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进入美国高校、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研究的人员持J-1签证,该种类签证在美可以停留3年左右,按规定,研修期满回国满2年后才可以重新申请来美签证。因此,希望在美停留时间超过3年的J-1签证持有者,需要通过驻美使馆教育处审核批准免除回国服务义务后,方可持续停留。
本文根据近3年(2005~2007年)全美持J-1签证获准免除回国服务的人群数据,以及驻美使馆辖区开具留学回国证明的人群数据,经过统计、整理、分析,研究持J-1签证来美学者当中高层次人才的滞留和学成回国的状况,以供国内有关部门参考制定吸引人才政策。
一、2005~2007年全美持J-1签证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的基本情况
2005~2007年3年间,从国内持J-1签证来美的人群中通过驻美使馆教育处获准免除回国服务的人数总计2 300余人,平均每年有760余人成为滞留人员。相比3年以前,情况有所改善,图1是2001~2007年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2005~2007年期间滞留下来人群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科分布、年龄段分布、在美地域分布等基本数据状况分别列于表1~4。
表2是经过统计,得出各年度目前的年龄分布状况。可以看到:30~40岁年龄段的人群占了2/3;小于30岁的人群在增加。资料分析表明,在40岁以下人群中,除了小部分人还会追求更高学历外,大部分已经获得国内的博士学位。如果将40岁以下人群定义为最终工作去向不稳定人群,那么,他们的适应性优势不如在本地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所以,他们应该是可吸引回国工作的潜在人群。
表3是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的地域分布情况,该表说明:来美的学者多集中在美国东部以及芝加哥和休斯顿等发达地域,尤其是纽约领区和使馆馆区,占了将近一半的滞留人群。表中数据还表明:各地域人群的年度比例基本稳定,使馆馆区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约占全美的1/5,与使馆馆区的留学人员总数约占全美总数的1/5的情况基本一致。
表4是将占全部人群2/3的30~40岁年龄段人群学科分布单独列表,这一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获得国内的博士学位。表中数据比例表明,医学类的人群滞留比例最高,如果将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纳入其中,则人群滞留的比例达到2/3以上。说明美国的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学科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时也意味着在美储备的我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学科人才丰富。国内只要措施得当,仍然可以吸引大批的人才回国服务。
二、2007年度全美持J-1签证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中具有博士学位人群的情况
我们仔细分析2007年的数据,将获得国内博士学位人群的情况单独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了解该人群的实际滞留情况。
2007年度内,全美批准申请J-1豁免的人数达974人,经逐一核对申请资料,统计出由国内培养的博士519人,全部来自科学技术领域,占全部人群的53%;这些博士由高校培养的为371人,是博士群体的72%,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和少数具有博士授予权的科研单位的148名,占28%;2004~2006年毕业的468名,占90%;40岁以下的博士460名,占89%。
表5列举了2007年度获准豁免博士群体出国前的就业状态,其中,毕业后直接出国做博士后的人数占半数以上。这些博士有年轻的优势,也有国内业务人脉少的劣势,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在业务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对国内业务领域的联系与发展也可能越来越生疏。表6的“比例2”一栏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生物学学科人才在美国需求旺盛,这类博士人群比较容易滞留下来。表7是2007年度获准豁免的博士群体的地域分布情况。
三、使馆馆区2007年度学成回国人群的情况
根据开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数据统计,2007年内,在驻美使馆馆区内回国的留学人员共计有670人。回国人群在美身份及其比例列于表8,从中可以看出,持J-1签证和工作签证(多数为持J-1豁免后改变成)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人员占了多数。自费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回国人数在逐年增加。
根据了解,多数持J-1签证来美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人员在1~2年后由于课题原因或个人长远规划不确定等因素,会申请J-1豁免,以期获得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或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等。因此,有部分的博士后人员在美滞留3~6年甚至更久后,在国内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之时回国。表9中的数据表明,2007年内使馆馆区内回国的博士后有86%在美停留时间较久(3年以上),只有少数的博士后人员在美工作1~2年后就回国。
四、对在美高层次人才滞留与回归情况的分析
分析上述统计和整理的数据信息,针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滞留和回归情况,大体可归纳出如下所述。
获准豁免的滞留人群中,国内培养的博士占半数以上,而且基本上在科学技术领域,其中大多数是没有工作单位的应届毕业生。他们选择出国做博士后,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积累求职的资本;其二是等待或寻找将来不管在美国还是国内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个个人趋向不稳定群体,只要国内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这个群体的回国人数会愈来愈多。
获准豁免的滞留人群中,属于医学和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领域的人群居多。美国在医学和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领域国际领先,人才的需求大,因此招募了大量的高级廉价打工者,包括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群体。建议国内用人单位在招聘生物医学高层次人才时,高度关注在美的这部分博士后人群。
获准豁免的滞留人群中,以4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为主。他们大多身处博士后研究阶段,自身的趋向不甚明了,属于一个不稳定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博士后人员在经过多年研究工作锻炼之后,比较熟悉本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并掌握较好的研究工作技能,是可用之才。建议国内用人单位瞄准这一群体,并加大吸引力度。
近年来,博士后群体的回国人数明显多于滞留人数,多数回国的博士后人员在美滞留的时间为3年左右。说明办理豁免的多数博士后滞留是暂时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若干年之后选择回国工作;也会有一些人因为职业选择和孩子教育等问题的考虑,继续滞留甚至放弃原来专业转行。
(作者单位: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谢建华
本文根据近3年(2005~2007年)全美持J-1签证获准免除回国服务的人群数据,以及驻美使馆辖区开具留学回国证明的人群数据,经过统计、整理、分析,研究持J-1签证来美学者当中高层次人才的滞留和学成回国的状况,以供国内有关部门参考制定吸引人才政策。
一、2005~2007年全美持J-1签证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的基本情况
2005~2007年3年间,从国内持J-1签证来美的人群中通过驻美使馆教育处获准免除回国服务的人数总计2 300余人,平均每年有760余人成为滞留人员。相比3年以前,情况有所改善,图1是2001~2007年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2005~2007年期间滞留下来人群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科分布、年龄段分布、在美地域分布等基本数据状况分别列于表1~4。
表2是经过统计,得出各年度目前的年龄分布状况。可以看到:30~40岁年龄段的人群占了2/3;小于30岁的人群在增加。资料分析表明,在40岁以下人群中,除了小部分人还会追求更高学历外,大部分已经获得国内的博士学位。如果将40岁以下人群定义为最终工作去向不稳定人群,那么,他们的适应性优势不如在本地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所以,他们应该是可吸引回国工作的潜在人群。
表3是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的地域分布情况,该表说明:来美的学者多集中在美国东部以及芝加哥和休斯顿等发达地域,尤其是纽约领区和使馆馆区,占了将近一半的滞留人群。表中数据还表明:各地域人群的年度比例基本稳定,使馆馆区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约占全美的1/5,与使馆馆区的留学人员总数约占全美总数的1/5的情况基本一致。
表4是将占全部人群2/3的30~40岁年龄段人群学科分布单独列表,这一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获得国内的博士学位。表中数据比例表明,医学类的人群滞留比例最高,如果将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纳入其中,则人群滞留的比例达到2/3以上。说明美国的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学科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时也意味着在美储备的我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学科人才丰富。国内只要措施得当,仍然可以吸引大批的人才回国服务。
二、2007年度全美持J-1签证获准免除回国服务人群中具有博士学位人群的情况
我们仔细分析2007年的数据,将获得国内博士学位人群的情况单独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了解该人群的实际滞留情况。
2007年度内,全美批准申请J-1豁免的人数达974人,经逐一核对申请资料,统计出由国内培养的博士519人,全部来自科学技术领域,占全部人群的53%;这些博士由高校培养的为371人,是博士群体的72%,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和少数具有博士授予权的科研单位的148名,占28%;2004~2006年毕业的468名,占90%;40岁以下的博士460名,占89%。
表5列举了2007年度获准豁免博士群体出国前的就业状态,其中,毕业后直接出国做博士后的人数占半数以上。这些博士有年轻的优势,也有国内业务人脉少的劣势,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在业务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对国内业务领域的联系与发展也可能越来越生疏。表6的“比例2”一栏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生物学学科人才在美国需求旺盛,这类博士人群比较容易滞留下来。表7是2007年度获准豁免的博士群体的地域分布情况。
三、使馆馆区2007年度学成回国人群的情况
根据开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数据统计,2007年内,在驻美使馆馆区内回国的留学人员共计有670人。回国人群在美身份及其比例列于表8,从中可以看出,持J-1签证和工作签证(多数为持J-1豁免后改变成)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人员占了多数。自费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回国人数在逐年增加。
根据了解,多数持J-1签证来美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人员在1~2年后由于课题原因或个人长远规划不确定等因素,会申请J-1豁免,以期获得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或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等。因此,有部分的博士后人员在美滞留3~6年甚至更久后,在国内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之时回国。表9中的数据表明,2007年内使馆馆区内回国的博士后有86%在美停留时间较久(3年以上),只有少数的博士后人员在美工作1~2年后就回国。
四、对在美高层次人才滞留与回归情况的分析
分析上述统计和整理的数据信息,针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滞留和回归情况,大体可归纳出如下所述。
获准豁免的滞留人群中,国内培养的博士占半数以上,而且基本上在科学技术领域,其中大多数是没有工作单位的应届毕业生。他们选择出国做博士后,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积累求职的资本;其二是等待或寻找将来不管在美国还是国内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个个人趋向不稳定群体,只要国内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这个群体的回国人数会愈来愈多。
获准豁免的滞留人群中,属于医学和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领域的人群居多。美国在医学和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领域国际领先,人才的需求大,因此招募了大量的高级廉价打工者,包括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群体。建议国内用人单位在招聘生物医学高层次人才时,高度关注在美的这部分博士后人群。
获准豁免的滞留人群中,以4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为主。他们大多身处博士后研究阶段,自身的趋向不甚明了,属于一个不稳定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博士后人员在经过多年研究工作锻炼之后,比较熟悉本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并掌握较好的研究工作技能,是可用之才。建议国内用人单位瞄准这一群体,并加大吸引力度。
近年来,博士后群体的回国人数明显多于滞留人数,多数回国的博士后人员在美滞留的时间为3年左右。说明办理豁免的多数博士后滞留是暂时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若干年之后选择回国工作;也会有一些人因为职业选择和孩子教育等问题的考虑,继续滞留甚至放弃原来专业转行。
(作者单位: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谢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