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这里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些浅见。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语文课程的教育内涵,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必由之路。语文教材,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有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教育;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尊师爱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传统教育;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陶冶爱美情趣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适当的教学内容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例如:《赵洲桥》这篇课文通过对赵洲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通过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的爱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寓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情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地逼着孩子“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小学生那种对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的心理来进行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设计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例如:在教学《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童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向学生提问:看了题目,大家说说:“纸奶奶?是姓纸的奶奶吗?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纸奶奶’指的是什么了?”。这样设置悬念,使学生们急于读课文,想知道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什么?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各种纸的性质与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接着组织以“随着科技的进步,还能造出什么纸来”为主题的大讨论;并进一步设疑“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唤起学生急于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的主要源泉在于“挖掘”,“自然万物的联系重在过程本身”。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来自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课本剧,教育他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让他们参与课文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找骆驼》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指名几个学生读课文,知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但是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学生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然后,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自由组合,请两组人到讲台前表演,要以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来表演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重点,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通过表演,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课文人物角色,在课文人物的相互关系中找到答案,在探究中产生兴趣,在自主学习中理解了课文,在表演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教师指导与教会学生学习并重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只是一种手段,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目的。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基本的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求学生上每一节课前要抽出一定时间对所要学的课文进行预习,教学中不理解的内容,不理解的词语用笔勾画出来,通过请教别人,查阅字典词典,把不懂的内容、词语弄通弄懂,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为了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我在上新课前进行抽样检查,对不认真预习的学生或没有预习的学生进行善意的批评和引导,经过半个学期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我班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其次,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要求手、脑、耳、口并用,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课后认真复习,力争一次性准确无误的独立完成作业,如果还有个别学生有些问题没弄懂,则要进行个别辅导,直到全班每个人都学会为止。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我写出小结提纲,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单元小结,然后组织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预习,听讲、复习、小结的语文学习全过程。
四、营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在于创造智力的养成,而不一定是博学。环境创造性格,性格改变人生。要使学生由默默听讲的“接受型”人,变成主动探讨、积极求索的创造型人,那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与创新的空间,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观点。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常常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对这些点点滴滴的思维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并积极把这种思维引向深化,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反过来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南辕北辙》时,组织学生根据短文后的两个思考题进行阅读、讨论。让学生查成语词典,弄懂“辕”(车前边夹着牲口的两根长木)“辙”(车轮子碾过的痕迹)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本来要往南去,车子却向北去,离目标越来越远。比喻背道面驰,行动和目的相反),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学习、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事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有的学生提出异议:“地球是圆的,这个人完全可能到达楚国”。教师应给予肯定,这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表现,然后再使学生明白,即使能到达楚国,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也浪费很多财力。这堂课,学生们克服了单一的思维定势,既发展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五、因材施教,承认差别,善待所有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潜能充分发展,教师要克服“一把尺”量到底的偏向。在平时教学中,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还要照顾个别后进生,又要培养一批拔尖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必要的帮助,因而在布置作业时,设计适合他们完成的练习题,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中等学生要求会做课本中及一些与课本联系紧密的课外题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学课本知识外,可适当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题,要求他们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组织他们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学习不同程度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让他们个个都吃饱,但又不感到学习负担太重,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使每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品德教育,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要变教师教会学生学会为会学;使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高,全面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有知识、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713800陕西省三原县职教中心)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语文课程的教育内涵,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必由之路。语文教材,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有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教育;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尊师爱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传统教育;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陶冶爱美情趣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适当的教学内容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例如:《赵洲桥》这篇课文通过对赵洲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通过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的爱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寓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情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地逼着孩子“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小学生那种对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的心理来进行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设计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例如:在教学《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童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向学生提问:看了题目,大家说说:“纸奶奶?是姓纸的奶奶吗?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纸奶奶’指的是什么了?”。这样设置悬念,使学生们急于读课文,想知道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什么?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各种纸的性质与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接着组织以“随着科技的进步,还能造出什么纸来”为主题的大讨论;并进一步设疑“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唤起学生急于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的主要源泉在于“挖掘”,“自然万物的联系重在过程本身”。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来自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课本剧,教育他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让他们参与课文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找骆驼》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指名几个学生读课文,知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但是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学生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然后,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自由组合,请两组人到讲台前表演,要以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来表演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重点,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通过表演,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课文人物角色,在课文人物的相互关系中找到答案,在探究中产生兴趣,在自主学习中理解了课文,在表演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教师指导与教会学生学习并重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只是一种手段,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目的。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基本的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求学生上每一节课前要抽出一定时间对所要学的课文进行预习,教学中不理解的内容,不理解的词语用笔勾画出来,通过请教别人,查阅字典词典,把不懂的内容、词语弄通弄懂,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为了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我在上新课前进行抽样检查,对不认真预习的学生或没有预习的学生进行善意的批评和引导,经过半个学期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我班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其次,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要求手、脑、耳、口并用,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课后认真复习,力争一次性准确无误的独立完成作业,如果还有个别学生有些问题没弄懂,则要进行个别辅导,直到全班每个人都学会为止。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我写出小结提纲,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单元小结,然后组织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预习,听讲、复习、小结的语文学习全过程。
四、营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在于创造智力的养成,而不一定是博学。环境创造性格,性格改变人生。要使学生由默默听讲的“接受型”人,变成主动探讨、积极求索的创造型人,那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与创新的空间,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观点。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常常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对这些点点滴滴的思维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并积极把这种思维引向深化,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反过来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南辕北辙》时,组织学生根据短文后的两个思考题进行阅读、讨论。让学生查成语词典,弄懂“辕”(车前边夹着牲口的两根长木)“辙”(车轮子碾过的痕迹)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本来要往南去,车子却向北去,离目标越来越远。比喻背道面驰,行动和目的相反),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学习、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事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有的学生提出异议:“地球是圆的,这个人完全可能到达楚国”。教师应给予肯定,这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表现,然后再使学生明白,即使能到达楚国,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也浪费很多财力。这堂课,学生们克服了单一的思维定势,既发展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五、因材施教,承认差别,善待所有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潜能充分发展,教师要克服“一把尺”量到底的偏向。在平时教学中,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还要照顾个别后进生,又要培养一批拔尖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必要的帮助,因而在布置作业时,设计适合他们完成的练习题,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中等学生要求会做课本中及一些与课本联系紧密的课外题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学课本知识外,可适当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题,要求他们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组织他们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学习不同程度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让他们个个都吃饱,但又不感到学习负担太重,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使每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品德教育,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要变教师教会学生学会为会学;使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高,全面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有知识、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713800陕西省三原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