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性是思政课的显著特征,促进学习者理论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理念贯通,载体融合”为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融合校内外五种实践载体和资源,形成载体链和资源链结成的实践活动链,并以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贯通实践活动链,构建起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并展开两轮行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能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圈层效应,对学习者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行动研究
生态圈的概念源于自然科学,后广泛应用于商业、技术、交通、物流、教育等诸多领域,主要指特定区域内有机体与其相关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结构并具备一定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在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域,构建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思政课课堂实践活动、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这3种渠道已然存在并各自发挥着实践教学的作用,关键是如何实现“系统化”[1]。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就是解决系统化问题。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能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2]。学生亦是在与他们的学校、朋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社会的密切互动关系中成长与发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孤立于社会、校园文化独立进行,需要遵循生态系统理论,融合校内外多元实践载体,搭建朋辈互动平台,使校园文化载体、社会实践资源、学生朋辈群体链接在一起,形成相互作用的实践教学生态圈。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项目选择和设计的重要要素[3],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内涵
(一)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的构建
从生态系统论出发,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帮助学生理论知识迁移、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融合校内外五种实践载体和资源,形成载体链和资源链结成的实践活动链,并以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贯通实践活动链,使之与思政课四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对接,构建起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如图1所示。融合五种实践载体是指将“‘红色光影’学堂①、实践教学基地、主题沙龙、比赛、社团”融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链;整合五种资源是指将红色影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素材、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教学资源,整合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链;实践活动链则是指依托五种载体和资源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二)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是思悟贯通,红色光影搭桥梁。第一,开设“红色光影”学堂,搭建起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红色影视是承载和表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4],具有教育引导、典型示范、价值塑造和文化熏陶等功能,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红色光影”学堂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按计划分批次对学生进行红色影视教育,形成影院思政课常态化教学。第二,“有形”化学生学习成果。为防止“红色光影”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和娱乐化,引导学生观影后思考领悟红色精神并完成相应作业。同时,创建“红色光影学堂”微信公众号进行影视推介、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
二是知行贯通,实践基地重体验。第一,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社会机构共同打造各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对接思政类五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第二,融合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课堂”。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利用重要节点及社会重大事件,开展聆听红色故事、参观抗疫专题展、旁听庭审等实践教学活动。第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后,利用说说、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发表实践学习记录、思考和感悟。
三是学教贯通,以赛促学见真知。依托比赛载体,促使学生在写、讲、做、演等比赛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第一,举办征文比赛,引导学生抒写家国情怀。第二,举办系列主题演讲、诵读比赛,促进学生坚守信仰、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第三,举办学生微课微视频比赛,锻造学生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如开展“换个方法讲思政课”“让微视频、微电影为思政课插上艺术翅膀”等学生微课、微视频大赛。第四,举办课程特色汇演,将理论知识“演”出来。如开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汇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情景剧汇演”。
四是引陪贯通,社团沙龙齐融合。第一,成立学生社团,搭建实践平台。成立“经典研读社”“弘德宣讲团”等学生社团,开展系列实践教学。第二,开展主题沙龙活动,陪学生“话”理论。依托学生社团举办“青春思索”主题沙龙(连续分期),涉及“与信仰约会”“师生共话壮丽辉煌七十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主题内容。第三,依托經典研读社,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开展“经典传颂洗铅华”“与经典同行”等读书分享活动。第四,依托弘德宣讲团,打造中国故事讲习堂。开展讲述“颂红岩精神”“彰显青春担当”“倾听榜样的力量”故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故事中成长。
二、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应用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实践活动设计,促进学习者理论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培养。行动研究对象为本校2018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共182人,均为正在修思政课程的学生,本次研究分两轮进行,如表1所示。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1.行动计划与实施
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面窄、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畅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两大版块实践活动。一是“红色光影”学堂实践教学。按照思政课授课计划,此次行动研究对象的两个专业班级的学生,分别应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将影片确定为《青年马克思》和《勇士》,借助影片让学生了解、认识马克思及其思想发展历程,以帮助学生理解理想信念。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完成相应观影作业(作业形式包括800字以上观影心得、精彩片断配音、影片人物画像、影片人物或物品剪纸等,任选其一)。二是利用校内活动载体开展思政类实践学习。本学期计划开展以下实践活动:1场比赛;1场课程“情景剧汇演”;1场课程作业汇演。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活动项目参与,教师根据其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将评分计入实践成绩。三是开展2次实践基地实地学习活动,并完成相应作业(作业形式包括写学习心得,利用说说、微博、微信等发表学习收获及感悟,任选其一)。 2.行动观察与反思
本轮对学生实践学习过程进行观察,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关于“红色光影”学堂的实践,根据观察,由于“红色光影”学堂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且有老师组织一同前往影院,并完成相应作业,考勤和作业完成率为100%,实现全覆盖,解决了实践活动覆盖面窄的问题。由表2可知,学生因为专业、喜好不同,选择的作业形式各不相同,但从作业质量看,学生基本上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关于校内实践学习,本轮校内三项实践学习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根据表3所示,两个班总参与率为84.3%,除重合参与人数外,约有13.7%的学生不曾参与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实践活动项目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在这三项实践活动中,学生作品质量颇高,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与区级、市级比赛均曾获得奖项。这表明,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转化理论知识。
关于实践基地实地学习,本轮两项实践基地学习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总参与率为49.4%,覆盖面不够广。但参与学生全部在活动结束后,以图片、文字或视频形式,在说说、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上,发表了学习收获90余条,分析学生所发内容,基本上能够与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传播正能量。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1.行动计划与实施
在第一轮行动中,“红色光影”学堂实践较为成功,本轮依照进行,仅影片选择依课程作了调整。针对第一轮出现的校内实践活动个性化满足度不高、实践基地学习覆盖面窄等问题,本轮行动计划作出如下调整:一是将思政课五门课程的实践活动面向所有思政课在修学生,如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其他三门思政课开展的实践学习,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学生除了可以参与思政部组织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班、团委等其他校内组织自行前往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但需向思政课教师报备,并按要求进行。
2.行动观察与反思
本轮观察从学生实践学习参与度着手,对综合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根据观察,“红色光影”学堂情况与第一轮观察结果无差异;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率为100%,即两个班的学生全部都参与了校内外某项实践活动。其中,校内实践活动如表4所示,“朗诵比赛”和“经典研读分享会”为大一思政课实践活动,两个班的学生分别有85人、43人参加,占70.3%,参与率较高,参与作品总数为29,获奖作品数为14,即近半数作品获奖,作品质量较高,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就理论知识进行初步应用;“微视频大赛”和“讲中国故事”为大二思政课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较本年级(大一)的实践活动明显减少,但两个班仍分别有30人、24人参加。其中,有16个参与作品,9个获奖,这对于第一轮实践活动偏少、个性化满足度低等问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本轮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共5项,如表5所示,其中,“杨尚昆故居、杨闇公陵园”和“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实地学习为大一思政课实践活动,两个班参与人数分别为45、43;“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和“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的实地学习为大二思政课实践活动,两个班参与人数分别为35、34;“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实地学习为学生自行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给出主题、重点关注内容及作业。从学生参与度来看,由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时间和活动项目增加,基本实现全覆盖,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本轮实践表明,将五门思政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及个性化满足问题,同时也能兼顾课程理论授课内容。另外,学生参与的作品均是以小组团队形式完成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学习。
三、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应用效果分析
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应用效果分析,采用学习过程表现、学习成果、评价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其中α=0.912,具有良好的信度;KMO值为0.851,说明该问卷效度良好。
(一)理论知识迁移
理论知识迁移需要在理论知识获取之后,在交流、应用过程中接受和同化。因此,理论知识迁移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以及评价问卷来进行。学生实践作业主要包括观影作业、比赛成果、基地学习作业等。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看,虽然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学生能够初步应用理论知识。从学生学习成果来看,两个班的学生在2018-2019学年,共计获得思政类校级奖项24次,区级奖项2次,国家级奖项1次;35篇观影心得入选本部汇编的优秀观影心得汇编《光影中的德與得》;发表于新媒体的说说、微博、微信、抖音等,最高浏览量达1000余次,最高获赞量800余次,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理论知识。从评价问卷结果来看,如表6所示,学生认为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其理解理论知识所包含的概念、观点思想等选项均值达3.7以上;学生认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初步应用理论知识的均值为3.5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其理论知识迁移。
(二)实践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能力包括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5]。实践能力是指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状态及该活动结束时所形成的结果[6]。综合深度学习理论及实践能力涵义,本研究采用评价问卷方式,从三个维度六个指标,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调查,评价问卷结果如表7所示,各项指标均值均大于3.3,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两轮实践活动之后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改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存问题。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贯通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融合校内外五种载体和资源,形成实践活动链,有效解决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零散、载体不够丰富、实践活动不成体系等问题;将五门思政课看作一个整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实践活动项目,学生依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实践项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覆盖面窄等问题;所有实践活动非独立于理论教学而开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适切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对接问题,同时为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迁移及实践能力培养。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营造了小组团队协作氛围,实践过程多为团队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沟通协作能力得到培养。且所有活动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给定了活动的主题方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观察、总结,这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须自己去理解、迁移、建构意义,从而使其理论知识得到迁移,帮助培养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另外,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与“红色光影”学堂的实践课程,必须参与一项校内及校外实践活动,这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全覆盖面,也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时间、精力、不同学科学习任务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是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该实践教学生态圈除“红色光影”学堂为学校自主创立的特色课堂外,其余实践载体和资源均可复制。首先,校内的沙龙、比赛、社团等是各高校均具备的载体,只需嵌入思政主題开展即可;其次,校外实践基地为学校思政课教师自行与社会机构洽谈沟通建立,可以效仿建立;再次,“红色光影”学堂,可与校外影院协作建立,或在校内自行建立。另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思路、活动设计、学习成果形式等均可效仿。
参 考 文 献
[1]王天泽,马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7):94-98.
[2]王广帅,陈靓影,张坤,等.生态系统论视野下人机交互技术教育应用SWOT分析及对策——以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8(5):15-22.
[3]李战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72-76.
[4]陈静.全媒体时代红色影视教育路径重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3-80.
[5]黄志芳,周瑞婕,赵呈领,等.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及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120-128.
[6]汪海燕.基于工作室的大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教育技术专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5):119-128.
[7]唐智,董文明.VR技术支持下高职思政课教学问题及其应对[J].职业技术教育,2020(5):64-67.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行动研究
生态圈的概念源于自然科学,后广泛应用于商业、技术、交通、物流、教育等诸多领域,主要指特定区域内有机体与其相关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结构并具备一定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在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域,构建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思政课课堂实践活动、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这3种渠道已然存在并各自发挥着实践教学的作用,关键是如何实现“系统化”[1]。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就是解决系统化问题。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能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2]。学生亦是在与他们的学校、朋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社会的密切互动关系中成长与发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孤立于社会、校园文化独立进行,需要遵循生态系统理论,融合校内外多元实践载体,搭建朋辈互动平台,使校园文化载体、社会实践资源、学生朋辈群体链接在一起,形成相互作用的实践教学生态圈。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项目选择和设计的重要要素[3],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内涵
(一)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的构建
从生态系统论出发,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帮助学生理论知识迁移、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融合校内外五种实践载体和资源,形成载体链和资源链结成的实践活动链,并以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贯通实践活动链,使之与思政课四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对接,构建起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如图1所示。融合五种实践载体是指将“‘红色光影’学堂①、实践教学基地、主题沙龙、比赛、社团”融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链;整合五种资源是指将红色影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素材、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教学资源,整合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链;实践活动链则是指依托五种载体和资源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二)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是思悟贯通,红色光影搭桥梁。第一,开设“红色光影”学堂,搭建起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红色影视是承载和表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4],具有教育引导、典型示范、价值塑造和文化熏陶等功能,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红色光影”学堂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按计划分批次对学生进行红色影视教育,形成影院思政课常态化教学。第二,“有形”化学生学习成果。为防止“红色光影”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和娱乐化,引导学生观影后思考领悟红色精神并完成相应作业。同时,创建“红色光影学堂”微信公众号进行影视推介、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
二是知行贯通,实践基地重体验。第一,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社会机构共同打造各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对接思政类五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第二,融合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课堂”。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利用重要节点及社会重大事件,开展聆听红色故事、参观抗疫专题展、旁听庭审等实践教学活动。第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后,利用说说、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发表实践学习记录、思考和感悟。
三是学教贯通,以赛促学见真知。依托比赛载体,促使学生在写、讲、做、演等比赛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第一,举办征文比赛,引导学生抒写家国情怀。第二,举办系列主题演讲、诵读比赛,促进学生坚守信仰、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第三,举办学生微课微视频比赛,锻造学生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如开展“换个方法讲思政课”“让微视频、微电影为思政课插上艺术翅膀”等学生微课、微视频大赛。第四,举办课程特色汇演,将理论知识“演”出来。如开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汇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情景剧汇演”。
四是引陪贯通,社团沙龙齐融合。第一,成立学生社团,搭建实践平台。成立“经典研读社”“弘德宣讲团”等学生社团,开展系列实践教学。第二,开展主题沙龙活动,陪学生“话”理论。依托学生社团举办“青春思索”主题沙龙(连续分期),涉及“与信仰约会”“师生共话壮丽辉煌七十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主题内容。第三,依托經典研读社,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开展“经典传颂洗铅华”“与经典同行”等读书分享活动。第四,依托弘德宣讲团,打造中国故事讲习堂。开展讲述“颂红岩精神”“彰显青春担当”“倾听榜样的力量”故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故事中成长。
二、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应用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实践活动设计,促进学习者理论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培养。行动研究对象为本校2018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共182人,均为正在修思政课程的学生,本次研究分两轮进行,如表1所示。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1.行动计划与实施
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面窄、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畅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两大版块实践活动。一是“红色光影”学堂实践教学。按照思政课授课计划,此次行动研究对象的两个专业班级的学生,分别应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将影片确定为《青年马克思》和《勇士》,借助影片让学生了解、认识马克思及其思想发展历程,以帮助学生理解理想信念。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完成相应观影作业(作业形式包括800字以上观影心得、精彩片断配音、影片人物画像、影片人物或物品剪纸等,任选其一)。二是利用校内活动载体开展思政类实践学习。本学期计划开展以下实践活动:1场比赛;1场课程“情景剧汇演”;1场课程作业汇演。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活动项目参与,教师根据其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将评分计入实践成绩。三是开展2次实践基地实地学习活动,并完成相应作业(作业形式包括写学习心得,利用说说、微博、微信等发表学习收获及感悟,任选其一)。 2.行动观察与反思
本轮对学生实践学习过程进行观察,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关于“红色光影”学堂的实践,根据观察,由于“红色光影”学堂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且有老师组织一同前往影院,并完成相应作业,考勤和作业完成率为100%,实现全覆盖,解决了实践活动覆盖面窄的问题。由表2可知,学生因为专业、喜好不同,选择的作业形式各不相同,但从作业质量看,学生基本上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关于校内实践学习,本轮校内三项实践学习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根据表3所示,两个班总参与率为84.3%,除重合参与人数外,约有13.7%的学生不曾参与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实践活动项目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在这三项实践活动中,学生作品质量颇高,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与区级、市级比赛均曾获得奖项。这表明,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转化理论知识。
关于实践基地实地学习,本轮两项实践基地学习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总参与率为49.4%,覆盖面不够广。但参与学生全部在活动结束后,以图片、文字或视频形式,在说说、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上,发表了学习收获90余条,分析学生所发内容,基本上能够与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传播正能量。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1.行动计划与实施
在第一轮行动中,“红色光影”学堂实践较为成功,本轮依照进行,仅影片选择依课程作了调整。针对第一轮出现的校内实践活动个性化满足度不高、实践基地学习覆盖面窄等问题,本轮行动计划作出如下调整:一是将思政课五门课程的实践活动面向所有思政课在修学生,如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其他三门思政课开展的实践学习,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学生除了可以参与思政部组织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班、团委等其他校内组织自行前往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但需向思政课教师报备,并按要求进行。
2.行动观察与反思
本轮观察从学生实践学习参与度着手,对综合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根据观察,“红色光影”学堂情况与第一轮观察结果无差异;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率为100%,即两个班的学生全部都参与了校内外某项实践活动。其中,校内实践活动如表4所示,“朗诵比赛”和“经典研读分享会”为大一思政课实践活动,两个班的学生分别有85人、43人参加,占70.3%,参与率较高,参与作品总数为29,获奖作品数为14,即近半数作品获奖,作品质量较高,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就理论知识进行初步应用;“微视频大赛”和“讲中国故事”为大二思政课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较本年级(大一)的实践活动明显减少,但两个班仍分别有30人、24人参加。其中,有16个参与作品,9个获奖,这对于第一轮实践活动偏少、个性化满足度低等问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本轮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共5项,如表5所示,其中,“杨尚昆故居、杨闇公陵园”和“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实地学习为大一思政课实践活动,两个班参与人数分别为45、43;“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和“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的实地学习为大二思政课实践活动,两个班参与人数分别为35、34;“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实地学习为学生自行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给出主题、重点关注内容及作业。从学生参与度来看,由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时间和活动项目增加,基本实现全覆盖,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本轮实践表明,将五门思政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及个性化满足问题,同时也能兼顾课程理论授课内容。另外,学生参与的作品均是以小组团队形式完成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学习。
三、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应用效果分析
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应用效果分析,采用学习过程表现、学习成果、评价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其中α=0.912,具有良好的信度;KMO值为0.851,说明该问卷效度良好。
(一)理论知识迁移
理论知识迁移需要在理论知识获取之后,在交流、应用过程中接受和同化。因此,理论知识迁移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以及评价问卷来进行。学生实践作业主要包括观影作业、比赛成果、基地学习作业等。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看,虽然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学生能够初步应用理论知识。从学生学习成果来看,两个班的学生在2018-2019学年,共计获得思政类校级奖项24次,区级奖项2次,国家级奖项1次;35篇观影心得入选本部汇编的优秀观影心得汇编《光影中的德與得》;发表于新媒体的说说、微博、微信、抖音等,最高浏览量达1000余次,最高获赞量800余次,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理论知识。从评价问卷结果来看,如表6所示,学生认为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其理解理论知识所包含的概念、观点思想等选项均值达3.7以上;学生认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初步应用理论知识的均值为3.5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其理论知识迁移。
(二)实践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能力包括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5]。实践能力是指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状态及该活动结束时所形成的结果[6]。综合深度学习理论及实践能力涵义,本研究采用评价问卷方式,从三个维度六个指标,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调查,评价问卷结果如表7所示,各项指标均值均大于3.3,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两轮实践活动之后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思政课四贯通五融合实践教学生态圈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改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存问题。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贯通思悟、知行、学教、引陪四个理念,融合校内外五种载体和资源,形成实践活动链,有效解决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零散、载体不够丰富、实践活动不成体系等问题;将五门思政课看作一个整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实践活动项目,学生依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实践项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覆盖面窄等问题;所有实践活动非独立于理论教学而开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适切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对接问题,同时为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迁移及实践能力培养。该实践教学生态圈营造了小组团队协作氛围,实践过程多为团队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沟通协作能力得到培养。且所有活动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给定了活动的主题方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观察、总结,这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须自己去理解、迁移、建构意义,从而使其理论知识得到迁移,帮助培养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另外,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与“红色光影”学堂的实践课程,必须参与一项校内及校外实践活动,这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全覆盖面,也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时间、精力、不同学科学习任务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是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该实践教学生态圈除“红色光影”学堂为学校自主创立的特色课堂外,其余实践载体和资源均可复制。首先,校内的沙龙、比赛、社团等是各高校均具备的载体,只需嵌入思政主題开展即可;其次,校外实践基地为学校思政课教师自行与社会机构洽谈沟通建立,可以效仿建立;再次,“红色光影”学堂,可与校外影院协作建立,或在校内自行建立。另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思路、活动设计、学习成果形式等均可效仿。
参 考 文 献
[1]王天泽,马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7):94-98.
[2]王广帅,陈靓影,张坤,等.生态系统论视野下人机交互技术教育应用SWOT分析及对策——以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8(5):15-22.
[3]李战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72-76.
[4]陈静.全媒体时代红色影视教育路径重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3-80.
[5]黄志芳,周瑞婕,赵呈领,等.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及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120-128.
[6]汪海燕.基于工作室的大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教育技术专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5):119-128.
[7]唐智,董文明.VR技术支持下高职思政课教学问题及其应对[J].职业技术教育,2020(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