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统一 方显本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道出了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文章的表达形式;“道”,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和谐统一,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无疑,新课改实施以来,这已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还会出现偏颇,使得“文”偏离“道”,“道”远离“文”──要么相互扼制,要么相互脱离。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真正实现文与道和谐地统一?
  一、知识的传授与多元解读文本并重
  在教学时,我们既要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传授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重视文本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全国模范教师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争辩的故事》一课就很好地跟我们诠释了如何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例如,许老师对文中删节号、问号、感叹号的用法根据课文内容跟学生进行了讲解;从引导“谁在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什么、怎么争论”探究问题的整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等,向学生传授了必要的语文知识。许老师还巧妙地引导学生谈出了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如对于文中“争论”一词的理解,她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在师生互相“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懂什么是争论;再如,对于如何理解文中“兄弟俩的争论,谁的看法好”,她也没有给予标准的参考答案,而是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表达出自己的个性理解,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从感悟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受到思想的启迪,丰富了语文素养,收获是很大的。可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达到“鱼和熊掌”兼得,才能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技巧训练与语感积累并重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正视知识技巧的训练,也要注重语感的积淀,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语文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法多样,如一是在朗读训练中丰富语感。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我们既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从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等进行技巧上的指导,也要引领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文本,还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精彩的语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积累语言,让学生真正获得语感的浸润。二是在品析语言文字中丰富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能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句,推敲、品尝、斟酌,精思、悟神、明义,体味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独到的语言运用艺术,领悟文章的意境和情感,使他们的语感逐渐得以养成。三是在写作训练中丰富语感。我们可以文本为范例,迁移写作方法,可引导学生以抄写、仿写、改写、续写、写读书笔记、日记等形式练习写作,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而不断地写作是为了转化学生的语感,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养成语感。四是在课外活动和生活中丰富语感。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常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品味生活,积累语言,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才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了解得更贴切,形成更敏锐的语感;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擂台赛、辩论赛、演讲赛、讲新闻故事等等,通过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语感。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平衡了知识技巧的训练和积淀语感的关系,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增强,丰富他们的语文素养,更好地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理解文本与人文熏陶并重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语言与人文的并重关系,不能只重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即“得意而忘言”;也不能只重习文而忽略人文的熏陶,即“习文而忘意”。我们要把握好“语言到内容,思想到语言”这个阅读双向的心理过程,使它们相互运行,交叉展开。在教学时披文入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语言,运用语言,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如在《生命 生命》一课中,教师扣住“竟然”“冒出”这两个关键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竟然”与“居然”“依然”“显然”的句式练习、“冒出”与“生出”“长出”的换词比较,在品中读,在读中悟,既体会到瓜苗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长的品质,又让学生在品词训练中学会运用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了文本的语境,品出了文本的语言之味,悟出了语言的生动准确,读得动情入境,自然地也就受到了人文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深入文本品味理解,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从而真正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整体,文中寓道,道中显文,寓教于文。我们在教学中不偏重于某一方或者分割它们,应紧紧依托教材特点,理性地审视,准确地把握“文”与“道”的度,使文道和谐共生,让学生既得到语言训练、习得语文知识,又受到人文熏陶,确实培养高素质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方显语文教学的本真。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和阅读环境  第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图书、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根据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这样规定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数学课堂小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温故而知新”是数学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而数学课堂小结又是温故知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几年来,笔者围绕数学课堂小结这个中心,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方式、方法、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孩子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  这一群体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
期刊
专题教学是县级党校主体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融知识讲授、能力提高、党性修养于一体,专门针对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专题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因而在专题教学设置和内容要求上要体现学术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和理论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何上好专题教学,使学员更多地得到新信息、新
期刊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实有效的师幼互动首先应该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为基础,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性的提问,需
期刊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1.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也能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
期刊
副校长,尤其是教学副校长,不但要有适应特定学校的特定生活与工作的智慧,要有执行校长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思路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业务素养,在学校工作与生活中,要会合作,能担当,肯干活,勇创新。  作为副校长,首先要学会合作。能与校长、其他副校长、主任、教师学生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第一,要准确把握校长工作思路,领会校长意图,在原则问题上同校长保持一致;要时时处处留心学校管理,拓宽工作视野,为校长决策提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后进生的界定  “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指
期刊
根据现代教学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他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尝试教育”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依靠自学、相互讨论和探究等手段,通过尝试练习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发挥指导作用,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获得成功。普斯季林和普尔季林指出教育的主要目地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技能和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其实质是
期刊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据研究表明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步养成时期。然而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也没有做到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致使当今大多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能够为入园打好基础,也使得家长和老师为之头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当今社会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