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感的定义
什么叫“语感”呢?概括地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这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指出:“一般做教师的特别是语文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将这感觉为‘语感’”。语感,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面迅速地在大脑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能自然地产生联想、想象活动;
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时,能迅即引起感情上的反响;
能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
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
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了“培养语感”这一概念,把培养语感作为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在总目标中设定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目标。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郑重地将其列入教学目标之中,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的基础。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把语感训练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既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继承,也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准确把握。
三、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
(一)深情朗读、触发语感
1.示范读
根据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将范读作为引导的一种手段。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教材,然后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学生借助听觉形象披文入情,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像一股甘泉慢慢流入学生的心田,一点点地打动他们,诱发他们心底的感情波澜,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2.结合经验读
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经验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加以开发利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努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学生各人的理解感受能力不同,语感也各不相同。
3.评读激励
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一定的培养。一些内容简单的课文,他们不仅能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读得绘声绘色。这时,当他们听别人读时,就会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价。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尚不大明确,更多的凭兴趣激发,因此课堂上要经常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心里喜欢读书,爱读书。
(二)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积累又离不开必要的识记背诵。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而言,必要的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语感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地积累、内化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6~13岁儿童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间,趁此时大量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诵一些诗文佳作,名言警句,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多积淀一些语感受经验,日后的阅读、表达就会多一些敏锐,多一些顿悟,多一份神采。只有储存大量的优美词句和名著佳句,让语言材料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品析揣摩、体味语感
训练语感,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读、议、品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文字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敏锐和感悟力。
1.换词比较,体会用词准确
将句中的关键词语换成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再与原句比较,可发现他们表达的意思的奥妙差异,体会出祖国语言的丰富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2.增删比较,发现规律
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增添词语,两相对比,可加深理解课文。
(四)充分想象,拓展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凭借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相结合,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主要可以用以下途径进行思维训练。
1.续想
有很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续想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沿着文章的思路把故事续编下去,让故事产生新的结局。
2.补白
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为学生搭建施展想象力的平台,让他们在想象的海洋中遨游。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潜能不可忽视,对于思维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只有经过必要的思维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感。
(五)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小学低年级写话是从有声语言发展到书面语言,如果没有有声语言的帮助,低年级的书面语言便难以展开、充实、丰富。因此要大力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已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规范语言,学会创作,拓展思路。
低年级学生在运用语言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教师应当做一个语言医生,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及时指出学生的语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的,词语是语言中相对较小的单位。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一直受到重视。学生积累的大多是词语,但对于词语的用法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如果在教学中及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选一两个词练习说话,就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以达到积累的目的。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写作对他们来说困难较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拼音来代替字,学试写文,对于学生的佳作更要郑重其事地表扬,给学生以信心。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一定会积累大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每位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在学生刚接触到汉语言文字时,就加强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知道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什么叫“语感”呢?概括地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这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指出:“一般做教师的特别是语文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将这感觉为‘语感’”。语感,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面迅速地在大脑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能自然地产生联想、想象活动;
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时,能迅即引起感情上的反响;
能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
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
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了“培养语感”这一概念,把培养语感作为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在总目标中设定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目标。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郑重地将其列入教学目标之中,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的基础。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把语感训练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既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继承,也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准确把握。
三、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
(一)深情朗读、触发语感
1.示范读
根据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将范读作为引导的一种手段。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教材,然后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学生借助听觉形象披文入情,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像一股甘泉慢慢流入学生的心田,一点点地打动他们,诱发他们心底的感情波澜,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2.结合经验读
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经验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加以开发利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努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学生各人的理解感受能力不同,语感也各不相同。
3.评读激励
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一定的培养。一些内容简单的课文,他们不仅能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读得绘声绘色。这时,当他们听别人读时,就会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价。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尚不大明确,更多的凭兴趣激发,因此课堂上要经常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心里喜欢读书,爱读书。
(二)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积累又离不开必要的识记背诵。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而言,必要的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语感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地积累、内化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6~13岁儿童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间,趁此时大量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诵一些诗文佳作,名言警句,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多积淀一些语感受经验,日后的阅读、表达就会多一些敏锐,多一些顿悟,多一份神采。只有储存大量的优美词句和名著佳句,让语言材料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品析揣摩、体味语感
训练语感,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读、议、品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文字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敏锐和感悟力。
1.换词比较,体会用词准确
将句中的关键词语换成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再与原句比较,可发现他们表达的意思的奥妙差异,体会出祖国语言的丰富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2.增删比较,发现规律
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增添词语,两相对比,可加深理解课文。
(四)充分想象,拓展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凭借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相结合,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主要可以用以下途径进行思维训练。
1.续想
有很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续想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沿着文章的思路把故事续编下去,让故事产生新的结局。
2.补白
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为学生搭建施展想象力的平台,让他们在想象的海洋中遨游。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潜能不可忽视,对于思维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只有经过必要的思维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感。
(五)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小学低年级写话是从有声语言发展到书面语言,如果没有有声语言的帮助,低年级的书面语言便难以展开、充实、丰富。因此要大力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已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规范语言,学会创作,拓展思路。
低年级学生在运用语言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教师应当做一个语言医生,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及时指出学生的语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的,词语是语言中相对较小的单位。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一直受到重视。学生积累的大多是词语,但对于词语的用法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如果在教学中及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选一两个词练习说话,就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以达到积累的目的。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写作对他们来说困难较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拼音来代替字,学试写文,对于学生的佳作更要郑重其事地表扬,给学生以信心。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一定会积累大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每位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在学生刚接触到汉语言文字时,就加强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知道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