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逐渐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方式。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有其特性。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说这类文体的教学策略,从四个角度提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说策略
  小说这一文体在以前苏教版教材中就屡屡出现,如《船长》《爱之链》等文章也是文体鲜明。在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编排了古典小说,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编者首次对于学生学习小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因此,在小说这类文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把握其文体的特点,更应该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导向,并立足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探索小说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读写共生,强化语言建构和运用
  (一)美读,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小说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小说的语言美与不美,并不在词藻是否华丽,而在它能不能给读者带来感觉、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全方位享受。要能让读者阅读的是文字,感受到的却是声音。它不光能传达人喜怒哀乐的各类情感,其语言文字自身富有生命活力。美美地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学生很感兴趣,很想表达。
  例如,《桥》这篇文章的语言就很有特色。首先是短句多。这篇文章自然段简短,500多字的小说竟分成了27个自然段,形成了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之中产生顿挫、紧迫之感。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到短句,通过美美地读让学生进入那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的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而最好的方式仍是朗读。如老汉的语言描写为什么总是用这么简短的语言呢?通过美美地读,让学生体会情况的危急,这是情势所迫。再让学生反复地美读,读得有力、读得急促、读得干脆,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小说的语言美,从而彻底激发言语表达的兴趣。
  (二)品读,搭建语言表达的支架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单元语文要素也提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的品读往往是小说的重点。教师在让学生品读人物时,除了感受其形象之外,更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让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建支架,让表达更有方向。
  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其中,我重点关注了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通过品读,破解了其复杂心理活动的密码——一连串的特殊标点符号。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打通了由读到写的通道。
  (三)演读,构筑语言表达的载体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而小说的人物描写中对话描写是用来推动情节的主要工具。因此人物对话是小说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读出人物语气,读准人物情感,再加上神态、动作有助于深化对人物、情节的认识。而演读,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强烈的读课文的欲望,并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手段。因此,小说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演读的方法,构筑一个学生言语表达的载体,让学生的情感有归宿。
  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渔夫归来后,桑娜和渔夫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先让学生品读文字,从中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乐观、勤劳和善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关注提示语,同桌分角色练习着演一演。学生一下子就得到语言表达的舞台,练得很认真。在上台表演的时候,加上了动作:如拖着渔网、挠挠后脑勺、拉开帐子;加上了神态:不敢抬起眼睛看、皱起眉、变得严肃等,将这段对话精彩地演绎了出来。不仅让学生敢于表达,还令学生对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四)写作,充盈语言表达的方式
  小说一般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情节设计往往是小说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地方,环境描写则更好地凸显了人物形象。在美读、品读、演读的过程中,会呈现出许多语言表达的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写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的言语表达更丰富。
  例如,在教学《穷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想”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提示语的不同位置的变化。在学习完渔夫和桑娜的对话后,关注到“连个人沉默了一阵”,此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上特殊标点符号,把此时桑娜的心理活动写清楚。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就更多样化了。
  二、 思辨共融,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一)思维导图,提高逻辑思维的深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简单又高效的学习工具,是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便捷性、灵活性、拓展性等诸多优点,有利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其想象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興趣。
  情节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指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学生品读小说,通常也是被一波三折的情节所吸引,而这也是难点,这导致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能概括出小说的情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住小说的情节。例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就将思维导图展现在了黑板上。
  这样的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示了《穷人》的情节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个性辩证,训练批判思维的精度   批判性思维是以一种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训练批判性思维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小说的情节往往是一波三折的,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往往容易迸发出让学生质疑、思辨的点。
  例如,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最后提出问题:你觉得老汉是一位好父亲吗?学生顿时陷入了深深思考中。我让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正方观点为他是一名好父亲,反方则相反。正方通过组内交流讨论认为他最后还是推儿子的,他还是一名好父亲。此时,反方提出问题:“老汉是先把他揪回来的。他可以当作没看见,不会有人发现的。可老汉铁面无私,最后导致父子都被洪水吞没了。”正方讨论后发表观点:“老汉作为一名党员,在儿子面前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儿子的榜样,这就是伟大的父爱。”至此,课堂达到高潮,对这位老汉学生有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而老汉伟大的党员形象也在同学们心里一下子树立了起来。
  (三)关注变化,增强系统思维的效度
  系统思维就是人们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的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小说有三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又要关注动态的变化,从而增加系统思维的效度。
  例如,在教学《桥》这一课时,發现文中有许多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学生通过划句子体会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形势的危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关注动态的环境变化,如“没腿深的水里”“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学生体会到形势越来越危急。再去关注老汉此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老汉的人物形象就更丰满了。
  三、 品悟共行,提高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确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对比朗读,发现文本美
  文本的美,源于其特殊的文体特点,源于读者对其的特殊感受。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出示了雨果所写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两者的区别。学生在对比朗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环境描写更为丰富,人物描写更加生动,情节设置更有悬念这些小说特有的文体特点,而精彩的情节更是让读者爱不释手,从而让学生发现文本的美。
  (二)多元感悟,欣赏品质美
  《新课标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这门学科是有着明显的人文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激发潜在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魅力。
  《桥》这篇文章塑造的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一位伟大的村支书。在中国文化中,党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他们身上,是先人后己,是大公无私。
  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让学生美读、品读来感悟。学生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逐渐丰满了老支书的人物形象,了解到了老支书责任如山、父爱如山、党性如山,让学生感悟到这位老支书身上闪现的父亲、党员形象。在此基础上,我话锋一转:老支书作为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真实存在着许许多多像老支书这样伟大的党员。然后投影出示雷锋、焦裕禄、张富清等的形象,让学生在《为了谁》的音乐声中,真正体会党员这个群体的人物形象,真正感悟中国伟大的共产党员的文化,从而理解了“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这句话的含义,而人物的形象美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迁移运用,创造个性美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例如,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所教内容相结合,构建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穷人》时,在学习完桑娜忐忑不安心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迁移运用: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忐忑不安的时候呢?把你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学生有的写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面对父母时的忐忑;有的写摔了花瓶,为免受处罚推卸责任害得哥哥被爸爸教训时的忐忑;有的写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既想拿出来又怕别人怪罪的忐忑……一句句个性化的语言,一声声内心的呐喊,让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欣赏到了不一样的美。
  四、 聚延共存,培养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一)群文拓展,加深文化的理解
  群文阅读是一种课外文章阅读方式,重在把握阅读方法,粗度略读,以文章中心思想为核心,提高阅读效率,不断增加阅读量,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碎片式阅读,为学习者语文水平的提升积累素材。对于小说而言,学生是喜闻乐见的。于是,我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了阅读《麦琪的礼物》和《项链》这两篇小说。旨在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更从中感受到人类身上那种可贵的忠于职守的品质。
  (二)名篇积累,注重文化的传承
  《桥》《穷人》两篇文章生动地表达了对老支书及桑娜、渔夫这两个穷人的伟大品质的赞美。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很多正能量的内容,这些内容仿佛参天大树般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中。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使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结合本单元“小说”单元,给学生推荐更好的中国古典小说更能陶冶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阅读的兴趣,将古典文化、阅读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学习小说,关注文体,关注核心素养,巧妙地运用策略,让课堂因素养而灵动,让课堂因素养而有效,让课堂呈现语文核心素养最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温春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小说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20(9):110-112.
  [2]金玉.类文视域下的语文要素解构与活动设计[J].小学语文教与学,2020(4):34-37.
  作者简介:
  芮翎译,江苏省宜兴市,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The Happy Holiday Hotel is a small English hotel near the sea. These people work there:  George the hotel manager  Mary she helps George  (George and Mary are married.)  Judy the cook  Peter an old ma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田径是运动之母。它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学田径教学很多还延续旧教法,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练习方法单调、学习兴趣低等诸多问题。因而需要改变现状,促进初中田径体育课堂效果好转。本人就趣味田径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尝试探究:从改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采用趣味体育器材、改变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  关键词:趣味田径;教学方法;
期刊
Most people want to be happy, but few know how to find happiness. Money and success alone do not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Aristotle, a Greek thinker, said, “Happiness depends on ourselves,” In other w
期刊
在英语里,cow和bull都是牛的意思,cow指的是母牛,奶牛一类,bull指的是公牛。相关的有趣俚语也有不少,来看看你知道哪些吧!  ● cow college 不知名的大学;以农业为主的大学  cow是牛,college是大学,cow college难道是放牛大学?它其实有两重含义,首先可以指以农业学科为主的大学,其次还指创办在乡村或偏远地区的小学院或大学,尤指那些相对不知名或不受重视的学院或
期刊
摘 要:读整本书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和人文素养。整本书的系列阅读就是围绕一本书设计了几节阅读课,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围绕一本书设计系列阅读教学需要经历选书、文本解读和结合文本特点设计课堂等几个环节。  关键词:教学路径;文本解读;阅读策略;系列设计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
期刊
(A)  Jane always rides her bike to school. Its about three kilometers from her home to school and it takes her about fifteen minutes. Jane likes riding to school. She thinks its good for her health. B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最终落实科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围绕“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开展实验探究等,最终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探究乐趣,培养和发展自身的綜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探究活动;开展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此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对此,文章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意义,思考立德树人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提出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路径,通过多样化教育路径,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路径  2019年我国发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该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应当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中脱颖而出,是由于其注重学生阅读、重视语文要素的渗透,对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学生学习系统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后习题作为教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从课后习题出发,分析课后习题中蕴含的语文要素,总结落实语文要素过程中的问题后,依托课后习题,明确了教学目标,加强了学生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阅读方法,扎实了学生实践基础。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性质,一直是语文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文章从这一界定角度入手,解读语文课程属性的意蕴、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入剖析语文课程在发挥育人功能、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和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价值。从整合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全面进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