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文学色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不断地探索,才能挖掘出各个层面的美。
  物理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是什么?是学生对物理知识兴趣的产生和保持。学生有了兴趣才肯用全副精神去学,学与乐密不可分。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教师的物理教学语言准确、严密、简练、条理清楚是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把物理学中的科学美与自然美展现给学生,通过艺术性的语言,于不经意间给学生美的陶冶。教室和讲台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发挥自己艺术创造精神的殿堂。如果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能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知识,注意情感效应,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而颇具文学色彩的语言组织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不才,收集汇总了部分资料,就其内容、作用和意义作一切步的探讨,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诗词激趣
  中国的诗词,有很多是描述自然现象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有不少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如毛泽东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敦煌曲子词中"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通过对这些富有情趣的诗词分析、讨论,参照物的概念清晰又鲜活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运动相对性这一思想亦已悄悄渗透进学生心灵深处。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仅描绘了长江上下游的高度差,也描述了船快速行驶的动态过程,诗中反映速度快慢的具体物理量,时间为一日,路程为千里。诗人对运行之快,通过认真观察,给予形象描述,是我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开始,也为抽象出速度概念提供了具体材料。在讲"声波"时,可先让学生看一首小诗:"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暂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诗中描述了声源、声音的传播等物理问题。在说明液体能传声时可给出唐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深。行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人说话会吓跑鱼,则说明声音能进入水中继续传播。在讲授完"机械能"后,给出杜甫诗《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把学生带到诗所描绘的优美境界,然后可让学生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容易得出结论:前者说明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后者说明流水具有动能。光学现象中也有很多的诗句与之对应。如杨万里的"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等诗句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漫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古人利用光反射和折射现象描述的景色给世人以美的景观。还可用"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来讲物体颜色的成因。如讲分子的扩散运动时,可用"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来说明。这些学生很熟悉又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的诗句会大大激发他们学物理的热情。而且一般来说,讲诗的时间与做题的时间相比,前者少于后者,能做到精讲多思。当然,所选诗词应以准确描述物理知识为第一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考虑诗词的艺术性。
  二、成语、谚语激趣
  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成语和谚语可以成为前一次飞跃的第一推动力,使学生在艺术熏陶和科学教育下培养一种细致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在讲力是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时,"孤掌难鸣"这一成语的应用,相信会给人产生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讲完《平面镜成像》后,可给出谚语"摘不着的镜中花,捞不到的水中月"。讲授《光的衍射》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若光的波长比声波的波长还长,则会怎么样呢?易得出结论:光的衍射现象到处可见,"大树底下好乘凉"、"形影不离"等谚语和成语将成为谬论。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给出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插曲,当学生听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时,提出"青山为什么会走?"这一疑问,能将学生活跃的情绪纳入预定的轨道,转化为活跃的思维。历史上有不少人妄想设计永动机,不消耗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教师可诙谐地说:"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声现象中也有许多成语十分有意思。如"敲锣打鼓"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悦耳动听"说明声音是乐音;"高声喧哗"说明声音是噪声;"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响度很大;"尖叫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佘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的明显写照。这些成语和谚语在表达物理知识上不似古典诗词般重彩浓墨,但能开宗明义、单刀直入,在物理教学中能推波助澜,也很具有文学表现力。
  当然,激趣的形式除了诗词激趣、成语谚语激趣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在此难免挂一漏万。如此之多的激趣形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去应用?有何积极意义呢?之所以运用具有文学色彩的材料去激趣,是考虑到这些材料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物理背景,因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兴趣、增加兴奋点。笔者不提倡缺乏物理知识背景的而且格调不高的插科打諢。如果在运用这些富有文学韵味的素材中,能掀起一、二次涨落交错的小高潮,解决一、二个小问题,让学生思维的张驰和情趣的变化基本上按教学安排如期进行,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在物理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文学手段,可以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沟通与互补,能够比较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物理美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中的美质,总可以通过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习过和正在学习物理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她太美了!"
其他文献
"锚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锚定式教学又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一种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包括老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的教学方法。锚定式教学由如下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弘扬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开拓创新之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代的需要与我国现行的教学现状相差甚远,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在学习了生物Ⅰ(即《分子与细胞》)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学习生物Ⅱ《遗传与进化》的内容,也可以学习生物Ⅲ《稳态与环境》的内容,课标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学习所有其它模块的基础。”如果《分子与细胞》模块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后续模块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1.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子与细胞》中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方式展示教学过程,为此我校推出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中设计有效的习题变式问题就是落实"问题导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课堂实践,产生如下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一、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的任务  1、变式后的问题须有明确的目标取向  变式的期望、对变式达成的目标应该清晰,而不能是含混不清,它表达了教师改造习题的意愿。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才能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好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
期刊
1 引言  数学教学在改革与反思中确立了以数学知识为资源和手段来“育”人的教育学立场但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过程”短暂甚至缺失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在“过程”中理解知识、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及发展能力和个性.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数学教学怎样操作?笔者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2.4旋转变换”为载体,并采用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方式进行了探索以表明,探索中形成的教学操作方法对
期刊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可用類比法解决此类问题。类比法重在发现,探索相似性(可以通过假设或变形等方法),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本文从一道高考普通的试题入手,逐步拓展到奥赛难题。试用类比法来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时间求解问题。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您是一位老师,您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吗?您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吗?如果学生急切期待上您的课,那您就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课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高中生物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