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在提问上应多下工夫, 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 要具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那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 在提问上多下工夫,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堂课中的诸多问题, 都是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设计提出的。一位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老师, 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艺术, 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如何精巧设问, 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 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呢?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不仅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而且还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切入点, 课堂的提问要变直为曲, 提问的设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做到引人入胜。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 的方式提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 才能回答上。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 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积极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想象, 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 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 发散思维的集中, 求异的独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和寻找答案, 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问题、思路、方法。这样引发思考, 能让学生收获问题本身以外更多的知识, 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 让学生走进一个精彩的世界, 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拓宽慰思维的空间, 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 有时是不止一种划分方法的, 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 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后, 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 上。课堂提问中要含有激疑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若干问题, 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需要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时, 教师要适时点拨, 鼓励学生在互议的过程中去体味和感悟语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1.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是处处问在学生迷惑不解的地方, 问在知识的关键点, 要问得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优等生, 可设计出一些难度较大, 较深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简单、浅显的问题则让后进生来回答; 而一般的问题就让中等生来回答。这样人人各得其所, 从而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人人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3.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 学生肯定乐于接受。设计出的问题要有不同难度, 做到主干分明。通常情况下, 针对本课时内的重点或难点可设计出一些辅助、铺垫作用的简单问题, 从而做到主次分明, 众星捧月。如《雷雨》一文, 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对鲁侍萍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时可以这样设问: 问题一: 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问题二: 她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 为什么见了周朴园不马上就走, 或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 当面斥责周朴园? 问题三: 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 她“望着周朴园, 泪要涌出”? 鲁侍萍关于绸衬衫上的梅花的话, 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这与前面的隐瞒自己的身份相矛盾吗? 问题四: 鲁侍萍为什么要和周朴园相认? 她是否还对周朴园有依恋之情?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 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 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省, 要力求新颖, 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 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 在讲《苏州园林》时, 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同学们,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美在山水, 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 它美在何处呢? 下面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 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样设疑导人, 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 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 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凤英.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M]. 中华教育科研文丛, 2009: 29.
[2] 程殿清. 课堂提问应注意什么[M]. 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发展文献, 2009: 858.
[3] 李永鑫. 浅议课堂提问的几种有效方法[M]. 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发展文献(上), 2001: 947.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那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 在提问上多下工夫,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堂课中的诸多问题, 都是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设计提出的。一位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老师, 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艺术, 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如何精巧设问, 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 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呢?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不仅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而且还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切入点, 课堂的提问要变直为曲, 提问的设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做到引人入胜。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 的方式提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 才能回答上。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 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积极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想象, 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 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 发散思维的集中, 求异的独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和寻找答案, 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问题、思路、方法。这样引发思考, 能让学生收获问题本身以外更多的知识, 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 让学生走进一个精彩的世界, 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拓宽慰思维的空间, 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 有时是不止一种划分方法的, 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 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后, 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 上。课堂提问中要含有激疑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若干问题, 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需要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时, 教师要适时点拨, 鼓励学生在互议的过程中去体味和感悟语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1.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是处处问在学生迷惑不解的地方, 问在知识的关键点, 要问得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优等生, 可设计出一些难度较大, 较深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简单、浅显的问题则让后进生来回答; 而一般的问题就让中等生来回答。这样人人各得其所, 从而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人人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3.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 学生肯定乐于接受。设计出的问题要有不同难度, 做到主干分明。通常情况下, 针对本课时内的重点或难点可设计出一些辅助、铺垫作用的简单问题, 从而做到主次分明, 众星捧月。如《雷雨》一文, 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对鲁侍萍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时可以这样设问: 问题一: 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问题二: 她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 为什么见了周朴园不马上就走, 或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 当面斥责周朴园? 问题三: 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 她“望着周朴园, 泪要涌出”? 鲁侍萍关于绸衬衫上的梅花的话, 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这与前面的隐瞒自己的身份相矛盾吗? 问题四: 鲁侍萍为什么要和周朴园相认? 她是否还对周朴园有依恋之情?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 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 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省, 要力求新颖, 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 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 在讲《苏州园林》时, 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同学们,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美在山水, 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 它美在何处呢? 下面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 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样设疑导人, 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 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 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凤英.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M]. 中华教育科研文丛, 2009: 29.
[2] 程殿清. 课堂提问应注意什么[M]. 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发展文献, 2009: 858.
[3] 李永鑫. 浅议课堂提问的几种有效方法[M]. 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发展文献(上), 2001: 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