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2005年的万元GDP能耗1.22 t 标准煤作为基准是明确的,那么2006年国家的万元GDP能耗究竟是1.173 t 标准煤还是1.21 t标准煤,关系到对GDP能耗降低率的总体判断和对这 一约束性指标的科学理解。GDP能耗的计算比较方法有规模型GDP能耗和速度型GDP能耗2种,由于计算公式的不同,所以,GDP数据的可比并不一定意味着GDP能耗数据的同口径。建议:①完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的编制和计算,并发布不变价GDP绝对值数据,在条件成熟时再采用速度型GDP能耗指标进行考核;②采用规模型GDP能耗指标进行宏观监察和微观考核;③继续加强各地区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工作,并定期发布综合能耗总量情况;④建立科学的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并用以指导实践。
关键词 GDP能耗;统计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 C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3-0076-07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在年初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标,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GDP能耗的升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24 682万t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为183 868亿元,经计算的每万元GDP能耗为1.222 t 标准煤。2006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45 669万t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为209 407亿元,经计算的每万元GDP能耗应为1.173 t标准煤。按同口径数据比较,GDP 能耗降低正好达到了4%,应该是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可是,统计公报公布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为1.21 t 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而在统计公报注8中的说明是万元国内生产 总值能源消耗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在这里,以2005年的每万元GDP能耗1.222 t标准煤 作为基准是明确的,那么2006年国家的万元GDP能耗究竟是1.173 t标准煤还是1.21 t标准煤,关系到对GDP能耗降低率的总体判断和对这一约束性指标的科学理解,关系到全国各地区对GDP能耗执行情况的评价,因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1 GDP能耗的计算比较方法
中国规模型GDP、规模型GDP能耗和速度型GDP能耗数据见表1;速度型GDP数据见表2;修正型规模GDP及其GDP能耗见表3。
GDP能耗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的简称。基本计算公式是:
GDP能耗=综合能耗÷生产总值 (1)
国家2005年的GDP能耗=224682万t标准煤÷183868亿元=1.222 t标准煤/万元 ,在这里,生产总值183 868亿元是现价,体现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1.222 t 标准煤体 现了国家经济总量规模型的GDP能耗。2005年的GDP能耗遵循了其基本计算公式。
国家统计公报中2006年度的GDP能耗数据,其计算公式为:
2006年GDP能耗=当年综合能耗÷[去年生产总值×(1+当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2)
统计公报中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06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为10.7%。2006年的GDP能耗=245669万t标准煤÷[183868亿元×(1+10.7%)]= 1.207 t标准煤/万元 。
用理论上属于速度型的2006年GDP能耗与2005年规模型的GDP能耗进行了比较而得出了GDP能耗降低率仅为1.23%的结论。
从公式(1)和公式(2)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用这二种公式得出的数据是属于二种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因此,笼统地用这样的方法进行GDP能耗数据比较是值得探讨的。
为比较方便,假定公式1为规模型GDP能耗,公式2为速度型GDP能耗。那么,公式(1)和公式(2)二种统计口径的GDP能耗只有在公式(2)中当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等于公式(1)中当年生产总值规模增长倍数时,二种统计口径计算的GDP能耗才会相同。但在统计实践中,国家发布的以1978年为基准的每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和以当年价规模GDP计算的环比增长倍数是不同的。所以,在近30年的时间内,按公式(1)和公式(2)二种统计口径计算的GDP能耗值是不相同的。
2 统计数据应用分析的分歧
2.1 基础数据
在2006年度的国家统计公报中发布了3组描述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经济总量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用生产总值指数速度来描述)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为151 797,174 990,203 227,224 682,245 669万t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的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15.28%, 16.14%,10.56%,9.34%。通过计算可以得出5年间中国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为12.79%,数据表明,虽然2005年和2006年的能源消费总量速度有所放缓,低于均值,但2003年和200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快速扩大,使得中国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仍处在二位数。
第二组数据是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生产总值(GDP)规模总量为120 333,135823,159 878,183 868,209 407亿元(当年价)。通过计算可以获得2003-2006 年的GDP规模增长倍数分别为0.128 7,0.177 1,0.150 0,0.138 9。五年间中国的实际年均GDP规模增长倍数为0.148 6倍。表明了中国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状态。
第三组数据是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分别为9.1%,10%,10.1%,10.4%,10.7%。这组数据表明了中国宏观经济在近5年来的稳定健康发展。
2.2 再生数据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的能源经济效率状况和进行总体判断,可以对基础数据进行再加工处理,形成GDP能耗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GDP能耗反映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总值二个总量绝对值之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反映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总值二个增量速度之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GDP能耗的关系可以反映在: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时,表示报告期的GDP能耗要高于基期的GDP能耗,即表示能源超耗的概念;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且大于0时,则表示报告期的GDP能耗要低于基期的GDP能耗,即表示节约和少用能源的概念。另外,要反映出能源翻1番,GDP翻2番的概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界限值。
根据基础数据,可以计算获得如下二组数据和判断:
(1)规模型GDP能耗(当年价)。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规模型万元GDP能 耗(符合2005年GDP能耗的基准,运用公式(1)计算)分别为1.261,1.288,1.271,1.222 ,1.173 t标准煤;由此计算的规模型GDP能耗增减率(节能率)2003-2006年4年间分别为2.13%,-1.34%,-3.87%,-4%;进一步计算的2003-2006年4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19,0.91,0.70,0.67,5年整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6。这组数据说明了在宏观上 分析中国的GDP能耗2003年是超耗的,但从2004年起,已经连续3年GDP能耗是下降的,2006年达到了GDP能耗下降4%的年初预定目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2003年大于1,与2003年的GDP能耗超耗一致;2004-2006年3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与对应年份的GDP能耗节约和少用能源一致,但由于近3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高于0.5这一界限值,因此,尽管GDP能耗有所下降,但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经济效率的力度仍然应该加大。
(2)速度型GDP能耗。以2005年GDP能耗作为基准值,以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作为计算值,应用公式(2)进行计算得出的速度型GDP值(国家从未公布过)2002-2006年5年间应该是137 517,151 269,166 547,183 868,203 542亿元,能源综合能耗不变, 据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104,1.157,1.220,1.222,1.207 t标准煤 ;由此计算的速度型GDP能耗增减率(节能率)2003-2006年4年间分别为4.80%,5.48%,0.14%, -1.23%;计算出的2003-2006年4年的速度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528,1.598,1.015,0.873。分析这组数据得出的判断是中国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2003-2005年连续3年GDP能耗是超耗的,2006年出现转折,但节能率仅为1.23%,未达到年初提出下降4%的目标。
2.3 分歧点
运用规模型GDP能耗(当年价)解释2006年能源经济效率的现象是达到了GDP能耗下降4%的年初预定目标。而用速度型GDP能耗解释2006年能源经济效率的现象是未达到年初提出下降4%的目标。那么,如何来判断这个分歧点呢?
运用规模型GDP能耗的优势在于能够对能源和经济数据进行综合与分解,有利于制定目标考核值,有利于年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微观经济和企业贯彻执行。不利点在于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比较单一。
运用速度型GDP能耗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经济现象做出综合的解释,利用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解释宏观经济的发展和速度。不利点在于尽管对经济现象能够进行综合,但却不能进行分解,尤其对新形成的产业合并、区域合并分析由于指数编制滞后甚至没有而无法分析。对速度型GDP能耗无法制定目标考核值(依赖于生产总值指数速度的编制),不利于年度目标的制定,不利于微观经济和企业的贯彻执行。
同时,运用速度型GDP能耗由于选取的基准时间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速度型GDP能耗值,反而模糊了能源经济效率的本来实际状况。例如:1990-2006年,中国的规模型万元GDP能耗在5.287~1.173 t标煤之间,呈明显下降曲线(见图1,图2)。
而以1990年的GDP作为基准与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计算得出的GDP值明显低于实际GDP值,由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1990年基准)在5.287~2.792 t标煤之间,是一 根下降曲线,但GDP能耗整体处于高一级的平台上(见图1,图2)。
以2000年的GDP作为基准与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计算得出的GDP值在基准右侧低 于实际GDP值,在基准左侧高于实际GDP值,由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2000年基准)在2.682 ~1.416 t标煤之间,是一根下降曲线,但GDP能耗整体处在一个较低的平台上(见图1,图2 )。
以2005年的GDP作为基准与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计算得出的GDP值在基准右侧低于实际GDP值,在基准左侧高于实际GDP值,由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2005年基准)在2.286 ~1.207 t标煤之间,是一根下降曲线,但GDP能耗整体处在一个更低的平台上(见图1,图2 )。
特别是由于人为选取的基准点,打断了数据时间序列的延续性。如以2005年作为基准,在基准点左侧的2004年和基准点右侧的2006年的GDP能耗公式是不一样的,见表4。
当对生产总值指数速度I取极限值时可以发现:2006年的GDP能耗计算公式由于分母受I趋向无穷大的影响而变的无穷大时,GDP能耗值逐渐变小而趋向于零,在经济上还能够解释为分母经济总量做大而使GDP能耗下降。可是对于2004年的GDP能耗计算公式由于分母受I 趋向无穷大的影响而趋向零时,GDP能耗值成为无穷大而在经济上成为毫无意义的数据了。因此,速度型GDP能耗可能存在由于存在断点而不是一个连续型函数进而无法进行比较的 缺陷。 2.4 对未来目标的判断
规模型GDP能耗与速度型GDP能耗的计算方法在对分子能源消耗数据的取值上保持了一致,但在对分母GDP的取值上却存在差异,因此,在对未来目标的判断上,就会产生较大的分歧。
如果假设2007-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绝对值仍旧扩大,但能耗消费增长速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有所下降,4年的能耗增速为9%,8%,7%,6%,那么,对应的全国能耗总量将分别为26.78,28.92,30.94,32.80亿t标准煤。
速度型GDP的取值以2005年作为基准年,2006年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采用10.7%,2007-201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采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8%。那么,对应的速度型GDP值分别是21.98,23.74,25.64,27.69万亿元;由此计算出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218,1.218,1.207,1.185 t标准煤;进一步计算出的“十一五"期间速度型GDP能耗的 下降率仅为3%,离国家提出的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差距明显。2010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5,弹性系数也说明了到2010年不能实现GDP翻2番而能源消费增长只翻1番的目标。
规模型GDP能耗的趋势估计,在分子能源消耗上与上述假设一致,而规模型GDP的取值采用当年价GDP的扩大倍数作为参数,假设2007-2010年,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扩大倍数分别是14%,13%,12%,12%,那么,对应的规模型GDP值分别是23.87,26.98,30.21,33.84万亿元;由此计算出的规模型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122,1.072,1.024,0.969 t标准煤;每年的GDP能耗下降率分别为4.4%,4.4%,4.5%,5.4%;由此计算出的“十一五”期间规模型GDP能耗下降率达到20.7%,可以完成国家提出的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2010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说明了到2010年能够达到能源消费增长翻1番而实现GDP翻2番的目标。
3 关于GDP能耗数据同口径问题的一些想法
(1)规模型GDP能耗下降率与速度型GDP能耗下降率的计算公式显然是一致的。更 明确的统计公式可以表示为:
增减率=(报告期数据 ÷ 基期数据 - 1)× 100%
但是,如果基期数据一致,而报告期数据选择不一样,增减率就显然不同,这里,就涉及到数据的统计口径问题了。
(2)既然GDP存在名义价(当年价)和不变价(相对于基准年)的区别,那么用这二种价值作分母计算出来的GDP能耗值是不同的(基准点除外),这就存在了2种不同口径的GDP能耗数据。在这里,对同口径数据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是对基准点GDP数据的理解。目前在对GDP能耗比较中,涉及到3个关键数据。即:①综合能耗E;②生产总值(GDP)G;③生产总值指数速度I。
讨论作为基准年2005年的GDP能耗,可以看出:
GDP能耗2005 = E2005 ÷ G2005
在这里,作为综合能耗E2005的数据属性基本上没有异议。而生产总值(GDP )G2005 的数据属性则表示:当年价;2005年的现行价;可以作为基准点的基准价、固定价;以及用于比较的不变价和可比价的起点。只要是符合上述要素的数据则可以认为是同口径的数据。规模型生产总值(GDP)G2006数据,显然符合上述描述,可以认为是同口径的数据。
Abstract It is definite that 1.22 tce is regarded as criterion of ten thousand RMB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05. That national ten thousand RMB GDP Energy Consumption actually is 1.173 tce or 1.21tce in 2006is related to the general judgment of th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rate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comprehension of this stipulation index. The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meth od of th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cludes two types: the scale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speed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Due to different calculationformula,the data of GDP can compare, but not necessarily meansame caliber of GDP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The paper proposes following suggestions: ①Perfec tcompiling and calculation of the GDP index growth rate, announcethe GDP absolute value data of constant price, and evaluate by speed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when circumstance is matured; ②Adopt scale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for macrosupervision and microcheck; ③Enforce compilinglocal energy balance sheet and periodically announcethe totalenergy consumption; ④Establish science statistic index system of th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implemented as guidelines in practice.
关键词 GDP能耗;统计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 C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3-0076-07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在年初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标,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GDP能耗的升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24 682万t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为183 868亿元,经计算的每万元GDP能耗为1.222 t 标准煤。2006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45 669万t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为209 407亿元,经计算的每万元GDP能耗应为1.173 t标准煤。按同口径数据比较,GDP 能耗降低正好达到了4%,应该是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可是,统计公报公布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为1.21 t 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而在统计公报注8中的说明是万元国内生产 总值能源消耗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在这里,以2005年的每万元GDP能耗1.222 t标准煤 作为基准是明确的,那么2006年国家的万元GDP能耗究竟是1.173 t标准煤还是1.21 t标准煤,关系到对GDP能耗降低率的总体判断和对这一约束性指标的科学理解,关系到全国各地区对GDP能耗执行情况的评价,因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1 GDP能耗的计算比较方法
中国规模型GDP、规模型GDP能耗和速度型GDP能耗数据见表1;速度型GDP数据见表2;修正型规模GDP及其GDP能耗见表3。
GDP能耗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的简称。基本计算公式是:
GDP能耗=综合能耗÷生产总值 (1)
国家2005年的GDP能耗=224682万t标准煤÷183868亿元=1.222 t标准煤/万元 ,在这里,生产总值183 868亿元是现价,体现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1.222 t 标准煤体 现了国家经济总量规模型的GDP能耗。2005年的GDP能耗遵循了其基本计算公式。
国家统计公报中2006年度的GDP能耗数据,其计算公式为:
2006年GDP能耗=当年综合能耗÷[去年生产总值×(1+当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2)
统计公报中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06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为10.7%。2006年的GDP能耗=245669万t标准煤÷[183868亿元×(1+10.7%)]= 1.207 t标准煤/万元 。
用理论上属于速度型的2006年GDP能耗与2005年规模型的GDP能耗进行了比较而得出了GDP能耗降低率仅为1.23%的结论。
从公式(1)和公式(2)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用这二种公式得出的数据是属于二种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因此,笼统地用这样的方法进行GDP能耗数据比较是值得探讨的。
为比较方便,假定公式1为规模型GDP能耗,公式2为速度型GDP能耗。那么,公式(1)和公式(2)二种统计口径的GDP能耗只有在公式(2)中当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等于公式(1)中当年生产总值规模增长倍数时,二种统计口径计算的GDP能耗才会相同。但在统计实践中,国家发布的以1978年为基准的每年生产总值指数速度和以当年价规模GDP计算的环比增长倍数是不同的。所以,在近30年的时间内,按公式(1)和公式(2)二种统计口径计算的GDP能耗值是不相同的。
2 统计数据应用分析的分歧
2.1 基础数据
在2006年度的国家统计公报中发布了3组描述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经济总量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用生产总值指数速度来描述)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为151 797,174 990,203 227,224 682,245 669万t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的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15.28%, 16.14%,10.56%,9.34%。通过计算可以得出5年间中国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为12.79%,数据表明,虽然2005年和2006年的能源消费总量速度有所放缓,低于均值,但2003年和200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快速扩大,使得中国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仍处在二位数。
第二组数据是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生产总值(GDP)规模总量为120 333,135823,159 878,183 868,209 407亿元(当年价)。通过计算可以获得2003-2006 年的GDP规模增长倍数分别为0.128 7,0.177 1,0.150 0,0.138 9。五年间中国的实际年均GDP规模增长倍数为0.148 6倍。表明了中国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状态。
第三组数据是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分别为9.1%,10%,10.1%,10.4%,10.7%。这组数据表明了中国宏观经济在近5年来的稳定健康发展。
2.2 再生数据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的能源经济效率状况和进行总体判断,可以对基础数据进行再加工处理,形成GDP能耗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GDP能耗反映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总值二个总量绝对值之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反映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总值二个增量速度之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GDP能耗的关系可以反映在: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时,表示报告期的GDP能耗要高于基期的GDP能耗,即表示能源超耗的概念;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且大于0时,则表示报告期的GDP能耗要低于基期的GDP能耗,即表示节约和少用能源的概念。另外,要反映出能源翻1番,GDP翻2番的概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界限值。
根据基础数据,可以计算获得如下二组数据和判断:
(1)规模型GDP能耗(当年价)。2002-2006年5年间,中国的规模型万元GDP能 耗(符合2005年GDP能耗的基准,运用公式(1)计算)分别为1.261,1.288,1.271,1.222 ,1.173 t标准煤;由此计算的规模型GDP能耗增减率(节能率)2003-2006年4年间分别为2.13%,-1.34%,-3.87%,-4%;进一步计算的2003-2006年4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19,0.91,0.70,0.67,5年整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6。这组数据说明了在宏观上 分析中国的GDP能耗2003年是超耗的,但从2004年起,已经连续3年GDP能耗是下降的,2006年达到了GDP能耗下降4%的年初预定目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2003年大于1,与2003年的GDP能耗超耗一致;2004-2006年3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与对应年份的GDP能耗节约和少用能源一致,但由于近3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高于0.5这一界限值,因此,尽管GDP能耗有所下降,但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经济效率的力度仍然应该加大。
(2)速度型GDP能耗。以2005年GDP能耗作为基准值,以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作为计算值,应用公式(2)进行计算得出的速度型GDP值(国家从未公布过)2002-2006年5年间应该是137 517,151 269,166 547,183 868,203 542亿元,能源综合能耗不变, 据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104,1.157,1.220,1.222,1.207 t标准煤 ;由此计算的速度型GDP能耗增减率(节能率)2003-2006年4年间分别为4.80%,5.48%,0.14%, -1.23%;计算出的2003-2006年4年的速度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528,1.598,1.015,0.873。分析这组数据得出的判断是中国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2003-2005年连续3年GDP能耗是超耗的,2006年出现转折,但节能率仅为1.23%,未达到年初提出下降4%的目标。
2.3 分歧点
运用规模型GDP能耗(当年价)解释2006年能源经济效率的现象是达到了GDP能耗下降4%的年初预定目标。而用速度型GDP能耗解释2006年能源经济效率的现象是未达到年初提出下降4%的目标。那么,如何来判断这个分歧点呢?
运用规模型GDP能耗的优势在于能够对能源和经济数据进行综合与分解,有利于制定目标考核值,有利于年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微观经济和企业贯彻执行。不利点在于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比较单一。
运用速度型GDP能耗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经济现象做出综合的解释,利用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解释宏观经济的发展和速度。不利点在于尽管对经济现象能够进行综合,但却不能进行分解,尤其对新形成的产业合并、区域合并分析由于指数编制滞后甚至没有而无法分析。对速度型GDP能耗无法制定目标考核值(依赖于生产总值指数速度的编制),不利于年度目标的制定,不利于微观经济和企业的贯彻执行。
同时,运用速度型GDP能耗由于选取的基准时间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速度型GDP能耗值,反而模糊了能源经济效率的本来实际状况。例如:1990-2006年,中国的规模型万元GDP能耗在5.287~1.173 t标煤之间,呈明显下降曲线(见图1,图2)。
而以1990年的GDP作为基准与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计算得出的GDP值明显低于实际GDP值,由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1990年基准)在5.287~2.792 t标煤之间,是一 根下降曲线,但GDP能耗整体处于高一级的平台上(见图1,图2)。
以2000年的GDP作为基准与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计算得出的GDP值在基准右侧低 于实际GDP值,在基准左侧高于实际GDP值,由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2000年基准)在2.682 ~1.416 t标煤之间,是一根下降曲线,但GDP能耗整体处在一个较低的平台上(见图1,图2 )。
以2005年的GDP作为基准与公布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计算得出的GDP值在基准右侧低于实际GDP值,在基准左侧高于实际GDP值,由此计算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2005年基准)在2.286 ~1.207 t标煤之间,是一根下降曲线,但GDP能耗整体处在一个更低的平台上(见图1,图2 )。
特别是由于人为选取的基准点,打断了数据时间序列的延续性。如以2005年作为基准,在基准点左侧的2004年和基准点右侧的2006年的GDP能耗公式是不一样的,见表4。
当对生产总值指数速度I取极限值时可以发现:2006年的GDP能耗计算公式由于分母受I趋向无穷大的影响而变的无穷大时,GDP能耗值逐渐变小而趋向于零,在经济上还能够解释为分母经济总量做大而使GDP能耗下降。可是对于2004年的GDP能耗计算公式由于分母受I 趋向无穷大的影响而趋向零时,GDP能耗值成为无穷大而在经济上成为毫无意义的数据了。因此,速度型GDP能耗可能存在由于存在断点而不是一个连续型函数进而无法进行比较的 缺陷。 2.4 对未来目标的判断
规模型GDP能耗与速度型GDP能耗的计算方法在对分子能源消耗数据的取值上保持了一致,但在对分母GDP的取值上却存在差异,因此,在对未来目标的判断上,就会产生较大的分歧。
如果假设2007-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绝对值仍旧扩大,但能耗消费增长速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有所下降,4年的能耗增速为9%,8%,7%,6%,那么,对应的全国能耗总量将分别为26.78,28.92,30.94,32.80亿t标准煤。
速度型GDP的取值以2005年作为基准年,2006年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采用10.7%,2007-201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采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8%。那么,对应的速度型GDP值分别是21.98,23.74,25.64,27.69万亿元;由此计算出的速度型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218,1.218,1.207,1.185 t标准煤;进一步计算出的“十一五"期间速度型GDP能耗的 下降率仅为3%,离国家提出的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差距明显。2010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5,弹性系数也说明了到2010年不能实现GDP翻2番而能源消费增长只翻1番的目标。
规模型GDP能耗的趋势估计,在分子能源消耗上与上述假设一致,而规模型GDP的取值采用当年价GDP的扩大倍数作为参数,假设2007-2010年,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扩大倍数分别是14%,13%,12%,12%,那么,对应的规模型GDP值分别是23.87,26.98,30.21,33.84万亿元;由此计算出的规模型万元GDP能耗分别是1.122,1.072,1.024,0.969 t标准煤;每年的GDP能耗下降率分别为4.4%,4.4%,4.5%,5.4%;由此计算出的“十一五”期间规模型GDP能耗下降率达到20.7%,可以完成国家提出的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2010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说明了到2010年能够达到能源消费增长翻1番而实现GDP翻2番的目标。
3 关于GDP能耗数据同口径问题的一些想法
(1)规模型GDP能耗下降率与速度型GDP能耗下降率的计算公式显然是一致的。更 明确的统计公式可以表示为:
增减率=(报告期数据 ÷ 基期数据 - 1)× 100%
但是,如果基期数据一致,而报告期数据选择不一样,增减率就显然不同,这里,就涉及到数据的统计口径问题了。
(2)既然GDP存在名义价(当年价)和不变价(相对于基准年)的区别,那么用这二种价值作分母计算出来的GDP能耗值是不同的(基准点除外),这就存在了2种不同口径的GDP能耗数据。在这里,对同口径数据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是对基准点GDP数据的理解。目前在对GDP能耗比较中,涉及到3个关键数据。即:①综合能耗E;②生产总值(GDP)G;③生产总值指数速度I。
讨论作为基准年2005年的GDP能耗,可以看出:
GDP能耗2005 = E2005 ÷ G2005
在这里,作为综合能耗E2005的数据属性基本上没有异议。而生产总值(GDP )G2005 的数据属性则表示:当年价;2005年的现行价;可以作为基准点的基准价、固定价;以及用于比较的不变价和可比价的起点。只要是符合上述要素的数据则可以认为是同口径的数据。规模型生产总值(GDP)G2006数据,显然符合上述描述,可以认为是同口径的数据。
Abstract It is definite that 1.22 tce is regarded as criterion of ten thousand RMB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05. That national ten thousand RMB GDP Energy Consumption actually is 1.173 tce or 1.21tce in 2006is related to the general judgment of th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rate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comprehension of this stipulation index. The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meth od of th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cludes two types: the scale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speed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Due to different calculationformula,the data of GDP can compare, but not necessarily meansame caliber of GDP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The paper proposes following suggestions: ①Perfec tcompiling and calculation of the GDP index growth rate, announcethe GDP absolute value data of constant price, and evaluate by speed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when circumstance is matured; ②Adopt scaletyp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for macrosupervision and microcheck; ③Enforce compilinglocal energy balance sheet and periodically announcethe totalenergy consumption; ④Establish science statistic index system of the GDP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implemented as guidelines in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