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对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19-02
1《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及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弊端
《组织行为学》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组织行为学的整个功能是发挥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高效率管理;通过组织设计,绩效考评,改进工作生活质量,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能力;并适应组织变革与发展以迎接划时代的挑战。课程理论性强,具有多学科性,涉及到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同时应用性强,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均能灵活地运用于组织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效能。
传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
1.1 教学内容上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体现在该课程教学上就是现有课程 “学问化”,“理论化”。过分依赖于教材内容,偏重于教材中概念、理论、原理的讲解,照本宣科,甚至脱离中国的管理实践,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抽象。
1.2 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组织行为学》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发挥,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组织行为学本身是一门对学生应变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许多理论最终都需要运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恰恰是本课程的难点。
1.3 学习和评价方式上形式单一
由于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也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由于课程本身教学和考核形式僵化,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消退,信心的自我怀疑,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在就业后学生必需经历较为突显的角色转换,表现为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工作协调等方面不适应,综合职业能力不强,无法及时适应岗位的要求。
因此,传统讲授式教学既不符合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又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无法引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体验式教学及特点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教学方法首先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高职的学生一般来说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准失败者,他们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也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普遍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动手实践和参与活动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而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体现为:
2.1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设计体验情景,学生是体验和学习的主体,教师旨在对学生引导。由传统教学中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2 高度重视实践
传统的课堂填鸭灌输式教学,主要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而体验式教学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形成体会,感悟,自我反思和总结,从而形成或提炼成理论或者验证和认识已经有的组织理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2.3 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高。体验式教学可谓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互动性好。
3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通过引入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型体验
该方法比较适合运用于《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章节的讲解中。如在介绍知觉特点部分,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视频,或者视觉图片,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实验对象”,体验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等特征,结合生活和自身体验讨论影响知觉的因素。在讨论影响因素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和理解对象的组合也能影响人们的知觉,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按一定的规律将个别单独的对象或事件联系起来思考,由此产生了知觉中的相似性原理,接近性原理,连续性原理等。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原理后,再次回到实践中应用,此时教师可以列举出各种生活中的知觉现象,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原理导致的该知觉判断。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实现“直观感受——发表观点——反思和总结——得出结论和理论——应用”的教学过程。
3.2 通过管理游戏,开展动手实践型体验
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的目的是通过互动的、形式活泼的游戏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试错”性的练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其他人的评论,学生可以逐渐矫正自己的认识,并且让某些原理深入内心。组织行为学中的管理游戏很多,如关于单向沟通,双向沟通的对比游戏;又如关于团队的各类游戏。通过团队游戏的开展,目的让学生体验自己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3.3 通过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模拟型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管理实践中的情景重现,学生深入其境,对角色和情景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组织行为学中的理论有感性认识和思考。如领导决策章节的讲解,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情景模式,让学生扮演部门领导,针对该情景进行模拟决策,体验领导的艺术和不同的领导决策风格。又如讲解群体决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决策背景,学生模拟各部门参与决策人员,体验不同的决策方法,通过讨论反思和总结,得出各类决策方法的优劣点。
3.4 通过案例讨论,开展师生置换型体验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包含了诸多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法,策略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管理诊断,分析和评价案例中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现有的管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是否妥当,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讲,针对此问题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的体验。
4 体验式教学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相应的配套工作展开,有必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体验式教学相匹配,课程考核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要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基于体验的课堂讨论表现等指标纳入到考核中,形成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呼应和反馈,以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2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教高的要求,在备课上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和积累课堂教学资源,注意各种视频资料、图片、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教学要能够紧扣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教学情景和管理游戏的课前设计。此外,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也提高了。教师要能教好地组织课堂秩序,保证学生各类体验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主题进行思考和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1段万春,傅红.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10(9):163-16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19-02
1《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及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弊端
《组织行为学》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组织行为学的整个功能是发挥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高效率管理;通过组织设计,绩效考评,改进工作生活质量,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能力;并适应组织变革与发展以迎接划时代的挑战。课程理论性强,具有多学科性,涉及到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同时应用性强,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均能灵活地运用于组织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效能。
传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
1.1 教学内容上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体现在该课程教学上就是现有课程 “学问化”,“理论化”。过分依赖于教材内容,偏重于教材中概念、理论、原理的讲解,照本宣科,甚至脱离中国的管理实践,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抽象。
1.2 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组织行为学》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发挥,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组织行为学本身是一门对学生应变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许多理论最终都需要运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恰恰是本课程的难点。
1.3 学习和评价方式上形式单一
由于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也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由于课程本身教学和考核形式僵化,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消退,信心的自我怀疑,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在就业后学生必需经历较为突显的角色转换,表现为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工作协调等方面不适应,综合职业能力不强,无法及时适应岗位的要求。
因此,传统讲授式教学既不符合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又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无法引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体验式教学及特点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教学方法首先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高职的学生一般来说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准失败者,他们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也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普遍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动手实践和参与活动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而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体现为:
2.1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设计体验情景,学生是体验和学习的主体,教师旨在对学生引导。由传统教学中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2 高度重视实践
传统的课堂填鸭灌输式教学,主要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而体验式教学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形成体会,感悟,自我反思和总结,从而形成或提炼成理论或者验证和认识已经有的组织理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2.3 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高。体验式教学可谓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互动性好。
3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通过引入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型体验
该方法比较适合运用于《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章节的讲解中。如在介绍知觉特点部分,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视频,或者视觉图片,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实验对象”,体验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等特征,结合生活和自身体验讨论影响知觉的因素。在讨论影响因素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和理解对象的组合也能影响人们的知觉,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按一定的规律将个别单独的对象或事件联系起来思考,由此产生了知觉中的相似性原理,接近性原理,连续性原理等。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原理后,再次回到实践中应用,此时教师可以列举出各种生活中的知觉现象,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原理导致的该知觉判断。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实现“直观感受——发表观点——反思和总结——得出结论和理论——应用”的教学过程。
3.2 通过管理游戏,开展动手实践型体验
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的目的是通过互动的、形式活泼的游戏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试错”性的练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其他人的评论,学生可以逐渐矫正自己的认识,并且让某些原理深入内心。组织行为学中的管理游戏很多,如关于单向沟通,双向沟通的对比游戏;又如关于团队的各类游戏。通过团队游戏的开展,目的让学生体验自己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3.3 通过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模拟型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管理实践中的情景重现,学生深入其境,对角色和情景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组织行为学中的理论有感性认识和思考。如领导决策章节的讲解,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情景模式,让学生扮演部门领导,针对该情景进行模拟决策,体验领导的艺术和不同的领导决策风格。又如讲解群体决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决策背景,学生模拟各部门参与决策人员,体验不同的决策方法,通过讨论反思和总结,得出各类决策方法的优劣点。
3.4 通过案例讨论,开展师生置换型体验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包含了诸多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法,策略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管理诊断,分析和评价案例中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现有的管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是否妥当,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讲,针对此问题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的体验。
4 体验式教学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相应的配套工作展开,有必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体验式教学相匹配,课程考核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要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基于体验的课堂讨论表现等指标纳入到考核中,形成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呼应和反馈,以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2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教高的要求,在备课上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和积累课堂教学资源,注意各种视频资料、图片、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教学要能够紧扣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教学情景和管理游戏的课前设计。此外,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也提高了。教师要能教好地组织课堂秩序,保证学生各类体验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主题进行思考和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1段万春,傅红.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10(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