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互动史中察看世界与中国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伴随着欧洲的扩张,中西交流以及中西文化关系史一直是中外史家关注的重点领域。而近来,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以及全球化浪潮所面临的挑战,该领域更是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系统回顾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并展望未来,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在此时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迄今最为系统和宏大的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史画卷。站在“中西文化关系史或者交流史,不是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关系史的总和,而是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认识、交往和对话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他者对话的历史”这样一个高度上,作者不仅对不同历史时期中西交流的途径和过程进行了系統梳理,并且重点讨论了经由族群迁徙、外交、战争、贸易和传教等官方与民间途径而展开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动;既关注了物质文化层面,更关注到非物质文化层面,包括宗教与思想的交流、冲撞和融合;既注重基本事实的考辨铺陈,更注重文化交流互动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既揭示由互动和交流带来的互鉴,也说明了因相互误读而引发的创造性结果。作为一项跨时代、跨文化和跨专业的高度交叉性研究,书中的细节或有可细商细考之处;但总体而论,作者构建出的这样一座大厦以及想通过它传达出的主要思想却是十分扎实而富有启发的。对初入门径者,本书可以作为登堂入室的津梁。而对已入堂奥的研究者而言,该书也不失为开展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难得的参考框架。
  作为一位科技史出身的研究者,我很高兴地看到中西科技交流在书中被单列成章。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中西科技交流在中西文化关系史中地位的高度重视,也符合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实际情况,因为历史上科学技术知识在中西方之间的对传与互动确实是文化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不考虑这些内容,则一部有关中西文化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一定会逊色不少。作者不仅讨论了丝绸、瓷器、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等中国技术及其产品的西传与影响,更讨论了不同时期西方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等领域的知识和各种重要技术产品与知识的东渐及其产生的结果,囊括了中西科技关系史上最重要的方方面面。而在对不同时期中西交流的过程进行讨论时,作者也十分关注其中的“科技支持”问题,比如与航海密切相关的造船技术和导航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有关中西交流的科技史论题。
  尽管不可能像一部中西科技交流史专论那样面面俱到,但作者却抓住了历史上中西科技互传互鉴过程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关键特征。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作为接收方,人们对外来科技知识的选择、理解、诠释和应用大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的。所以,唐代的官方天文机构中虽然有“天竺三家”的历法家掌管着各自的历法系统,尽管僧一行在《大衍历》中明显袭用了来自他们的知识,但中国官方的天文系统却因此没有变成印度系统;尽管印度裔历法家瞿昙悉做到了太史令的职位,但他主持编纂的却是一部完全属于中国传统的《开元占经》,这样才得以将自己家传的《九执历》夹在中国的《麟德历》和古六历中间收入该书。到明末和清前期情况仍然如此。明朝和清朝政府基本上都是遵循中国历法天文学的传统、根据官方天文机构的传统角色来吸收耶稣会士介绍进来的欧洲天文学和数学知识,而这样的选择又反过头来影响了耶稣会士对所传欧洲科学知识的选择。因此,尽管这一时期围绕天文学传入中国的欧洲科学知识在规模和程度上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但结果并没有在中国引发期同时期出现在欧洲的那种科学大变革,甚至也没有把中国人在天文学上的注意力从服务皇家意识形态,转换到以自然研究为导向的路子上来。这样的分析是十分中肯定和有教益的,也揭示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更加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当前,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关口。以其今天所具备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而言,中国在其中的抉择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会影响到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再次睁眼看世界。此时此地,中外文化关系史或者交流史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可以让我们通过文化互动的历史来认识世界,进而认识世界中的自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像《中西文化交流通识》这样的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们到一所山区中学采访。在与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聊天时,感受到这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感。虽然课业负担很重,虽然还要承担许多额外的工作,但是这位教师毫无怨言地“累并快乐着”——因为“每每看到学生课堂上顿悟的表情,这种幸福的瞬间积累成对教书育人最本质的感悟”;因为“学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即使是信息技术教师,也拥有同等晋级的机会”;因为“信息技术在学校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融于学校教育
DicoTrad是一款体积小但功能强大的Moodle插件,我们可利用它进行多种语言的学习。它支持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及德语的查询。Moodle1.6及以上的版本都支持该插件。安装完毕后,它会显示在Moodle课程“板块”的下拉菜单中。与其他语言学习工具最大的区别在于,用DicoTrad进行语言的学习是互动的,改变了过去语言学习工具只是从词库中提取的静止模式,以一种动态的方式与其他网络学习
编者按:  Web2.0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互联网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思想、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从Web1.0升级到Web2.0时代,人们由单向浏览网站内容升级到以网站为平台的思想互动,是一种由“读”向“写”的转变。在Web2.0时代,人们更加崇尚自由、开放、协作与共享智慧的思想与理念。  新课程改革颠覆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位
Word是应用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教师在工作中少不了用到它。在Word的自选图形中只可以找到圆和四等分圆,而任意多边形工具也只适合绘制直线,精确地画出等分圆很困难。笔者经过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捷径,现与大家分享。    一、如何画二等分圆    1.在Word文档需要插入二等分圆的位置插入一个图表,依次单击“插入”菜单→图片→图表。  2.选择图表类型为饼图  在图表编辑区的空白位置单击鼠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选修)》第二课,主要任务是学习Logo语言。本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画楼梯”学习前进与后退命令、左转与右转命令。第二部分通过“画等边三角形”,学习小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FD”前进与“BK”后退命令、“LT”左转与“RT”右转命令;初步掌握小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因受农村教学条件差的影响,学校一直停留在以书本课程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视野狭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如何实施教育改革,闯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特色发展的突围之路摆在了我们面前。  2008年,我国电影课、人才学创始人雷祯孝教授萌发了把电影课传播到家乡的想法。同年,他回到家乡讲学,并为母校捐赠了全套电
以博客为典型代表的Web2.0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不同于Web1.0的主要特征表现为:Web2.0由用户产生内容;Web2.0用标签(Tag)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关联;Web2.0易于用户间联系形成社区。    一、国内外Web2.0应用发展的特点    1 国外Web2.0应用发展的特点  当前,欧美国家Web2.0有代表性的应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从发展程度看,Web2.0应用成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联系学生与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的技术手段,成为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蠡园中学在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人人都是管理者,注重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在这过程中,学校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开创性地探索校园信息化平台新途径,使学校信息化插上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学习,可以这样促进  晚上10点,通常是笔者读书的时间。今天刚读了《人民教育》上登载的郭思乐老师《从“拉牛上树”到“驱牛向草”——兼论评价情结》。果然是篇好文章!细读完毕,笔者随即在
1941年10月,冯至为了躲避日军空袭,携家人住到了昆明东北郊杨家山林场的茅屋。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他进行了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艺探索,写出代表作《十四行集》。该书1942年由桂林明日社印行,成为新诗的一座高峰,给九叶派年轻一代的诗人们带来了启示。稍后,他又创作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几篇与《十四行集》一样带有沉思性的散文,收入重庆国民出版社1943年版的散文集《山水》。《十四行集》与《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