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21-01
休克在祖国医方中属厥、脱范畴,包括厥与脱两个证候,古人论厥者多,论脱者少,实际上所谓厥证的某些证候中就包含着一部分脱证证候在内,故两者之间,常互相转化,有时较难截然分开。笔者认为:厥为脱之轻证,脱为厥之变证。在临床上,厥脱常并而论之。观将治验案例一则分析如下:
李强 ,男,49岁,2012年8月7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
化已久,今年初,血压骤升210/130毫米汞柱,一度發生中风危象,3月初突发剧烈心绞痛,心电图多项提示,前壁及前间壁广泛心肌梗死,并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险证。经抢救治疗,心绞痛缓解,心律失常及心衰基本控制,然血压在90/80-70/60毫米汞柱之间徘徊。多汗发润,肢冷神躁,舌质紫胖、苔厚,脉细微弱,并有上身怕热,面赤,下肢畏寒。中医辩论:属元阴元阳大虚兼有痰浊瘀郁,阴阳格拒之势,曾予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敛阴止汗诸法,共治20余天,症情渐趋平稳,血压及脉压仍无改变趋势,自觉精神萎软,额汗多,短气乏力,活动更甚,肢温神静,舌质暗红,舌下瘀筋青紫,口唇微绀,脉细而涩,面色由原来潮红转为晦滞之色,心脏衰弱,心气大虚,血脉凝滞,循环不畅,转用益气补阳、活血通络,敛阴固卫之法,益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处方:生炙黄芪各60g,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各8g,炙水蛭6g,红参12g,龙骨,牡蛎各30g,服药六剂,血压上升至120/90-130/100毫米汞柱之间,脉率稍快(80—100次/分),续方将黄芪,红参剂量均减半,又服一周,症情好转,血压稳定在130/80-150/100毫米汞柱之间,脉压差距增为30-40毫米汞柱,守方调治半余,恢复正常。
分析:本例高血压,一度发生中风危象,继又突发剧烈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险症,如心痛致厥,厥而致脱的危象。经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20余天,诸症已获控制,惟休克之象尚未得缓解,有阴竭阳脱,阴阳格拒之势,经治疗,症情虽渐趋平定,但脱证之象,犹有稳伏存在之危机,如还有额头汗多,短气,乏力等象,前辈医家有云:“头汗而微喘者,亦阳脱也”,可见厥脱忌汗,因不应有汗,故又云:“反汗出者,亡阳也”。此液外泄,泄之过极,致有阴无阳。同时体征所见,更有舌质暗红,舌下瘀筋青紫等血瘀观象,由心气心阳大衰,心营心阴久耗,乃致循环失畅,转用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补阳,生用又能固卫敛汗,辅以轻量多味之归、芍、桃、红、川芎,地龙、水蛭,以活血通络,配红参之益气固脱,共奏气旺血自行,祛瘀而不伤正之功,更合龙牡以潜镇敛阴,使阳回阴敛,气充血运,故服药六剂,血压上升,除药物剂量略作调整外,守方连服三周,血压、脉压复常,诸症痊愈。
休克在祖国医方中属厥、脱范畴,包括厥与脱两个证候,古人论厥者多,论脱者少,实际上所谓厥证的某些证候中就包含着一部分脱证证候在内,故两者之间,常互相转化,有时较难截然分开。笔者认为:厥为脱之轻证,脱为厥之变证。在临床上,厥脱常并而论之。观将治验案例一则分析如下:
李强 ,男,49岁,2012年8月7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
化已久,今年初,血压骤升210/130毫米汞柱,一度發生中风危象,3月初突发剧烈心绞痛,心电图多项提示,前壁及前间壁广泛心肌梗死,并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险证。经抢救治疗,心绞痛缓解,心律失常及心衰基本控制,然血压在90/80-70/60毫米汞柱之间徘徊。多汗发润,肢冷神躁,舌质紫胖、苔厚,脉细微弱,并有上身怕热,面赤,下肢畏寒。中医辩论:属元阴元阳大虚兼有痰浊瘀郁,阴阳格拒之势,曾予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敛阴止汗诸法,共治20余天,症情渐趋平稳,血压及脉压仍无改变趋势,自觉精神萎软,额汗多,短气乏力,活动更甚,肢温神静,舌质暗红,舌下瘀筋青紫,口唇微绀,脉细而涩,面色由原来潮红转为晦滞之色,心脏衰弱,心气大虚,血脉凝滞,循环不畅,转用益气补阳、活血通络,敛阴固卫之法,益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处方:生炙黄芪各60g,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各8g,炙水蛭6g,红参12g,龙骨,牡蛎各30g,服药六剂,血压上升至120/90-130/100毫米汞柱之间,脉率稍快(80—100次/分),续方将黄芪,红参剂量均减半,又服一周,症情好转,血压稳定在130/80-150/100毫米汞柱之间,脉压差距增为30-40毫米汞柱,守方调治半余,恢复正常。
分析:本例高血压,一度发生中风危象,继又突发剧烈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险症,如心痛致厥,厥而致脱的危象。经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20余天,诸症已获控制,惟休克之象尚未得缓解,有阴竭阳脱,阴阳格拒之势,经治疗,症情虽渐趋平定,但脱证之象,犹有稳伏存在之危机,如还有额头汗多,短气,乏力等象,前辈医家有云:“头汗而微喘者,亦阳脱也”,可见厥脱忌汗,因不应有汗,故又云:“反汗出者,亡阳也”。此液外泄,泄之过极,致有阴无阳。同时体征所见,更有舌质暗红,舌下瘀筋青紫等血瘀观象,由心气心阳大衰,心营心阴久耗,乃致循环失畅,转用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补阳,生用又能固卫敛汗,辅以轻量多味之归、芍、桃、红、川芎,地龙、水蛭,以活血通络,配红参之益气固脱,共奏气旺血自行,祛瘀而不伤正之功,更合龙牡以潜镇敛阴,使阳回阴敛,气充血运,故服药六剂,血压上升,除药物剂量略作调整外,守方连服三周,血压、脉压复常,诸症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