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叛逆儿女”不可怕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例1 “女孩在午饭里下药毒杀生母,亲眼看其疼死”。13岁的小玉不满母亲的教育方式,将两包鼠药放进米饭里。小玉的母亲邓女士食用后当即呕吐,疼得满地打滚。当时逆反心理强烈的小玉冷静地拔掉家中电话线,还拿走了母亲的手机,然后返回学校。邓女士最终中毒身亡。
  事例2:2012年4月13日晚19点30分左右,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一班14岁的女生李欣,因学校要求剪发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14日早晨,因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爱她的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们。李欣在7年级时写的一篇《渴望得到尊重》的作文中写道:“就在前不久,妈妈就因为我的头发和我大吵了一架。事情是这样的,因为一中校规,学生必须是运动头,但我却不想服从这条校规,因为头发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不夸张地说,头发就是我的一切,它胜过一切的人、物,但是老师非让我理发,在我的奋力抵抗下还是不能如愿。”
  以上两个极端事例均由叛逆心理引发。因为叛逆,女儿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因为叛逆,少女选择了跳楼自杀。叛逆的破坏力何其巨大,引人深思,令人警醒!那么,叛逆心理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反抗期,一次出现在2~3岁,表现为任性,不听话,爱哭爱闹;另一次发生在青春期,从12~14岁开始,可能持续3~4年,表现为敏感、易怒、任性、叛逆等。
  12~14岁时出现的“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为“第二个反抗期”,叛逆心理是这一“反抗期”突出的心理特点。叛逆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个体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这一时期的孩子喜欢挑战“权威”,这种权威主要是父母和老师。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挑战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来证明自己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大人”。出于安全考虑,孩子往往将这种挑战的对象锁定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
  不论是“第一反抗期”还是“第二反抗期”出现的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了其独立自主的想法,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一味要求孩子服从,那么他的判断力就难以发展。
  “第一反抗期”持续时间较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度过。“第二反抗期”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因孩子处处与自己作对,会觉得大敌当前,搞得比孩子还紧张。其实,这大可不必。家长对孩子在青春期表现的“叛逆”应该“欣然接受”。原因有二:首先,这种“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心理历练,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同时,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经过这种心理冲突,才能为日后的社会竞争提供最初的自信心基础。其次,这种“叛逆”是双赢的。孩子在“叛逆”中得到了成长,增强了自信心;家庭中增加了一位有自己想法、敢为敢当的成员。对父母和子女而言,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如果家长处理得当,有意识地给孩子更多更自由的成长空间,那么孩子会有优异的表现回报给你。
  但是,青春期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孩子的敏感、复杂,需要认真对待。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家长的教养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当孩子期待自由飞翔的时候,家长最好选择放飞,但是由于孩子羽翼未丰,孩子最好做家长手里牵着的风筝,在偏离正确方向的时候,家长能够用手里的线将风筝拉回。以下有几条建议供家长参考:
  首先,家长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总以“过来人”自居,要从头脑中去除“你必须听我的”的观念。把孩子看作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要勇于放下身段,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家长的教育方法要取得孩子的心理认同。同样是一件事,逼迫他去做与他自己主动要去做,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第二,身教重于言教,与孩子建立伙伴关系。大道理很容易讲,但是更重要的是去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不容易让孩子心服口服。身体力行,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孩子很容易效仿。另外,家长不要高高在上,要以朋友的姿态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伙伴关系。因为孩子们喜欢在同伴那里寻找理解和共鸣。如果家长能经常与孩子协商而非命令,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那么孩子会欣然接受你这个朋友,亲子关系就会更融洽。
  第三,多关心少唠叨,多沟通少训斥。父母是爱孩子的,这毋庸置疑。但是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方式孩子乐于接受,有些方式孩子避之不及。比如,同样是关心孩子,唠叨就让孩子避之不及,训斥更容易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孩子是需要关心爱护的,父母要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让孩子改正某一缺点,父母不要自以为是地对孩子指手画脚,不要不分时间场合的唠叨。也不要劈头盖脸地训斥,而是适时沟通,想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督促孩子去改正。多关心少唠叨,多沟通少训斥,是家有“叛逆孩子”的家长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的亲子沟通技巧。
  第四,尝试放手,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不要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上,要主动与孩子拉开距离,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正在逐渐走向家庭外的世界。尝试放手,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探索的环境,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相比于外国父母,中国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更紧密。中国父母更倾向于给孩子建造保护罩,殊不知,他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成长。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请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理解和宽容孩子所犯的错误,相信孩子做事的能力。尝试放手,与孩子共同成长吧。您会突然发现,叛逆的孩子不见了,孩子长大了。
  (李改教育心理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讲师)
  责编:王敬川
其他文献
在绝大多数家庭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和谐的阶段是在孩子入学前。当孩子入学后,亲子关系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诸如:孩子认为家长不懂他们的心;家长认为孩子不理解父母,孩子不愿意学的家长偏偏逼着学等等。这不但给孩子的学习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影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和索子关系的发展,使亲子长期陷入痛苦之中。本期我们聚焦亲子关系不和谐现象,旨在引起家长朋友的警醒,迅速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为弦子的健康成长
所有父母能犯的错误我都犯过,那时,虽然我的态度兢兢业业.但是孩子眼里发出的不是被爱的光芒,而是被摧残过的黑暗。我现在的教育方法就是在我的错误里面生长出来的,是我一步步反思
叶子虫极具伪装天赋,很难被天敌发现,是自然界“昆虫拟态”进化最为完善的昆虫种类之一。叶子虫是植食性昆虫,主要以树汁为食,雌雄两性体型差别不大,普通人很难辨认。  在中国古代的文言文系统中,但凡土生土长的动、植物,名称都很简单,往往只有一个字,如水果里的“枣”、“梨”、“杏”、“桃”,昆虫里的“螽”、“蠹”、“虱”等,这大概是由于文言文简炼、金贵,古人珍吝笔墨,不愿在上面多费工夫。  这种用语的精简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兼中国地区协调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支持系统特聘专家。著有《幼儿社会化训练》、《儿童的想象与幻想》、《青少年心理专题》、《怎样取得考试成功》等书。    种子一:自我控制力    小时候的智商和自我控制力哪一个对将来生活的幸福程度预测力更大呢?不是智商,而是自我
近几年,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视频领域带来巨大的改变,影响了电视剧的内容制作、播出方式、营销模式等各个方面。而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剧"的诞生就是新媒体影响最典型
6月份,甚至更平,很多准小学生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未来一个好的起点,纷纷加入到了择校的大军中。小学“择校”之路到底要不要走……    择校进行时    紫月牙(妈妈):只选好的,不选近的  我准备给女儿择校。我认为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就是万里长征走出了关键和正确的一步。一个好的学校拥有一般校不可比拟的各种硬软件设施:一、重点校的师资毋庸置疑:二、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一般来说,重点校都属于领头学
电话响起来。"您是华德太太吗?""是的。""您认识一个小男孩叫弗瑞弟吗?"妈妈的脑袋里"叮"一声:出事了。儿子安安和小朋友弗瑞弟在半个小时前一起到超级市场后面那个儿童游乐场去了。"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