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涉及相关利益人群最多的社会公共事业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因而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梧州市已于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但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和接受义务教育的人群差异等四个方面。为此,我们研究差异,制定对策,力保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一、梧州市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差异
区域差异。从不同区域的小学、初中学生入学率比较,可看出“均衡”受到区域环境、经济和人口数量的影响。读书风气浓和经济基础好的区域,如市区和岑溪市,毛入学率较高,尤其在初中,分别达到106.51%和100 86%(注:此数据采自2008年梧州市中小学校调研统计。下同)。市区的蝶山区和长洲区受梧州市行政区域中心西移的影响,两城区的人口增加,形成学生毛入学率剧增,甚至出现了学校不足和大班额现象。
城乡差异。第一,从教育机会上看,市区、县城的小学、初中学生平均每万人口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农村1.3%和1.06%,初中阶段城市(含县城)学生每万人口在校生人数比农村多328.25人。第二,教育资源配置。在教育经费投入、校舍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达标率、生均图书数、生师比例、教师合格率、教师职称结构等作为均衡指标比较的话,城市情况远好于农村。第三,教学质量难有具体的指标,但从学生辍学率、毕业率、升学率来衡量的话,小学阶段城市与农村基本相同,但初中阶段农村学生的升学率比城市学生低15%,这意味着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农村学生受教育程度会低于城市。
校际差异。由于学校隶属关系不同,分级为市属学校、县城学校、一般学校、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等。等级不同必然导致办学条件不同,且校际差异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
人群差异。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滞后于普通教育的发展水平。城市学校普通教育比特殊教育学生入学率高出16%以上,农村学校则高出21%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容易中断学业。不同社会阶层享受着不同的教育资源,例如贫困家庭就不具备强势的择校能力。此外,每所学校都会有一批学生由于家庭管教不严而沉迷于网吧、游戏,或者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智商较低、理解力较弱、记忆力较差等而相对感到学习困难。
导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不一样,区域经济总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的大小,而如果投入不足则会引发教育设施短缺和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其次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长了,积淀了传统的校风、教风、学风,积聚了社会名气,就容易出成绩,相对而言,新建学校就处于劣势。再次是教育政策与制度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及其制度设计是倾向于确保重点的非均衡的价值取向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直至到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仍是按经济政策与制度模式,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此外,现行的学校管理和评估政策如评示范性初中和实验小学,好的学校优先聘任优秀教师,学历、素质差的教师只能到偏远的农村、山区学校去。如梧州市的学校就很难得到北师大、华东师大的毕业生,乡镇初中难得到师范本科毕业生等等,此类情况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制造出新差异。“就近入学”是国家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使“择校”之风愈吹愈烈。在校际差异如此之大的现实面前,用什么办法、制定什么政策来调控和规范家长择校的盲目冲动,成为实际而迫切的问题。
二、梧州市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强化政府行为。梧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近年来确立农村教育在各类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均衡发展,督促市及各县(区)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健全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和保障机制。
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以来,梧州市扎扎实实地办了很多事情,包括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3所;改造D级危房超过30万平方米,新建成637栋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现在农村和市郊的长洲、塘源等地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完成第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撤并287间村小学教学点,整合初中资源,添置理化生图音体设备逐步向边远学校倾斜;在广西率先建设市区教育网“校校通”工程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所有初中、高中均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并将计算机考试纳入中考。全市所有学校包括村小教学点配备了卫星接收设备及电视机、VCD光碟机和部分适用教学软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课堂;坚持实施“城乡帮扶计划”、“兄弟学校帮扶计划”和“高级教师支教计划”,安排市直及县(市、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校际之间教师结对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代课教师;抽调城镇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到乡镇和边远学校支教;定期举办中小学校校长上岗培训班。2006年就培训了村级小学正副校长920人,重点组织农村学校和城市边远学校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教案、论文评比等活动;教育局安排送研下乡、送教下乡,沟通校际和教师之间交流研讨。
保障弱势群体。我市实施“扶贫关爱项目”,2004年至今提供助学金817368元、还免费发放课本,资助9085名特困学生;按国家政策严格执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费、杂费、补助住宿费;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到市区学校就读;坚持小学、初中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市教育局不断督查学校贯彻教育常规管理情况,狠抓师德规范,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评价方法;设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近几年来,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资金预算安排的政策规定,梧州市及各级下属政府尽其所能,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保证了各类学校的基本运转。这3年梧州市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等五个方面均达到了逐年增长。梧州市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没有拖欠现象。当然,由于经费总量低,基础性办学条件差,同时由于狠抓了防辍学防流失,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持续增加,新的学校和新的校舍持续建设,突显了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需要今后继续努力,逐步解决。
三、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再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希望实现受教育者在机会、资源、发展上的相对均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权利平等;二是教育过程平等;三是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不是搞教育的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鼓励特色发展;在鼓励教育发展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后进地区加快发展。
政府行为是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我们政府应该继续努力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构建校际合作和公平竞争的平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我们在坚持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制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的同时,也要落实相关政策,改善教师待遇,例如建立校长岗位津贴、提高班主任津贴、发放教师产(病、伤)假等顶岗人员补贴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配套国家层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未有实现普及12年教育甚至普及高等教育之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体制改革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奠定学生成才的基础”为目标作出调整。一是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要同步,除了教科技文化知识之外,应补充教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爱国公民。二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受黄赌毒影响。三是国家组织初中毕业考试,完善学生的考核分等级标准,引导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另一方面,教育部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和教师评价体系。一是改革招生和考试制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禁止公办学校以各种形式招收借读生。普通高中可考虑采取中考成绩和高中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名额相结合办法,招收符合要求的高中生。二是建立对小学和初中各学校的统一的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两大块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整改影响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三是国家制定每年一次或三年一次的教师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决定每个教师的聘任与否,保证教师质量。
(责编 马超勤)
一、梧州市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差异
区域差异。从不同区域的小学、初中学生入学率比较,可看出“均衡”受到区域环境、经济和人口数量的影响。读书风气浓和经济基础好的区域,如市区和岑溪市,毛入学率较高,尤其在初中,分别达到106.51%和100 86%(注:此数据采自2008年梧州市中小学校调研统计。下同)。市区的蝶山区和长洲区受梧州市行政区域中心西移的影响,两城区的人口增加,形成学生毛入学率剧增,甚至出现了学校不足和大班额现象。
城乡差异。第一,从教育机会上看,市区、县城的小学、初中学生平均每万人口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农村1.3%和1.06%,初中阶段城市(含县城)学生每万人口在校生人数比农村多328.25人。第二,教育资源配置。在教育经费投入、校舍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达标率、生均图书数、生师比例、教师合格率、教师职称结构等作为均衡指标比较的话,城市情况远好于农村。第三,教学质量难有具体的指标,但从学生辍学率、毕业率、升学率来衡量的话,小学阶段城市与农村基本相同,但初中阶段农村学生的升学率比城市学生低15%,这意味着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农村学生受教育程度会低于城市。
校际差异。由于学校隶属关系不同,分级为市属学校、县城学校、一般学校、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等。等级不同必然导致办学条件不同,且校际差异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
人群差异。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滞后于普通教育的发展水平。城市学校普通教育比特殊教育学生入学率高出16%以上,农村学校则高出21%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容易中断学业。不同社会阶层享受着不同的教育资源,例如贫困家庭就不具备强势的择校能力。此外,每所学校都会有一批学生由于家庭管教不严而沉迷于网吧、游戏,或者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智商较低、理解力较弱、记忆力较差等而相对感到学习困难。
导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不一样,区域经济总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的大小,而如果投入不足则会引发教育设施短缺和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其次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长了,积淀了传统的校风、教风、学风,积聚了社会名气,就容易出成绩,相对而言,新建学校就处于劣势。再次是教育政策与制度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及其制度设计是倾向于确保重点的非均衡的价值取向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直至到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仍是按经济政策与制度模式,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此外,现行的学校管理和评估政策如评示范性初中和实验小学,好的学校优先聘任优秀教师,学历、素质差的教师只能到偏远的农村、山区学校去。如梧州市的学校就很难得到北师大、华东师大的毕业生,乡镇初中难得到师范本科毕业生等等,此类情况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制造出新差异。“就近入学”是国家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使“择校”之风愈吹愈烈。在校际差异如此之大的现实面前,用什么办法、制定什么政策来调控和规范家长择校的盲目冲动,成为实际而迫切的问题。
二、梧州市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强化政府行为。梧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近年来确立农村教育在各类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均衡发展,督促市及各县(区)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健全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和保障机制。
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以来,梧州市扎扎实实地办了很多事情,包括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3所;改造D级危房超过30万平方米,新建成637栋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现在农村和市郊的长洲、塘源等地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完成第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撤并287间村小学教学点,整合初中资源,添置理化生图音体设备逐步向边远学校倾斜;在广西率先建设市区教育网“校校通”工程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所有初中、高中均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并将计算机考试纳入中考。全市所有学校包括村小教学点配备了卫星接收设备及电视机、VCD光碟机和部分适用教学软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课堂;坚持实施“城乡帮扶计划”、“兄弟学校帮扶计划”和“高级教师支教计划”,安排市直及县(市、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校际之间教师结对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代课教师;抽调城镇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到乡镇和边远学校支教;定期举办中小学校校长上岗培训班。2006年就培训了村级小学正副校长920人,重点组织农村学校和城市边远学校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教案、论文评比等活动;教育局安排送研下乡、送教下乡,沟通校际和教师之间交流研讨。
保障弱势群体。我市实施“扶贫关爱项目”,2004年至今提供助学金817368元、还免费发放课本,资助9085名特困学生;按国家政策严格执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费、杂费、补助住宿费;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到市区学校就读;坚持小学、初中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市教育局不断督查学校贯彻教育常规管理情况,狠抓师德规范,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评价方法;设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近几年来,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资金预算安排的政策规定,梧州市及各级下属政府尽其所能,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保证了各类学校的基本运转。这3年梧州市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等五个方面均达到了逐年增长。梧州市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没有拖欠现象。当然,由于经费总量低,基础性办学条件差,同时由于狠抓了防辍学防流失,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持续增加,新的学校和新的校舍持续建设,突显了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需要今后继续努力,逐步解决。
三、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再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希望实现受教育者在机会、资源、发展上的相对均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权利平等;二是教育过程平等;三是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不是搞教育的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鼓励特色发展;在鼓励教育发展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后进地区加快发展。
政府行为是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我们政府应该继续努力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构建校际合作和公平竞争的平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我们在坚持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制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的同时,也要落实相关政策,改善教师待遇,例如建立校长岗位津贴、提高班主任津贴、发放教师产(病、伤)假等顶岗人员补贴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配套国家层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未有实现普及12年教育甚至普及高等教育之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体制改革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奠定学生成才的基础”为目标作出调整。一是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要同步,除了教科技文化知识之外,应补充教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爱国公民。二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受黄赌毒影响。三是国家组织初中毕业考试,完善学生的考核分等级标准,引导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另一方面,教育部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和教师评价体系。一是改革招生和考试制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禁止公办学校以各种形式招收借读生。普通高中可考虑采取中考成绩和高中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名额相结合办法,招收符合要求的高中生。二是建立对小学和初中各学校的统一的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两大块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整改影响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三是国家制定每年一次或三年一次的教师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决定每个教师的聘任与否,保证教师质量。
(责编 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