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在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应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QCC(品管圈)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品管圈小组,调查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防范。结果: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由品管圈应用前12.08%降低在应用后的6.4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品管圈,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茶操作技能,增加新生儿输液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QCC;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法,然而新生儿由于血管较细,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在输液过程中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显现[1]。再一次穿刺不仅加大了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心理压力,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护患矛盾。为了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高输液安全性,我院在新生儿静脉输液管理中引入QCC模式,对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出现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1日进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836例为对照组,年龄8—27d,平均年龄(15±1.2)d,其中男500例,女336例。2015年刚开始,我院便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QCC,同时在2015年1月1日—2015年4月1日随机抽取进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803例为研究组,年龄9—28d,平均年龄(16±0.8)d,其中男475例,女328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外周静脉输液方式,同时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院新生儿科自发组成6名护理人员的品管圈小组,其中2名护师和4名护士,小组成员均接受了品管圈培训活动。按照学历和经验推选出1名辅导员和1名圈长。品管圈成员对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按照品管圈活动可行性、医院管理有关政策和护理规范组织开展“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主题活动。
  1.2.2查找跌倒原因
  针头、血管条件、药物、环境、患儿等是导致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其中患儿因素28.8%,药物因素27.3%,护士因素20.3%,血管因素12.8%,針头6.31%,其他4.49%。统计出患儿、药物、护士、血管四种因素为改善的重点,其比例高达89.2%。
  1.2.3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
  ①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每季度定期开展全院护理人员静脉输液规范化操作培训活动,安排资质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对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相结合。②健康教育指导:由责任护理人员选取恰当时间与方式,详细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静脉输液的临床运用优势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指导患儿家长明白针头侧肢体体位摆放、活动区域、保护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等,从而提高患儿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③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按照有关制定进一步健全输液流程,对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需要制定处理流程,并详细记载;科室高度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医疗安全。采取有效的护理处理措施增强了医疗安全,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构建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实现了预期目标,并激发了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养成了“预防为主,及时补救”的原则。各班护理人员需要实施各个环节的宣教工作,从护理人员、家长、到患儿全部投入到预防输液外渗工作中,确保患儿顺利完成输液。④制定患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动态评估指引:这一指引中明确规定了哭闹、疼痛、乱动等可能引起输液外渗的主要因素[2]。患儿新增输液药物时、增加输液药物种类和剂量时,护理人员必须尽快评估外渗风险,护理组长在1d内经过层级查房进行指导和质控。该指引制定完成后,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完成后沿革考核每一名操作护士。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质控不到位的问题,品管圈成员制定了新生儿静脉输液交接本,针对高危外渗患儿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书面交接,由责任护理人员指导并落实,护士长每天都必须质控和检查预防措施,评估护理人员实施预防外渗护理措施的具体情况,品管圈小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把预防跌倒措施实施情况纳入到护理人员岗位管理绩效重点评价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通过卡方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QCC活动开展10周后,对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6.48%,对照组为12.08%,这说明了通过QCC活动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不断降低。详见表1。
  表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新生儿静输液外渗发生率对比 [n/%]
  3讨论
  QCC称为品管圈,是指同一个工作或工作现场的人员组建品质管理活动小组,并对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运行方式[3]。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已经成为了临床管理的主要方式,对医疗服务质量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三级医院等级评选活动中,善于利用品管圈体现了一个医院管理与质量水平,因此品管圈活动成为了临床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运用品管圈提高了品管圈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茫然不知所措到信息十足、从无从下手到熟练运用品管圈,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质控水平、沟通能力不断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跌倒事件越来越少。同时,品管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析护理工作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这一活动使得品管圈小组成员迅速成长可视护理质控的主力军和骨干,为护理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管理人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儿疼痛,我院自发运用品管圈,并组织开展了“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长达1个月的品管圈运用活动,新生儿静脉外渗发生率从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前的12.08%降至实施后的6.48%,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使得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成为决策者,充分展现自我,不仅提高了小组成员的自信心,更是激发了小组成员的改进积极性,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科学合理应用QCC,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更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沈晓琴,夏苑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06):33-35.
  [2]熊菲峰,李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 PICC 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11):77-80.
  [3]王丽,张先红,付利珍,吴序华,何莎莎,高雄,刘艳,代蓉华,申玉洁.“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11(03):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逍遥散治疗肝郁型月经不调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肝郁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逍遥散治疗的观察组,每组64人,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逍遥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痊愈的患者有16例、显效的患者23例、有效的患者有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其中5例术中转开腹,中转原因: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3例,出血1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其余成功实施LC,未出现麻醉和手术并发症,出院后随访无后遗症,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卧床时间短,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9月我院重度妊高症剖宫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连续腰麻,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循环指标及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平均动脉压、产妇心率变异率、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品与丙泊酚芬太尼联合用于无痛人流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做无痛人流的孕妇87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在静脉注射麻药前2-3分钟注射阿托品0.5mg,对照组注射麻药前静脉不用阿托品,术中根据心率再给予阿托品。结果: 实验组术中心率、血压基本稳定,对照组术中心率、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60mmHg,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阴道彩超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90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或者手术病理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做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检查。将患者的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88例,其诊断符合率为97.8%,其中孕囊型40例、包块型48例;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手术病理及保守治疗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声像图表现与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初诊符合率92.9%。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孕囊的着床部位与剖腹产瘢痕的解剖关系,及时发现切口瘢痕妊娠,对临床治疗及预防并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运用住院日志给住院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 方法: 护士运用临床路径思维,建立分娩住院日志和剖宫产住院日志,在产科对住院产妇进行有计划、规范、系统的健康宣教和护理。观察护士给住院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规范性,系统性,有效性。结果: 护士对专科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提高,同一病种的健康教育知识规范、系统、有效进行,内容体现科学性、专科性、实用性、统一性、时限性、简洁明了,产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会阴∕阴唇二维超声探测评价社区干预对中老年妇女的盆底功能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3例,对其实施为期3个月的社区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经会阴∕阴唇二维超声探测评估盆地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3个月的社区干预后,患者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地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膀胱膨出等发生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孕妇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对胎儿生长受限和妊高征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1例妊娠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孕妇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对胎儿生长受限(FGR)和妊高征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胎儿生长受限(FGR)、妊高征、FGR合并妊高征分娩的孕产妇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分别为(487.4±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治疗过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蓝光照射家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名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及各种检查化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主要有母乳性黄疸(30%)、围产因素(45.7%)、感染因素(17.1%);临床使用蓝光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统计治疗前后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