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学写作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mouse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了解,在学生眼里,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可见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写作文首当其冲。所以大多同学对作文是“狗咬刺猬——无从下手”,即便面对考试中高额诱人的分值,也只能“望洋兴叹”。而对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来说,作文教学就像一个烫手的烤山芋,大家都想获得鲜美的味道,可又确实烫手麻烦。
  一、困惑与探索
  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都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所以我们会在平时培养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的习惯;同时因为作文源于生活,天地自然、人情世态都可以触发创作灵感,所以我们很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心观察;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我们也注重感情引导,激活兴趣,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流露真情……
  可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平时博览群书的学生,虽然陶醉于美好环境中,感受天地之精髓,集种种写作优势于一身,都无法用文字渲染这美丽景致。一遇到考试,总发现平时的学习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千篇一律,文章浅白无力,毫无美感可言,得分自然也是很难令人满意。究竟问题何在呢?学生很迷茫,老师也很迷茫,光靠我们在作文评语中的几句鼓励又如何弥补学生面对作文时“黔驴技穷”般的无奈,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苦啊,我们怎样才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呢?
  到底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作文中获得较高分数?在教学中,我感受到很多同学少的不是知识积累,也不是生活经验,而是缺少写作方法。他们有感受,有工具,如何巧妙地运用工具表达感受,表现善恶美丑才是我们该解决的关键。但仅仅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写作技巧,却不让学生直观地探究感受,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效果必然不尽人意。
  二、柳暗花明
  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几次教学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作文,什么样的作文不太好。这时,教师通过批改作文,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所在,如果及时提供给学生类似或相反的素材,让学生将其与自己的作文比较,获得真知,不失为良策。通过对比,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而由此探究所得的写作技巧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
  三、方法与操作
  1.就近取材,与教材对比
  学生作文经常需要景物描写,面对美景,缺乏写作技巧,再美的景致也显得黯淡无光。而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写景美文。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跟随教材流程进行单一的赏析,学生记住的是美景而忽略了描绘美景的写作技法。但当我们将一系列精彩的景物片段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美妙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再让他们自主对比、探究美文写作背后的共同点,通过这种对比,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会更深入。
  例如苏教版必修教材中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中,就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景物描写: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学生在与自己的作文对比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自己描写景物时出现的问题,如语言浅易,缺乏美感,描写角度单一,不善于应用表现手法等等。这时,如果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例文归纳景物描写方法。通过探究,大家不难归纳出这些写作技巧。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多视角,写出变化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4.运用多重感官多角度描写
  5.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进而思考这些技法怎样运用于自己作文中的景物描绘,尝试着比照郁达夫的写法来描写我们在作文中要表现的景物。学生修改后的习作片段如下:
  踱着轻快的小碎步,“呵呵!”兴冲冲地向山上走去,树木葱茏的山上,各种各样树上结着鲜艳漂亮的果子,青的、红的、粉的。流水“哗啦啦”作响,那小小的迷你版花果山瀑布呈现在我面前。水清凉凉的,寻流而上,便是目的地了:一个不显眼的小小的泥塘。这里满是生机,真可谓是一个“清新世界”。
  通过对比、模仿,学生完成了景物描写的升格,学生首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充满生机;其次注意到了写作的顺序,显得层次井然;最后学会了应用多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显然,这已经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景物描写片段了。
  写景如此,写人记事同样可以在教材中选取材料进行对比,提炼方法技巧,从而达到作文的升格。
  2. 见贤思齐,与同学习作对比
  很多语文教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都有个习惯,就是把班级里本次作文中出现的较好的习作给大家作为范文来展示。其实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对比法”。名家名作的写作技法也许对于学生而言可望不可即,那大家可以走进同学的习作,通过自身与同学、同学与同学的对比,做到“见贤思齐”。同样的题材,写作效果肯定是千差万别。我们可以透过学生习作这扇窗,进行好与好的类比、好与差的对比,从而掌握写作技法。
  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的关于“父爱”主题的练笔作文中,两位同学的开头部分分别是这样来写的:
  习作一
  “你总是为我决定!不要,我不要!我不稀罕!为什么都要你决定?我都这么大了呀!你总是自认为你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都会欣然接受。告诉你,我不喜欢……”长期以来积蓄的怒火在此刻喷发,我把我想说的话一股脑儿全倾倒出来了。   习作二
  温暖的房屋中传来一位可爱的童声:“妈妈,帮我拿椅子上的衣服,我拿不到!”带着撒娇的口气,让人无法抗拒。拿到衣服的她又撒起了娇:“妈妈,帮我穿衣服好不好?”妈妈会意地笑了笑。这时,传来一个足以媲美屋外温度的厚实嗓音:“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永远依赖大人。”再看声音的主人,黑浓的剑眉,严肃的眼神,微抿的嘴角,这就是我的爸爸。
  通过两个习作片段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位同学在文章开始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式,以父女之间的矛盾开始这篇文章,从而达到写出波澜的目的。文章以对话开篇,生动有趣,并且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可以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头。而第二篇的开篇同样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并且出现了父亲和母亲语言的对比,立意已经显而易见,文章表现出父爱与母爱的不同。通过只言片语,父亲严谨、慈爱的形象已经赫然在目。两位同学都是有较好的写作能力的,将这两个开篇段落与自己的习作对比,学生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差距和问题所在,通过修改,使自己的文章升格。
  3. 借鉴推究,对比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应当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拥有敏锐洞察力,调动各方资源,服务教学工作。
  《快乐大作文》教学法创始人李白坚教授的“流川枫灌篮作文法”就很有借鉴意义。平时作文,若让学生写个“精彩瞬间”,很多同学可能写不出这个瞬间的精彩、生动。若用“流川枫灌篮作文法”教学,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
  方法如下:展现两段灌篮瞬间
  灌篮①:哨声响了,一场球赛开始了。一个高大的男生追着球飞奔过去,我也不甘示弱,迅疾地追赶着。渐渐地篮球赛进入高潮阶段,球场外开始热闹起来,球员们还在你追我赶。这时,我队刘军抢到了球,只听得“哐”的一声,球进筐了。场外传来一阵欢呼,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住了刘军。
  灌篮②:突然,刘军一个箭步,将篮球一把揽住,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在上升,右手高高地举起,五指紧紧抓住圆圆的篮球,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他胜利后激动地高高跳起。这时,我感到全场在沸腾,我看到有人露出了惊恐的神色,有人又好像在表现着欣慰的惊喜,我心里陡地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好样的,刘军!我一下子想起了上一场篮球赛,他也是用这样极其飒爽的英姿来灌篮的,“太棒了!”我仿佛看到了全班的同学都把嘴张得大大的,眼里嵌着眼泪。 “哐——!”球进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了刘军。
  通过这两段文字强烈的对比,不难发现,灌篮②那一瞬描写得更具体、更具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这正是运用了“流川枫灌篮”作文法拉长了瞬间。而这种强烈的对比,完全可以给学生“柳暗花明”之感。原来的写法:详写一瞬间前,详写一瞬间后,却略写一瞬间。而“流川枫灌篮作文法”拉长瞬间的长度,注重写一瞬间。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拉长一瞬间的方法:侧面描写、联想、想象、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为主)、插叙等。当某一件事件在进行的时候, 你只要描绘出“这时,我心想……”“此刻,他回忆起……”“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就在这时……”“他的行为,使人联想起……”等细节,就可以捕捉到美妙的瞬间,将它凝为永恒。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发现他的对手的长处,那就会给他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益处,因为这肯定会使他超过他的对手。写作同样如此,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找出差距,学习到别人的写作技法。以上内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面对作文教学,我们仍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究,学生的作文可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
  1.焦荣艳 《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3期 。
  2.雷冬梅 《关注作文评讲的生成价值》,《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9期。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育“重读”,现代语文教育“重讲”。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语文教学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近些年来,语文教师的“讲”挤占了学生的“读”——这种教学方式不在根本上得以扭转,语文教学的整体面貌绝对是很难改观的。可以断言:如果不解决好“读”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永远别想走出“效率低下、枯燥乏味”的
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受到上至中央,下至各教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这部教材编写时间之长,编写资源之雄厚,都是空前的。虽然不能说这部教材是完美的,但相比以前各种版本的教材,统编语文教材确实是最好的。它的好,表现在它不再让人觉得语文是玄空而难教的;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系统化;表现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去教好语文,去组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统编语文教材实施两年来,一些
语文学科,是渗透道德教育的典型学科。百炼成钢等成语,告诉学生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只有把自己锻炼得坚不可摧,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长征类的文章多描述红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字里行间体现着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一往无前的意志,引导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学会迎难而上,等等。无论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亦或是一篇篇引人深思的经典,都在无时无刻、有形或者无形地渗透着道德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读书”被称为“看书”,殊不知,一个“读”字体现了多少古人读书的方法,古人读书讲究大声朗读,过去的读书人是有着读书读出声音的传统的,为什么要读呢?南怀瑾说,读出声音来能培养人对书的语感,语感是帮助记忆的重要方法。老人九十多岁上台演讲,随意引用古文、诗词,他说这都是过去读书读出声音的功夫。既然古人好读,那古文一定适合朗读,学生学好文言文,注重朗读,势在必行。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观察
一、绪论  (一)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治开明化、外交多元化,教育国际化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毫无疑问,留学生活能够有效提高语言等专业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21世纪初,面向高中学生的北京市的国际学校以及各个学校的国际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然而,目前国际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人对国际教育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往往将国际教育等同于出国留学。事实上,国际教育
镜头一:我们备课组一位年轻的教师在上汇报课,执教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诵读欣赏。当她在黑板上写下《关雎》这首诗的题目,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哗然。有的男生开始挤眉弄眼,很多女同学也窃窃私语,甚至有的羞得满面通红,更有调皮的男生怪腔怪调地朗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且根据自己的错误理解把“好”读成了“hào”……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一下子也慌得手足无措,只好避重就轻
《我们仨》既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又是一本亲情回忆录。作者杨绛,这位钱锺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九十高龄笔耕不辍,用温情与良知为我们打开亲情、友情、家国情的窗户,其温润细腻的文字背后凸显为人妻为人母的宽广胸怀、知识分子同舟共济的崇高品格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更有深沉的生命关怀。它能让读者回望历史的兴替更迭,在依稀微茫中看到“我们仨”在古驿道的相聚,亦于潸然泪下时感受知识分子的坚忍。  历
[摘 要: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程项目作为国有建筑企业的前沿阵地,项目党支部为工程项目施工生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项目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项目党支部;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还有其他综合素质等能力;小学也是学生思考该如何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语文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引导的角色,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写作能让小学生将学到的东西,或者自己的情感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表达出来。所以,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促进主题式阅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的新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继出现。然而由于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他们对诗词和古文更为重视,忽略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使得学生缺乏对阅读文本进行细读的意识,也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多层面、多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