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诗歌互译的难与美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闵霄霄(1992.03-),女,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翻译笔译,研究方向:诗歌翻译。
  摘要:诗歌是人类语言的顶峰,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汉诗会带给人极强的视觉和听觉的效果。读过一首诗后,读者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体验了作者的全部经历,犹如被作者带入了一种意境之中。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是用来颂唱的,要朗朗上口,要强调节奏感,能在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有了意象,意境,诗歌的美油然而生。汉诗有四声,英诗则无;汉诗靠平仄,韵脚等手段产生节奏;英诗有头韵,而汉诗则无。这种差异,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汉诗与英诗互译总是无法译出原诗的原滋原味。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的阐述,分析汉诗、英诗互译的实例,阐明汉、英诗互译的难与美。
  关键词:汉英诗歌;意境;困难;美感
  引言
  读过《论中国诗歌翻译》这篇文章后,感触颇多。多少了解了我之前就有的问题——汉诗英译为什么这么难?从这些困难中,我同样了解了构成诗歌这个极度含蓄却有意境深远的诗体的中国汉字的特殊性,通过简单的对比英语汉语两种语言之后,一些中国汉字甚至是中国诗歌的特殊性,使汉诗英译成了一个翻译界的难题。英汉诗歌都是非常讲究节奏和韵律的,但是在英汉诗歌翻译上的节奏和音韵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英汉诗歌互译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根据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无论是汉诗还是英诗,翻译时要尽可能体现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象美。
  一、汉诗英译前译者需要了解的内容
  首先,译者在翻译中国诗歌之前,要明确地了解原诗所表达的内容,“Who is the actor in the poem?”和“When is the action taken?”。汉语和英语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意合与形合与形合的区分。汉语是形合语言,是词语词句依仗着连接词或是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以意驭形。所以,有些汉诗就是多个词语的罗列,却能表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多个词语,多个意象罗列,却表达出了秋色不限萧条的景象。可是,我们能从中找到主语是谁吗?作者认为,这是中国诗歌的特色之一,无主语,给读者一种普遍性。没有能够体现时态,语态的动词,给人一种体验的即时感。
  其次,构成中国诗歌的汉字区别于英语的26个字母,使汉诗与英诗在节奏与韵律截然不同。而且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传播的文化与常识对今天的中国人有着影响,尤其是在诗歌作品中的展现与流露。还有还要了解中国三个不同层面人们的生活,这也是确保准确翻译得关键。
  二、汉诗英译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抗译性
  这种抗议性体现在汉英诗歌独特的韵律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葛浩文也曾说过,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中每一章前面的茂腔是中国文化,语言最独特的地方,也是他翻译时最困难的地方。诗,具有着某种自然的节奏和韵律,是语言,也是音乐。汉诗韵律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平仄,对偶,押韵。押韵使诗歌更加完美,更加动人。如果译者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那么对于诗歌意蕴的传达就会有所偏差。所以,翻译时笔者认为,应该尽量地忠实传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美,这也正是译者翻译中国诗歌时会遇到的困难之一。而这种抗译性,即不可译性,主要要归根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差异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方面,比如上一点中说到的音律差异,葛浩文先生说过,汉语的韵律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营造出一种押韵美,而英语中很难达到这一点。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如果照顾了结构上的音律,就容易忽略了原诗所要表达的意境。其次是典故差异,从现今的习语翻译我们也不难看出。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时若遇到这类问题,可以使用加注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原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和感受所想表达的情感。最后,也是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差异,就是意象差异。诗歌的意象和文化是有着很深的关联的。它也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汉诗还是英诗中,都含有大量的经典意象,大多数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翻译时,若不对两种文化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就可能导致译文中出现文化意象错位的现象。
  三、诗歌的美感韵律意象
  所谓音韵美,就是韵律上的美感。英汉诗歌非常讲究节奏和韵律,但是在英汉诗歌翻译上的节奏和音韵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意境是诗歌中内涵极为丰富的美学范畴。意境的构成在于情与景的交融,也就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和诗人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作者分析后认为,外国译者之所以译出的作品有些不入流,一是因为对于汉语,汉字的把握还不够。二是译作所营造出的意境美没有了。刻板的直译,刻板的强求押韵,而不能很好的表达原诗的精神,表达出原诗的意境,是不可取的。
  Eg:
  A psalm of life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For the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
  And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
  譯文1:别用悲伤的语调对我低吟
  “人生不过是幻梦一场!”
  因为沉睡中的灵魂已经死去
  万物并非它们显示的模样
  译文2:别用悲切的诗句对我唱
  “人生只是虚幻的梦一场”
  因为昏睡的灵魂已死亡
  而事物不是看来那模样
  译文3:别用忧伤的韵调向我哀叹
  人生不过是一场空虚的梦
  灵魂睡去就如同死去一般
  肉体也不再是原来的姿容
  比较三个译文,第一个译文在韵律上是在押二四的韵,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的第二句没有诗的味道,而是陈述句。第二个译文在一二句、三四句押韵,但在第一句中的“唱”有一些自己再创作的韵味。而第三个译文则严格地按照原诗的押韵规律来翻译的,在一三句、二四句上押韵,忠于原诗的音韵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尽量采取与原诗相近的体式来体现原诗风貌。一般情况下如果原诗韵律整齐,意境优美,那么翻译时要注重与原诗所表达的情感、还有形式要一致。
  四、结语
  诗歌的翻译决非一件易事,翻译中的“失”更应激励我们进一步求索,以期翻译达到完美境界。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主动面对,创造出一种既能再现原诗精神,又能让译入语读者接受的译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原典选读》中的第七章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1989),黄伯飞
  [2]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J].中国翻译
  [3]谢天振,翻译:文化意象的失落和扭曲[J]
  [4]陈爱钗,中国古诗英译中不可译的处理[J]
其他文献
根据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新医改方案要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总结其体制改革经验,分析目前面临的焦点问题,针对问
中西部承接了产业转移,市场和产业空间都在中西部,如果仅仅在上海,那就会离市场越来越远华谊集团似有非常强的紧迫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是华谊集团总裁刘训峰挂在
文章将动态风险度量方法运用到多阶段投资组合中,提出了具有交易成本和交易量限制的均值-动态方差多阶段投资组合模型,并运用自创算法--离散近似迭代法求解.最后,以一个具体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险统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各级政府之间责任和利益分配的不协调。本
3年多以前,45岁的苏树林在做了9个月的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之后,重返“石油系”,接替被免职的陈同海,执掌中石化。由于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当时的苏树林空降中石化,曾在业内引起过
期刊
摘要:城市移民是城市人口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城市移民也分化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社会重要经济领域工作的群体,研究这个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未来政策的制定都非常有益。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的概念来分析这个群体在不同的场域中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播及其对生活城市的影响,对研究城市移民大有裨益。  关键词:文化资本;城市新移民;布迪厄文资本  中图分类号:G09 文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机构设置、部门职责体系构建、工作分析、岗位评价等基础工作稳步而有效的开展;也需要将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有机地联动
本文的意义在于运用分解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方法,论证了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为吉林省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增大就业容量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