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本文从幼儿教师的特征和心理健康的标准等方面入手,力图探讨引起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标准;影响因素;干预
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运转节奏加快,幼儿教师在多种挑战中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西方学者威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教师行业至少同其他行业一样容易患心理疾病。
1 心理健康的含义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它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仅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所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的统称,它是从最佳状态到最差状态的连续体。
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影响
按照社会心理学观点,幼儿教师是学龄前儿童启蒙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的幼儿,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情绪、性格等对幼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依据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热爱幼教事业;能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度的估计;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顽强的自制力;不断学习与创新;完善健全的人格;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
4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4.1 生理素质
遗传缺陷,脑损伤、成长中的营养缺乏、疾病、药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的暂时或长久的问题。
4.2 早期童年经验
早期被剥夺父母照顾的孩子、遭受遗弃、年幼时受忽视或虐待的幼儿易形成攻击、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
4.3 婚姻家庭
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地位、内部关系、家庭气氛和家庭的权利分配等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又着重要的影响。
4.4 生活事件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有三种:重大生活事件、災难性和创伤性事件和日常挫折。
4.5 个体已形成的人格特征:虽然每个人都可能具有遗传上的基础,都可能经历创伤事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此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因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起到了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4.6 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这些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自尊需要和教师的成就需要。
4.7 人际关系复杂
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
4.8 教师压力
教师压力主要包括: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幼儿的压力;来自个人婚姻的压力;来自自我发展的压力;来自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经济收入现状;角色冲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5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
5.1 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5.2 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应经常举办讲座、咨询活动
5.3 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5.4 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
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有许多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因为年轻教师,充满着活力;孩子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其实,老教师的保教经验,尤其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微照顾,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大多都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5.5 爱生活,爱工作,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6 在每天看到的地方贴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我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我有情绪不是我的错,但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5.7 提高教育技巧,正确对待幼儿第一反抗期。幼儿在3-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教师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可以多给孩子几个选择。
5.8 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采取知心朋友尽情地倾诉、大声的哭出来、大喊、写日志日记、快速的走路、适当宣泄愤怒情绪等方法使情绪得到较好的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能让自己心情变好的方法很多种,也因人而异,如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良性的自我暗示等,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尝试,什么方法对自己有效。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身心都健康的幼儿教师,本文仅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拙见,希望能为幼儿教师得心理健康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史献平.幼儿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第一版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辅导方法与应用分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5第一版.
[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分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8第一版.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标准;影响因素;干预
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运转节奏加快,幼儿教师在多种挑战中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西方学者威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教师行业至少同其他行业一样容易患心理疾病。
1 心理健康的含义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它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仅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所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的统称,它是从最佳状态到最差状态的连续体。
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影响
按照社会心理学观点,幼儿教师是学龄前儿童启蒙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的幼儿,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情绪、性格等对幼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依据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热爱幼教事业;能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度的估计;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顽强的自制力;不断学习与创新;完善健全的人格;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
4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4.1 生理素质
遗传缺陷,脑损伤、成长中的营养缺乏、疾病、药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的暂时或长久的问题。
4.2 早期童年经验
早期被剥夺父母照顾的孩子、遭受遗弃、年幼时受忽视或虐待的幼儿易形成攻击、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
4.3 婚姻家庭
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地位、内部关系、家庭气氛和家庭的权利分配等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又着重要的影响。
4.4 生活事件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有三种:重大生活事件、災难性和创伤性事件和日常挫折。
4.5 个体已形成的人格特征:虽然每个人都可能具有遗传上的基础,都可能经历创伤事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此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因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起到了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4.6 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这些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自尊需要和教师的成就需要。
4.7 人际关系复杂
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
4.8 教师压力
教师压力主要包括: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幼儿的压力;来自个人婚姻的压力;来自自我发展的压力;来自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经济收入现状;角色冲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5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
5.1 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5.2 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应经常举办讲座、咨询活动
5.3 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5.4 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
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有许多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因为年轻教师,充满着活力;孩子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其实,老教师的保教经验,尤其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微照顾,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大多都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5.5 爱生活,爱工作,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6 在每天看到的地方贴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我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我有情绪不是我的错,但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5.7 提高教育技巧,正确对待幼儿第一反抗期。幼儿在3-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教师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可以多给孩子几个选择。
5.8 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采取知心朋友尽情地倾诉、大声的哭出来、大喊、写日志日记、快速的走路、适当宣泄愤怒情绪等方法使情绪得到较好的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能让自己心情变好的方法很多种,也因人而异,如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良性的自我暗示等,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尝试,什么方法对自己有效。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身心都健康的幼儿教师,本文仅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拙见,希望能为幼儿教师得心理健康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史献平.幼儿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第一版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辅导方法与应用分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5第一版.
[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分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