培养目标。
三、鼓励生活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许多优秀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渗透的有效途径,但假如学生仅仅是从课堂中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各种思想的灌输,而没有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将其吸收理解,那么实际上这些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成效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思想渗透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真正落实课堂所学的优秀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加强优秀思想素养的建立。例如在《石灰吟》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诗中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借助从古诗中学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生在教师的课堂引导下,对于诗歌所表现的这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了一定的感悟,但在没有经历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往往还不具有明确的实践认知,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知行合一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回想起这首诗歌中蕴含的精神,并以此鼓励自己,学会谦虚谨慎,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小学生的教育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根源做起,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承担和践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让语文教学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体现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的作用,依托教学内容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佳.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研究[J].吉林教育,2020(19):82-83.
[2] 马天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巧妙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0(43):236.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渗透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职责之外,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和积极的人生观念,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而对于这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应当从多渠道开展,在多角度、多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完成教学设计,从而确保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一、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对教师而言,这些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实施立德树人渗透的良好助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与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加强对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培养。例如在《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细细品味文字,体会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老支书的形象,让学生从文中尋找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思考在洪水面前老支书的各种表现会对人们逃离这次洪灾有着怎样的帮助,在中途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的描写又有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身为一个党员需要有哪些品质和精神。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于文章最后点出的老支书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可能会有所不解,不明白一开始小伙子明明想要先走,最后为什么又要让着老支书,或者认为老支书的行为太过严格,对于自己的儿子丝毫不留情面,甚至一些学生会认为假如老支书不浪费这些时间,两个人说不定都能够逃生。教师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党员的责任,让学生将自身代入到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儿子,在“瞪”父亲时内心是怎样的情绪,而准备让父亲先走时内心又是怎样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理解这种老支书崇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引导交流分享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面对许多具有深刻内在含义的教学内容,学生本身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或是往往受限于思维的局限性,看待问题的视角较为单一,而这是在小学生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有限认知水平下难以避免的问题。教师对此一般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来实现思维的互补。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而言,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来使学生对相关思想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穷人》的教学中,面对课文中对桑娜和渔夫家庭贫穷情况的描述,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会容易多渔夫家今后的生活状况产生担忧和不看好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渔夫或桑娜,在自身非常穷,且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会不会对此施以援手。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本身家境就较为一般,对贫穷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在收养了两个孩子之后,家庭生活状况可能难以支持。而对于学生救或不救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互动,辩论逐渐体会到渔夫和桑娜身上善良品质的可贵,并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的思想,使学生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巧妙落实立德树人渗透的教育培养目标。
三、鼓励生活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许多优秀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渗透的有效途径,但假如学生仅仅是从课堂中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各种思想的灌输,而没有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将其吸收理解,那么实际上这些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成效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思想渗透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真正落实课堂所学的优秀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加强优秀思想素养的建立。例如在《石灰吟》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诗中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借助从古诗中学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生在教师的课堂引导下,对于诗歌所表现的这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了一定的感悟,但在没有经历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往往还不具有明确的实践认知,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知行合一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回想起这首诗歌中蕴含的精神,并以此鼓励自己,学会谦虚谨慎,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小学生的教育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根源做起,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承担和践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让语文教学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体现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的作用,依托教学内容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佳.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研究[J].吉林教育,2020(19):82-83.
[2] 马天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巧妙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0(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