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對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操作模式,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积极营造对话的氛围, 精心设置对话的话题, 建立基于文本基础上的对话,努力开拓对话教学的实现途径,在师生经验中创生知识和教育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教学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中创生知识和教育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操作模式,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一)注重“对话”,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唤醒与尊重,力求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操作平台上展开精神对话,共享理论。
(二)注重“对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在对课文言语形式的不断探究与追问中,不断增进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现途径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很多时候体现出的是师生之间,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的情感共鸣和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内心体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对话教学,必须努力开拓对话实现的途径。
(一)积极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对话
当一个人处于压抑的氛围之中,那么人的生理机能将会大大地弱化,人的思维、语言、表情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因此,要开展对话教学,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对话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首要条件,要营造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应该形成“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关怀的、互动的、双方促进的良好关系”[4]。
2.运用亲和的激励性的话语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开口说话。亲和的对话语言应是口语化的生动的生活语言。对话中的教师语言应以短句为主,简单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真切。对话中的教师语言还应注意语音、语调、语气即声音的处理,要注意情感的表露,只有具有鼓舞力量的亲和的语言,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常用的激励性话语类型如下:(1)我欣赏你。要通过热情的话语、目光和体态去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表达方式和情感态度,即使只肯定其中的一个方面,也要及时传递这种高度褒奖的情感意味。(2)我理解你。如果不同意对话学生的见解甚至其表达方式,但教师应换位思考和体验,理解是多元人生、多元时代常用的对话姿态,贵在有包容襟怀。(3)我感谢你。学生的不同人生立场、心理期待、价值尺度和言语个性,赋予对话过程五彩缤纷的特色,正是这诸多特殊性对课堂对话做出了别人不能替代的贡献—如果教师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自然要取感谢式了。
(二)精心设置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话题是展开对话的依据和中介,好的话题往往隐含着对话的广度和深度。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可以“撬开”学生的嘴巴,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成功的对话教学奠定基础。因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置师生共同的话题,吸引学生产生对话与交流的愿望,促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和投入。围绕着共同的“话题”,师生才能彼此敞开心扉,交流生命体验,使双方的精神在真诚的对话中接受洗礼与启迪。
1.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和投入对话的可能性,设置的共同话题一定要内含学生的共同经验,以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即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要让话题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联结,将学生从抽象文字引向现实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启示中寻找情感的源头,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花朵,给学生留下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2.话题要蕴含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大多数情况下,封闭性的教学话题和问题,难以引发学生认识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对话话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保持学生兴趣,既不太难,又不简单,去跳一跳才有收获,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放性的对话话题对学生认识的挑战会更大一些,往往能促使学生形成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一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这种差异性和冲突,他们就可能会产生参与和投入教学对话的倾向。
(三)建立基于文本基础上的对话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精神得以寄托和憩息的殿堂,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他们走进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新课程下的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生本对话,却被许多语文教师弱化甚至消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三、结语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一向沉闷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气。但是,教师如果没有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引导,就很难获得关于对话教学的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他们的教学实践也只有依据自身的经验、体会,“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来,实践中的失误和“碰壁”是在所难免了。另外,对话教学是一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石先进.初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对话教学.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01期 。
[2]周一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2003,7(8):72-73。
[3]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教学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中创生知识和教育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操作模式,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一)注重“对话”,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唤醒与尊重,力求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操作平台上展开精神对话,共享理论。
(二)注重“对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在对课文言语形式的不断探究与追问中,不断增进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现途径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很多时候体现出的是师生之间,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的情感共鸣和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内心体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对话教学,必须努力开拓对话实现的途径。
(一)积极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对话
当一个人处于压抑的氛围之中,那么人的生理机能将会大大地弱化,人的思维、语言、表情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因此,要开展对话教学,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对话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首要条件,要营造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应该形成“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关怀的、互动的、双方促进的良好关系”[4]。
2.运用亲和的激励性的话语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开口说话。亲和的对话语言应是口语化的生动的生活语言。对话中的教师语言应以短句为主,简单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真切。对话中的教师语言还应注意语音、语调、语气即声音的处理,要注意情感的表露,只有具有鼓舞力量的亲和的语言,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常用的激励性话语类型如下:(1)我欣赏你。要通过热情的话语、目光和体态去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表达方式和情感态度,即使只肯定其中的一个方面,也要及时传递这种高度褒奖的情感意味。(2)我理解你。如果不同意对话学生的见解甚至其表达方式,但教师应换位思考和体验,理解是多元人生、多元时代常用的对话姿态,贵在有包容襟怀。(3)我感谢你。学生的不同人生立场、心理期待、价值尺度和言语个性,赋予对话过程五彩缤纷的特色,正是这诸多特殊性对课堂对话做出了别人不能替代的贡献—如果教师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自然要取感谢式了。
(二)精心设置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话题是展开对话的依据和中介,好的话题往往隐含着对话的广度和深度。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可以“撬开”学生的嘴巴,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成功的对话教学奠定基础。因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置师生共同的话题,吸引学生产生对话与交流的愿望,促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和投入。围绕着共同的“话题”,师生才能彼此敞开心扉,交流生命体验,使双方的精神在真诚的对话中接受洗礼与启迪。
1.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和投入对话的可能性,设置的共同话题一定要内含学生的共同经验,以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即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要让话题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联结,将学生从抽象文字引向现实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启示中寻找情感的源头,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花朵,给学生留下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2.话题要蕴含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大多数情况下,封闭性的教学话题和问题,难以引发学生认识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对话话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保持学生兴趣,既不太难,又不简单,去跳一跳才有收获,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放性的对话话题对学生认识的挑战会更大一些,往往能促使学生形成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一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这种差异性和冲突,他们就可能会产生参与和投入教学对话的倾向。
(三)建立基于文本基础上的对话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精神得以寄托和憩息的殿堂,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他们走进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新课程下的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生本对话,却被许多语文教师弱化甚至消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三、结语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一向沉闷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气。但是,教师如果没有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引导,就很难获得关于对话教学的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他们的教学实践也只有依据自身的经验、体会,“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来,实践中的失误和“碰壁”是在所难免了。另外,对话教学是一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石先进.初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对话教学.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01期 。
[2]周一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2003,7(8):72-73。
[3]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