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插上翅膀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我们采用开放式教学,突破写作教学误区,给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解除束缚,凸显主体地位
  
  传统的作文教学,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漠视了学生主体性。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主宰者为主导者,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施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1 目标开放。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尊重个性差异,就应目标开放,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目标开放,甚至写作范围也由学生自定,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顿时高涨。目标开放后,个人目标切合实际,只要努力,易得进步。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出新的积极性,产生新的成功和喜悦。比如,学生对课本中的小说很感兴趣,就启发他们选一篇最喜爱的,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感受,自行练习写作。于是,欣赏《故乡》的,将“雪地捕鸟”扩写成《捕鸟之趣》,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 过程开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构思,也允许切磋讨论,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过程尽可能不加干涉。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引导他们大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互相交流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另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如文学社团、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条件允许,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老师的“博客”,与大家交流、分享。将课堂和课余相结合,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放开写作的过程,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 评价开放。评价作文,不能标准唯一,不应独家评定,而应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运用多层的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即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多层标准即“因人施评”,不仅反映水平,更要反映进步。教师要当忠实的读者,作客观的评论,既说到长处又给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要领,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二、自由抒写,表达真情实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可是,儿童的这种天分正日渐衰退。传统写作教学限制自由、矫情做作的做法,亟须摒弃。作文要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实行自由抒写、引导表达真情实感应是不二法门。
  
  1 选材自由。重大题材固然好,自然现象,细微小事,小小风波,淡淡愁绪也应重视。学生最有体会、最易写成功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却常因“负面”“无意义”而遭遇“禁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也应是丰富多彩的。那些青春的迷惘、突发的感触,既然是真实的想要表现的,就应成为写作的对象。一次,让学生描绘“青春的自我”,有人写自己“可爱可恨的‘膘’”,以诙谐的语言表现“小胖子”的快乐和烦恼,亲切可爱。一位女同学写“战痘”的感悟:青春投到求知上,就会充满朝气,沉浸在烦恼中,就会虚度。选材自由了,写作成了对生活的回味,对心灵的放飞,对情感的释放,对思想的提炼,也就成了一种享受。
  
  2 形式自由。传统教学偏重于章法指导和技巧训练,造成写法上的千篇一律,影响感情的表达,压抑个性的张扬,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们主张归还学生写作形式上的自由,让文体形式百花齐放。生活小事看似平淡,实则富有情趣,应细细品味,体会其深刻、深沉、深情之处,演绎成文。至于体裁、形式,不做统一要求,鼓励根据要写的内容和情感,自由选择适合的形式。然而自由表达不是随心所欲的宣泄。譬如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不拘一格。但倘不指导,学生仍无从下笔。文无“定法”,毕竟有“法”。“先规矩而后巧”,“规矩”是作文的基本方法,“巧”就是推陈出新创意表达。前者是基础和途径,后者是目的和归宿。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是自由创新的前提。
  
  三、广泛阅读,获取写作信息
  
  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促写,读写密不可分。当我们探寻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时,发现读写早已分家。繁重的作业使学生无暇读课外书,阅读教学把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顾“点”失“面”,写作时只能套用所谓的写作知识,做拼凑游戏。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为了作文不再是苦差事,不再是“挤牙膏”,必须强调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不宜限定内容。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等,愿读就读。广泛阅读,教师应积极推荐好的作品,帮助学生汲取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必须摒弃程式化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表达,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给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让他们在写作的天地间自由地翱翔。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阵地。文章以雁荡山三折瀑为例,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首先明确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而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设计,并反思研学旅行可能出现的误区及解决途径,旨在让研学旅行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而高效地服务地理教学和学生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学旅行;雁荡山三折瀑  研学旅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要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只有坚持教书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魏老师言之有理,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更要育心。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其
摘 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文章依据浙江省近7次学考试卷寻找核心考点,并以农业区位因素考点为例,分析核心考点之常考特点,探讨解锁核心考点的路径,以期为学生攻克学业水平考试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核心考点;农业區位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要求,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以检测学生
摘 要:山东省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的地理试题,与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地理试题相比,在考试形式、题型结构、考点分布、核心素养、图表、热点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章对其共性、差异进行解读,总结其命题特点,提出今后备考的宏观方向和具体策略等。  关键词:对比统计;试题解读;备考策略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了2020年夏季高考和普通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学生探究地理现象和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由于时空等限制,高中阶段地理实践力的提升途径尤其依赖课堂探究活动。本文以新湘教版必修一“喀斯特地貌与海岸地貌”为主题,以越南下龙湾为实践空间,从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方面设计探究活动并进行教学实践,同时提出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的优化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实践中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始终是老师们思考的焦点。课堂教学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堂反映出师生共同理解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如何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融洽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学习去思考,通过平等沟通与交流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尊重学生,实现
摘 要: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环境,缺一不可。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素养、三观养成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应承担的重要职责。文章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为例,展示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学生在家校合作下学习区域地理的教学设计,意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关键词:家校合作;区域地理;台湾省  一、设计理念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许多加强中
摘 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立足于校园,充分挖掘校园地理资源,通过应用“形色”App辅助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植物调查,发现并解决校园植物布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关键词:校内资源;地理实践力;形色App  校园作为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从地理学的角度充分挖掘校园资源,不失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踐力的重要途径。大数据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滚滚而来,但当前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和学校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是升学率,致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始终围绕着升学在运转。在教学上往往采取题海战术、满堂灌、填鸭式等机械的死板方法,甚至还加班加点去训练学生的应考本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教育与新课程体系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
【摘 要】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加强科际联系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建构主义理论,也具有心理学依据。历史学科要加强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 历史学科 科际联系 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因此,历史教师要努力探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