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年终之际,我们最想说的是,感谢老师们一年以来的相伴和支持!这些令您“有话想说”的编辑留言,撷枝于此,以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审稿工作中有更多的贴近,有更多的努力。愿与老师们心心相通,一起成长。
“冰冷”的真诚
对最后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存疑。
囿于抒发个人的心境和感悟。
内容不出彩。
文章情绪可能太充沛了吧,有些杂乱。
……
从2013年11月份开始至今,我一共投稿22篇,被退稿20篇。以前当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班主任之友在线投稿系统”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却是“冰冰”的红叉,还有编辑这些“冷冷”的留言。
我如实记录我的教育生活,不对吗?我就是这样组织活动,学生就是这样接受的,不真实吗?难道我的故事皆大欢喜,不好吗?……埋怨、愤懑、气馁、委屈之后,再次理性地去看编辑们直白、质朴而又真诚的留言,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过去,并诘问自己:你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你故事里的皆大欢喜与令人警醒,谁更有意义?你的教育成长和收获是什么?……当一路追问下去的时候才发现,我过去所扮演的角色是那么冲动、不成熟,甚至不专业。对学生的无礼冲撞,我会耿耿于怀;对学生错误的反复,我会无视原因而恼羞成怒;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更是因为能力有限而置若罔闻……
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重新审视,对“教育人生”的追问与思考,让混沌中的我如梦初醒:我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在他人心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我应该如何去营造我和学生的教育人生!
就是这些“冷冰冰”的编辑留言,让我如梦初醒,助我思考,伴我成长!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刘 强)
温暖的特例
爱写作的班主任一定是爱教育、爱孩子的,因为爱,才愿意记录和思考。而当这份爱上传到投稿系统后,《班主任之友》的编辑们,总会留给教育人一份温暖的回答。
《老师,我能为你翻个跟头吗》记录的是一个和特殊儿童交往的故事。投稿到“教育之镜”栏目。很快,我就收到了编辑的评语:
温暖的案例,不过不合适这个栏目。可以修改后,转投其他栏目。
正是编辑的这句“温暖”鼓励我有信心再次转投到“诗化教育”栏目。很快,又收到了编辑的评语:
故事很温暖,建议采用。
我的心再次被温暖了,编辑们所关注到的,不是文采,不是构思,而是故事里活生生的人。再一次出现的“温暖”让我真正体会了编辑们别样的温度。
而这份温暖发出的温度,在后面的评审中,不断升温,不断让教育人感动。二审评语:
故事很温暖,文字很细腻,可用。
三审评语:
文章故事较好,文中可见老师对学生的爱、耐心。弱在题材不算新,或者有点提升、思考也行。
而主编的终审却只写下了两个字的评语:“特例”。
从“温暖”到温暖的“特例”,让我不由在内心感叹,遇到《班主任之友》是幸运的,因为爱教育的人,总会彼此温暖。
(山东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卜庆振)
三问寻真
2014年9月19日,我第一次使用了投稿系统。在这之前我早已是班刊(班主任们对《班主任之友》昵称)的忠实粉丝,每期必读的同时进行着读书摘记,还尝试着每天记录下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默默无闻的我通过班刊更加懂得了班主任工作。同时,对班刊更是充满了向往,向往着有一天能在班刊上分享我的教育故事!
虽然在积蓄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鼓起勇气投稿,但如我意料没有被录用。这是来自编辑老师的留言:
于作者,于班级,于学生的确是一些爱的细节,但是于读者,缺少共鸣和启示。比如,第一个故事,不是二班的读者老师怎么办?比如第三个故事,很多老师都在做。第二个故事特别一点,因为高三与棒棒糖,建议多一点这样的故事,探究一下,为什么棒棒糖对高三学生也有吸引力?还有没有类似的能缓解学生压力的小技巧?
于我而言,作为第一次投稿的“菜鸟”能收获编辑老师如此精细的留言,简直是受宠若惊!怀着感恩的心情,我捧着编辑老师的留言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并把留言中的建议付诸行动,那就是在今后的文章中尽可能多地去考虑自己的文字对于同行的启示,而不是纯粹展示自己的收获。
我将修改稿再一次投向班刊,一审、二审、三审、终审……记忆中那些充满期待的日子似乎过得异常欢快,终于在2015年第4期,我激动地看到了自己的文字《甜蜜棒棒糖,“叫醒”高三活力》,幸福感爆棚!感谢编辑老师的这份似乎有着神奇力量的留言,让我鼓起勇气继续投稿,并传递给我温暖和力量!更感谢《班主任之友》带我走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以前是,现在是,将来必定还是!
(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 杨芳芳)
打磨过程
那次,我向《班主任之友》的“治班锦囊”栏目投了一篇有关一位心理问题生教育的文章,很遗憾被退稿了,但是编辑的留言却让我眼前一亮,那长长的留言,让我感动——
遇到一位初中三年都没有做过清洁的学生,还想在高中延续这项纪录,老师给予了耐心的等待和引导,透过表象,看到学生期待受到关注的内在渴望,给予各类关注。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老师在写的时候,哪些需要详细,哪些需要简略,还需要进一步梳理。一般来说,方法的呈现最好要细致,比如,安排风当班干部,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风的故事有什么不同?比如说,安排同学接近风,是怎么做到的?否则,给人的感觉是,一到具体的方法上,教育就变成一蹴而就的事了。建议陈老师,明确文章想表达的重点后,再做打磨。
在这份珍贵的留言中,编辑对我工作的肯定让我备受鼓舞,编辑指出的问题“方法的呈现最好要细致”更让我找到了写作及工作的方向。从此,我开始在教育论文的写作中特别注意总结自己工作的具体措施,力求让自己工作的方法、思路、步骤呈现得更加细致。因为在写作中完善了这些问题,在教育中我收获的硕果越来越多,工作的效率也越来越高,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获得文明班称号,自己的教育论文也经常获奖。 (广东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陈 锡)
找到新视角
整理了自己处理很成功的一个早恋案例,投给了《班主任之友》。自从投出稿件,登录“班主任之友在线投稿系统”便成了我每天必做之事。每次登录,忐忑,期待,“编辑处理中”,倒计时的天数都让我充满希望。
半个月后,“退稿”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扑面而来。
打开编辑的留言,我首先看到:
老师的处理还是比较理性的,有教育智慧,很会写文章。
寥寥数字,感觉我的个人能力和写作水平是被编辑肯定的,心里好受了很多,但有点不服气:“很会写为什么不用?”接下来是:
其中所用的方法已经不鲜见了,感觉老师目前这个案例无法超越以往。
原来如此!我文章中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沿袭的多,创新的不够,我明白了退稿的问题所在,想想很有道理,不由得点点头。最后是编辑的建议:“建议老师换个话题。”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原来以我的写作水平,换一个话题是可以的!
于是,我沉下心,认真思考我从教22年的成功案例,从中选出了一个角度新而且有典型性的案例,重新写作,沿用我之前的写作风格。经过三审和终审,最终被录用了!
现在,我每天登录好几次,看稿件录用信息,看看编辑的退稿留言,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是我找到新视角的动力源。
(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 訾玉玲)
回归质朴
这几天清闲下来,便打开“班主任之友在线投稿系统”,查看投稿信息。稿件一角红色的退稿“×”号格外刺目。这是一篇反映教育者职业特点的小随笔,名为《舌尖上的教育》,自觉文法精巧,文辞美妙,颇有些志在必得的骄傲。居然被退。怀揣几分不满查看编辑回复,短短的一行字:
有很多对仗,讲了很多道理,文字挺华丽的,接地气的内容少了。
华丽?重新打开文章,隔了一个月后再去读,不觉脸红耳臊的。六月写稿时伪饰的华丽泡沫在七月灼灼的烈日中迅速水汽般蒸发掉。“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我大概早违背了鲁迅先生的教诲了。
回归于自然,返璞归真,文字就要从生活的土壤中长出来,才可以发芽、开花、结果。而不是爬上枝头,采摘一片叶或一朵花,告诉大家那是你种的。
编辑老师的一席话,恍如把我带回到童年时的乡村学堂,严厉的师长用教鞭敲着黑板一角,声若洪钟地教导:“别忘了……”感激!自此,当还原质朴,再不敢华丽!
(湖北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赵 娟)
编辑记得
编辑留言是《班主任之友》的特色,一句句评语让我心存感念。
感念一:编辑对作者的劳动是尊重的。《班主任之友》定位很准,确确实实是广大班主任的朋友,从编辑留言可窥见一斑。不管是录用还是退稿,篇篇留言,着实让人感激。不像有些杂志稿件投出,就如石沉大海,一去而不知音讯,如蒸发了一般。从这个角度来说,能成为《班主任之友》作者群中一员,是很幸福的。
感念二:编辑对事业的态度是敬重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转身的文章,第一次退稿了,编辑诚恳地指出了退稿的原因,第二次我修改了一下,又投出。编辑留言说:
是之前的修改稿,文章只是删掉了后面两个案例,并在前两个案例的结尾加了一两句话,这样修改的幅度不够,故事还可细化,分析还要再具体一些。
间隔了那么长时间,编辑还记得那么清楚,而且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可见,编辑是多么用心和专注!
感念三:编辑的业务能力是超强的。我写过一篇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的文章,投稿后,编辑给我写了150字左右的留言,中间有肯定,有探讨,有建议,也有结论,让我的思路豁然开朗。编辑的留言充满智慧,饱含理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大概就是这样吧。
(湖北秭归县归州中学 孙正珩)
“冰冷”的真诚
对最后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存疑。
囿于抒发个人的心境和感悟。
内容不出彩。
文章情绪可能太充沛了吧,有些杂乱。
……
从2013年11月份开始至今,我一共投稿22篇,被退稿20篇。以前当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班主任之友在线投稿系统”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却是“冰冰”的红叉,还有编辑这些“冷冷”的留言。
我如实记录我的教育生活,不对吗?我就是这样组织活动,学生就是这样接受的,不真实吗?难道我的故事皆大欢喜,不好吗?……埋怨、愤懑、气馁、委屈之后,再次理性地去看编辑们直白、质朴而又真诚的留言,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过去,并诘问自己:你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你故事里的皆大欢喜与令人警醒,谁更有意义?你的教育成长和收获是什么?……当一路追问下去的时候才发现,我过去所扮演的角色是那么冲动、不成熟,甚至不专业。对学生的无礼冲撞,我会耿耿于怀;对学生错误的反复,我会无视原因而恼羞成怒;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更是因为能力有限而置若罔闻……
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重新审视,对“教育人生”的追问与思考,让混沌中的我如梦初醒:我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在他人心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我应该如何去营造我和学生的教育人生!
就是这些“冷冰冰”的编辑留言,让我如梦初醒,助我思考,伴我成长!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刘 强)
温暖的特例
爱写作的班主任一定是爱教育、爱孩子的,因为爱,才愿意记录和思考。而当这份爱上传到投稿系统后,《班主任之友》的编辑们,总会留给教育人一份温暖的回答。
《老师,我能为你翻个跟头吗》记录的是一个和特殊儿童交往的故事。投稿到“教育之镜”栏目。很快,我就收到了编辑的评语:
温暖的案例,不过不合适这个栏目。可以修改后,转投其他栏目。
正是编辑的这句“温暖”鼓励我有信心再次转投到“诗化教育”栏目。很快,又收到了编辑的评语:
故事很温暖,建议采用。
我的心再次被温暖了,编辑们所关注到的,不是文采,不是构思,而是故事里活生生的人。再一次出现的“温暖”让我真正体会了编辑们别样的温度。
而这份温暖发出的温度,在后面的评审中,不断升温,不断让教育人感动。二审评语:
故事很温暖,文字很细腻,可用。
三审评语:
文章故事较好,文中可见老师对学生的爱、耐心。弱在题材不算新,或者有点提升、思考也行。
而主编的终审却只写下了两个字的评语:“特例”。
从“温暖”到温暖的“特例”,让我不由在内心感叹,遇到《班主任之友》是幸运的,因为爱教育的人,总会彼此温暖。
(山东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卜庆振)
三问寻真
2014年9月19日,我第一次使用了投稿系统。在这之前我早已是班刊(班主任们对《班主任之友》昵称)的忠实粉丝,每期必读的同时进行着读书摘记,还尝试着每天记录下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默默无闻的我通过班刊更加懂得了班主任工作。同时,对班刊更是充满了向往,向往着有一天能在班刊上分享我的教育故事!
虽然在积蓄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鼓起勇气投稿,但如我意料没有被录用。这是来自编辑老师的留言:
于作者,于班级,于学生的确是一些爱的细节,但是于读者,缺少共鸣和启示。比如,第一个故事,不是二班的读者老师怎么办?比如第三个故事,很多老师都在做。第二个故事特别一点,因为高三与棒棒糖,建议多一点这样的故事,探究一下,为什么棒棒糖对高三学生也有吸引力?还有没有类似的能缓解学生压力的小技巧?
于我而言,作为第一次投稿的“菜鸟”能收获编辑老师如此精细的留言,简直是受宠若惊!怀着感恩的心情,我捧着编辑老师的留言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并把留言中的建议付诸行动,那就是在今后的文章中尽可能多地去考虑自己的文字对于同行的启示,而不是纯粹展示自己的收获。
我将修改稿再一次投向班刊,一审、二审、三审、终审……记忆中那些充满期待的日子似乎过得异常欢快,终于在2015年第4期,我激动地看到了自己的文字《甜蜜棒棒糖,“叫醒”高三活力》,幸福感爆棚!感谢编辑老师的这份似乎有着神奇力量的留言,让我鼓起勇气继续投稿,并传递给我温暖和力量!更感谢《班主任之友》带我走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以前是,现在是,将来必定还是!
(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 杨芳芳)
打磨过程
那次,我向《班主任之友》的“治班锦囊”栏目投了一篇有关一位心理问题生教育的文章,很遗憾被退稿了,但是编辑的留言却让我眼前一亮,那长长的留言,让我感动——
遇到一位初中三年都没有做过清洁的学生,还想在高中延续这项纪录,老师给予了耐心的等待和引导,透过表象,看到学生期待受到关注的内在渴望,给予各类关注。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老师在写的时候,哪些需要详细,哪些需要简略,还需要进一步梳理。一般来说,方法的呈现最好要细致,比如,安排风当班干部,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风的故事有什么不同?比如说,安排同学接近风,是怎么做到的?否则,给人的感觉是,一到具体的方法上,教育就变成一蹴而就的事了。建议陈老师,明确文章想表达的重点后,再做打磨。
在这份珍贵的留言中,编辑对我工作的肯定让我备受鼓舞,编辑指出的问题“方法的呈现最好要细致”更让我找到了写作及工作的方向。从此,我开始在教育论文的写作中特别注意总结自己工作的具体措施,力求让自己工作的方法、思路、步骤呈现得更加细致。因为在写作中完善了这些问题,在教育中我收获的硕果越来越多,工作的效率也越来越高,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获得文明班称号,自己的教育论文也经常获奖。 (广东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陈 锡)
找到新视角
整理了自己处理很成功的一个早恋案例,投给了《班主任之友》。自从投出稿件,登录“班主任之友在线投稿系统”便成了我每天必做之事。每次登录,忐忑,期待,“编辑处理中”,倒计时的天数都让我充满希望。
半个月后,“退稿”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扑面而来。
打开编辑的留言,我首先看到:
老师的处理还是比较理性的,有教育智慧,很会写文章。
寥寥数字,感觉我的个人能力和写作水平是被编辑肯定的,心里好受了很多,但有点不服气:“很会写为什么不用?”接下来是:
其中所用的方法已经不鲜见了,感觉老师目前这个案例无法超越以往。
原来如此!我文章中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沿袭的多,创新的不够,我明白了退稿的问题所在,想想很有道理,不由得点点头。最后是编辑的建议:“建议老师换个话题。”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原来以我的写作水平,换一个话题是可以的!
于是,我沉下心,认真思考我从教22年的成功案例,从中选出了一个角度新而且有典型性的案例,重新写作,沿用我之前的写作风格。经过三审和终审,最终被录用了!
现在,我每天登录好几次,看稿件录用信息,看看编辑的退稿留言,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是我找到新视角的动力源。
(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 訾玉玲)
回归质朴
这几天清闲下来,便打开“班主任之友在线投稿系统”,查看投稿信息。稿件一角红色的退稿“×”号格外刺目。这是一篇反映教育者职业特点的小随笔,名为《舌尖上的教育》,自觉文法精巧,文辞美妙,颇有些志在必得的骄傲。居然被退。怀揣几分不满查看编辑回复,短短的一行字:
有很多对仗,讲了很多道理,文字挺华丽的,接地气的内容少了。
华丽?重新打开文章,隔了一个月后再去读,不觉脸红耳臊的。六月写稿时伪饰的华丽泡沫在七月灼灼的烈日中迅速水汽般蒸发掉。“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我大概早违背了鲁迅先生的教诲了。
回归于自然,返璞归真,文字就要从生活的土壤中长出来,才可以发芽、开花、结果。而不是爬上枝头,采摘一片叶或一朵花,告诉大家那是你种的。
编辑老师的一席话,恍如把我带回到童年时的乡村学堂,严厉的师长用教鞭敲着黑板一角,声若洪钟地教导:“别忘了……”感激!自此,当还原质朴,再不敢华丽!
(湖北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赵 娟)
编辑记得
编辑留言是《班主任之友》的特色,一句句评语让我心存感念。
感念一:编辑对作者的劳动是尊重的。《班主任之友》定位很准,确确实实是广大班主任的朋友,从编辑留言可窥见一斑。不管是录用还是退稿,篇篇留言,着实让人感激。不像有些杂志稿件投出,就如石沉大海,一去而不知音讯,如蒸发了一般。从这个角度来说,能成为《班主任之友》作者群中一员,是很幸福的。
感念二:编辑对事业的态度是敬重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转身的文章,第一次退稿了,编辑诚恳地指出了退稿的原因,第二次我修改了一下,又投出。编辑留言说:
是之前的修改稿,文章只是删掉了后面两个案例,并在前两个案例的结尾加了一两句话,这样修改的幅度不够,故事还可细化,分析还要再具体一些。
间隔了那么长时间,编辑还记得那么清楚,而且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可见,编辑是多么用心和专注!
感念三:编辑的业务能力是超强的。我写过一篇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的文章,投稿后,编辑给我写了150字左右的留言,中间有肯定,有探讨,有建议,也有结论,让我的思路豁然开朗。编辑的留言充满智慧,饱含理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大概就是这样吧。
(湖北秭归县归州中学 孙正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