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使德育更加充分的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成为每个老师的必修课。本文把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相互结合,进一步解释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发挥的重要功能,着重总结了三种方法:设景激情法、联想生情法、质疑探究法。“文”“道”结合,润物无痕。更加充分落实了新课标内容,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方法
引言
语文课本,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优良的思想教育内容。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品行及思想的主要学科,能够规范初中生的言谈举止,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因此,教师需要在深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把德育渗透其中,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概念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指出:“学科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让德育贯穿于各科的教学环节之中,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针对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教育者应该担起育人的责任,从学生的道德基础抓起,联系实际展开德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才能给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
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具有巨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同样也是巨大的。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形成了中国人民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由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的公民道德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焕发新的生机,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不应该局限于学生成绩层面,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然而,由于老师对成绩的极度关注,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诚信缺失、价值观模糊、社会公德意识薄弱、极度自我等行为。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统一性等特点,而道德教育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把德育、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不仅学习传统的文化知识,并且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要把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中,又不使语文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又要挖掘课文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在設计问题环节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教学目标与德育内容有机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的洗礼。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出几种渗透方法:
(一)设境激情法
设境激情法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渗透德育的方法,要求老师结合相关的课文内容,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了解作者的感受,体验文章的意韵。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角色扮演、录像等形式创设有关的情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当老师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之后,再播放一段声情并茂的录音,让学生置身于活力四射的表演中,体验在黄土高原上中华民族民间艺术表演的魅力,感受人民对生活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强烈的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联想生情法
联想生情法就是由眼前的事物产生联想,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从而引发某种情感。因而,让学生展开联想,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故乡》一文时,使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作者,联想其回到故乡之后,目睹故乡与闰土被旧社会的枷锁残害得“像个木偶人”时的神态、表情,让学生对作者的称呼引发其“思”与“想”,进而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旧社会无情的批判,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对封建等级的深恶痛绝。使学生明白旧社会的残暴无情,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与平等,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拥护。
(三)质疑探究法
古代学者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生“思”,“思”延伸“疑”。因此,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进而主动进行探究,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是德育渗透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过程中,对于愚公坚持移山而不选择搬家的行为,学生会产生疑问:“搬家比移山更加容易,他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教师对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加以肯定。然后,借此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并且展开一场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向着目标努力,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并对学生敢于质疑,灵活创新的思想意识加以表扬。
结论
综合而言,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道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当契合,因此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责任感,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适时调整,对学生状态的及时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马斌.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1(03):88-89.
[2]刘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53.
[3]蒋德林.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遮谈[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33-334.
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唐禄初级中学 广东湛江 524500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方法
引言
语文课本,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优良的思想教育内容。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品行及思想的主要学科,能够规范初中生的言谈举止,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因此,教师需要在深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把德育渗透其中,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概念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指出:“学科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让德育贯穿于各科的教学环节之中,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针对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教育者应该担起育人的责任,从学生的道德基础抓起,联系实际展开德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才能给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
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具有巨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同样也是巨大的。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形成了中国人民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由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的公民道德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焕发新的生机,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不应该局限于学生成绩层面,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然而,由于老师对成绩的极度关注,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诚信缺失、价值观模糊、社会公德意识薄弱、极度自我等行为。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统一性等特点,而道德教育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把德育、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不仅学习传统的文化知识,并且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要把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中,又不使语文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又要挖掘课文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在設计问题环节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教学目标与德育内容有机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的洗礼。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出几种渗透方法:
(一)设境激情法
设境激情法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渗透德育的方法,要求老师结合相关的课文内容,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了解作者的感受,体验文章的意韵。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角色扮演、录像等形式创设有关的情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当老师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之后,再播放一段声情并茂的录音,让学生置身于活力四射的表演中,体验在黄土高原上中华民族民间艺术表演的魅力,感受人民对生活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强烈的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联想生情法
联想生情法就是由眼前的事物产生联想,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从而引发某种情感。因而,让学生展开联想,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故乡》一文时,使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作者,联想其回到故乡之后,目睹故乡与闰土被旧社会的枷锁残害得“像个木偶人”时的神态、表情,让学生对作者的称呼引发其“思”与“想”,进而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旧社会无情的批判,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对封建等级的深恶痛绝。使学生明白旧社会的残暴无情,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与平等,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拥护。
(三)质疑探究法
古代学者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生“思”,“思”延伸“疑”。因此,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进而主动进行探究,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是德育渗透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过程中,对于愚公坚持移山而不选择搬家的行为,学生会产生疑问:“搬家比移山更加容易,他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教师对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加以肯定。然后,借此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并且展开一场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向着目标努力,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并对学生敢于质疑,灵活创新的思想意识加以表扬。
结论
综合而言,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道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当契合,因此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责任感,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适时调整,对学生状态的及时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马斌.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1(03):88-89.
[2]刘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53.
[3]蒋德林.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遮谈[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33-334.
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唐禄初级中学 广东湛江 5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