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网络——架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桥梁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8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程教育互动平台和远程教学电视台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远程教育发展的两大亮点,正是这套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配合相应的教学服务,加速了本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使城市与山区的孩子们能够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这一概念于19世纪70年代在国际教育界开始流行,80年代初引入我国,通常指师生凭借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
  远程教育的发展打破了时空、地域、经济条件的局限,符合我区实情,能够充分发挥师资力量,扩大教育面,各校学生、教师和行政干部可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完成听课、提问和讨论等学习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远程教学互动平台和远程教学电视台构成互为补充的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如图1)。
  
  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既可把主教室的信息传送给各分教室,也可把各分教室的信息传送给主教室,还可用于各分教室之间互相传送信息。这样,城乡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优秀教师的授课中,解决了边远地区师资缺乏的问题。
  图3为远程教室的组建。各教室是远程教学内容的发送点和接收点。各教室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压缩解码技术和数字传输等技术,实现会议会话、视频传输、信息传输等功能,最终使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
  
  2.远程教学电视台
  门头沟区远程教学电视台实质是依托网络的一个教学资源库。根据需求,选用MOD视频服务系统作为网络电视的核心技术,借助MOD系统中网络电视台模块,采用核心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运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实现网络电视台的功效。该系统集课件点播、视频点播、广播、直播、录编、管理为一体,以其优秀的延时技术、清晰的图画质量、强大的并发性能,实现校园网上课件、音视频资源的多样化应用。既支持常见的视频、音频,还支持Flash动画、Office文件等。电视台设立德育之窗、教学联盟、百家讲坛、校园风采等板块。
  门头沟区远程教学电视台系统由宿主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客户机组成。宿主服务器1台,安装WEB、SQL数据库,提供网站服务,并负责用户接入、认证、权限等,提供数据库服务、系统信息服务。媒体服务器3台,安装数据流服务程序,提供流媒体数据的发布、点播服务。客户接收端3000台,安装播放器,提供访问服务器、收看流媒体信息服务。
  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的成功构建,标志着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我区城乡师生共享优质资源,搭建了有效平台,为提高教育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开辟了新途径。
  
  二、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功能
  
  1.演播室功能
  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具备演播室功能。网络课件、各种会议、教学活动等优质教育资源,都可以通过系统同步录制和播放。录制播放系统可通过不同机位,将主讲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教师的演示文稿和活动的各个场面进行同步录制,并在网上录播、直播,也可录制后让学习者在网上点播视频。
  2.“库”功能
  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集电视与互联网的优势于一身,致力于为教师提供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最便捷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开发中心争取区域储备资源指标,扩大储备资源规模,自制、合作教育资源十余类、数十项,容纳了各学校、各学科的教学信息几千条,形成了庞大的区域教育资源库。依托资源库,大大拓展了教师获取数字化教学素材的空间,为开展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网络教学提供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扩大知识面,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校”功能
  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满足区域教育个性化的服务。通过网络,可以将教师授课的语音、图像、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数据等信息,同步或非同步地从授课点传送到异地教学点,学生可以在异地教学点聆听教师的讲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异地听课,进行远程教研与评估;通过网络,实现了中小学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并且突破了学校的围墙,使城乡师生互通有无。
  
  三、基于远程教育网络的应用模式
  
  余胜泉博士等针对远程教育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五种教学模式:讲授、协作、探索、个别辅导和讨论。这五种模式显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网络环境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空间,门头沟区远程教育的应用已经从试行阶段逐步进入到了成熟阶段,我们尝试了如下几种模式。
  1.远程同步课堂
  对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的课堂教学,其中一点为主教课堂,其他为分(辅)教课堂,教师采用音频、视频、课件、屏幕、白板等广播手段教课,本地和异地的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语音和文字交流讨论。教师通过网络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运用等环节进行学习,与教师互动,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
  2.实时辅导答疑
  主教室教师发言,其他点作为受听者。受听者通过语音、文字提问,主讲教师对问题给予实时回答,对整个提问过程作总结,对讨论组中不同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等工具进行交流。交互方式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交互形式包括教育工作答疑、个别辅导和讲座等。
  3.网络教研活动
  教师和教研员分处多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或讲课、听课、评课,或集体备课、中心组研讨,实现了多点实时互动,为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引入了新的技术平台。这种网络化、多模式、交互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以其轻松、方便和高效的特点受到教师的欢迎。
  4.随时自主学习
  将制作好的课件、课堂实录片、教育片、专题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存储在点播服务器中,为师生提供资源点播及广播服务,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将一些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进行现场直播,供校园网内用户收看,同时录制和存储视频,以便随时查阅和收看。
  
  四、区域远程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1.扩大远程教育网络的覆盖范围
  目前远程教育系统覆盖面偏小,尤其是农村地区,还没有延伸到完小、村小。一所学校只有一个远程教学点,受益的师生还不普及,教学效益总量有限。因此,要加大建设力度,让新建的远程教育站点尽快覆盖农村小学,实现城乡同步发展。
  2.使远程双向交互成为一种常态
  远程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人际交互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又是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核心成分。虽然我区采取的远程教育形式是双向互动,但与面授教学相比,师生的交流还不够频繁,基于技术的双向交互还没有成为教学的常态。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对发展远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加强与深化授课教师与异地学生的双向交流还需进一步探索。
  3.让用户参与资源库的建设
  建立评价反馈体系是资源库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对资源库的全面评价可以规范资源的建设,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收集、整理与加工信息,方便后序工作的开展。我区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偏重信息传递这一层次,以使用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等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让用户参与资源的建设与评价。在今后的资源库建设中,首先要建立资源库的评价标准,规范资源入库的形式和内容,以便使其在教育中发挥最大作用。
  开展远程教育,实施是关键,应用是核心。门头沟区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还很少,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作,共同探索远程教育新模式。
  
  (作者单位:北京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选修)》第二课,主要任务是学习Logo语言。本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画楼梯”学习前进与后退命令、左转与右转命令。第二部分通过“画等边三角形”,学习小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FD”前进与“BK”后退命令、“LT”左转与“RT”右转命令;初步掌握小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因受农村教学条件差的影响,学校一直停留在以书本课程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视野狭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如何实施教育改革,闯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特色发展的突围之路摆在了我们面前。  2008年,我国电影课、人才学创始人雷祯孝教授萌发了把电影课传播到家乡的想法。同年,他回到家乡讲学,并为母校捐赠了全套电
以博客为典型代表的Web2.0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不同于Web1.0的主要特征表现为:Web2.0由用户产生内容;Web2.0用标签(Tag)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关联;Web2.0易于用户间联系形成社区。    一、国内外Web2.0应用发展的特点    1 国外Web2.0应用发展的特点  当前,欧美国家Web2.0有代表性的应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从发展程度看,Web2.0应用成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联系学生与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的技术手段,成为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蠡园中学在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人人都是管理者,注重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在这过程中,学校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开创性地探索校园信息化平台新途径,使学校信息化插上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学习,可以这样促进  晚上10点,通常是笔者读书的时间。今天刚读了《人民教育》上登载的郭思乐老师《从“拉牛上树”到“驱牛向草”——兼论评价情结》。果然是篇好文章!细读完毕,笔者随即在
1941年10月,冯至为了躲避日军空袭,携家人住到了昆明东北郊杨家山林场的茅屋。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他进行了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艺探索,写出代表作《十四行集》。该书1942年由桂林明日社印行,成为新诗的一座高峰,给九叶派年轻一代的诗人们带来了启示。稍后,他又创作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几篇与《十四行集》一样带有沉思性的散文,收入重庆国民出版社1943年版的散文集《山水》。《十四行集》与《山水》
近代以来,伴随着欧洲的扩张,中西交流以及中西文化关系史一直是中外史家关注的重点领域。而近来,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以及全球化浪潮所面临的挑战,该领域更是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系统回顾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并展望未来,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在此时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迄今最为系统和宏大的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史画卷。站在“中西文化关系史或者交流史,不是中国与中亚
Iris是一款嗅探工具,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和分析数据包平台。针对目前网络出现的新挑战,如蠕虫病毒的泛滥、P2P下载软件的滥用以及入侵者的肆意攻击等,网管人员可以运用该软件对各种网络灾害实施有效的监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保证网络在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软件Iris简单实用且代码免费公开,对硬件要求也相当低,比较适合在中小学推广。  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近日在网上游弋时,我在一个教育技术论坛上发现了这样一个帖子:“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特色体现在哪里?”这也是困惑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看来,和我有同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希望我的理解能够给更多迷途中的教育技术学子带来有益的启示。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尴尬局面  教育技术专业的一个就业方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这也是这个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但是毕业生在招聘中屡屡碰壁,招聘方对我们专业的了解非常有限,专业的
快乐教学法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它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种教学实践。它主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全面、愉快地参与学习。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那样:“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教学应当是一种用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实施“快乐教学”,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这不只是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