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主要科目中的一项概念性学科,将生活中的各类元素融入于数学课程当中,让学生更为形象化的了解到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误区作为切入口,针对当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引言
数学作为一项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科目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工作开展也必须结合教材出发,挖掘教材当中的重要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在能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更易于他们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融入于现实生活场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误区
1.1教学目标偏离生活化
在平时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在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面投入非常多的经历。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但是学生却无法将这些知识要点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终导致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倾向降低,也脱离数学教育的本质。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出现偏差,致使本该生活化的数学要点逐渐开始偏离其本质,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1.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我们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能够发现教师在常态课程以及公开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公开课开设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个时候的数学课堂不仅氛围融洽,还能够让更多学生融入其中,而在常态课程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这一点。由此,教师如果能够让数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降低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反感度,让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1]。
1.3教学素材选择不当
许多教师在教学情境设置方面過于形式化,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问题,无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本就非常有限,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会被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所吸引,因而忘记真正所需要的学习到的知识,致使教师选择的生活化素材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2.1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
利用教学情境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的开展,结合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更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要点进行深刻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于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案例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结合数学知识要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一文参与到数知识概念的解析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印象。结合小学数学课本内容《认知人民币》进行举例说明,教师首先可以营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人民币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作用”开始,一直延伸到“人民币拥有几种面值”。教师由身边最为常见的场景结合课堂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讨论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由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
2.2依托生活经验探索数学认知
恰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而失当的教学方式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主体,调整自我教学方式,依托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探索数学文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课程《计量单位》中所涉及的重量单位克、千克、吨,教师可以带一个体重计自己称重后,随机选一个学生到讲台称体重,在学生对千克有着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提出让班上力气最大的学生尝试能够将老师抱起,让学生对教师的体重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体重(假设65千克)作为计量单位,告诉学生1吨大致有15个老师这么重,学生在最开始的体重计量方面已经初步感知到1吨的重量。依托生活中的经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索,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研究分析中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逐渐开始丰满起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3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素材是无处不在却也需要教师进行一点点的挖掘。在数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过于简单化的课程情境,借助于生活中的小常识适当拓展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和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素材进行思考。在《倍数的导入》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年龄作为教学素材,针对倍数问题进行探讨,例如:李华今年5岁,李华的爸爸今年30岁,李华的爷爷今年55岁。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探讨,分析李华的家庭成员年龄关系,最后再为学生导入“倍数”这一概念,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答中了解到的数学概念更利于学生后期的利用。年龄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项特征,教师借助这一简单的数学素材,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同时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结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许多需要学生去细细观察的数学知识,教师将其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在后期的数学知识要点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进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也帮助学生激发自我的学习热情,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过程中,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32):89-90.
[2]司敏.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03):81-82.
作者简介:
黄丽君(1992-10),女,汉,江西省九江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单位: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引言
数学作为一项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科目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工作开展也必须结合教材出发,挖掘教材当中的重要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在能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更易于他们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融入于现实生活场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误区
1.1教学目标偏离生活化
在平时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在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面投入非常多的经历。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但是学生却无法将这些知识要点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终导致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倾向降低,也脱离数学教育的本质。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出现偏差,致使本该生活化的数学要点逐渐开始偏离其本质,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1.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我们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能够发现教师在常态课程以及公开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公开课开设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个时候的数学课堂不仅氛围融洽,还能够让更多学生融入其中,而在常态课程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这一点。由此,教师如果能够让数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降低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反感度,让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1]。
1.3教学素材选择不当
许多教师在教学情境设置方面過于形式化,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问题,无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本就非常有限,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会被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所吸引,因而忘记真正所需要的学习到的知识,致使教师选择的生活化素材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2.1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
利用教学情境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的开展,结合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更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要点进行深刻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于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案例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结合数学知识要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一文参与到数知识概念的解析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印象。结合小学数学课本内容《认知人民币》进行举例说明,教师首先可以营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人民币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作用”开始,一直延伸到“人民币拥有几种面值”。教师由身边最为常见的场景结合课堂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讨论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由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
2.2依托生活经验探索数学认知
恰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而失当的教学方式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主体,调整自我教学方式,依托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探索数学文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课程《计量单位》中所涉及的重量单位克、千克、吨,教师可以带一个体重计自己称重后,随机选一个学生到讲台称体重,在学生对千克有着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提出让班上力气最大的学生尝试能够将老师抱起,让学生对教师的体重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体重(假设65千克)作为计量单位,告诉学生1吨大致有15个老师这么重,学生在最开始的体重计量方面已经初步感知到1吨的重量。依托生活中的经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索,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研究分析中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逐渐开始丰满起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3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素材是无处不在却也需要教师进行一点点的挖掘。在数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过于简单化的课程情境,借助于生活中的小常识适当拓展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和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素材进行思考。在《倍数的导入》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年龄作为教学素材,针对倍数问题进行探讨,例如:李华今年5岁,李华的爸爸今年30岁,李华的爷爷今年55岁。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探讨,分析李华的家庭成员年龄关系,最后再为学生导入“倍数”这一概念,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答中了解到的数学概念更利于学生后期的利用。年龄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项特征,教师借助这一简单的数学素材,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同时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结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许多需要学生去细细观察的数学知识,教师将其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在后期的数学知识要点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进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也帮助学生激发自我的学习热情,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过程中,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32):89-90.
[2]司敏.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03):81-82.
作者简介:
黄丽君(1992-10),女,汉,江西省九江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单位: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