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的本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al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枯燥,使得原本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和活力,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就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值得后辈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本质 真
  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枯燥。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使得原本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和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做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诚然,强迫学生诵读记忆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没有做到“五岁观六甲,十岁观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诗坛上独放异彩、名垂史册。事实证明,视听两种感觉器官的相互协调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况且课堂上教师无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个学生都听得懂,因为还有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印证教师的讲解,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学生则会自觉规范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不就提高了吗?
  其次,重视模仿,强调创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语类》上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即久,自然纯熟。”可贵的是,古人不但重视模仿,而且还强调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清代学者唐彪在评论韩愈和欧阳修时说:“韩师孟,今读韩文,不见其为孟也;欧学韩,今读欧文,不觉其为韩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郸之学步,里人之效颦,所谓师其神,不见其貌,此最为文之真诀。”由此可以推测,古代的语文教学重视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模仿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一道桥梁。事实上,许多老师也这样做了,但是他们只知道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课文,没有做到古人所说的“师其神,不见其貌”,缺乏创新精神。古人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再次,注重文道统一,提倡文以载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孔子在这里講的虽然是诗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测,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里所讲的“道”,有其封建性的糟粕,需要剔除,但“文道统一”的确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我们所提倡的“文道统一”,就是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语文知识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可惜的是,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重“文”不重道,只传授知识,不重视育人,或者人为地把文和道割裂开来,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或者在课文课上加一个长长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对号入座,这些做法都有悖于“文道统一”这一教学原则。
  最后,运用启发式,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语》上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是孔子如何启发他的弟子谈各自的志向。老夫子循循善诱,弟子们畅所欲言。可见,启发式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滥觞,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山鼻祖。
  如今,启发式教学已被写进《义务教育法》,可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启发”,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课堂上无尽无休的提问,把语文课上成典型的“提问课”,这就是启发,这实在是对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的误解。
  “启发”一词含有打开之意,即通过教师的“启”去打开学生堵塞的思路,让其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自觉地获取知识。简单的知识,学生一看就懂,无需教师再去“启”,需要“启”的是那些复杂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引路搭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思维机器,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启发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才能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那种空洞分析、割裂与生活的联系、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真正多姿多彩,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子语类》。
  2.《论语》。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考数学复习要抓纲务本,落实基础,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把好选题关,精讲精练,及时归纳总结,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应试技巧,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 抓纲务本 思想方法 精选精讲精练 应试技巧  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怎样在高三短暂的时间内搞好数学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高考试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考查知识的综合
期刊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识字 激趣 提高 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
期刊
幼儿期是幼儿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这时既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生活习惯的危险阶段,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  一、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用餐习惯、睡眠习惯是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一种教学艺术,它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判断、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那如何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激发学生兴趣呢?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提高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奠基工程,它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这时要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高年级学习复杂的应用题铺平道路。小学数学
期刊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可见,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只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情与景相结合便产生了诗。因此,把准诗歌的景、情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关键所在。  一、辨识诗中景  人的感情实际上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在许多诗人看来诗歌的创作方法就是通过“写物”来“穷情”。如王安石的《南浦》:“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
期刊
2011年10月份,在山东省小学语文远程研修的学习中,我观看了山东省潍坊市中新双语学校李蓓蓓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感触很深。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
期刊
如何使学生对政治课从厌学变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趣味性、生动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学科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抓好导入环节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它犹如社戏中的一套开场锣鼓,又像长剧的序幕和交响乐的序曲,其作用绝不可小视。要使学生能迅速地进入课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从学生的身心感受出发来进行教育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教师以其独特的情感展现、语言激励、赏识教育等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教育 开发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因此,
期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要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吸取其中的营养,为发展现代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就要仰仗于对文言文的解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优秀的文言文典籍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弘扬其中的民族精神,汲取其中的民族智慧,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同时文言文也是今人与古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 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 和谐问答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