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行业的竞争情况也在逐渐加剧,资金安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与银行的对外开放和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我国不断出现的金融行业违法案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荣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国金融行业更应该注重改革方式推进的方式和方法,逐渐完善内控制度。从整个金融行业来看,银行的风险抵御和内控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加强内控机制,保证经营的稳步进行是当下商业银行所必须的。本文主要论述了银行内控制度发生风险的原因,以及防范风险的意义和对策。
关键词: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关键要素
金融企业因为具有筹集资金的能力,且资本杠杆率高,所以,在社会的资金周转中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金融行业在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方面比其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更为严重,风险也更大。同时,受到金融活动外部性特点的影响,其所涉及到的客户都处于经济的核心地位,涉及的道德因素复杂,进一步放大了外部负效应,更容易发生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是指,在企业具体的金融交易过程中,机构或企业可能产生财务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会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因为一家企业的危机可能会应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运行,还会使社会经济出现混乱,甚至引发政治危机。从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来看,金融行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现代经济的核心。虽然,近年对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进行了完善,但各类案件仍频频发生。主要集中于基层和操作风险的领域,多数为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多,包含:社会信用环境问题,社会矛盾,传统银行文化的弊端等等,当然也有银行自身管理的不完善,内控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基础制度的执行力较弱。
二、银行内控机制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银行管理效率较低,并发生违法案件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存在漏洞。从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完整,制度贯彻不彻底,运行机制失调这三个方面。而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保障了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但很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未落实,只是流于表现,未能触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需要建立在银行的控制环境之上。近年银行控制环境接连出现问题,导致新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也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
(二)法制意识淡薄
在银行正常的业务活动中容易出现操作上的风险,从而引发金融案件。目前我国很多银行的责任性不强,法律意识也比较单薄,在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处理信息时不严格,出现了资料不真实的情况,给银行的经营情况带来了风险。同时,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理解有误,认为这种制度是不信任员工,而在办理业务时忽略了内控制度。他们对于内控制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没有严格的进行执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是银行出现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内控制度与金融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应用到金融领域之中。会计操作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了到电算化操作的转变,这也使得金融方式更加的智能、高效、多样。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种科技的发展,也增加了银行所要面临的风险。银行的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软件脆弱的问题,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融风险。受到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工作的需求,导致内控制度的不安全[1]。
三、加强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意义
在我国银行制度不断改革的阶段,对于股份经营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想要实现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根本上的转变,需要以国有银行作为核心实行改造。银行是一种经营机构,只有完善内控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其健全发展,从而实现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银行内控制度的加强和完善,会增加对治理结构的控制和监督,通过对内控制度的管理,化解银行所要面临的风险。银行的内控制度对于管理者也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保障了经理、股东、董事会关系的和谐,实现了利益的平衡,使得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证,促进了银行管理层的协调。在现代法人治理的结构中,通过监控银行内控制度,可以掌握银行的信息,增加了银行监管部门所能监管到的深度和宽度,提高了法人治理的效率,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2]。
四、加強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法制经济的一种,其运行的标准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所以建立立法来形成监督制约是十分必要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此才能平稳的运行。银行的经营活动不仅需要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还需要依据法律,才能形成有效的机制,把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实现业务的法律化,内部的管理操作实行监管保障机制。银行的管理部门也要对本职部门和下属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判,确保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对于评判不合格的部门,调整负责人岗位。评判的范围应当包含职能部门以及附属机构,而评判的标准也与银行管理行为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管理制度等相关,评判内容则包含银行的经营成果和管理活动,从而进行定量的考查审核。
(二)强化责任意识
银行是为社会来提供金融服务的,它本身对社会就有一种责任存在。企业对资金的需要,银行对资金的存款,都是与生俱来的责任。除了资金问题,还包含结算功能,融资功能等。银行有责任保障社会存款的安全,而银行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经过系统的培训,来学习内控管理制度,熟悉业务的操作流程,保证在内控工作中达到要求。具体可以通过观看警示片、组织和参观等方式进行集中的学习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内控意识[3]。
(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 从银行以往的管理经验来看大多都是在出现案件之后,才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但一定出现案件事故,对银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所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风险的控制要贯穿与整个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在业务开展前要衡量可能发生風险的程度,在开展过程中,实行对风险的检测,并评估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银行需要增加对组织流程和制度的建设,对于新业务和产品的推广实现制度管理,避免制度的盲区出现。制度的设立需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范畴:1、在规划的层面上简洁明了,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和适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2、对于制度层面上进行立项、起草、评审、解释、汇编等阶段,保证管理流程的正确。3、在制度的反馈方面,完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通过对信息的传输和制度,发现并提出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制度制定者也应该实时的对制度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对于问题进行及时修正。4、在完善方面,进行定期的评审和修订制度,完善内部环境,保证先进性。5、改变对业务和员工的约束,实行管理和操作分离,程序涉及和业务操作分离,银行和客户分离。
(四)增加科技投入力度,构建金融安全屏障
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可能对银行的运营造成一定的风险,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增加对信息科技的应用,提高管理机制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增加对计算机风险的控制,对于计算机系统项目从设计、开发到调试和运行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利用信息监管系统,对于处理数据的软件进行实时的监督,确保业务数据的准确,一旦出现问题及早发现,减低案发率。在金融票据的诈骗工作中开发并研制防伪技术,把可能发生的控制风险内容加入到程序中。避免让客户使用简单密码,实行安全结算,对银行可能产生风险的管理盲点,采用内控软件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监管。把电脑作为业务的辅助手段,对于管理风险数据做到层层上报,检查。提高工作人员防范和鉴别能力,建立规避风险机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和识别。对于银行内控管理落实到实处,实现银行的健康稳定的运行。从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仍有不足,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增加科技投入力度,构建金融安全屏障,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促进银行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蔡丹丹.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29):85-86.
[2]李海辉.把握金融演进规律 加快我国创新金融模式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9(12):65-67.
[3]朱乾玺.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7):242-243.
关键词: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关键要素
金融企业因为具有筹集资金的能力,且资本杠杆率高,所以,在社会的资金周转中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金融行业在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方面比其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更为严重,风险也更大。同时,受到金融活动外部性特点的影响,其所涉及到的客户都处于经济的核心地位,涉及的道德因素复杂,进一步放大了外部负效应,更容易发生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是指,在企业具体的金融交易过程中,机构或企业可能产生财务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会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因为一家企业的危机可能会应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运行,还会使社会经济出现混乱,甚至引发政治危机。从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来看,金融行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现代经济的核心。虽然,近年对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进行了完善,但各类案件仍频频发生。主要集中于基层和操作风险的领域,多数为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多,包含:社会信用环境问题,社会矛盾,传统银行文化的弊端等等,当然也有银行自身管理的不完善,内控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基础制度的执行力较弱。
二、银行内控机制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银行管理效率较低,并发生违法案件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存在漏洞。从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完整,制度贯彻不彻底,运行机制失调这三个方面。而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保障了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但很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未落实,只是流于表现,未能触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发挥需要建立在银行的控制环境之上。近年银行控制环境接连出现问题,导致新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也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
(二)法制意识淡薄
在银行正常的业务活动中容易出现操作上的风险,从而引发金融案件。目前我国很多银行的责任性不强,法律意识也比较单薄,在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处理信息时不严格,出现了资料不真实的情况,给银行的经营情况带来了风险。同时,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理解有误,认为这种制度是不信任员工,而在办理业务时忽略了内控制度。他们对于内控制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没有严格的进行执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是银行出现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内控制度与金融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应用到金融领域之中。会计操作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了到电算化操作的转变,这也使得金融方式更加的智能、高效、多样。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种科技的发展,也增加了银行所要面临的风险。银行的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软件脆弱的问题,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融风险。受到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工作的需求,导致内控制度的不安全[1]。
三、加强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意义
在我国银行制度不断改革的阶段,对于股份经营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想要实现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根本上的转变,需要以国有银行作为核心实行改造。银行是一种经营机构,只有完善内控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其健全发展,从而实现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银行内控制度的加强和完善,会增加对治理结构的控制和监督,通过对内控制度的管理,化解银行所要面临的风险。银行的内控制度对于管理者也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保障了经理、股东、董事会关系的和谐,实现了利益的平衡,使得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证,促进了银行管理层的协调。在现代法人治理的结构中,通过监控银行内控制度,可以掌握银行的信息,增加了银行监管部门所能监管到的深度和宽度,提高了法人治理的效率,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2]。
四、加強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法制经济的一种,其运行的标准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所以建立立法来形成监督制约是十分必要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此才能平稳的运行。银行的经营活动不仅需要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还需要依据法律,才能形成有效的机制,把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实现业务的法律化,内部的管理操作实行监管保障机制。银行的管理部门也要对本职部门和下属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判,确保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对于评判不合格的部门,调整负责人岗位。评判的范围应当包含职能部门以及附属机构,而评判的标准也与银行管理行为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管理制度等相关,评判内容则包含银行的经营成果和管理活动,从而进行定量的考查审核。
(二)强化责任意识
银行是为社会来提供金融服务的,它本身对社会就有一种责任存在。企业对资金的需要,银行对资金的存款,都是与生俱来的责任。除了资金问题,还包含结算功能,融资功能等。银行有责任保障社会存款的安全,而银行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经过系统的培训,来学习内控管理制度,熟悉业务的操作流程,保证在内控工作中达到要求。具体可以通过观看警示片、组织和参观等方式进行集中的学习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内控意识[3]。
(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 从银行以往的管理经验来看大多都是在出现案件之后,才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但一定出现案件事故,对银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所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风险的控制要贯穿与整个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在业务开展前要衡量可能发生風险的程度,在开展过程中,实行对风险的检测,并评估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银行需要增加对组织流程和制度的建设,对于新业务和产品的推广实现制度管理,避免制度的盲区出现。制度的设立需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范畴:1、在规划的层面上简洁明了,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和适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2、对于制度层面上进行立项、起草、评审、解释、汇编等阶段,保证管理流程的正确。3、在制度的反馈方面,完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通过对信息的传输和制度,发现并提出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制度制定者也应该实时的对制度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对于问题进行及时修正。4、在完善方面,进行定期的评审和修订制度,完善内部环境,保证先进性。5、改变对业务和员工的约束,实行管理和操作分离,程序涉及和业务操作分离,银行和客户分离。
(四)增加科技投入力度,构建金融安全屏障
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可能对银行的运营造成一定的风险,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增加对信息科技的应用,提高管理机制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增加对计算机风险的控制,对于计算机系统项目从设计、开发到调试和运行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利用信息监管系统,对于处理数据的软件进行实时的监督,确保业务数据的准确,一旦出现问题及早发现,减低案发率。在金融票据的诈骗工作中开发并研制防伪技术,把可能发生的控制风险内容加入到程序中。避免让客户使用简单密码,实行安全结算,对银行可能产生风险的管理盲点,采用内控软件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监管。把电脑作为业务的辅助手段,对于管理风险数据做到层层上报,检查。提高工作人员防范和鉴别能力,建立规避风险机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和识别。对于银行内控管理落实到实处,实现银行的健康稳定的运行。从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仍有不足,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增加科技投入力度,构建金融安全屏障,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促进银行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蔡丹丹.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29):85-86.
[2]李海辉.把握金融演进规律 加快我国创新金融模式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9(12):65-67.
[3]朱乾玺.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7):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