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国渭是我在上海图书馆20年的同事,我调到复旦分校后一直同他有来往,我看到系里有一门课是西文编目,缺任课老师,我就想起了邱国渭。
战犯之子的身份带来的无形压力
他是原国民党将领邱清泉的儿子,邱清泉在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被打死在战场,这样邱国渭等于是死于战场的战犯的儿子。他父亲死时,他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外语系学生。1949年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时,邱国渭随他母亲和弟妹跟随国民党军队南逃,在福建被解放军包围,当了俘虏。解放军知道他们是邱清泉的家属,给予优待,邱国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受感动。解放军表示释放他们,他们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可自行前往并发给路费,开具通行证,邱国渭决定一个人回上海继续读书,与母亲和弟妹分手,而他母亲、弟妹则去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邱国渭1952年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图,当时上图正好开馆,他被分配做外文书籍的采编工作,我到上图后就知道邱清泉的儿子在外采部。他主要是编目,我跟他熟悉是打篮球开始的,他比我大8岁。后来他在上图谈朋友结婚,我到上图时他夫人已调到一所中学去教书。他夫人是袁世凯的晚辈,据说人长得很漂亮,有好几个1952年毕业的大学生追她,但她唯独看中了邱国渭。他夫人曾说,邱国渭人老实。而邱国渭虽然娶了一位漂亮姑娘做老婆,但在他身上一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据说他曾对外透露,要为他老子报仇,要暗杀陈老总,此话曾经传到我耳中,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说不清楚。因此邱国渭实际上是内控对象,估计他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平时始终不大说话,埋头干活。他工作好,学问好,平时不声不响,因此每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搞他。
关于他想报仇,暗杀陈老总这事,我认为肯定是无中生有的谣言,但是没想到在“文革”中他这话又被传出来,好像真有这事似的,由此他被作为第一批“牛鬼蛇神”揪出来。有一种说法是领导把他抛出来的,于是劳动、下跪、挨打,什么都轮上了,他身体好,所以劳动不怕。突然有一天,外文采编部造反派对他开批斗会,我也去看了,只看到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人。我踮起脚往里看,只见邱国渭跪在那里,最触目惊心的是,有两个1952年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是我们部门的组长,一个是外文采编部组长,他俩一人用皮鞋踩着他的脊梁,一人用翻毛皮皮鞋踢他的脑袋,我惊呆了,这两人好坏也是知识分子,怎么这样残忍,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个情景我永远忘不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原来他俩是邱国渭的情敌,你想想,因为情敌的缘故,他俩的人性竟然扭曲到如此程度。后来我听说邱国渭的夫人也遭难,她是一次带学生下乡劳动,生病后被赤脚医生误诊,一针打下去人就没命了,留下三个年幼的女儿,住在溧阳路那边假三层的房子,楼下住的是复旦中文系的老教授。对这一切,他都不吭声。
因“落实政策”而调高校未果
“文革”结束后,邱国渭还是做西文编目,所以这时我想能否把他挖到复旦分校来。于是我向系里建议,聘他为兼职教师,我去找他说了这事,他一口答应,后来他课也上得很好,因为他有多年编目的实际经验,而且外语又好。有一次,我带学生到中科院图书馆去实习,图书馆负责人安排学生岗位,问学生你们西文编目是谁教的,学生回答是邱国渭,负责人听后说:原来你们是邱国渭教的,那你们就直接上岗吧。可见外面也对他认可。于是我想干吗不把他调来,我去找党委书记李庆云,讲了他的家庭情况和个人遭遇,李庆云听后很干脆地表示:这个人我们要,这让我十分感动,对这位老干部更加敬佩了。我又谈了调他来的条件,他的住房太困难,能否给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没想到李书记又是一句话:没问题。听了此话,我心里极感动。我接着把情况同邱国渭谈了,他也很感动,他对我说:我保证,如果调到学校,我退休后再去美国。
然而事情真有不测风云,正当调他的事情在进行之中时,当时文化局负责社会文化口的副局长方行突然在上图宣布,提拔邱国渭为外文采编部副主任(副科级),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委员,不久又安排他为市政协委员,这一来,等于为邱国渭落实了政策,调他的事情便不便进行,这使我哭笑不得,心里直骂方行。邱国渭也很为难,此事就此搁置。但是我预感到情况不妙,我对上图的朋友说:你们看吧,邱国渭待不长的,迟早要走的(去美国)。他们感到很奇怪,说你怎么知道的?果然,不久他申请赴美国探亲,很快得到批准,他带了一个女儿去了,把她留在美国,自己准时回来。后来邱国渭又被评为文化系统劳动模范。过后他又申请第二次赴美探亲,又带了一个女儿去并留在那里,而他又准时回国。第三次探亲,就此不回来了,如同我早先的预料一样。邱国渭去美国后同这里断绝了联系,上图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从此也同我失去了联系。
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电影系统拍了一部反映昆仑战役的电影,我被邀请去电影发行公司观看座谈。电影拍得不错,其中有邱清泉的镜头,他是这个战役主力师师长,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所作抗战作充分肯定,所以他虽有镜头但没有台词,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座谈时说:邱清泉作为主要指挥官,竟然一句对白也不给,我弄不明白。其实我心里有点不平,我顺便讲了一段我与邱国渭共事的故事,在座的人听了都很吃惊。这是我同邱国渭关联的最后一个插曲。至今,我仍为最后没能把他调到复旦分校感到遗憾。
邱国渭后来担任市政协六届委员(1983年4月成立的第六届),属于政协特邀人士界别,特邀界别早期全是社会名流、特殊人物,如张学良的卫队长孙铭九;著名人物后裔,如康有为的儿媳、陈仪的女儿等。同時还给他安排了专门委员会——对台宣传工作委员会(1985年10月改为促进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委员,他的身份比较适合,原来他是内控对象,现在有两个头衔,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的落实政策。但他本人对这些其实都不感兴趣,他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从来没有去开过会。我父亲是促进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主任是束纫秋,后来是张承宗、陈福根,陈是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姚昆田也做过副主任。我父亲在开会时一直没见到过他,问我:邱国渭怎么老是不来开会,我说他已经去美国了。
(口述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撰稿者为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战犯之子的身份带来的无形压力
他是原国民党将领邱清泉的儿子,邱清泉在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被打死在战场,这样邱国渭等于是死于战场的战犯的儿子。他父亲死时,他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外语系学生。1949年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时,邱国渭随他母亲和弟妹跟随国民党军队南逃,在福建被解放军包围,当了俘虏。解放军知道他们是邱清泉的家属,给予优待,邱国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受感动。解放军表示释放他们,他们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可自行前往并发给路费,开具通行证,邱国渭决定一个人回上海继续读书,与母亲和弟妹分手,而他母亲、弟妹则去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邱国渭1952年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图,当时上图正好开馆,他被分配做外文书籍的采编工作,我到上图后就知道邱清泉的儿子在外采部。他主要是编目,我跟他熟悉是打篮球开始的,他比我大8岁。后来他在上图谈朋友结婚,我到上图时他夫人已调到一所中学去教书。他夫人是袁世凯的晚辈,据说人长得很漂亮,有好几个1952年毕业的大学生追她,但她唯独看中了邱国渭。他夫人曾说,邱国渭人老实。而邱国渭虽然娶了一位漂亮姑娘做老婆,但在他身上一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据说他曾对外透露,要为他老子报仇,要暗杀陈老总,此话曾经传到我耳中,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说不清楚。因此邱国渭实际上是内控对象,估计他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平时始终不大说话,埋头干活。他工作好,学问好,平时不声不响,因此每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搞他。
关于他想报仇,暗杀陈老总这事,我认为肯定是无中生有的谣言,但是没想到在“文革”中他这话又被传出来,好像真有这事似的,由此他被作为第一批“牛鬼蛇神”揪出来。有一种说法是领导把他抛出来的,于是劳动、下跪、挨打,什么都轮上了,他身体好,所以劳动不怕。突然有一天,外文采编部造反派对他开批斗会,我也去看了,只看到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人。我踮起脚往里看,只见邱国渭跪在那里,最触目惊心的是,有两个1952年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是我们部门的组长,一个是外文采编部组长,他俩一人用皮鞋踩着他的脊梁,一人用翻毛皮皮鞋踢他的脑袋,我惊呆了,这两人好坏也是知识分子,怎么这样残忍,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个情景我永远忘不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原来他俩是邱国渭的情敌,你想想,因为情敌的缘故,他俩的人性竟然扭曲到如此程度。后来我听说邱国渭的夫人也遭难,她是一次带学生下乡劳动,生病后被赤脚医生误诊,一针打下去人就没命了,留下三个年幼的女儿,住在溧阳路那边假三层的房子,楼下住的是复旦中文系的老教授。对这一切,他都不吭声。
因“落实政策”而调高校未果
“文革”结束后,邱国渭还是做西文编目,所以这时我想能否把他挖到复旦分校来。于是我向系里建议,聘他为兼职教师,我去找他说了这事,他一口答应,后来他课也上得很好,因为他有多年编目的实际经验,而且外语又好。有一次,我带学生到中科院图书馆去实习,图书馆负责人安排学生岗位,问学生你们西文编目是谁教的,学生回答是邱国渭,负责人听后说:原来你们是邱国渭教的,那你们就直接上岗吧。可见外面也对他认可。于是我想干吗不把他调来,我去找党委书记李庆云,讲了他的家庭情况和个人遭遇,李庆云听后很干脆地表示:这个人我们要,这让我十分感动,对这位老干部更加敬佩了。我又谈了调他来的条件,他的住房太困难,能否给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没想到李书记又是一句话:没问题。听了此话,我心里极感动。我接着把情况同邱国渭谈了,他也很感动,他对我说:我保证,如果调到学校,我退休后再去美国。
然而事情真有不测风云,正当调他的事情在进行之中时,当时文化局负责社会文化口的副局长方行突然在上图宣布,提拔邱国渭为外文采编部副主任(副科级),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委员,不久又安排他为市政协委员,这一来,等于为邱国渭落实了政策,调他的事情便不便进行,这使我哭笑不得,心里直骂方行。邱国渭也很为难,此事就此搁置。但是我预感到情况不妙,我对上图的朋友说:你们看吧,邱国渭待不长的,迟早要走的(去美国)。他们感到很奇怪,说你怎么知道的?果然,不久他申请赴美国探亲,很快得到批准,他带了一个女儿去了,把她留在美国,自己准时回来。后来邱国渭又被评为文化系统劳动模范。过后他又申请第二次赴美探亲,又带了一个女儿去并留在那里,而他又准时回国。第三次探亲,就此不回来了,如同我早先的预料一样。邱国渭去美国后同这里断绝了联系,上图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从此也同我失去了联系。
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电影系统拍了一部反映昆仑战役的电影,我被邀请去电影发行公司观看座谈。电影拍得不错,其中有邱清泉的镜头,他是这个战役主力师师长,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所作抗战作充分肯定,所以他虽有镜头但没有台词,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座谈时说:邱清泉作为主要指挥官,竟然一句对白也不给,我弄不明白。其实我心里有点不平,我顺便讲了一段我与邱国渭共事的故事,在座的人听了都很吃惊。这是我同邱国渭关联的最后一个插曲。至今,我仍为最后没能把他调到复旦分校感到遗憾。
邱国渭后来担任市政协六届委员(1983年4月成立的第六届),属于政协特邀人士界别,特邀界别早期全是社会名流、特殊人物,如张学良的卫队长孙铭九;著名人物后裔,如康有为的儿媳、陈仪的女儿等。同時还给他安排了专门委员会——对台宣传工作委员会(1985年10月改为促进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委员,他的身份比较适合,原来他是内控对象,现在有两个头衔,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的落实政策。但他本人对这些其实都不感兴趣,他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从来没有去开过会。我父亲是促进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主任是束纫秋,后来是张承宗、陈福根,陈是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姚昆田也做过副主任。我父亲在开会时一直没见到过他,问我:邱国渭怎么老是不来开会,我说他已经去美国了。
(口述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撰稿者为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