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BILLGAT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教”与“学”失衡的授课方式,无法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育人理念,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型,包括课上接受学习、课下知识内化学习、线上线下讨论学习三部分,同时设计了注重平时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在两届4个班级的教学中进行改革试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生主体;教学改革;理论力学;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29-04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应该只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应该包括是否具有独立、持续的学习能力,是否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是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有很大关系。“学生主体型”教学,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标。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多数课程的教学采用PPT课件、动画、雨课堂等多媒体,但课堂教学还是教师主导的讲授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课堂参与度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也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1]。有研究者对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94.33%的教师应用讲授法,比例最高,同时也有73.13%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教学方法[2]。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下学生学习应付,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有资料显示,55.41% 的被调查大学生作业有过抄袭行为[3],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只是理解或记住老师要求的内容,只求通过考试,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是通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达成的。“对分课堂”是上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中国原创的教学模式,它结合了传统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优点,创建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完成知识的内化学习[4]。对分课堂是将教学时间一分为二,1/2时间是接受学习,1/2时间是讨论学习,但要把两个时间错开,即这次课的讲授内容是下次课讨论环节的内容,也称作“隔堂讨论”,这样,两次课之间的时间段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录问题,然后在课堂讨论环节上充分、高效地进行讨论,同时课堂教学还增加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活跃度。无论是课上的接受学习、讨论学习,还是课下的内化学习,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型”的学习地位。
  《理论力学》是多数工科专业开设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以伽利略和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这些内容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学过,但将这些定律应用于工程实际并不容易,所以《理论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易懂,解决问题难”的特点。另外,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学好该门课程,学生除了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较好的数理基础,而地方院校的学生数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困难较大。因此,基于学生特点、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的重要性,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中[5]。
  二、教学改革的设计
  通过对学情分析和课程内容的分析,设计了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成绩评价体系,并在2016届机械1班、2班(共95人),2017届机械1班、2班(共94人)4个班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它是按照时间的先后从左向右进行的,由课上接受学习、课下知识内化学习和课上讨论学习三部分组成。
  1.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教师讲解知识的内容梗概、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它是原来讲授学时的一半,因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有较多疑问,让他们记录下来,课下继续内化学习。例如,讲“物体的受力分析”这节课时,先将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介绍清楚,然后讲典型约束的分析,但要把物理中学过的“柔性体的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一带而过,重点讲与工程实际相关的光滑铰链、球铰链、轴承等内容,最后只讲1个典型例题即可。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因此要给学生留较多的练习和作业,促使他们课下认真学习。
  2.课后学习
  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环节是知识内化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按照教师在課堂上讲解的知识脉络、重点难点等进行细化学习,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料,也可利用微课、动画、视频、在线课程等资源。例如,“点的合成运动分析”这个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课上讲解时间少,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掌握,如动点和动系的选取,牵连点的概念,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的分析等内容。教师推荐学生课下看动画、看视频,慢慢体会并掌握其中的概念,为后续学习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成员面对面讨论,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对分易平台的讨论区等进行讨论,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对有效提出问题和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予以计分,算进平时成绩中,这也体现了注重过程学习,而不是期末一考定终身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原则上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但教师要记录他们的共性问题,留在课堂上集中讨论,效果更佳。完成了知识的细化学习后,学生要独立完成网上测试和作业。教师根据测试的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为课堂讨论作准备。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是学习课程的关键时间段,也是多方面能力得以培养的时间段,更是体现“学生主体型”的重要时间段。   3.讨论学习
  课堂学习讨论的内容是上一次课学习的内容,即每次课都是先讨论学习,再接受学习新知识。只是第一次课没有讨论环节,之后的每次课都是“讨论 讲授”,循环往复。讨论学习首先要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上次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提出疑问进行讨论,可选择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等多种形式,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成绩评价
  科学、客观的成绩评价体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科学地设计成绩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理论力学》是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占比过低,我们设计了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的成绩评价体系,如公式(1)所示。
  总评成绩=期末考試50% 测试20% 作业15% 讨论10% 考勤5% (1)
  公式(1)中的测试成绩,包括网上测试成绩和阶段考试成绩,图2是学生在“对分易教学平台”上的测试情况截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试,教师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在课堂上重点讨论出错多的题目,提升学习效果。
  
  公式(1)中的讨论成绩,包括线上和线下的讨论,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把有效提问计1分,回答问题计1分,正确回答问题计2分。
  公式(1)中的作业成绩,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成绩,为了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如果抄袭作业,要倒扣分。
  这样的成绩评价体系,体现了注重平时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三、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所突显
  讲授式课堂,教师只要课前认真准备,就能较好地完成“演员”工作,学生多数时间是“观众”。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需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成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演员”,角色的转变,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非常熟悉课程内容,还要具备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包括掌控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掌控好讨论环节、掌控好点评环节等。对于学生来说,即无论是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新的教学模式确有成效
  表1是“对分课堂”认可度调查表,由于采用了不记名的网上问卷调查,因此参与的学生数少于学生总数。从表1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对新的教学方法总的认可度还只是70%左右,说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三)考试成绩提升明显
  期末考试是检验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表2和表3是两个年级所有班级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表中的试验班是指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的,普通班则是按传统课堂方式授课的,每个班的学生数为45~50人;由于班级较多,用教师A、B、C来对应授课班级。《理论力学》课程的期末考试已纳入学校的教考分离系统,同年级的期末试卷相同。在考试前,教学系主任从试题库中抽取试卷、印刷、密封,直至考试现场,教师和学生同时打开试卷,规避了考前教师划重点,学生片面地、突击式复习等问题。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试验班的成绩高出普通班较多,最大的差值是2017级的试验1班与普通3班,差值为18.3(66.5-48.2);最小的差值是2016级的试验2班与普通1班,差值为9.3(62.2-52.9)。这说明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如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敬业度的差异、不同班级班风学风的差异等。
  四、结束语
  为实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革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不断总结和改进。本文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理论力学》教学中,该教学模式由课上的接受学习、课下自主学习 讨论学习、课上的再讨论学习三部分组成,接受学习所占时间比较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时间多,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地位;该教学模式适合人数100人左右的班级,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课下讨论的活跃度,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像《理论力学》这样理论性强、枯燥难学的课程,采用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上的接受学习,学生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成绩评价体系时,要细化平时成绩,引导学生逐步地重视平时学习,将学习知识和探讨问题培养成行为习惯,避免“考前突击复习、考后迅速遗忘”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森.以学为中心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8):231-232.
  [2]李旭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使用现状调查——以河套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7):180-181.
  [3]王为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65-169.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5]华蕊,李伟,卢清华.翻转课堂在地方高校理论力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7(6):44-48.
  Design and Practice of PAD Class under Background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A Case Study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Course
  Hua Rui, Yuan Qingdan
  Abstract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全国14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抽样调查发现,60%以上样本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环境压力和科研压力较大,男性教师的学生行为压力大于女性教师,11~15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国家骨干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高于示范院校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应兼顾严谨管理与和谐氛围营造,避免管理环境高压化;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加强关注11~15年教龄教师群体,缓解
1、关于《红楼梦》的民俗及阅读  2、关于历史回馈是须要打抱不平的  朱先生①:  你好!谢谢你的真诚和热心!  大函说所编《中华遗产》,准备做一期关于《红楼梦》与明末清初贵族日常生活关系的专辑,这是一好主意。也许可以让我们当下的人,通过《红楼梦》里那些至今活灵活现的场景,去感受明末清初文化碰撞、冲突到融合过程里的世相与风貌(远离了我们的世相与风貌,还是残存于当下依稀可见并还有些影响的世相与风貌?
摘 要 “中國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
摘 要 以具有过程性评价实践经验的N大学G专业的师生为调研对象,从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态度、认识、参与度、反馈的及时与公正以及是否应普及推广5个方面,分析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效果。调查发现,过程性评价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评价标准模糊、易形式化等问题,过程性评价对班级人数、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结果
评选标准  上 榜  1.浙江省  2.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  3.湖南省永州市  4.江苏省  5.山东省青岛市  6.广西壮族自治区  7.青海省  8.吉林省吉林市  9.四川省德阳市  10.湖北省宜昌市  入 围  1.黑龙江省  2.北京市  3.广东省中山市  4.天津市  5.河北省广平县  6.安徽省  7.福建省泉州市  8.陕西省西安市  9.河南省罗山县  10.江西省九江市
摘 要 实践性是思政课的显著特征,促进学习者理论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理念贯通,载体融合”为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融合校内外五种实践载体和资源,形成载体链和资源链结成的实践活动链,并以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贯通实践活动链,构建起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并展开两轮行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能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圈层效应,
作者简介:  威塔亚·靑坤1946年出生于泰国中部沙拉武里府,先后就读于吞武里府著名的“玫瑰花园”男子高中、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经济学院。他在曼谷银行工作十年后赴荷兰深造,1982年获海牙社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清迈大学人文学院。  威塔亚在大学时期就是一名非常活跃的作家和编辑。1969年至1972年,他先后担任《科学评论》、《金链花》和《科学》等期刊编辑。威塔亚凭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和诗集
班德勒大楼的公寓,汉默斯坦的子女很喜欢,也很珍惜,所以当要搬离那里时,他们很是伤心难过。1933年3月——希特勒上台后一个月——他们家在那里最后一次举办豪华的宴会。5天前,国会大厦着火,而此时,似乎这一切都预示着玛丽·露易丝要告别她的政治冒险。  那时,她要结婚的对象是一个名叫莫恩斯·冯·哈布的人,而正好在这之前5天,她的前男友维尔纳·肖勒姆被捕。莫恩斯是汉默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总参谋部战友的
入选理由 因为因应了国家政策的变革信号,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士”探索在全国引起热议。人们对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的高度关注,表明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在对整个教育体系建设形成有力的“倒逼机制”。  事件回放 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称号,表明获得者曾受过教育的水平或已达到的学历水平。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的建立。随着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兴起和不断发展,职业教育
摘 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环节。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顺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形势,通过实施“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机制,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措施,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经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