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倾听能力至关重要重要。研究发现,善于倾听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反之,倾听力不好的孩子,很容易分神、走神、开小差。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他接收的信息多,也能很快理解并接收,直到变成自己可以用的东西。善于倾听的孩子,小耳朵灵敏,对于视听艺术的学习都很受用。
关键词:倾听;注意力;教学设计;生活训练;引导示范
引言:
日常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研课还是比赛课评分标准就是看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看举手发言的同学人数是否够多。殊不知发言的前提是要能够会倾听,只有听懂了才能够更好的表达。不会听便不会说,不愿意说便更没法认真地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东张西望的;有的望着某处发呆的;还有一会发言积极,一会可能又心在曹营心在汉了,没有认真听课。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是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和训练。
一、在倾听选择训练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善“听”,就要先教给方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首先,老师要把“倾听”纳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作为设计中。我们要想办法使孩子们更自觉、自愿地静下心来倾听。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应该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吸引学生用心倾听吗?我们的课堂用语有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吗?我们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了吗?我们的课堂评价能促进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吗?在我们教学目标中设计“听读目标”,如“仔细倾听,听出朗读中异样的地方”。在倾听范文时,听出异样,那可能是自己都错的地方;在倾听同学朗读课文中,可能听出读错的字词、断句的不妥、语气的不适。在倾听训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听中享受课文之美,在听中学会辨识,在听中积累语感。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继而增强其想象力和表达力。
其次,老师要在生活中增加倾听的训练。比如听爸爸妈妈讲民间故事,听喜马拉雅读名著经典,听学习强国播报社会新闻,听后转述给家人同学讲故事大意,说名著梗概,报时事新闻,开展“听力小达人”比赛。这样既能扩大学习题材,又能锻炼孩子捕捉信息的能力,还增强了亲子间、同学间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小读故事给孩子听,坚持每天都读一段。这是倾听的第一步,很多妈妈说买一个故事机便可以代劳。然而实践证明,父母亲的声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爱孩子,请你读故事给孩子听吧。有的妈妈从几个月就开始给孩子读书,这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倾听的引导示范。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美,无不洋溢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和尊重。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面带微笑注视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回答,这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尊重他,会使他有一种自豪感。
在明确要求后,要常常和善而亲切地提醒学生:“听他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反复强调,多次重复后,孩子们一般都能等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理解、思考同学的发言。即使这个学生的发言中有错,其他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时,我也会用手势或眼神提醒他们耐心等待。这样,他们再发言时就多了几分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发言的质量大大提高。当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欲打断别人的发言时,应耐心地提醒他:“请等一下,耐心地听一听,也许这位同学下面的发言会很精彩呢。”“比一比。看谁最懂得尊重别人,能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
二、在课堂阵地中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倾听的主体是学生,训练学生的主阵地是课堂,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做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听”的要求,怎么“听”,使他们有听的意识和习惯。在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做到:手脚不做其他小动作,注意听发言者说什么,听懂了吗?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从他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并要求做到:他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有补充时,要等对方先说完,并说明这样做既是为了能真正领会对方的观点,也是体现对他人的尊重。碰到意见不一致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教师的经常提醒,能让学生形成认真倾听的条件反射。
第二要专心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专心致志倾听,细心笔记要点、难点,包括以疑惑的地方,等有机会时举手提问发言。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努力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要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讲话或者是提出自己新颖的想法。
第三要耐心和虚心。听同学发言时,注意力要指向发言者,静静地听完发言再发言,不随便打断、不嘲笑、不起哄、边听边思考、不随便给予否定,待发言者说完后才能对其观点作出简要评价,或提出意见或补充。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许,从而形成倾听的优良品质。
倾听是一种尊重。在中国礼仪中,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用眼睛看着他。说明你很尊重别人,是个文明的学生。如果别人對你说话,你不看不听,说明你对别人不尊重,是个不懂礼貌的学生。“现在看看,哪些学生是有礼貌的学生?”这时全班学生一个个坐得笔直,全神贯注地看着我,期待下一句话。接着,进行表扬:“瞧,我们班的同学都会倾听了,老师讲话时,个个都用心听着。老师再提一个要求,不单单老师讲话时,同学、朋友、家长讲话时,我们都应该用心听,能做到么?”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能”。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的时侯,要能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听得进他人意见是一种胸襟和气度,能听得进建议才能成长。
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个习惯。让倾听成为老师伴随一生的好习惯,让我们付出行动,用“精心、耐心、恒心”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倾听,让倾听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倾听是一种艺术》许肖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09月
[2].倾听着的教育李政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关键词:倾听;注意力;教学设计;生活训练;引导示范
引言:
日常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研课还是比赛课评分标准就是看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看举手发言的同学人数是否够多。殊不知发言的前提是要能够会倾听,只有听懂了才能够更好的表达。不会听便不会说,不愿意说便更没法认真地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东张西望的;有的望着某处发呆的;还有一会发言积极,一会可能又心在曹营心在汉了,没有认真听课。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是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和训练。
一、在倾听选择训练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善“听”,就要先教给方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首先,老师要把“倾听”纳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作为设计中。我们要想办法使孩子们更自觉、自愿地静下心来倾听。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应该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吸引学生用心倾听吗?我们的课堂用语有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吗?我们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了吗?我们的课堂评价能促进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吗?在我们教学目标中设计“听读目标”,如“仔细倾听,听出朗读中异样的地方”。在倾听范文时,听出异样,那可能是自己都错的地方;在倾听同学朗读课文中,可能听出读错的字词、断句的不妥、语气的不适。在倾听训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听中享受课文之美,在听中学会辨识,在听中积累语感。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继而增强其想象力和表达力。
其次,老师要在生活中增加倾听的训练。比如听爸爸妈妈讲民间故事,听喜马拉雅读名著经典,听学习强国播报社会新闻,听后转述给家人同学讲故事大意,说名著梗概,报时事新闻,开展“听力小达人”比赛。这样既能扩大学习题材,又能锻炼孩子捕捉信息的能力,还增强了亲子间、同学间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小读故事给孩子听,坚持每天都读一段。这是倾听的第一步,很多妈妈说买一个故事机便可以代劳。然而实践证明,父母亲的声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爱孩子,请你读故事给孩子听吧。有的妈妈从几个月就开始给孩子读书,这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倾听的引导示范。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美,无不洋溢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和尊重。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面带微笑注视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回答,这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尊重他,会使他有一种自豪感。
在明确要求后,要常常和善而亲切地提醒学生:“听他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反复强调,多次重复后,孩子们一般都能等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理解、思考同学的发言。即使这个学生的发言中有错,其他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时,我也会用手势或眼神提醒他们耐心等待。这样,他们再发言时就多了几分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发言的质量大大提高。当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欲打断别人的发言时,应耐心地提醒他:“请等一下,耐心地听一听,也许这位同学下面的发言会很精彩呢。”“比一比。看谁最懂得尊重别人,能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
二、在课堂阵地中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倾听的主体是学生,训练学生的主阵地是课堂,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做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听”的要求,怎么“听”,使他们有听的意识和习惯。在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做到:手脚不做其他小动作,注意听发言者说什么,听懂了吗?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从他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并要求做到:他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有补充时,要等对方先说完,并说明这样做既是为了能真正领会对方的观点,也是体现对他人的尊重。碰到意见不一致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教师的经常提醒,能让学生形成认真倾听的条件反射。
第二要专心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专心致志倾听,细心笔记要点、难点,包括以疑惑的地方,等有机会时举手提问发言。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努力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要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讲话或者是提出自己新颖的想法。
第三要耐心和虚心。听同学发言时,注意力要指向发言者,静静地听完发言再发言,不随便打断、不嘲笑、不起哄、边听边思考、不随便给予否定,待发言者说完后才能对其观点作出简要评价,或提出意见或补充。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许,从而形成倾听的优良品质。
倾听是一种尊重。在中国礼仪中,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用眼睛看着他。说明你很尊重别人,是个文明的学生。如果别人對你说话,你不看不听,说明你对别人不尊重,是个不懂礼貌的学生。“现在看看,哪些学生是有礼貌的学生?”这时全班学生一个个坐得笔直,全神贯注地看着我,期待下一句话。接着,进行表扬:“瞧,我们班的同学都会倾听了,老师讲话时,个个都用心听着。老师再提一个要求,不单单老师讲话时,同学、朋友、家长讲话时,我们都应该用心听,能做到么?”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能”。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的时侯,要能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听得进他人意见是一种胸襟和气度,能听得进建议才能成长。
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个习惯。让倾听成为老师伴随一生的好习惯,让我们付出行动,用“精心、耐心、恒心”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倾听,让倾听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倾听是一种艺术》许肖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09月
[2].倾听着的教育李政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