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内涵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抓好专业建设。本文以常德财经学校为例,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依托政府平台,依托校企合一,依托改革创新,加强产教融合,打造机械制造专业群的实际做法和成效,为中职教育的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平台;产教融合;机械制造;专业群
随着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规模发展与教学资源供应之间产生了矛盾,影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专业群的建设就是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校专业结构,按照职业教育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建专业群,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训基地、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专业群建设也是学校创办“卓越学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职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根本途径,是办出特色和品牌的关键。
一、专业群的内涵
1.专业群的定义
对职业教育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2.专业群的特征
第一,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即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大类,下设二级类。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
3.专业群的构建思想
专业群的构建主要是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来构建专业群。因此,依据中职专业目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常德财经学校过去一直是一所以文科专业为主的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学校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十年磨一剑,形成了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核心,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齐头并进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试点进行专业群建设工作,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群建设的思路与做法
1.依托政府平台促建设
2004年,为服务好常德“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助推湖南省常德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学校与几家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向常德市政府写出专题汇报,请求政府支持学校开办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将此专业建设列为市级重点项目,作为“工业强市”工作的组成部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求学校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建成全市数控模具实训中心。十年来,国家、省、市三级对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新建、改造实习实训场地近3000平方米,购买教学设备3000多万元。2007年,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成功立项为省首批精品专业,2008年和2010年,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室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训室先后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011年,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成功立项首批湖南省特色示范性专业。通过一系列专业项目建设,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群迅速发展和壮大。为了支持学校办好专业,市政府还在专业人才引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意学校引进企业工程师为在编专业课教师。近5年来,共引进企业工程师5名、双师型教师12名,为办好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学校实现了由单纯文科类学校向文理兼备的综合类学校的转变。
2.依托校企合一谋发展
(1)联合办学奠基础。初办模具专业时,缺乏师资、设备和经验,学校选择了与广东三星模具公司联合开办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校出场地、并负责招生宣传等工作,广东三星模具公司选派优秀员工来校担任专业技术教师,并投入了一批生产型实训设备,公司还接受学校教师、学生实习培训。通过联合办学,为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此专业开办仅三年就成为了省级精品专业。
(2)校企合作促发展。学校与华富高科有限公司、常德诚信液压有限公司、常通空压机厂、中联混凝土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企业密切合作,每年进行模具研发、产品加工、人员培训、技术咨询和应用技术推广服务等活动。如2014年,学校与湖南兴业肉类机械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研发了自动劈半机器人,该成果在第十二届国际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上展出。此项合作的成功不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激发了教师参与研发应用的积极性。
(3)兴办企业强实力。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实现了依托产业办专业向依托专业办企业的发展转变。学校还利用专业群设备、人员、技术的优势,独资注册成立了常财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和常德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两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企业。模具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承接来料加工、学生校内实训、社会技能培训、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等业务。现能为在校学生进行课余实践生产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以企业员工标准来管理实训学生,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校文化的深度融合。2012年,学校以常财数控模具有限公司为依托,利用专业技术和教学资源优势,创办了安全培训中心,成为常德市劳动局、安监局等部门确认的主要培训基地,重点开展了电工、焊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2000人,既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又为学校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3.依托改革创新树品牌
(1)狠抓教师学习实践,重组专业群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系统设计、重点突破,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视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建设,确保每一个重点专业有1~2名优秀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第二,强化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每一个重点专业都能有3~5名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骨干教师;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有足够数量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又要有一定比例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和业务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对专业带头人在参加学术研究、教研活动经费、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除了破格引进、公开招考教师外,学校强化专业教师的培养,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每2年脱产培训1次,每年下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同时积极派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和教研活动。近3年间,该专业群老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编写了7本校本教材,1人参加中国数控技能大赛职工(教师)组的比赛并获奖,1人获湖南省 “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荣立三等功, 4人次获常德市政府嘉奖。现在,除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外,还有多名教师成为技能能手、指导学生的专家和课题研究的行家,逐步建设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大胆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一,要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学校坚持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第二,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第三,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第四,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答卷考试的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将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合作企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我们每年滚动修改实施性教学计划,大胆更新课程设置,大量使用校本教材,建立了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了省精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核心课程“数控铣模块化实训教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微课等网上课程,实现了随时随地交互式学习。学生学业合格率达100%,中级技能等级证通过率达96%;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技能抽考通过率100%,优秀率多年一直保持全市第一。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专业群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专业群的教学内涵建设上,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满足构建知识技能模块、职业资格考证和学分制管理的要求。坚持“双轮驱动”教学。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未来建设者作为根本,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质量观,长期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双轮驱动”。注重立德树人,保证文化基础课时占总课时三分之一,开足语文、英语、数学等文化课。改革实训课,推行实训周和项目教学法,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连续6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共在全国获奖16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14人次。2014年10月,在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上学生郭竹先获得了中职组第6 名。同年12月,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望杯”全国机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杨彪同学在全国106所职业院校200多名选手中夺得学生组一等奖。
十年来,该专业群为社会输送合格现代制造业人才1600多名,培训工人5万多名,为湖南省常德市工业强市提供了较大的人力支持,同时,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招生门庭如市、就业供不应求的局面,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标兵单位”,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多年的专业群建设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提升学校知名度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收获。
参考文献:
[1]赵鹏飞,苏成柏.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2]黄小平.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1).
[3]鲁 昕.提高行业指导能力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1-2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常德财经学校)
关键词:平台;产教融合;机械制造;专业群
随着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规模发展与教学资源供应之间产生了矛盾,影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专业群的建设就是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校专业结构,按照职业教育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建专业群,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训基地、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专业群建设也是学校创办“卓越学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职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根本途径,是办出特色和品牌的关键。
一、专业群的内涵
1.专业群的定义
对职业教育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2.专业群的特征
第一,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即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大类,下设二级类。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
3.专业群的构建思想
专业群的构建主要是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来构建专业群。因此,依据中职专业目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常德财经学校过去一直是一所以文科专业为主的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学校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十年磨一剑,形成了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核心,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齐头并进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试点进行专业群建设工作,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群建设的思路与做法
1.依托政府平台促建设
2004年,为服务好常德“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助推湖南省常德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学校与几家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向常德市政府写出专题汇报,请求政府支持学校开办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将此专业建设列为市级重点项目,作为“工业强市”工作的组成部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求学校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建成全市数控模具实训中心。十年来,国家、省、市三级对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新建、改造实习实训场地近3000平方米,购买教学设备3000多万元。2007年,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成功立项为省首批精品专业,2008年和2010年,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室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训室先后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011年,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成功立项首批湖南省特色示范性专业。通过一系列专业项目建设,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群迅速发展和壮大。为了支持学校办好专业,市政府还在专业人才引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意学校引进企业工程师为在编专业课教师。近5年来,共引进企业工程师5名、双师型教师12名,为办好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学校实现了由单纯文科类学校向文理兼备的综合类学校的转变。
2.依托校企合一谋发展
(1)联合办学奠基础。初办模具专业时,缺乏师资、设备和经验,学校选择了与广东三星模具公司联合开办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校出场地、并负责招生宣传等工作,广东三星模具公司选派优秀员工来校担任专业技术教师,并投入了一批生产型实训设备,公司还接受学校教师、学生实习培训。通过联合办学,为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此专业开办仅三年就成为了省级精品专业。
(2)校企合作促发展。学校与华富高科有限公司、常德诚信液压有限公司、常通空压机厂、中联混凝土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企业密切合作,每年进行模具研发、产品加工、人员培训、技术咨询和应用技术推广服务等活动。如2014年,学校与湖南兴业肉类机械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研发了自动劈半机器人,该成果在第十二届国际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上展出。此项合作的成功不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激发了教师参与研发应用的积极性。
(3)兴办企业强实力。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实现了依托产业办专业向依托专业办企业的发展转变。学校还利用专业群设备、人员、技术的优势,独资注册成立了常财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和常德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两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企业。模具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承接来料加工、学生校内实训、社会技能培训、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等业务。现能为在校学生进行课余实践生产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以企业员工标准来管理实训学生,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校文化的深度融合。2012年,学校以常财数控模具有限公司为依托,利用专业技术和教学资源优势,创办了安全培训中心,成为常德市劳动局、安监局等部门确认的主要培训基地,重点开展了电工、焊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超过12000人,既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又为学校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3.依托改革创新树品牌
(1)狠抓教师学习实践,重组专业群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系统设计、重点突破,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视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建设,确保每一个重点专业有1~2名优秀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第二,强化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每一个重点专业都能有3~5名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骨干教师;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有足够数量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又要有一定比例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和业务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对专业带头人在参加学术研究、教研活动经费、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除了破格引进、公开招考教师外,学校强化专业教师的培养,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每2年脱产培训1次,每年下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同时积极派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和教研活动。近3年间,该专业群老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编写了7本校本教材,1人参加中国数控技能大赛职工(教师)组的比赛并获奖,1人获湖南省 “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荣立三等功, 4人次获常德市政府嘉奖。现在,除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外,还有多名教师成为技能能手、指导学生的专家和课题研究的行家,逐步建设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大胆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一,要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学校坚持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第二,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第三,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第四,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答卷考试的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将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合作企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我们每年滚动修改实施性教学计划,大胆更新课程设置,大量使用校本教材,建立了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了省精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核心课程“数控铣模块化实训教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微课等网上课程,实现了随时随地交互式学习。学生学业合格率达100%,中级技能等级证通过率达96%;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技能抽考通过率100%,优秀率多年一直保持全市第一。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专业群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专业群的教学内涵建设上,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满足构建知识技能模块、职业资格考证和学分制管理的要求。坚持“双轮驱动”教学。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未来建设者作为根本,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质量观,长期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双轮驱动”。注重立德树人,保证文化基础课时占总课时三分之一,开足语文、英语、数学等文化课。改革实训课,推行实训周和项目教学法,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连续6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共在全国获奖16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14人次。2014年10月,在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上学生郭竹先获得了中职组第6 名。同年12月,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望杯”全国机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杨彪同学在全国106所职业院校200多名选手中夺得学生组一等奖。
十年来,该专业群为社会输送合格现代制造业人才1600多名,培训工人5万多名,为湖南省常德市工业强市提供了较大的人力支持,同时,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招生门庭如市、就业供不应求的局面,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标兵单位”,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多年的专业群建设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提升学校知名度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收获。
参考文献:
[1]赵鹏飞,苏成柏.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2]黄小平.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1).
[3]鲁 昕.提高行业指导能力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1-2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常德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