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和心里还都正在发育,一切观念都没有成熟。因为这个年纪的小学生之前还没有接受过基础的教育,对世界的认知没有那么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一定要把他们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三观。只有观念正确,才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为今后自己全面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问题以及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严峻,就连人才竞争都很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德育品质。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因此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了小学生可以塑造完美的品质,也会了小学生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虽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呼声不断增强,但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教师要努力探索更加适宜德育教学模式。以下是本人根据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供参考。
1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只有思想品德,而这门课程往往不会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时也就是根据教材给学生念一些相关重点,把教材中的小故事给学生讲解一遍,然后再自己进行举例子,给学生灌输思想品德的教学。看起来,好像这个方法还挺好,但是实际上,仅仅是教师在认真讲课,学生在下面听,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内在情感里感受不到这种思想品质。思想品德教师没有将教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德育时产生脱节现象。那么这样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大的作用,
1.2 德育教学环境比较简陋
现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也带来了一些危害。一些网络在科技的遮蔽下传播着一些不良的视频或者书籍,这些不良信息往往会带小学生带来心灵的危害。还有些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总是对他们百般呵护,生怕出现了差错。这就很容易使小学生养成说不得,骂不得的习惯。一旦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被教师批评,很容易走向极端。而这些家长又仅仅在乎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德育品质丝毫不进行关心。
1.3 德育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一些小学,很多教师自身道德品质不高,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缺少了一定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这样就会阻碍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教书,不管育人。而且有一部分小学教师录用的基本就是应届生,他们比较年轻,思想比较“前卫”,心气也比较高,他们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很多事情不能及时的处理,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说不接受其他有经验教师的建议,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2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单一的教学模式就算在有趣,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多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或者一些校外活动。毕竟小学生都有一定争强好胜的心,对于上台演讲这个事情比较喜欢。因此,在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演讲活动的时候,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著作,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小学生可以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思想,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校内的活动固然重要,校外的也不要落下。教师也应该多带领学生开展一些校外活动,让他们可以走出校门去学习。教师要将活动设置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要多进行正面的引导,让他们将一些正面的人物或者事件作为自己的榜样或者动力,从而鼓励自己今后的行為。比如说,教师组织小学生一起去参加革命纪念馆或者博物馆等等。通过伟人事迹的讲解,将德育教学渗透进去,从而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2.2 德育教育渗透在家校联合中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可以进行二者融合的。家长在家中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影响着孩子,教师在学校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对他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庭和教师都以身作则,才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助于小学生初始道德品质的建立。
例如,教师和家长都不说脏话并且要求他们不要说,那么小学生就会认为说脏话是不对的。教师在和家长对其他人进行交流时要使用礼貌,恰当的词语。那么小学生也会模仿着正确地与他人交流。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增加新的品德。
2.3 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师培养
学校应该多对一些没有经验以及经验过少的教师进行综合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师观念。比如说,定期开展一些讲座,让有经验的教师传授一些教学经验,让新教师多学习多探讨。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教育中,德育的教育,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学习和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内在品质是学生最最重要的,是学生成才的中流砥柱。因此,教师、学校以及家长要共同努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文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2] 洪玉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和谐教育,2017(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问题以及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严峻,就连人才竞争都很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德育品质。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因此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了小学生可以塑造完美的品质,也会了小学生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虽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呼声不断增强,但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教师要努力探索更加适宜德育教学模式。以下是本人根据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供参考。
1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只有思想品德,而这门课程往往不会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时也就是根据教材给学生念一些相关重点,把教材中的小故事给学生讲解一遍,然后再自己进行举例子,给学生灌输思想品德的教学。看起来,好像这个方法还挺好,但是实际上,仅仅是教师在认真讲课,学生在下面听,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内在情感里感受不到这种思想品质。思想品德教师没有将教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德育时产生脱节现象。那么这样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大的作用,
1.2 德育教学环境比较简陋
现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也带来了一些危害。一些网络在科技的遮蔽下传播着一些不良的视频或者书籍,这些不良信息往往会带小学生带来心灵的危害。还有些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总是对他们百般呵护,生怕出现了差错。这就很容易使小学生养成说不得,骂不得的习惯。一旦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被教师批评,很容易走向极端。而这些家长又仅仅在乎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德育品质丝毫不进行关心。
1.3 德育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一些小学,很多教师自身道德品质不高,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缺少了一定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这样就会阻碍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教书,不管育人。而且有一部分小学教师录用的基本就是应届生,他们比较年轻,思想比较“前卫”,心气也比较高,他们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很多事情不能及时的处理,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说不接受其他有经验教师的建议,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2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单一的教学模式就算在有趣,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多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或者一些校外活动。毕竟小学生都有一定争强好胜的心,对于上台演讲这个事情比较喜欢。因此,在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演讲活动的时候,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著作,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小学生可以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思想,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校内的活动固然重要,校外的也不要落下。教师也应该多带领学生开展一些校外活动,让他们可以走出校门去学习。教师要将活动设置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要多进行正面的引导,让他们将一些正面的人物或者事件作为自己的榜样或者动力,从而鼓励自己今后的行為。比如说,教师组织小学生一起去参加革命纪念馆或者博物馆等等。通过伟人事迹的讲解,将德育教学渗透进去,从而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2.2 德育教育渗透在家校联合中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可以进行二者融合的。家长在家中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影响着孩子,教师在学校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对他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庭和教师都以身作则,才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助于小学生初始道德品质的建立。
例如,教师和家长都不说脏话并且要求他们不要说,那么小学生就会认为说脏话是不对的。教师在和家长对其他人进行交流时要使用礼貌,恰当的词语。那么小学生也会模仿着正确地与他人交流。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增加新的品德。
2.3 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师培养
学校应该多对一些没有经验以及经验过少的教师进行综合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师观念。比如说,定期开展一些讲座,让有经验的教师传授一些教学经验,让新教师多学习多探讨。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教育中,德育的教育,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学习和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内在品质是学生最最重要的,是学生成才的中流砥柱。因此,教师、学校以及家长要共同努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文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2] 洪玉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和谐教育,2017(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