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78 年以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这场变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三十多年来,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经历艰辛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极富价值的改革经验。我们现在处于改革的攻坚克难之时,梳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总结其中的丰富经验,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程;攻坚克难
从1978年开始,中华大地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之前人们还在用粮票,油票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当时的人们为了一张自行车票会挣个天翻地覆,因为当时的所有东西都需要凭票买,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的人们生活的并不富裕,但是在1978年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也慢慢的丰富了起来,这是因为经历了改革开放,现在通过梳理改革开放的历程,来总结当时的成功经验,为解决当今改革开放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帮助。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改革的全面探索时期
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 1992 年南方谈话发表属于改革开放的全年面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先是从农村兴起,经过试验取得成功后转移到城市,展开了全面探索。受经济形势过热的影响,于八十年代末进入总结调整阶段。我们为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刚开始的计划是“以俄为师”,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苏联模式的弊端就表现出来了。经济方面:管理得过死,集中过多;中央工业部门管得过多,权力过大,厂矿业主對于本企业的管理权限特别是产供销的权限过小,工业行政部门对于厂矿业主的管理过多,影响了生产的积极性。这个时候开始向苏联学习,开始了“以苏为鉴”。1956年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也正是这项正确的决策中国的经济形式开始有了好转。
(二)改革的全面推进时期,
从 1992 年南方谈话发表到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属于改革全面推进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改革从思想解放起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继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进行了责任田试点,迅速改善了农村经济面貌。这是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1977年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党中央否定“两个凡是”,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答复,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阐明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思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实际上就是以这篇讲话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1978 年 12 月 18 日-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之所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恢复了八大的路线方针。会议结束了 “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有今天的成就,都可以上溯至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决定。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中国这艘大船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基于急需解决的外汇缺口和储蓄缺口,当时的思路是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打破封闭,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核心是出口创汇。这一决策开始了试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1982 年 1 月 1 日,首个“一号文件”指出,集体经济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包括包产到组、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在内的所有的责任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农民的收入增加。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三)改革的全面深化时期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属于改革的全面深化时期。本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改革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扩展到教育、科技乃至政治领域,对外开放由点到线、逐步扩大,形成了沿海经济带,改革进入全面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强调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活力。因此,这个阶段改革城市企业的主要思路是强调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行“利改税”基础上的财政包干制,在经济有力一定程度的增长后,党中央开始进行了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被提上日程。
我们通过梳理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发先改革是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抓住时机的,通过以上的梳理和整理,面对今天改革遇到的瓶颈,现在得出以下解决措施:
二、解决措施
第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因为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指导,改革开放才会取得今天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改革三十多年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对于改革实践的指导意义就会显得尤为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是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可以说,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前提,不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抛弃“左”的教条、不解放思想,改革就无从谈起。
第二,要走群众路线。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到改革领域,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工作,把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理论创新和思想解放,又有效贯彻各项大政方针。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事关全局的、关键性的问题上所发挥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力量。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国泰平安的今天,无数大的实践向我们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相信党的领导,并坚持党的领导。
第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会主义的质的更新不仅仅要体现在经济体制方面,也应体现在政治体制方面,我们现在处于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看好机遇,改革力度要稳准狠。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程;攻坚克难
从1978年开始,中华大地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之前人们还在用粮票,油票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当时的人们为了一张自行车票会挣个天翻地覆,因为当时的所有东西都需要凭票买,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的人们生活的并不富裕,但是在1978年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也慢慢的丰富了起来,这是因为经历了改革开放,现在通过梳理改革开放的历程,来总结当时的成功经验,为解决当今改革开放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帮助。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改革的全面探索时期
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 1992 年南方谈话发表属于改革开放的全年面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先是从农村兴起,经过试验取得成功后转移到城市,展开了全面探索。受经济形势过热的影响,于八十年代末进入总结调整阶段。我们为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刚开始的计划是“以俄为师”,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苏联模式的弊端就表现出来了。经济方面:管理得过死,集中过多;中央工业部门管得过多,权力过大,厂矿业主對于本企业的管理权限特别是产供销的权限过小,工业行政部门对于厂矿业主的管理过多,影响了生产的积极性。这个时候开始向苏联学习,开始了“以苏为鉴”。1956年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也正是这项正确的决策中国的经济形式开始有了好转。
(二)改革的全面推进时期,
从 1992 年南方谈话发表到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属于改革全面推进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改革从思想解放起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继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进行了责任田试点,迅速改善了农村经济面貌。这是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1977年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党中央否定“两个凡是”,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答复,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阐明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思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实际上就是以这篇讲话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1978 年 12 月 18 日-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之所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恢复了八大的路线方针。会议结束了 “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有今天的成就,都可以上溯至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决定。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中国这艘大船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基于急需解决的外汇缺口和储蓄缺口,当时的思路是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打破封闭,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核心是出口创汇。这一决策开始了试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1982 年 1 月 1 日,首个“一号文件”指出,集体经济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包括包产到组、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在内的所有的责任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农民的收入增加。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三)改革的全面深化时期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属于改革的全面深化时期。本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改革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扩展到教育、科技乃至政治领域,对外开放由点到线、逐步扩大,形成了沿海经济带,改革进入全面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强调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活力。因此,这个阶段改革城市企业的主要思路是强调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行“利改税”基础上的财政包干制,在经济有力一定程度的增长后,党中央开始进行了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被提上日程。
我们通过梳理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发先改革是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抓住时机的,通过以上的梳理和整理,面对今天改革遇到的瓶颈,现在得出以下解决措施:
二、解决措施
第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因为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指导,改革开放才会取得今天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改革三十多年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对于改革实践的指导意义就会显得尤为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是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可以说,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前提,不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抛弃“左”的教条、不解放思想,改革就无从谈起。
第二,要走群众路线。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到改革领域,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工作,把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理论创新和思想解放,又有效贯彻各项大政方针。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事关全局的、关键性的问题上所发挥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力量。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国泰平安的今天,无数大的实践向我们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相信党的领导,并坚持党的领导。
第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会主义的质的更新不仅仅要体现在经济体制方面,也应体现在政治体制方面,我们现在处于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看好机遇,改革力度要稳准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