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41-02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指的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在管理学生课堂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情感等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学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的组织以自主启发、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相当一部份教师的课堂管理思想理念跟不上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新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应回归到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效益,从而在新课程课堂中实施高效的课堂管理,使课堂教学得以科学地进入理想状态,进而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加强个人素质的完善提升,增强导向、调控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学识、能力、德行等方面具有的迷人的力量,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人格魅力是从诸多人格因素合理利用自己存在的条件去感化学生,从气质、才能、公德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内在魅力。教师应该处处绽放着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善良和慈爱、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对事业的忠诚、不满足的执着精神等等。使教学达到活泼、有序、高效的最高理想境界。我校在引导教师增强人格魅力、加强个人素质的完善提高方面突出以下三点,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1.分析成长经历,完善自我认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对教师课堂管理中所采取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克兰丁宁和康奈利(Clandinin and Connelly,1986)认为,“教师是把自己的成见(在个人经历中已经形成的看法)和对课堂情景的判断互相结合来构思每一个实用策略的。”卡普卡(Kaplan)认为:“从教师原先在自己家中受到的管束方式,就可以预测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课堂管理策略。”的确,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和教师的管理能力有着实质性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及时弥补自身的情商和心理的缺陷,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
2.加强学习交流,强化自我调整
我校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主要载体是“课堂管理问题式行动研究”,这一研究由学校同年级学科共同参与,突出课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提炼、分析、反思、交流和最有成效解决方案。这一研究活动既注重管理经验的总结,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教育规律的探究,又特别注重解决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教师不断地相互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管理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3.深入教学实际,激活自我超越
这是追求人格塑造的又一理想途径。“教然后知困”,从事教育实践后方深切体会到“困”,体会到其中的艰难。这个“困”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视野、胸怀、教学能力等教师整体素质的方方面面。要“脱困”,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就须努力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应贯穿于教师人格塑造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具体的阶段奋斗目标,不断“更上一层楼”,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策略。学生是个“变数”,有针对性地教,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潜能,就能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树立健康的课堂管理思想,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我们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提高课堂管理效益,才能使课堂管理有序、高效,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教师从思想上首先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独立而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其核心就是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去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反思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科学的课堂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始终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如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恰当反馈与赞扬等等,因势利导将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课堂规范。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此环节的课堂管理中,教师的合适作用体现在应诱导学生开展“三维目标的形成”自评互判。自评互判可以采用书面交流和当堂交流的形式。自评互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优点、鼓起信心、相互学习、共同前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就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满足兴趣、情感的心理需要
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中我们应从学生学习经验、学习兴趣、学生感情三方面为出发点来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促成管理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1、了解学习经验,指明学习途径。对学生学习经验的管理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即学生已有的知能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等,这样,我们才能有条件管理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引领学生自觉调动自身的学习经验,积极、灵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在管理课堂的最初阶段可以有针对性的明示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发展方向,清楚课堂上教师要引领自己学习什么,要改进什么,要深化什么。理清了这些,并不断地加以培养和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常规要求,就更有可能羸得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管理就会显得很轻松。
2、调动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管理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经验管理的基础之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要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聚集到学科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学中注重书本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具体感性与抽象理性统一、注重认识过程与提炼结论相结合;以开放生成为本位——课堂教学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进而使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在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与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中把学生的兴趣聚集在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上。
3、掌握层次动态,注重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只有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进行管理:首先,要运用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以尊重为前提,因势利导,做好转化工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分层教学,创设积极情境,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在成功中体验喜悦,在挫折中追求超越;再次,要以情感为动力,以舆论为导向,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向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情感氛围中激扬奋进、全力以赴地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提应该是提升新课程课堂管理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推进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健康的管理思想,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心理要求、激活情感动态出发,完善和改革课堂教学,以科学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的管理和调控,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秩序的理想状态。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指的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在管理学生课堂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情感等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学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的组织以自主启发、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相当一部份教师的课堂管理思想理念跟不上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新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应回归到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效益,从而在新课程课堂中实施高效的课堂管理,使课堂教学得以科学地进入理想状态,进而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加强个人素质的完善提升,增强导向、调控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学识、能力、德行等方面具有的迷人的力量,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人格魅力是从诸多人格因素合理利用自己存在的条件去感化学生,从气质、才能、公德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内在魅力。教师应该处处绽放着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善良和慈爱、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对事业的忠诚、不满足的执着精神等等。使教学达到活泼、有序、高效的最高理想境界。我校在引导教师增强人格魅力、加强个人素质的完善提高方面突出以下三点,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1.分析成长经历,完善自我认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对教师课堂管理中所采取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克兰丁宁和康奈利(Clandinin and Connelly,1986)认为,“教师是把自己的成见(在个人经历中已经形成的看法)和对课堂情景的判断互相结合来构思每一个实用策略的。”卡普卡(Kaplan)认为:“从教师原先在自己家中受到的管束方式,就可以预测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课堂管理策略。”的确,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和教师的管理能力有着实质性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及时弥补自身的情商和心理的缺陷,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
2.加强学习交流,强化自我调整
我校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主要载体是“课堂管理问题式行动研究”,这一研究由学校同年级学科共同参与,突出课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提炼、分析、反思、交流和最有成效解决方案。这一研究活动既注重管理经验的总结,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教育规律的探究,又特别注重解决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教师不断地相互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管理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3.深入教学实际,激活自我超越
这是追求人格塑造的又一理想途径。“教然后知困”,从事教育实践后方深切体会到“困”,体会到其中的艰难。这个“困”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视野、胸怀、教学能力等教师整体素质的方方面面。要“脱困”,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就须努力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应贯穿于教师人格塑造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具体的阶段奋斗目标,不断“更上一层楼”,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策略。学生是个“变数”,有针对性地教,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潜能,就能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树立健康的课堂管理思想,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我们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提高课堂管理效益,才能使课堂管理有序、高效,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教师从思想上首先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独立而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其核心就是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去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反思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科学的课堂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始终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如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恰当反馈与赞扬等等,因势利导将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课堂规范。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此环节的课堂管理中,教师的合适作用体现在应诱导学生开展“三维目标的形成”自评互判。自评互判可以采用书面交流和当堂交流的形式。自评互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优点、鼓起信心、相互学习、共同前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就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满足兴趣、情感的心理需要
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中我们应从学生学习经验、学习兴趣、学生感情三方面为出发点来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促成管理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1、了解学习经验,指明学习途径。对学生学习经验的管理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即学生已有的知能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等,这样,我们才能有条件管理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引领学生自觉调动自身的学习经验,积极、灵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在管理课堂的最初阶段可以有针对性的明示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发展方向,清楚课堂上教师要引领自己学习什么,要改进什么,要深化什么。理清了这些,并不断地加以培养和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常规要求,就更有可能羸得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管理就会显得很轻松。
2、调动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管理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经验管理的基础之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要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聚集到学科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学中注重书本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具体感性与抽象理性统一、注重认识过程与提炼结论相结合;以开放生成为本位——课堂教学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进而使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在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与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中把学生的兴趣聚集在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上。
3、掌握层次动态,注重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只有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进行管理:首先,要运用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以尊重为前提,因势利导,做好转化工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分层教学,创设积极情境,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在成功中体验喜悦,在挫折中追求超越;再次,要以情感为动力,以舆论为导向,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向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情感氛围中激扬奋进、全力以赴地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提应该是提升新课程课堂管理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推进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健康的管理思想,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心理要求、激活情感动态出发,完善和改革课堂教学,以科学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的管理和调控,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秩序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