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有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ln_x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余载,深感教学反思不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效率的总结提炼,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臻于成熟的过程。最近,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颇有些感想,令人辗转反思。
  一、组织形式生活化——感悟数学
  课堂组织形式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新版《课标》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首先,本课富于空间想象、几何直观、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换课堂座位的编排形式,甚至让师生走出课堂。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其次,课堂中也可摆置一些生活化的图形实物(如魔方、电脑硬盘、包装箱等),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实物图形的博物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再次,在教学中,我主要凭借课件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让学生形象地观察,并抽象出客观事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探求新知,并通过自身的活动去重新发现、分析、总结,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粉笔盒、茶罐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探索的内化效果。
  二、教学结构活动化——建构数学
  新版《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其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系统的关系。因此,教学结构的活动化不仅仅是课改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新版《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课的结束,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节课研究图形时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本案例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直观的操作中了解、体会、掌握这两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摆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如学生在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到合作交流说特征,再到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三、作业设计的层次化——活用数学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这一途径来体现“轻负担、提质量”的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重要典范。教材在课堂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拼图活动,对学生動手操作、空间想象的要求相对基础性,适合大多数学生完成。因此,我又设计了一个“拼图”的创作练习,提高了拼图的难度和要求,增强了拼图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进行创造活动。学生拼出的图案各种各样,极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创造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更大的培养。又如课堂活动中“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通常来说,用6根小棒和4根小棒来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一般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让作业设计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挑战性,教师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在发现”,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因而还要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围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如:8根、10根、14根……小棒能围出长方形,8根、12根、16根、20根……小棒能围成正方形,甚至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找到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规律。总之,作业的分层设计也是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平台,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和创新。它能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实现作业的“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孜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以及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的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其他文献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可用類比法解决此类问题。类比法重在发现,探索相似性(可以通过假设或变形等方法),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本文从一道高考普通的试题入手,逐步拓展到奥赛难题。试用类比法来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时间求解问题。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您是一位老师,您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吗?您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吗?如果学生急切期待上您的课,那您就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课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高中生物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不断地探索,才能挖掘出各个层面的美。  物理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是什么?是学生对物理知识兴趣的产生和保持。学生有了兴趣才肯用全副精神去学,学与乐密不可分。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教师的物理教学语言准确、严密、简练、条理清楚是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初中生的课业负担状况,早为全社会所关注。但从实证研究入手,对初中生的课业负担状况进行调查,用现实数据向人们展示当前初中生的课业负担实情,以前还鲜有先例。本文在对即墨
堂教学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如果在思想上对备课不重视,不充分进行备课,甚至于马虎从事,应付了之,是决然不能做好教学工作的。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但多年来,笔者发现一些物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备课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如下:  1.不重视导语的设计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其作用在于承前启后,由旧入新,把学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初中物理教学更是如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没有实效性的现象。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实效性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师要运用饱满的情绪,充分感染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上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将快乐传递给
对于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多人心存疑惑。很多人认为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多,现有的物理实验室的资源,已经完全能满足日常实验的需求,所以没有必要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的实验资源。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我们实验室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或者创新实验的要求。就地取材,自制仪器不但可以较好的缓解实验器材不足,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意识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化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化学和解决
期刊
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一种视角.搭建一座平台,丰富多彩的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的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不仅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