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美读,以声传情
  语文即是语言文字,要让学生能去欣赏课文给他带来的美感,首先就要能真正理解文意。如果连文意都理解不了,哪里还谈得上去欣赏呢?而要能真正理解文义,朗读可算是一种最实际有效的方法了。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但这里的读,却是美读,也即叶老提倡的“美读”,意即读出课文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感相通。因此,要指导学生注重美读,由声入手,以声传情,在音韵美的感受中,收到点点滴滴的熏陶。
  无论是教诗词、散文、小说还是剧本,都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可谓朗读也要“因材施教”。因为课文里有古代诗人辞客的亘古华篇,哭笑爱恨,情之所至;有现代文学大师不朽箴言,人生至味,千读不厌;有当代才子的潇洒释情,行云流水,至真至纯。美读,能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共鸣,读出你的喜怒哀乐来。而美读的方法,又有不同种。可以配乐朗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模拟朗读等。
  二、求感悟,以思知情
  语文教学已开始从注重烦琐走向重视感悟,新课标所要求的不但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如果教师再向传统教育一样,对课文“抽筋剥皮”,选取自己认为最有用的部分来学习、讨论、巩固,最后加以运用,像说明文、议论文只是重视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的积累,文言文只重视字词的翻译,那学生就会觉得无味,根本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这能激发起他们心底那种美感吗?因为你舍弃了那些真正能滋润、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文学。所以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吸收这部分的营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照着教参等有关资料去拟定上课的思路。我们当然要备好课,但不是说把所有的知识、练习都设计好,而是要设计好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悟出课文之美。这种感悟可以是教师生动形象、幽默含蓄的语言,或教师自己特有的音色美,从而挖掘出学生欣赏美的资源。因为教师的语言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它会像高级魔术师一样吸引着每一个人。
  三、动笔墨,以文写情
  现代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出一大批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能适合时代发展的竞争型人才。而竞争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超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语文课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样做了,学生也能更深入一层地了解起课文中的美来。所以,教学时,不妨多让学生动手进行再创造,那就是多写,写一些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构思的文章,可以是续写,如《故乡》中的我正在探求一条新生活的途径,那我找到了吗?宏儿和水生的生活到底有没有跟我们不一样?课文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不妨来个续写;一些简短的文章,比如古诗词、文言文,如果能把它们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场景,那会更引人入胜,这可以改写。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一首简短的诗写尽了老人穷苦的一生,宫使的狐假虎威,我们何不把它编成一幕戏剧来上演呢?还有一些文章,在剖析过程中,觉得还可以再渗透一些内容,以加深理解,那可以在中间穿插进行,来个片段写作,《我的叔叔于勒》中二姐因为有一个富翁叔叔而成就了婚事,设想父母亲怎样去和“我”姐夫去说亲的,把自己的理解写成一个片段,不是能更好地了解父母的势力、自私吗?这样,以文写情,不仅能欣赏文章中的美来,而且还能提高写作的水平,不也很好吗?
  当然,要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学会欣赏课文之美,还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在适当时把音乐带进课堂,它可调节情绪,引入意镜,诱发联想,掀起高潮;可让学生把课文画出来,它可变抽象为形象——可以说语文学科是一座艺术之家,只要走进去,就会领略到无限的风光。当教师能带着学生步人这座宫殿,深得其中之美时,学生才会充满灵气,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才得以继承,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可以达到,正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滋无声。”
其他文献
首先是“备”,它是分层教学的首要步骤,也是实施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其一是备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时,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宗
期刊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示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生成、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激发什么样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影视片断、音乐先段、动画图片等,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这些资源的收集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期刊
一、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
期刊
1.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想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
期刊
教书十年,不时感到困惑。总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使我对生本教育的概念有了一个更深刻更贴切的认识。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一直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很多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来帮助我们更好的、高效地完成。使用多媒体来教学文言文,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收获的多少,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学生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怎么样,学生对作者、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情况、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现有水平、
期刊
一、捕捉现实,小议个性  有这样一组测试:测试人员在中学测试时,在黑板上画了 个粉笔圆圈,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回答是“零”,其余学生都齐声回答“对”,在没有第二种答案。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有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语字母的欧。”班主任瞟了他一眼。接下来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手抢答:“月亮”“乒乓球”“鸡蛋”“烧饼”“小嘴巴”“老师发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种种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如此,方能改变目前对文本语言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我以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
期刊
一、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文如其人,平淡感人。文中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十分简洁,语言平实,毫无雕琢。如“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和“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简简单单
期刊
今天照常看学生的日记,其中郭翠同学的日记吸引了我。  “自从我进入三班,接触到了许多新的老师。每次课堂上我都看到其他老师的微笑,但我从来没有发现教政治的老师笑过。她总是板着脸,说话也很严肃,给人一种害怕的感觉。”  “又是一节政治课,老师走进教室,让我们背她指定的内容,顿时,教室里由鸦雀无声变成了人声鼎沸。老师站在讲桌旁,顺手拿起了同学们写的广播稿,我悄悄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忽然,我看到了政治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