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中医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能否以此为契机,解决中医药多年来的发展瓶颈问题很重要。笔者论述了中医临床研究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必要性,从支持中医诊疗实践、系统化现有方法、数据标准化等方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医临床研究;研究策略
1 为什么要用现代科技方法发展中医学?
1.1抽象的理论很难向公众解释中医理论
中医药在临床上实践是有效的,但其理论是抽象的。它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六经、三焦等抽象理论的基础上的玄学理论,古代中国人对中医理论的怀疑会比现在少很多,从知识分子到老年妇女,她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建构和教育,很容易理解中医学理论。但在今天,人们接受以数理化为主体的科学教育,并相信中医是古老的“形而上学”。所以用抽象的理论很难向公众解释中医理论,中医药的发展也很困难。
1.2 中医药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积极推进各学科的发展研究时都不总是一帆风顺,并且充满曲折。明末清初吴又可提出鼠疫是由很细的有毒物质引起的,但当时中医并不认同,也不属于发热病的主治理论。但是大约200年后,吴氏的理论迎来了曙光,西方传染病学证明了其价值。19世纪80年代,埃舍里希发现大肠杆菌在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10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生活在人体内的1000多亿细菌也是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肠道菌群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转折,其价值最终得到了确认,而转折点在于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
中医学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证明其存在有临床实际疗效,理论与物质基础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如果中西医结合,中医理论必能兴起。静止不动而不改变是不明智的选择,我们必须积极研究和研究多个领域。
1.3 人工智能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社会需要和国家引导的产物。传统的中医是一种治疗手段,主要临床实践模式是收集症状、分析病机、对证用药,病人的愈合效果也很明显。人工智能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深度学习和识别,自然单词或声音的识别,这些处理视频或图像、论证问题、建立模型等是模拟人类学习和利用信息过程的最简单方法,也是中医的实践思维。同时中国目前有大量的数据积累,这就为人工只能创造了先决条件。
2 人工智能时代中医临床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2.1 医学研究的边界是医学数据的有限
医学研究的边界是医学数据的有限,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缺乏直接可以利用的医学数据。大部分的数据只是医院多年积累的纸质病历,处方,并没有相关标准的建立可将这些数据分类导入计算机中并加以利用。尽管医学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批研究成果,但诊断远远多于治疗,依据多数来自于临床,并不容易直接用于治疗。
2.2 中医缺乏辩证地讨论其本质的疗效评价方法。
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给出患者注意事项,但是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同一个患者随时间变化体质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西医固定的思维方法和事件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医。但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模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导入,会出现大量无序的数据,不但会大大拖延人工智能的学习进度,而且无法使人工只能汇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与体系。
3 人工智能时代中医学研究的对策
3.1 人工智能诊断类型应用于治疗前诊断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在影像学和病理诊断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有的甚至超过了人类。医生结合机器的分析可以得出更谨慎的诊断结果,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度也有所提高。人工智能根据医学影像的结果和病人的真实症状结果相结合,获得更高的诊断能力。今后,利用临床研究中获得的基础数据和治疗结果,将人工智能诊断类型应用于治疗前诊断阶段,以便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并及早介入治疗。
3.2 根据临床需要,引入机器治疗手段
中医智能研究也要对过去建立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现阶段应保持冷静让人工智能多诊断少治疗,总结经验,然后再改善人工智能利用不平衡的弊端。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应用中医的治疗作用目前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结合人工智能进行中医药研究,根据临床需要,引入机器治疗手段。
3.3 交叉整合医务人员和机器
毫无疑问,一个长期的数据收集是必要的和有用的,应进一步交叉整合医务人员和机器。然而,某些方面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到足够的标准化数据,难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智能医疗设备并便携的让患者長期佩戴,以此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
3.4 建立相关模型
研究人员应建立相关模型,尤其是中医研究学者也应该参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从而为人工智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以此作为关键技术更好的将人工智能与中医学相结合,从而为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4 结束语
现在科学发展十分迅速,中医学研究不单单可以引用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其他相关技术也可以在合理的时机引入,从而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但是中医学研究人员也不能胡乱投医,应该对各种新方法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入,以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且抑制了中医学的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反复进行验证,客观的评价规律与疗效,优化相关理论。相信中医学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赶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的机遇,定能突破瓶颈,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蒋寅,赵晨,张晓雨,商洪才.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医临床研究问题与对策[J/O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4[2020-07-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87.R.20200302.1000.013.html.
[2]冯琦,唐金陵.欧洲产褥热流行调查与控制:被忽略的流行病学先驱塞麦尔维斯[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08):1136-1139.
[3]战师珍.疾病和流动性:在流行病学中被忽略的因素[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78(06):277.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医临床研究;研究策略
1 为什么要用现代科技方法发展中医学?
1.1抽象的理论很难向公众解释中医理论
中医药在临床上实践是有效的,但其理论是抽象的。它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六经、三焦等抽象理论的基础上的玄学理论,古代中国人对中医理论的怀疑会比现在少很多,从知识分子到老年妇女,她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建构和教育,很容易理解中医学理论。但在今天,人们接受以数理化为主体的科学教育,并相信中医是古老的“形而上学”。所以用抽象的理论很难向公众解释中医理论,中医药的发展也很困难。
1.2 中医药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积极推进各学科的发展研究时都不总是一帆风顺,并且充满曲折。明末清初吴又可提出鼠疫是由很细的有毒物质引起的,但当时中医并不认同,也不属于发热病的主治理论。但是大约200年后,吴氏的理论迎来了曙光,西方传染病学证明了其价值。19世纪80年代,埃舍里希发现大肠杆菌在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10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生活在人体内的1000多亿细菌也是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肠道菌群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转折,其价值最终得到了确认,而转折点在于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
中医学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证明其存在有临床实际疗效,理论与物质基础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如果中西医结合,中医理论必能兴起。静止不动而不改变是不明智的选择,我们必须积极研究和研究多个领域。
1.3 人工智能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社会需要和国家引导的产物。传统的中医是一种治疗手段,主要临床实践模式是收集症状、分析病机、对证用药,病人的愈合效果也很明显。人工智能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深度学习和识别,自然单词或声音的识别,这些处理视频或图像、论证问题、建立模型等是模拟人类学习和利用信息过程的最简单方法,也是中医的实践思维。同时中国目前有大量的数据积累,这就为人工只能创造了先决条件。
2 人工智能时代中医临床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2.1 医学研究的边界是医学数据的有限
医学研究的边界是医学数据的有限,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缺乏直接可以利用的医学数据。大部分的数据只是医院多年积累的纸质病历,处方,并没有相关标准的建立可将这些数据分类导入计算机中并加以利用。尽管医学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批研究成果,但诊断远远多于治疗,依据多数来自于临床,并不容易直接用于治疗。
2.2 中医缺乏辩证地讨论其本质的疗效评价方法。
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给出患者注意事项,但是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同一个患者随时间变化体质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西医固定的思维方法和事件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医。但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模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导入,会出现大量无序的数据,不但会大大拖延人工智能的学习进度,而且无法使人工只能汇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与体系。
3 人工智能时代中医学研究的对策
3.1 人工智能诊断类型应用于治疗前诊断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在影像学和病理诊断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有的甚至超过了人类。医生结合机器的分析可以得出更谨慎的诊断结果,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度也有所提高。人工智能根据医学影像的结果和病人的真实症状结果相结合,获得更高的诊断能力。今后,利用临床研究中获得的基础数据和治疗结果,将人工智能诊断类型应用于治疗前诊断阶段,以便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并及早介入治疗。
3.2 根据临床需要,引入机器治疗手段
中医智能研究也要对过去建立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现阶段应保持冷静让人工智能多诊断少治疗,总结经验,然后再改善人工智能利用不平衡的弊端。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应用中医的治疗作用目前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结合人工智能进行中医药研究,根据临床需要,引入机器治疗手段。
3.3 交叉整合医务人员和机器
毫无疑问,一个长期的数据收集是必要的和有用的,应进一步交叉整合医务人员和机器。然而,某些方面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到足够的标准化数据,难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智能医疗设备并便携的让患者長期佩戴,以此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
3.4 建立相关模型
研究人员应建立相关模型,尤其是中医研究学者也应该参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从而为人工智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以此作为关键技术更好的将人工智能与中医学相结合,从而为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4 结束语
现在科学发展十分迅速,中医学研究不单单可以引用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其他相关技术也可以在合理的时机引入,从而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但是中医学研究人员也不能胡乱投医,应该对各种新方法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入,以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且抑制了中医学的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反复进行验证,客观的评价规律与疗效,优化相关理论。相信中医学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赶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的机遇,定能突破瓶颈,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蒋寅,赵晨,张晓雨,商洪才.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医临床研究问题与对策[J/O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4[2020-07-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87.R.20200302.1000.013.html.
[2]冯琦,唐金陵.欧洲产褥热流行调查与控制:被忽略的流行病学先驱塞麦尔维斯[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08):1136-1139.
[3]战师珍.疾病和流动性:在流行病学中被忽略的因素[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78(0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