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稍有不慎就易造成斷桩质量事故,本文对实践中发现的断桩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处理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断桩 原因 防治 措施 处理
桥梁钻孔灌注桩水下的灌注砼工艺并不复杂,但影响因素很多,对灌注工艺的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或考虑不周时,都会导致灌注砼的失败,形成断桩。断桩是泥浆或砂砾与水泥砼混合把灌注的上下两段砼隔开,使砼变质或截面积受损。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必须作妥善处理,否则桩不能使用。根据在安徽桃花大桥、白渡大桥、S104线赵家桥等施工及监理工作中的总结分析,现将断桩的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处理方法分析如下。
1、断桩产生的原因
(1)灌注时间长,表层砼失去流动性,形成硬盖,而继续灌注砼的顶破表层而上升,将混有泥浆砂砾的表层覆盖包裹,就成为断桩(此种形成断桩的原因,在灌注过程中不易发现)。
(2)处理卡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上,猛提猛插导管,。利用抖动导管的办法迫使砼下降,在此情况下就有可能导管内砼连续下落与表层的浮浆、泥土等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
(3)测孔深不准、计算失误,误把沉积在砼面上的泥浆或泥浆中可能含有的泥块认为砼表面。因而错误地判断为砼的灌注高度,使导管提离砼表面成为断桩。由于导管在安装时颠倒,标注尺寸错乱,已测出砼表面高度在与导管标高相减计算埋置深度时产生错误,计算的导管提高值有误,形成断桩。
(4)当砼卡管或严重漏水拔出导管处理故障后,未能将已灌注的砼彻底消除就恢复灌注也会形成断桩。
(5)砼灌注过程中出现坍孔,无法进行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形成灌注中断或砼中夹有泥石等造成断桩。
(6)导管发生卡管或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采取强制提升使导管脱节,产生断桩。
(7)施工中没有备用机械(提升机械、卷扬机、拌和机、发电机等)以致发生机械故障或供电部门停电,使砼无法继续进行灌注,从而导致断桩。
(8)砼灌注过程中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洪水、大风、特大暴雨)迫使灌注停止,导致断桩。
2、断桩防治措施
(1)灌注水下砼是保证桩质量的关键,灌注分为开浇、连续浇、终浇3个阶段。开浇阶段,容易忙乱,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机械设备运转应正常,人员分工要细,责任要明确,材料计量调整正确,如使用架子车上料,砂石用车分开编号,固定为重量控制,并做好技术、安全交底)首批砼储量存够后,抽储料斗门及拉漏斗阀要紧密配合,流槽及储料斗要配专人铲料,使首批流入孔内的砼料不要间断,以防导管进水。砼冲入孔内后,要随时观测孔内泥浆排出情况,并进行第一次测深。连续浇筑阶段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并认真测深,适时提管,指定专人,认真进行三测:①测深。用测深锤(测深锤一定要按规定制作)测量孔内砼表面高度;②测盘。测定孔内砼面每上升1m时的拌和盘数,以便核定测深值的准确性,并计算出扩孔系数。开浇时间,浇筑深度,埋管深度,每次提管高度等都要将结果填在施工原始记录上,并要求工地现场值班的技术人员负责过目。如感到需要,应将以上数值写在黑板上,挂在浇筑现场的醒目处,使参加灌注人员心中有数;③终浇阶段,砼表面已接近桩顶3^5m导管内砼压力小,导管处泥浆稠度大,这是终浇阶段的特点,在终浇阶段要注意2个问题:一是要控制桩顶标高(一般比设计高浇30^50cm,破桩凿出新面后基本与设计吻合),掌握拌和数量。二是提升导管速度要慢,在提升过程中间断地停顿,使砼有时间充分将空隙完全塞满,以防止桩顶沉积物挤入导管脱离后留下的孔隙,形成夹心桩。
(2)灌注水下砼,要免除诸如卡管、埋桩、断桩等事故,灌注速度快是一个重要因素,除合理安排劳动力外,加大砼灌注强度,选择好拌和机也是很重要的(以公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操作技术规程第5.28条为依据来计算拌和机的使用台数)。
(3)导管需要提升时,罩在孔口上的盖物应取掉(为防止零碎砼及其他重物掉入孔内),在导管居中的情况下慢慢提升,如提升感到困难时,应稍降一点,然后用人力向不同方向推动,再进行提升。
(4)为防止导管漏水或爆裂,导管在首次使用前应做静水压力试验。充水试验时压力应不小于灌注砼量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导管检查确信壁内光滑、法兰牢固无漏水时外壁用白漆标记,逐节编号。组装时不允许将编号尺寸错乱。使用一个时期后应对其规格、磨损进行检查,每次使用时对法兰盘、橡胶垫圈、连接螺栓、阀门做认真检查外,还逐项重复充水试验。
(5)夏季炎热天进行水下砼施工,砂石材料要用盖布覆盖。使用时要洒水降温,保证始浇砼在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可采用加缓凝剂的办法,以延缓凝固时间。
(6)洪水期间在河床灌注砼,应有防洪准备。应制定详细应急措施,不得思想无备,一旦发生洪水,手忙脚乱,乱了阵容,给人们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损失(每到一个地方应与当地气象部门挂钩,他们提供近期、中期、长期天气形势预报,并注意收听河流流经区域省、市、县的天气预报)。
3、断桩事故处理办法
(1)始浇或浇筑时间不长,砼数量不大时,如发生断桩,可将孔内砼及泥石全部清除,然后重新灌注。
(2)在离地面有一定深度时(10m左右)发生断桩,可用下整钢护筒的办法,抽干泥浆,凿出新砼面,再浇筑砼至设计标高,并一边浇一边拔出护筒。
(3)断桩处接近地面,而断桩后又停止砼灌注可视具体情况,如渗透水,用打入钢护筒或沉入小沉井等办法,排水清理钻渣及砂砾,并对桩头作必要的凿出清理,使之露出纯净的砼面,接浇砼到桩顶设计标高。如孔内无水,可不必下钢护筒,直接吸干泥浆,清理沉积物,凿出砼干净面,再浇筑。
(4)在离地面较深时发生断桩,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要推到重做,应果断地拔出钢筋骨架,提出导管拆除掉灌注设备,重新钻孔,按新孔进行同灌注。
(5)如断桩无法按上述3种办法处理时,可采用补桩的方案,但必须通过计算,以满足原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公路桥梁施工规范】
关键词:断桩 原因 防治 措施 处理
桥梁钻孔灌注桩水下的灌注砼工艺并不复杂,但影响因素很多,对灌注工艺的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或考虑不周时,都会导致灌注砼的失败,形成断桩。断桩是泥浆或砂砾与水泥砼混合把灌注的上下两段砼隔开,使砼变质或截面积受损。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必须作妥善处理,否则桩不能使用。根据在安徽桃花大桥、白渡大桥、S104线赵家桥等施工及监理工作中的总结分析,现将断桩的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处理方法分析如下。
1、断桩产生的原因
(1)灌注时间长,表层砼失去流动性,形成硬盖,而继续灌注砼的顶破表层而上升,将混有泥浆砂砾的表层覆盖包裹,就成为断桩(此种形成断桩的原因,在灌注过程中不易发现)。
(2)处理卡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上,猛提猛插导管,。利用抖动导管的办法迫使砼下降,在此情况下就有可能导管内砼连续下落与表层的浮浆、泥土等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
(3)测孔深不准、计算失误,误把沉积在砼面上的泥浆或泥浆中可能含有的泥块认为砼表面。因而错误地判断为砼的灌注高度,使导管提离砼表面成为断桩。由于导管在安装时颠倒,标注尺寸错乱,已测出砼表面高度在与导管标高相减计算埋置深度时产生错误,计算的导管提高值有误,形成断桩。
(4)当砼卡管或严重漏水拔出导管处理故障后,未能将已灌注的砼彻底消除就恢复灌注也会形成断桩。
(5)砼灌注过程中出现坍孔,无法进行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形成灌注中断或砼中夹有泥石等造成断桩。
(6)导管发生卡管或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采取强制提升使导管脱节,产生断桩。
(7)施工中没有备用机械(提升机械、卷扬机、拌和机、发电机等)以致发生机械故障或供电部门停电,使砼无法继续进行灌注,从而导致断桩。
(8)砼灌注过程中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洪水、大风、特大暴雨)迫使灌注停止,导致断桩。
2、断桩防治措施
(1)灌注水下砼是保证桩质量的关键,灌注分为开浇、连续浇、终浇3个阶段。开浇阶段,容易忙乱,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机械设备运转应正常,人员分工要细,责任要明确,材料计量调整正确,如使用架子车上料,砂石用车分开编号,固定为重量控制,并做好技术、安全交底)首批砼储量存够后,抽储料斗门及拉漏斗阀要紧密配合,流槽及储料斗要配专人铲料,使首批流入孔内的砼料不要间断,以防导管进水。砼冲入孔内后,要随时观测孔内泥浆排出情况,并进行第一次测深。连续浇筑阶段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并认真测深,适时提管,指定专人,认真进行三测:①测深。用测深锤(测深锤一定要按规定制作)测量孔内砼表面高度;②测盘。测定孔内砼面每上升1m时的拌和盘数,以便核定测深值的准确性,并计算出扩孔系数。开浇时间,浇筑深度,埋管深度,每次提管高度等都要将结果填在施工原始记录上,并要求工地现场值班的技术人员负责过目。如感到需要,应将以上数值写在黑板上,挂在浇筑现场的醒目处,使参加灌注人员心中有数;③终浇阶段,砼表面已接近桩顶3^5m导管内砼压力小,导管处泥浆稠度大,这是终浇阶段的特点,在终浇阶段要注意2个问题:一是要控制桩顶标高(一般比设计高浇30^50cm,破桩凿出新面后基本与设计吻合),掌握拌和数量。二是提升导管速度要慢,在提升过程中间断地停顿,使砼有时间充分将空隙完全塞满,以防止桩顶沉积物挤入导管脱离后留下的孔隙,形成夹心桩。
(2)灌注水下砼,要免除诸如卡管、埋桩、断桩等事故,灌注速度快是一个重要因素,除合理安排劳动力外,加大砼灌注强度,选择好拌和机也是很重要的(以公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操作技术规程第5.28条为依据来计算拌和机的使用台数)。
(3)导管需要提升时,罩在孔口上的盖物应取掉(为防止零碎砼及其他重物掉入孔内),在导管居中的情况下慢慢提升,如提升感到困难时,应稍降一点,然后用人力向不同方向推动,再进行提升。
(4)为防止导管漏水或爆裂,导管在首次使用前应做静水压力试验。充水试验时压力应不小于灌注砼量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导管检查确信壁内光滑、法兰牢固无漏水时外壁用白漆标记,逐节编号。组装时不允许将编号尺寸错乱。使用一个时期后应对其规格、磨损进行检查,每次使用时对法兰盘、橡胶垫圈、连接螺栓、阀门做认真检查外,还逐项重复充水试验。
(5)夏季炎热天进行水下砼施工,砂石材料要用盖布覆盖。使用时要洒水降温,保证始浇砼在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可采用加缓凝剂的办法,以延缓凝固时间。
(6)洪水期间在河床灌注砼,应有防洪准备。应制定详细应急措施,不得思想无备,一旦发生洪水,手忙脚乱,乱了阵容,给人们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损失(每到一个地方应与当地气象部门挂钩,他们提供近期、中期、长期天气形势预报,并注意收听河流流经区域省、市、县的天气预报)。
3、断桩事故处理办法
(1)始浇或浇筑时间不长,砼数量不大时,如发生断桩,可将孔内砼及泥石全部清除,然后重新灌注。
(2)在离地面有一定深度时(10m左右)发生断桩,可用下整钢护筒的办法,抽干泥浆,凿出新砼面,再浇筑砼至设计标高,并一边浇一边拔出护筒。
(3)断桩处接近地面,而断桩后又停止砼灌注可视具体情况,如渗透水,用打入钢护筒或沉入小沉井等办法,排水清理钻渣及砂砾,并对桩头作必要的凿出清理,使之露出纯净的砼面,接浇砼到桩顶设计标高。如孔内无水,可不必下钢护筒,直接吸干泥浆,清理沉积物,凿出砼干净面,再浇筑。
(4)在离地面较深时发生断桩,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要推到重做,应果断地拔出钢筋骨架,提出导管拆除掉灌注设备,重新钻孔,按新孔进行同灌注。
(5)如断桩无法按上述3种办法处理时,可采用补桩的方案,但必须通过计算,以满足原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公路桥梁施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