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激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认识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一种最活跃、最有力的内部动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才能使他们的各种感官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语文学习为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巧设导入环节,发掘教材的深层意蕴,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练“说”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参与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正是如今教学之现状,课堂上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传授的知识,为什么学生不易接受,甚至厌学、弃学?为什么当今社会上的那些流行歌曲,学生无师自通,连那些双差生都唱得很好,甚至音符、节拍都唱得很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兴趣。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地、愉快地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动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才能使他们的各种感官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语文学习为愉悦的精神享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呢?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巧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有很强的指向性,导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对课堂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开课时,我们常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或猜一个谜语,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或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用新奇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讲《草船借箭》时,我们先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激越的旋律中,在壮美的景色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创设了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诱发学生进入新的教学境界。通过“境”来表现“情”,再通过“情”来深化“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这种直观演示,能把教学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性材料,也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发掘教材的深层意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各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激发学生兴趣长期、有效的方法,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讲《最后一头战象》一课,对于战象嘎羧在生命大限将至时的种种看似怪异的做法,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是动物这一层面,也不能满足于学生对它的感动,而是应深研教材,设计想象、补白的教学环节。如讲到课文第三部分“凭吊战场”时,就要引导学生想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它可能看到了什么?它又想到了什么?还可能想说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想象,再进行师生的深情补白,如:“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它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它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我又回来了,战场!”这时,学生已沉浸于悲壮的思绪中,很多人早已热泪盈眶,屹立在学生心头的早已不是一头战象,而是一位钢铁战士,学生对它的感情也进一步升华,由感动到钦佩到难忘。由于我们注意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又精心地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也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练“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话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同学们终究要走向社會,以学得本领为社会服务,我们不但要通过阅读来认识社会,而且还要运用语言反映社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种种看法。很多学生脆弱、怕羞、胆小,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缺乏自信心,要学生们养成自觉地“说”的习惯,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手段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开始我们硬性规定上课时每个学生都要到讲台上进行1-5分钟的发言。最初允许学生头天做准备,第二天开始表演,从最简单的复述故事开始,直到学生扫除了心理障碍。之后便加大难度,提高要求,我们当堂出题,由学生即兴发表观点、看法。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学生由当初被逼上讲台到后来争着、盼着、自觉地、坦然地上讲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不能不说是一种对语文产生兴趣的最好表现。再后来即兴演讲,分组辩论,竞争感言、佳句比拼等多种形式一起上,学生兴致盎然,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正如魏书生老师说:“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上做法,感觉到语文课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能放开手脚,学生厌学、怕学的现象正在逐步消失,他们正一步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不过“教无定法”,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份,在山东省小学语文远程研修的学习中,我观看了山东省潍坊市中新双语学校李蓓蓓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感触很深。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
期刊
如何使学生对政治课从厌学变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趣味性、生动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学科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抓好导入环节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它犹如社戏中的一套开场锣鼓,又像长剧的序幕和交响乐的序曲,其作用绝不可小视。要使学生能迅速地进入课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从学生的身心感受出发来进行教育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教师以其独特的情感展现、语言激励、赏识教育等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教育 开发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因此,
期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要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吸取其中的营养,为发展现代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就要仰仗于对文言文的解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优秀的文言文典籍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弘扬其中的民族精神,汲取其中的民族智慧,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同时文言文也是今人与古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 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 和谐问答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期刊
摘 要: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枯燥,使得原本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和活力,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就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值得后辈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本质 真  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在现今的某些语
期刊
信息技术课,旁人看来总是冷硬无趣的一门学科,而我走上信息技术讲台的这几年,却深深感到,这门学科同样需要有语言艺术。在平时的教學实践中,我一直着重在课堂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探索和提炼课堂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最能反映教师教学艺术的就是他对教学语言细节的关注,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也就在于教师对教学语言细节的灵活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艺术就是把握细节的艺术。因此,教师要想不断提升
期刊
所谓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谓高效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效益。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在课堂40分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课堂中释放所有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拓展思维。  要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效率低,大多是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较落后,教学中没有贯穿和渗透新课改理念,教学仍以老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主体互动性、理解性和意义生成性等特征。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要把握好如下几点:倾听是对话的前提;引导探究是关键;构建对话平台是根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对话性 教学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教学不但是情感发展及认知发展的统一,也是情感和认识的发展过程。启智、健身、动力等都属于情感的功能。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学生的情感,使其维持积极的状态,且还要适度保持其情感强度,侧重转化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