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指出并分析了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一套既能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快速形成的教学方法,即“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并对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36
一、传统教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的各个阶段,认知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造成学生感觉专业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試。
2.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时间安排跨度大。同一个汽车总成的“构造”、“修理”及“故障诊断”教学跨度往往长达两三个学期,导致学生前学后忘,对某一部件乃至全车的认识是断续的、分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认识。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就更难以深入。进入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训练,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合理的设置课程,具体设置如下:
(1)开设《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课,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
(2)开设《汽车运行材料》、《汽车专业英语》两门选修课。
(3)将电路基础知识、电磁基础知识、晶闸管基础知识合成一门《汽车电工基础》课。
(4)将原来《机械基础》中的部分内容与《机械制图》中的识图内容合成《机械常识》一门课。
(5)将汽车专业课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和汽车新技术四大模块,将故障诊断和维修融入四大模块中去,不再单独开设维修、诊断课。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子模块。如发动机模块,按其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又可分为七个子模块,在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从构造、诊断到维护,一气呵成。
2.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加上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交叉,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直观,缩短了认知过程,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这种教学综合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操作技能的快速形成。
3.打破以往的将专业课教学分割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做法,在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从构造、诊断到维护,一气呵成。授课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同时理论课和实习课穿插进行。比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后,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和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白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较为牢固。在一段时间内只以一个问题为目标,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这样既使得教材之间相互协调,教学内容又得到合理统筹,避免了重复,同时又缩小了学生的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对汽车总体结构的完整认识,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快速形成。
4.要突出汽车故障诊断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能像大多数教材一样,教学内容从原理直接转到维护,而忽视了故障诊断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否则,学生对汽车构造原理及维修学得再好,但是在实际中面对一台故障车时也会因为判断不出故障出在哪个部件而无从下手。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可使操作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达到了理性与感性认识同步。
2.“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总成部件作为重点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学跨度,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同时又加强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和快速形成技能,大量节省的教学时间又可回归实践教学。
3.“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有利于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限,使得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专业规范的操作技能,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要做的工作
1.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应鼓励专业课教师多深入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必须尽快组织编写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
4.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加大对实习基地的投入,建立起一个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习基地。同时,加强校企联合,依托本地汽车行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王浒.跨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2).
[2]俞克新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纪安.澳大利汽车人才教育注重灵活性实用性.中国汽车报,2004.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36
一、传统教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的各个阶段,认知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造成学生感觉专业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試。
2.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时间安排跨度大。同一个汽车总成的“构造”、“修理”及“故障诊断”教学跨度往往长达两三个学期,导致学生前学后忘,对某一部件乃至全车的认识是断续的、分散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认识。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就更难以深入。进入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训练,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合理的设置课程,具体设置如下:
(1)开设《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课,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
(2)开设《汽车运行材料》、《汽车专业英语》两门选修课。
(3)将电路基础知识、电磁基础知识、晶闸管基础知识合成一门《汽车电工基础》课。
(4)将原来《机械基础》中的部分内容与《机械制图》中的识图内容合成《机械常识》一门课。
(5)将汽车专业课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和汽车新技术四大模块,将故障诊断和维修融入四大模块中去,不再单独开设维修、诊断课。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子模块。如发动机模块,按其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又可分为七个子模块,在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从构造、诊断到维护,一气呵成。
2.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加上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交叉,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直观,缩短了认知过程,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这种教学综合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操作技能的快速形成。
3.打破以往的将专业课教学分割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做法,在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从构造、诊断到维护,一气呵成。授课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同时理论课和实习课穿插进行。比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后,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和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白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较为牢固。在一段时间内只以一个问题为目标,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这样既使得教材之间相互协调,教学内容又得到合理统筹,避免了重复,同时又缩小了学生的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对汽车总体结构的完整认识,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快速形成。
4.要突出汽车故障诊断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能像大多数教材一样,教学内容从原理直接转到维护,而忽视了故障诊断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否则,学生对汽车构造原理及维修学得再好,但是在实际中面对一台故障车时也会因为判断不出故障出在哪个部件而无从下手。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可使操作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达到了理性与感性认识同步。
2.“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总成部件作为重点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学跨度,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同时又加强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和快速形成技能,大量节省的教学时间又可回归实践教学。
3.“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有利于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限,使得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专业规范的操作技能,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要做的工作
1.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应鼓励专业课教师多深入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必须尽快组织编写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
4.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加大对实习基地的投入,建立起一个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习基地。同时,加强校企联合,依托本地汽车行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王浒.跨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2).
[2]俞克新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纪安.澳大利汽车人才教育注重灵活性实用性.中国汽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