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与思中体悟文言文的魅力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读书”被称为“看书”,殊不知,一个“读”字体现了多少古人读书的方法,古人读书讲究大声朗读,过去的读书人是有着读书读出声音的传统的,为什么要读呢?南怀瑾说,读出声音来能培养人对书的语感,语感是帮助记忆的重要方法。老人九十多岁上台演讲,随意引用古文、诗词,他说这都是过去读书读出声音的功夫。既然古人好读,那古文一定适合朗读,学生学好文言文,注重朗读,势在必行。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到,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地位越来越高,特别是考试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教师非常注重文言文教学,但大部分老师教学文言文基本没有朗读,还是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文言释义,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模式,随后学生进行识记字义句义。笔者在刚工作时也是这样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间一久,便发现了问题,学生背也背了,工夫也花了,但效果却很差,记忆的速度慢,遗忘却很快,学生背得累,老师检查得也辛苦。
  经过思考琢磨,我决定将朗读运用到教学中,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教学,上课伊始,分多种形式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分组读,先将一篇文言文读通、读顺,第一课时主要用来朗读,奉行不读得滚瓜烂熟绝不开讲的原则。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学生读了几轮之后,基本意思都已知晓,老师再适当点拨总结,字词释义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接下来的课文背诵和字义识记也变得容易多了,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由此可见,朗读对理解、记忆的用处是不容小觑的。
  此后经多方研究探讨,笔者认为朗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加强记忆、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独特的美感。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句式上骈散结合,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伴随着学生清晰响亮的阅读,古文韵律美自然而然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学生体验到的这种韵律美在现代文中是很难找到的。再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四字对偶句搭配六字对偶句,节奏变幻,笔法灵活,清新流畅,如瑶琴,似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确实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的佳作。我最喜欢林嗣环先生写的《口技》,根据内容的变化语速时疾时缓,声音时轻时重,让听者能感受到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是为美的享受之一。
  文言文的美不仅体现在韵律上,还体现在简约上,文言文大多短小精悍,内蕴丰富。杜牧《阿房宫赋》开篇气势宏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将六国败亡,秦皇一统天下,残民自逞,骄奢淫逸,以短短十二字概括,简约之美,让人叹为观止。老子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寥寥十三字,阐述宇宙万物生发变易之哲理,既通俗易懂又寓意深远,言简意赅,无他可比。古文以最简单文法表达极丰富之内涵,就像围棋一样,以最简单规则包含千变万化之策略。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这和东方的审美标准是紧密联系的,针对这种特点,在教学时,思考就成了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方式。
  学生自主思考文言文的释义、内涵,遇到特别困难的难于理解的,教师适当点拨,而不是传统的老师将字字句句嚼烂了喂给学生,嚼烂了是易于消化,但却没有了原来的味道,也就是所谓的文言味,文言文的精髓都给嚼没了,剩下的就只有字,只有句,真成了“有字无味”。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教文言文时一定要放手,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要包办,将繁琐串讲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简单一点的,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较难的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只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进行适当点拨,便可以轻松完成文言字词的梳理,有效避免繁琐串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减轻了课堂文言字词教学的负担。
  第二,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课上坚持让学生自读,让他们自己投入阅读实践,直接感知课文,才能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
  第三,小组探究,适当点评。 “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如果真正落实到文言文的课堂上,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是如何有效操作。小组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多向的信息交流中收到最大的学习效益。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探究,创新思维慢慢就得到了提高。这就要求老师要激趣激趣再激趣,鼓励鼓励再鼓励。但学生毕竟是学生,虽有课上的充分自习,也有自主的生生互动,聚集体之智慧,但其结果也只能是“有所知”,而不能“深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适时的综合提升。如关键句的点拨,段或篇思想内容的明确,文章评析的方法等,教师的这种提升,无疑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尤其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因此,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经验,并把它提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应该成为当前文言文教学改革首先要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把新时代的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且涵盖了教学视频、课件以及课后练习多个环节。相对于先前的教学模式,微课让学生的讨论、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微课老师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些优势恰好解决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旨在让微课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  微课是
[摘 要:新课标开展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受到了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处于人生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促使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进行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西方国家早早地就注意到了中学生体育锻炼这一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很丰富。教育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为
[摘 要:“创造力、创造性活动不是学生的专属,老师也应该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在不断地思考、学习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从事母语教学的教师,更应该要具有打破常规、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作用于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幸福,我们教师又是多么的幸福。  关键词:拼音;汉字;绘本阅读]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第一步,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敲门砖。汉语拼音掌握扎实了,能够为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就是让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并给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任务。之后,学生便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对这个任务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学习任务得以完成。在经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积极,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见,将此种教学手段应用于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文学,是语言的游戏;考场写作,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文字的表演。抛却立意深刻与否不论,大部分考场佳作都有其巧妙之处,让阅读者生出“难为他写得出来”的感受,从而不吝赋分。使文字“巧妙”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此谈谈陌生化写作的思路及表现。  众所周知,文章喜岖不喜平,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日常语言“有组织有预谋”地颠覆,可以达到“言人所未言”的效果,从而具备激发阅读者兴趣,延长阅读者阅读时间的能力。  何为文学创作
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头绪纷繁复杂,并与县域高中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办学的封闭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对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体系进行整合,才能实现纲举目张和课程文化的有效建设。  一、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  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可以命名为“四维语文”: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建构四维课堂,致力四维提升。  1.依托四维前提  (1)以哲学为思维的引领  要学一点哲学
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山水游记类的文章,其中之美可谓俯拾即得,比比皆是。比如语言美、音韵美、景色美、环境美、事物美、情思美等,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但由于文言文语辞比现代汉语生涩,学生往往不肯细致地去品读,因而那文中之美也往往从他们的眼前一晃就过去了。不少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就没能用心去品味一篇文言文之中的众多佳处,就连语言美、音韵美之类比较外在的美也不曾体会到,高中毕业了一提到文言文,往往摇头苦笑曰“不太
传统语文教育“重读”,现代语文教育“重讲”。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语文教学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近些年来,语文教师的“讲”挤占了学生的“读”——这种教学方式不在根本上得以扭转,语文教学的整体面貌绝对是很难改观的。可以断言:如果不解决好“读”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永远别想走出“效率低下、枯燥乏味”的
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受到上至中央,下至各教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这部教材编写时间之长,编写资源之雄厚,都是空前的。虽然不能说这部教材是完美的,但相比以前各种版本的教材,统编语文教材确实是最好的。它的好,表现在它不再让人觉得语文是玄空而难教的;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系统化;表现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去教好语文,去组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统编语文教材实施两年来,一些
语文学科,是渗透道德教育的典型学科。百炼成钢等成语,告诉学生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只有把自己锻炼得坚不可摧,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长征类的文章多描述红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字里行间体现着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一往无前的意志,引导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学会迎难而上,等等。无论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亦或是一篇篇引人深思的经典,都在无时无刻、有形或者无形地渗透着道德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