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态度调查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技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之下,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全新变化,出现了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又与以往传统的传播介质有了不同的变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有助于探究普通话的发展,为普通话教学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语言态度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89-04
  新媒体通常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环境则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环境,以技术形态、媒体形态、传播形态的表现形式存在,主要以网络化(互联网、门户网站、网络直播、慕课、微课、论坛、邮件、微信、QQ等)为标志,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和信息交流空间的社会环境。
  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介语,是一种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张建强,2009)。广西语言主要以桂柳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壮语为主,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时候,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就比较容易形成桂柳普通话(以下简称“柳普”)、南宁普通话(以下简称“南普”)、客家普通话(以下简称“客普”)、夹壮普通话(以下简称“夹壮”)这四种地方普通话。新媒体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和态度。学生群体在新媒体时代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7.51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了24.8%,而大学生更是其中较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相对其他群体更为规范、熟悉,在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和态度上也更为敏感。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如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新媒体环境下桂林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的情况
  桂林汇聚着诸多高校,虽然很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但生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广西各个方言区的学生,使得地方普通话的种类较为丰富。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桂林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为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提供参考。本次调查一共收到223份问卷,其中有13份不符合调查要求,有效问卷为210份,问卷有效率为94.2%。调查对象为在桂林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男生89人,女生121人。受访者的学校分布如下表:粤方言、21.43%使用桂柳方言、9.52%使用壮话方言、10.48%使用客家方言。在使用其他方言的49人中,有来自外省的学生,他们有部分使用的是闽南方言,有部分使用上海方言,还有部分使用北方方言。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由于方言的负迁移,就有可能形成带有粤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带有桂柳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带有壮话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带有客家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这四种地方普通话。
  在大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流的情况比较普遍,正所谓“乡音难改”,大学生要在平时生活中把自己的“乡音”隐藏起来比较困难,还有更甚者在网络上与朋友用文字交流之时还习惯性地使用自己方言特有的字词。
  (二)使用地方普通话的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如表3所示,有87.14%的人表示在日常的交流中经常能听到身边的人使用地方普通话,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也有40.00%和43.81%的被访者表示在网络聊天中经常和偶尔有人使用地方普通话,而表示没有在网络聊天中看到有人使用地方普通话的只有1.43%。
  在本次调查中,如表5这道多选题所示,有87.14%的人在日常面对面交流时会使用地方普通话,在网上语音聊天和打电话使用地方普通话的也分别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5.24%和50.48%。所以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面对面交流中还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桂林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交流已成为常态。
  (三)使用地方普通話的场合
  在日常的面对面交流中,46.19%的人表示只有在和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才会使用地方普通话交流,但也有19.52%的人表示只有和教师交流时才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而其他时候都会选择使用地方普通话和别人对话,更有17.61%的被采访无论什么场合都使用地方普通话,已经成为习惯,只有16.67%的人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交流。
  在新媒体环境下,相比日常面对面交流时,使用地方普通话的情况有一定变化,但是整体的趋势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依旧是和较为熟悉的朋友网络聊天时使用地方普通话的占比最大。所以看以看出,无论在日常的面对面的交流中,还是在新媒体之下大学生在大多数场合都会使用地方普通话,地方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很高。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地方普通话使用的特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在桂林的生活,桂林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使用地方普通话之时有以下特点:
  1.多种地方普通话融合
  最近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个段子:读大学时,宿舍里只要有一个东北人,四年之后,整个宿舍都会变成“东北人”。这个段子说的是东北话的感染力,只要有一个舍友说普通话之时是东北腔,那么经过四年的熏陶,整个宿舍的成员说话时都会变成东北腔。
  同样的情况在桂林也是一样的,但是在桂林的主角是“柳普”。根据调查显示,有部分来自其他方言地区的在桂林就读的大学生,在桂林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受到了“柳普”的影响,自身在与他人交流之时,也会使用带有桂柳地区方言的习惯性用词。不仅“柳普”具有感染力,其他地方普通话同样具有感染力。当大学生长时间地和来自其他方言区的朋友交流后,在一次次的交流与熏陶中,自身在使用地方普通话之时也会不自觉地将其他方言区的地方普通话的习惯性用语随口说出。例如来自柳州的大学生在和带有“南普”的舍友、“客普”的舍友、“夹壮”的舍友一同居住一段时间之后,他在使用“柳普”之时会不经意间地将“南普”“夹壮”“客普”中特有的词汇脱口而出。像这样多种地方普通话的交融的情况,在桂林各大高校已然形成一个趋势,也是一个特点。一个人说话时融合了各地方普通话的表达习惯,不仅在平常日常交流中有着这样的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的表现也是如此。   2.环境影响普通话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表9所示,被调查的人中,有202人的普通话考试水平达到二乙及其以上,占比为96.19%,其中能达到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甲及其以上的人有122人,占比达到了58.09%。但是在选择在日常交流中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时,如表6所示只有16.67%的人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而分别有46.19%的人选择和熟悉的朋友才说地方普通话,还有19.52%的人选择只有在和老师交流时才会使用标准普通话。说明在校大学生已经形成能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随意转换的能力。为了适应种园的生活和处理不同的交际场合或交际的对象,大学生要经常在使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转换。这种情况在大学生日常交流中十分普遍。而使用网络平台交流时,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转换,在和家人、家乡的朋友、舍友等比较熟悉的人语音、视频聊天之时,常常会使用地方普通话;而在与老师、社团负责人等交流时或与陌生的人进行语音、视频聊天时,大学生会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这也是桂林高校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
  (一)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很多,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时,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来应对,例如在公众场合发言、演讲、和老师交流等场合。在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国策下,许多大学生從小就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所以大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是比较乐观的。有很多大学生认为使用普通话更能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更利于沟通,所以认为普通话相比于地方普通话更适合交流。也有大学生表示在多年的使用普通话后,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比较随意。仅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地方普通话比普通话更适合日常使用,原因是觉得地方普通话更为亲切。
  大学生面对较为陌生的人时,会优先考虑使用普通话和陌生人交流,这样交流沟通时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也能减少使用地方普通话所引起的交流障碍。而且大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因为不论是在刚入学时参加的社团招新的面试还是今后的工作面试中,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总是能让面试者脱颖而出,所以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时也会十分重视对普通话的锻炼。这也能表现出大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度及在学习生活中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话的使用更为广泛,网络上的很多视频、音频都以普通话的形式传播,更多人也更乐于观看使用普通话的视频。
  所以整体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倾向于积极并且对普通话的学习十分重视。
  (二)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
  在日常交流中,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整体呈现正面的态度,只有3名受访者选择对地方普通话反感。有59.05%的被访者表示对地方普通话是乐于接受的,而有17.62%被调查人对地方普通话表现出不太喜欢的态度,更有21.90%的人则是对地方普通话在日常交流中表现出喜欢的态度。
  在使用新媒体媒介时,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也比较类似,仅有4.29%的人认为在网络聊天环境下使用地方普通话有时候会妨碍交流,表达否定的态度。而更多的被访者表示接受,31.43%的人选择随意的态度,对交流不存在影响;41.43%的人比较接受,因为平时日常交流时已经习惯;22.86%则很乐意接受,认为在网络聊天环境之下使用地方普通话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调查大学生应不应该使用地方普通话时,60.00%的被访者表示可以适当地在日常交流和网络聊天使用地方普通话,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19.05%的人认为应该使用,可以让交流更有趣并且更有亲切感;9.52%的被访者对此则持无所谓的态度;剩下11.43%的被访者则坚持不应该使用的态度,认为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影响交流。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对于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呈不同的意见,但是整体上是比较乐观的态度,大部分大学生支持地方普通话在日常交流和网络聊天的使用,认为地方普通话有着莫名的喜感并且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和较为熟悉的朋友或是亲人交流时,大多数大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地方普通话交流,因为地方普通话在来自同一个方言区的人看来会显得更有亲切感,从而拉近了人际交往的距离;而有时候地方普通话中的某些特定词汇更能准确地表达大学生想要表达的想法,所以很多人对地方普通话持有不排斥甚至乐于接受的态度。
  三、结语
  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变得相对频繁,他们在不仅在日常交流时使用,更扩大到了新媒体媒介的交流中。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还是比较热衷于使用地方普通话来与人交流的,这样使得交流更有趣并且有亲切感。在此基础之上,大学生还形成了能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随意转换的能力,以此来应对不同社交场合或社交对象。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保持正面的态度,但是他们也表示地方普通话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且干扰到了普通话学习和应用。
  大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社会语言使用的趋势。调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可为普通话教学提供实际性的参考,有助于地方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更快的过渡,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依托武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按照“筑基础、强智能、建智慧城市”的原则,以土木建筑专业为基础,以物联网、通信工程专业为桥梁,以建筑学、土木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骨干,组建了“互联网+”城市建设专业群,构建了“611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运行模式,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設培养应用型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不科学,实践培养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实际,提出创建立足于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密切联系企业,建立多方位、立体式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和学院资源发展专业特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调整措施。  [关键词]物流人才;新趋
期刊
[摘要]结合“双一流”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指出目前矿业学科学生存在的“高考志愿报录率”“本专业升学率”“学生就业率”和“民族学生管理”(简称“三率一管”)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引导式”学生培养模式,并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面向国际化构建“矿业+英语+数学”的基础巩固板块,从民族学生成绩提高、学习生活条件改善、民汉学生间沟通交流、民族学生榜样培养等方面对“民族学生管理”进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非凡。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课程组从学生、企业及学校三个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因剖析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文章从招生规模、生源情况、录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山西中医药大学2015-2018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归纳总结了影响生源质量的因素,继而提出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05-05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强国的先头部队,是科教兴国的主
期刊
[摘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的体系性、师资队伍的服务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性、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历史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18-03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
期刊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是长安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难度大。为了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题组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挖掘了专业认证的“教”与“育”的内涵和实质,最终落实到本科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上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个别高校青年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全面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积极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
期刊
[摘要]班导师制度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支撑,其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大学生视野调查了班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班导师和班导师制度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60%的被调查大学生和班导师有过沟通经历,沟通事宜主要是学习问题(占调查者的51%),沟通方式以短时间线下面对面交流为主。班导师的学历和职称越高,大学生主动找班导师沟
期刊
[摘要]“U-G-S”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对于促进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组以肇庆学院为例,在介绍其“U-G-S”模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从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以来的“U-G-S”模式成效以及主要经验。  [关键词]“U-G-S”;教师教育;协同育人;肇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