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4岁的张智没有受过一天美术教育,然而在退休之后的18年时间里,他凭着对艺术的满腔热爱,自己制作了500余尊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和上千张脸谱,成为石家庄小有名气的“泥人张”。
家中成了艺术陈列室
走进张家,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陈列室。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屋子里,墙上整整齐齐地悬挂着数十张脸谱作品。
小小的房间内,除了墙上的脸谱外,四周的架子上还摆放着数百尊泥塑作品,有单个的作品也有群体泥塑。
从小是个“小戏迷”
张智出生于北京市房山区,那时房山还是农村,没有收音机之类的娱乐工具,逢年过节,村里就会请来戏班子唱大戏。幼年的他被戏台上的人物脸谱所吸引,虽然不懂戏文,却会专注地盯着演员看上半天。演员的化妆间在后台,为了弄清演员化装的过程,他经常偷偷跑到后台,从帆布上扒开一角偷偷向里观望。有时候为了看一场夜戏,幼年的他会走一个多小时的夜路,尽管疲累不堪,却乐在其中。看得多了,耳濡目染,慢慢地对戏文也有了一定了解,甚至会随口哼哼几句,成了一个典型的小戏迷。
自学成才创作泥塑
1994年退休之后,张智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学着制作脸谱。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创作,但他还是很快开始了行动。他经过反复琢磨,发现用纸张和糨糊制作的脸谱轻便,而且便于保存,便开始了尝试。凭着自己对脸谱的痴迷,经过勤学苦练,反复实践,慢慢掌握了制作脸谱的窍门。
一年之后,张智又琢磨起了泥人。他捏的第一个泥塑作品是《白蛇传》中的“断桥”一幕,严格地说,那还不是真正的泥人,人物的头和手是泥塑的,身体却是用布缝的。因为黏土里掺杂的东西不对,刚开始的作品还存在干裂现象,后来他尝试用废弃的旧棉花和湿黏土,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学生成“小老师”
为了创作泥塑,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张智不仅自己反复摸索,也不断向其他人求教。
一年夏天,他去莲花山旅游时遇到了一群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彼此谈得很投机,后来他便邀请这些同学到家中做客。这些同学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毕竟是科班出身,面对这位真诚的老人和他的作品,同学们毫不客气地品评了一番,诸如“比例不合适”、“脸部缺乏立体感” 、“眼神没体现出来”等等。张智说,听了这些意见,他反而觉得非常高兴,很快就和同学们成了忘年交,遇到问题就向“小老师们”请教。
3年打磨得意之作
这些年来,张智创作的脸谱有上千张,泥塑作品有500余尊,而其中他最满意的作品是《百万雄师过大江》。
为了创作这件作品,张智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仅仅是准备工作就花费了不小的工夫。为了了解独轮车的构造,他找来大量独轮车资料,甚至亲自前往冉庄观看实物;为了捏出一个精美的舞狮用狮头,他多次奔赴动物园,看完真的狮子,又去看石刻狮子;“祝捷”这组作品里有群众扭着秧歌欢迎渡江战士的场景,为此他四处搜罗有关秧歌动作的资料……在动手创作之前,他已经整理了厚厚的一本资料,至今依然保存着。
如今张智已经是石家庄的名人了,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还多次应邀带着作品出国参展。2000年,他曾获中国民俗艺术展二等奖,他的作品“彩色戏剧脸谱”系列也被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张智老人说,脸谱和泥塑都是民间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对这种艺术有所了解,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弘扬。
家中成了艺术陈列室
走进张家,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陈列室。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屋子里,墙上整整齐齐地悬挂着数十张脸谱作品。
小小的房间内,除了墙上的脸谱外,四周的架子上还摆放着数百尊泥塑作品,有单个的作品也有群体泥塑。
从小是个“小戏迷”
张智出生于北京市房山区,那时房山还是农村,没有收音机之类的娱乐工具,逢年过节,村里就会请来戏班子唱大戏。幼年的他被戏台上的人物脸谱所吸引,虽然不懂戏文,却会专注地盯着演员看上半天。演员的化妆间在后台,为了弄清演员化装的过程,他经常偷偷跑到后台,从帆布上扒开一角偷偷向里观望。有时候为了看一场夜戏,幼年的他会走一个多小时的夜路,尽管疲累不堪,却乐在其中。看得多了,耳濡目染,慢慢地对戏文也有了一定了解,甚至会随口哼哼几句,成了一个典型的小戏迷。
自学成才创作泥塑
1994年退休之后,张智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学着制作脸谱。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创作,但他还是很快开始了行动。他经过反复琢磨,发现用纸张和糨糊制作的脸谱轻便,而且便于保存,便开始了尝试。凭着自己对脸谱的痴迷,经过勤学苦练,反复实践,慢慢掌握了制作脸谱的窍门。
一年之后,张智又琢磨起了泥人。他捏的第一个泥塑作品是《白蛇传》中的“断桥”一幕,严格地说,那还不是真正的泥人,人物的头和手是泥塑的,身体却是用布缝的。因为黏土里掺杂的东西不对,刚开始的作品还存在干裂现象,后来他尝试用废弃的旧棉花和湿黏土,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学生成“小老师”
为了创作泥塑,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张智不仅自己反复摸索,也不断向其他人求教。
一年夏天,他去莲花山旅游时遇到了一群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彼此谈得很投机,后来他便邀请这些同学到家中做客。这些同学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毕竟是科班出身,面对这位真诚的老人和他的作品,同学们毫不客气地品评了一番,诸如“比例不合适”、“脸部缺乏立体感” 、“眼神没体现出来”等等。张智说,听了这些意见,他反而觉得非常高兴,很快就和同学们成了忘年交,遇到问题就向“小老师们”请教。
3年打磨得意之作
这些年来,张智创作的脸谱有上千张,泥塑作品有500余尊,而其中他最满意的作品是《百万雄师过大江》。
为了创作这件作品,张智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仅仅是准备工作就花费了不小的工夫。为了了解独轮车的构造,他找来大量独轮车资料,甚至亲自前往冉庄观看实物;为了捏出一个精美的舞狮用狮头,他多次奔赴动物园,看完真的狮子,又去看石刻狮子;“祝捷”这组作品里有群众扭着秧歌欢迎渡江战士的场景,为此他四处搜罗有关秧歌动作的资料……在动手创作之前,他已经整理了厚厚的一本资料,至今依然保存着。
如今张智已经是石家庄的名人了,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还多次应邀带着作品出国参展。2000年,他曾获中国民俗艺术展二等奖,他的作品“彩色戏剧脸谱”系列也被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张智老人说,脸谱和泥塑都是民间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对这种艺术有所了解,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