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乘着歌剧的翅膀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13、14日,金湘先生的代表作,歌剧《原野》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两场。演出方并非国内大型知名的国有院团,而是由几位年轻的歌剧人自发组建的深圳青年歌剧团(SYOC)完成的。这两场演出也是这个民间歌剧团的创团演出,全部的演出经费来自自筹和社会的支持,总共200万。
  杨阳,旅美男中音歌唱家、深圳大学青年讲师;吕珥荃,旅欧男高音歌唱家;李洋,香港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三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因为同一个理想走到了一起。当初为什么会想要在深圳建立歌剧团?杨阳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中对歌剧的热爱。正是因为这份爱,我们大家才能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共同来开创这份事业。”这次演出总共筹得200万,都用于制作舞美、支付外请演职员的费用,而几位主要角色同时也是歌剧团的创办者们,从开始排练到演出结束,不仅没有拿一分钱的排练演出费,还要自己贴钱住宿餐饮。除了对歌剧的热爱,这些年轻人还有一种责任感。他们认为深圳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城市,在歌剧的演出和制作方面都比较欠缺,年轻的歌剧演员也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成立青年歌剧团,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对深圳歌剧的发展和普及起到引领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要将想法落实到行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和场地的问题。经过多方奔走,最终这个年轻的团队得到了深圳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深圳仲裁委员会、深圳消费者委员会秘书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以及深圳昌恩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刘恩元董事长的大力支持,所有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创团演出选择歌剧《原野》,也源于杨阳的一种情结。早在十六七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阳听了《原野》这部歌剧,当时就被剧中动人的旋律、鲜活的人物所深深吸引,自此久久不能忘怀。到音乐学院读书之后,杨阳曾经演过剧中几个经典片段,对这部作品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虽然那时的他还没有机会结识金湘,但在冥冥之中早已与金湘先生产生了共鸣和难解之缘。在确定创团演出剧目的时候,杨阳和几个同伴几乎不假思索地选定了《原野》,因为深圳青年歌剧团是中国的歌剧团,创团演出一定要选择中国作品,而《原野》则是当代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
  2015年10月,杨阳专程赴京,前往北京友谊医院看望病重的金湘先生。杨阳向金湘表达了自己期望借助深圳本土力量,制作歌剧《原野》来作为深圳青年歌剧团创团演出的愿望。金湘先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并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对这个年轻团队的寄语和对中国歌剧未来发展的期盼与祝愿;“祝贺深圳青年歌剧中心创团歌剧制作《原野》演出成功,并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再创辉煌,为深圳的歌剧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原野》首演当日,深圳细雨霏霏,保利剧院内却已是坐得满满当当了。这部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将开启深圳歌剧舞台的首秀。首演阵容;杨阳饰演仇虎,李洋饰演金子,吕玥荃饰演焦大星,刘韵饰演焦母,夏康饰演常五,梁彬饰演白傻子。乐团由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和深圳交响乐团小乐队组成,合唱团由深圳大学采桑子合唱团、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和深圳现代轻音乐团合唱团组成,指挥胡咏言。虽然几位主演都是有过歌剧演出经验的,但是乐队、合唱队都是外请并临时组合起来的,在歌剧演出经验方面是有欠缺的,经过前期的排练准备,以及指挥胡咏言到位之后亲自指导,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发挥还算正常。总体感觉几位主要角色的唱功都还不错,杨阳饰演的仇虎和李洋饰演的金子,在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上略显斯文和拘谨,仇虎没有那种彪悍和勇武,金子也缺乏泼辣干脆。吕珥荃饰演的大星,在情绪和气质上把握得不错,与角色的要求比较吻合。导演在舞台处理方面,一些地方很明显是话剧的处理方式,感觉节奏没有跟上,与音乐脱节。另外舞台调度方面也出现几处失误。这些可能是导演团队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改进之处。
  谈到这次演出,杨阳说;“一部歌剧需要很多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比如说资金筹备、舞美、乐队与演员的合作、舞台表演等等,不过最后都克服了困难,向观众完整地呈现了整部歌剧。”杨阳也感慨;“第一次又当制作人又担任歌剧的主演,很多事情需要面对和解决,精力明显不够用。今后需要协调好这些方面的问题,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歌剧工作中去。”
  对于深圳的大多数观众来说,歌剧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没有形成常态和良好的观剧习惯,所以现场的秩序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杨阳表示,深圳青年歌剧团成立之后,将尽最大力量推出更多的歌剧演出、歌剧作品音乐会和歌剧知识的普及讲座,逐步培养深圳观众对歌剧的认识了解和兴趣。对深圳青年歌剧团今后的发展设想和规划,杨阳说;“作为一家民营的歌剧团,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的不懈努力之下,深圳青年歌剧团能更具专业化、国际化以及职业化,能够实现健康的良性运转。剧目选择上,在重塑西方歌剧经典的同时也要大力发扬中国歌剧,展现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希望做到经典与原创同步进行,社会效应与市场效益并重。”
  对于初试啼声的深圳青年歌剧团,首次亮相应该说是成功的,虽然并不完美,但是有遗憾才有动力。在与这几位年轻的艺术家们交流的时候,总能够感到他们在理想的激励下涌动出的对歌剧的激情,这点尤为难能可贵。希望他们能够一直保持着对理想执着的追求,让深圳青年歌剧团这株幼苗茁壮长大。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瓦格纳美学思想基于情感论的形而上学,是叔本华哲学形而上学的某种衍生理论,两者又都是尼采唯意志论哲学的精神前提。瓦格纳根据巴伐利亚及奥地利的民间神话整理成《尼伯龙根的指环》,并添加了日耳曼民族的神话成分和自己空想虚幻的内容,强调中世纪骑士所推崇的爱情和道德观,表现了女性对于爱情的献身及怜悯与诱惑的两面性。  关键词:瓦格纳、指环、乐剧  瓦格纳是音乐史上颇有争议的音乐家,崇拜者称他的歌剧(
期刊
长相帅气、潇洒倜傥、极具舞台魅力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乐坛的风云人物。2005年,他与他执掌了19年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翻脸”,双方闹得沸沸扬扬、不欢而散,最终将穆蒂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当年世界乐坛的一大新闻。不过,任何事情,因缘际会很重要。今年1月下旬,穆蒂在率领芝加哥交响乐团到中国演出之际(上海、北京各两场),历史性推出他的自传《音乐至上》(中文版),一时间,“穆
期刊
5月13日-14日,歌剧大师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在上海大剧院再度上演。这部戏最早由上海大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与上海歌剧院三方联合制作,自2013年首演以后,不断复排、上演,经历了核心团队的“国产化”转变。此次制作,不仅幕后制作班底都来自上海歌剧院,六位主角也全由上海歌剧院自己的演员担纲,这意味着,上海歌剧院将《阿蒂拉》这部相对“冷门”的大师经典作品完整地保留在了自家的剧目储备库中。  说歌
期刊
小瓊:我依然对疫情控制下的亚洲演艺同行们充满钦佩之心。高雄刚演出了全舞台版的《图兰朵》,全中国的乐团也都开始了新的演出季。然而在纽约,所有的演出场所仍然紧闭大门。  小薇:不过近来户外演出很是热门,尤其是在欧洲。9月6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和柏林国家乐团在户外演出了贝多芬专场,其中包括著名的《合唱交响曲》。该演出也是这个驻扎于德国国家歌剧院的乐团创立450周年的纪念庆典。  小琼:我在网上观看了整
期刊
新潮歌剧的界定,不是十分明晰,多指一批定居海外的中国作曲家(个别者例外)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国外某艺术机构委约、多用现代技法创作的歌剧。至于新潮歌剧概念中的“新潮”一词,显然是受了20世纪80年代青年作曲家“新潮音乐”创作的影响。这些青年作曲家中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叶小纲、谭盾和瞿小松,曾于1985年参加了笔者倡议、李西安教授(时任中国音协机关刊物《人民音乐》主编)主持的一次对话。经笔者整理成
期刊
近日赴嘉兴观看了由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浙江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联合制作演出的原创歌剧《红船》。这部歌剧是典型的红色题材歌剧,它以中共创建初期时的史实为基础(“一大”召开的波折故事,南湖红船上的传奇),展开了一个轰轰烈烈、激昂悲怆的宏伟场景,歌颂了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历史上由共产党所领导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  《红船》是“2019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扶持项目,是浙江省为中国
期刊
挪威抒情戏剧女高音(lyric dramatic soprano)丽兹·戴维森(Lise Davidsen),自2015年在多明戈国际歌剧比赛(Operalia)和宋雅女王国际音乐比赛(Queen Sonj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以挪威女王命名的国际歌唱家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荣获冠军以来,引起了业内外的极大关注。  闪闪发光的履历  戴维森来自挪威东南
期刊
由德国威斯巴登歌剧院委约作曲家赫尔穆特·厄尔灵(Helmut Oehring)创作的歌剧《雅歌塔》(Agota),作为威斯巴登“五月国际艺术节”推出的悲剧题材声乐戏剧,5月4日在黑森州国家剧院进行了世界首演。观众们在70分钟的演出中体会到了存在于现实和虚幻中的混乱、迷惘和压抑。  赫尔穆特·厄尔灵1961年生于柏林东部,父母亲是聋哑人。在柏林艺术学院,厄尔灵师从艺术大师作曲家乔治·卡兹尔(东德电子
期刊
说起歌剧,尤其是西方经典歌剧,人们恐怕不会首先想到福州。但是近几年,西方经典歌剧在福州的演出渐次频繁,受欢迎的程度也一年比一年热烈。从几年前一场歌剧演出只能卖出十几张票,到此次《卡门》原定的两场票全部早早售罄,而福建大剧院售票口每天依然不断有询问购票的人们。于是,就在开演前的十天,福建大剧院临时决定加演一场。据大剧院董事长孙砾介绍,加演的这场除了三楼100余个座位没有开票,剩余的门票又是一开票即售
期刊
2020年初,当笔者坐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观看《茶花女》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那将成为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甚至有可能是全年——在现场观看的唯一一场歌剧。  原本,笔者对今夏英国歌剧节的制作充满期待,计划了包括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的现代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们的对话》(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贝多芬的《菲岱里奥》(Fidelio)以及德沃夏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