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传真]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69岁的农村老太柴小女为救4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了十里八乡,感动了万千网友。众多网友称她为“最美奶奶”。
8月12日下午4时左右,12岁的程浩杰陪着奶奶柴小女到湍河边洗衣服。不远处是4个本村的学生——褚玉田、褚贝贝在河堤旁刷洗编织袋,庞彦召、闫圆圆在河里嬉戏打闹。衣服很快洗完了,就在程浩杰和奶奶拿着洗完的衣服往河岸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救命啊”,一个小孩滑入深水中,其他3个小孩想去拉她,也相继滑入水中。柴小女迅速扔下手中衣服跑去救人。在程浩杰的帮助下,庞彦召很快被救了上来。柴小女让程浩杰回村喊人,随后将褚玉田、褚贝贝也先后救上了岸,此时柴小女已经筋疲力尽。当得知闫圆圆还没上来时,她又返身往深水中游去。程浩杰喊来大人时,水面上已经没了柴小女和闫圆圆的踪影。当村民从深水中找到柴小女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40多分钟后,闫圆圆也被打捞上岸。现场目击者说,当老人和遇难的孩子被捞上来时,很多村民都哭了。
老人出殡那天,数千父老乡亲自发前来为她送行。
[深度评论]
生命中的感动,也许不需要言语,那无声的感动更让人刻骨铭心。柴老太就是这样的人,平凡的人,伟大的心,不惊人的举动,却为伟大的壮举。它是生与死的抉择,是卑微与高尚的分水岭,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她用生命书写了奇迹。她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伟大的母爱,同时又超越了母爱。其实,面对落入河水中的孩子,老人即便不去施救,也可能不会有人责怪她,毕竟她年龄大了。其实,4个人落水,老人救出一个,社会也会给她褒奖。每救出一个,她都可以上岸喘口气。当救出第3个孩子时,她筋疲力尽,完全可以上岸了,因为她这时已经没有能力救人了。但是,这些可能都没有发生。发生的是她与时间赛跑,来不及喘口气,一次又一次扎入深水中去救人。面对人生的多项选择,柴小女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临危救人,以命换命。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落水者,而把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她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从平凡向伟大的转折,从平民向英雄的嬗变。
[运用方向]
(1)感动真好 (2)平凡与伟大 (3)生与死 (4)选择 (5)大爱无疆
李艳萍22年收养80多个孤残儿童,被誉为“爱心妈妈”
[素材传真]
在山西省孝义市瑶圃村有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农家院落,这里是49岁的李艳萍和她所收养13名孤残子女的家。这些孩子大多是智障儿和畸形儿,吃喝拉撒睡全要靠李艳萍一个人照料。22年来,李艳萍先后收养了80多名这样的孤残儿童。“孩儿们都是命了,猫猫狗狗还都有一条命,更不要说是孩子们了,感觉他们可怜,我说就把他们养起来吧,一直就养着!”李艳萍说。由于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李艳萍独自拉扯这么多孤残儿童越来越步履维艰,20多年来就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理解和支持她,但是李艳萍却从来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毅然一个人撑起整个“家”。7年前丈夫的去世对李艳萍是个巨大的打击,因为家庭一下失去了顶梁柱,她从此不得不一个人把孩子们的生活扛在肩上。由于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李艳萍和孩子们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尽管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一定补助,社会上偶尔也有好心人捐助,但一家人的生活仍然过得相当清苦。14口人住在两间破旧的平房里,四个孩子睡一张土炕,一个月只买20块钱的肉,一家人吃得最多的菜是卷心菜。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李艳萍每次听到孩子们围着自己喊“妈妈”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会一扫而光,感到无比欣慰。
[深度评论]
22年收养80多个孤残儿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李艳萍却做到了,这靠的是什么?这靠的是爱心,这靠的是对善行的坚持。李艳萍以自己孱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以自己质朴的爱构筑着美丽的精神世界。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心妈妈”李艳萍正是用行动诠释了这样的中华美德。她以宽广的仁爱之心和朴素情感,默默奉献社会,不求索取、不图回报。她的家境并不好,但她舍小家,为大家,以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在助人之中寻找快乐。她用爱传递着温暖,把无私的母爱送到了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品尝着人生的快乐与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各种观念的冲击,特别是对仁爱之心的冲击,是明显而让人遗憾的。很多人因为名利而忽略了爱的伟大意义,也有很多人只爱亲人或者仅爱自己,视大爱、仁爱、兼爱等传统思想为累赘。当人们发现社会越来越功利的时候,开始有了某种对大爱、仁爱、兼爱的渴望与需求。感谢李艳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生活中不乏大爱的闪光。
[运用方向]
(1)爱,是不会忘记的 (2)质朴而闪光的精神 (3)责任与道德 (4)社会需要热心肠 (5)苦与乐
93岁老人周泽骅劝阻跳骚者蹿红网络
[素材传真]
2011年8月23日,上海一个老式居民区里,一位女孩坐在152号楼5楼的窗台外,双脚在空中晃荡着。“有人跳楼”的消息迅速传开,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下午3点钟左右,现场的围观者已近两百人。围观者中,有人抱着肩膀、面带笑容地围观,有人大喊“你爽快点,要跳赶快跳”,甚至有人为“跳或不跳”立下赌约。只有93岁的周泽骅,挥动着苍老的手臂,用尽力气发出一点嘶哑微弱的声音:“不要跳,不要跳!”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两万多次,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则已过百万。有人看到这位93岁老人“身后尽是嬉笑的脸,等待别人鲜血换取瞬间刺激的看客”。也有一个北京女孩想起自己曾在公司大楼见到的跳楼场景:“(人们)在底下笑着等她跳,还有人起哄催促快跳。当女孩被救下后,散去的人群意犹未尽,骂声一片,极度失望。”
[深度评论]
也许,周泽骅老人远没有那些看客“见多识广”,他只会颤巍巍地叫:“不要跳,不要跳,有什么事情回家和妈妈讲讲,就都解决了。”这甚至还在围观人群中引起一阵哄笑。但这位耄耋老人以他的举动,告诉了世人,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本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的身上,真善美甚至起码的伦理道德都严重缺乏。周泽骅老人的行为告诉人们,人间确有真情在,高尚与渺小、爱心与冷漠,绝对是有天壤之别的。每个人都要将道德感、同情心放到重要的位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守护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因此,提高幸福指数,仅仅依靠物质的满足是不行的,而是要多提升道德境界,多提高心理柔软度,多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事好事。这样才会知足常乐,恬淡自在。这种安详、安然和安静,不正是人生的重要目标吗?这是周泽骅老人带给我们最有意义的思考。生活中确实有等待别人鲜血换取瞬间刺激的看客,但更有93岁老人历经沧桑的博大善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做一个善美的人”努力起步,社会冷漠就能得到消除,道德的温暖自然就会惠及更多的人,社会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运用方向]
(1)敬畏生命 (2)同情与冷漠 (3)高尚与渺小 (4)构建精神家园 (5)呼唤公德
13岁少年因学习成绩被父亲殴打致死
[素材传真]
路文让是西安灞桥区洪庆街道办路家湾村人。今年夏天,水果普遍涨价,他和妻子周春玲搞点水果零售,生意比往年明显好些,这个43岁的男人甚至在心里盘算,等儿子小华(化名)报完名回家,他要心平气和地和开学后上初二的儿子说说这学期的要求。8月31日上午,母亲带着小华去学校报到,班主任将几名学生和家长留下来谈话。回家后,母亲把小华在学校不乖的情况给路文让说了一下,夫妇俩就共同给小华做思想工作,想让他以后好好学习,不要再沉迷于游戏。没想到两句话没说到一块就发生了口角,继而发生了打斗。本来教育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好,没想到孩子正处于逆反期,父子交流中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父亲动了手,儿子就拿砖块在他头上拍了一下,这才越打越厉害……路文让是从上午9时左右开始打,打完后快到中午12时,他看孩子伤情可能严重,还跑到村里去找村医,因为当时医生没在家,他返回家就拨打了120。据路文让说,他最后一眼看到孩子神志还清醒,以为孩子的伤情不会危及生命。在儿子被120送到唐都医院后,路文让没想到儿子竟然离开了人世。
[深度评论]
在这起人间惨剧背后,却是一个迭遭挫折、生活困顿,把未来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的男人改变命运的失败努力。“只要学习好,啥苦我都能吃”,在爱的名义下,这个失败的父亲却毁掉了自己最爱的东西。人们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亲对孩子宽大、厚重而严肃的爱,但如果这种爱超越了限度,则变成了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使爱变成了恨,甚至变成了罪过。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天下的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切勿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快乐乃至生命,不要将如山的父爱母爱变成终生遗憾,不要让不该发生的悲剧再次上演。心理学家认为,打骂一定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而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在孩子犯错时,就事论事地给他们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与孩子平等对话非常重要。“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应该适当把握教育的“度”,因为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运用方向]
(1)家庭教育 (2)爱与恨 (3)严与宽 (4)父爱如山 (5)合适的方式
留学生回国割肝救母
[素材传真]
22岁的彭斯高中时曾就读广州执信中学,因为成绩优秀,高三时到美国学校交流一年。2008年考入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修读会计专业。今年,彭斯54岁的母亲陈雪梅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等待了两个月,却因器官供源紧缺,命悬一线。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彭斯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因母亲坚决不要自己儿子的肝源,他瞒着母亲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60%的肝脏,移植入母亲的体内,挽回了母亲的生命。手术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送给了彭斯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彭斯,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记者浏览网络论坛和微博发现,“割肝救母”的事迹,在这段时间内,感动了各个年龄层的网友。
[深度评论]
百善孝为先,彭斯捐肝救母弘扬了感恩反哺的孝心,纠正了对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比较自私的偏见。的确,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美德却渐行渐远,尤其是在受几代人宠溺的青年人中,很多人考虑的是得到而并非付出。彭斯的言行为此树立了一个榜样,对促进80后、90后反思自己与长辈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动力。这位80后小伙的反哺孝心感天动地,让人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希望。也许在这样一个“拼爹”的时代,有太多的官二代、富二代的丑行劣迹刺痛了公众的眼睛,一次次触碰着道德底线。自私、狭隘、贪婪、冷漠,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普遍的“啃老族”现象使80后被定义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一代,看不到他们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和孝道。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终日沉溺网络游戏、赖着父母不断乳的子女,“孝子”的意义已经完全颠倒。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那份对家庭的责任心,没有那份对家人无私的爱,彭斯是很难做出这样的牺牲。有多少人愿意从自己健康的肌体上割下60%的肝脏?但彭斯做到了。
[运用方向]
(1)孝心无价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榜样的力量 (4)担当责任 (5)爱的哲学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
[素材传真]
2011年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当天下午,湖南省农科院举行发布会,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经专家组验收,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据了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袁隆平估计,要是全世界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产量就能增加1.5亿吨,也就能多养活4~5亿人口。水稻单产的提高,也将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农民的收入也有望提高。
[深度评论]
袁隆平以自己的信念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他创造的神奇,让人备受鼓舞。他堪称当代的“神农氏”!回想当年“放卫星”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虽然是狂热得要抓着头发离开地球,却承载着多少人吃饱肚皮进入共产主义的梦想。然而,那终将是一场梦。如今,我们进入了实实在在的超级稻时代,袁隆平不仅有力地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纪之问”,而且还把超级稻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实现亩产900公斤,不只是让全国人民惊喜一回,它意味每年增产的粮食总量将超过200亿公斤,按人年平均占有粮食总量400公斤计算,将能多养活5000万人。毫不谦虚地说,这是中国人对“地球村”沉甸甸的贡献。我们应当感谢袁隆平,我们更要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运用方向]
(1)信念信仰 (2)梦想与现实 (3)超越自我 (4)创造奇迹 (5)付出与收获
(编辑 文 墨)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69岁的农村老太柴小女为救4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了十里八乡,感动了万千网友。众多网友称她为“最美奶奶”。
8月12日下午4时左右,12岁的程浩杰陪着奶奶柴小女到湍河边洗衣服。不远处是4个本村的学生——褚玉田、褚贝贝在河堤旁刷洗编织袋,庞彦召、闫圆圆在河里嬉戏打闹。衣服很快洗完了,就在程浩杰和奶奶拿着洗完的衣服往河岸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救命啊”,一个小孩滑入深水中,其他3个小孩想去拉她,也相继滑入水中。柴小女迅速扔下手中衣服跑去救人。在程浩杰的帮助下,庞彦召很快被救了上来。柴小女让程浩杰回村喊人,随后将褚玉田、褚贝贝也先后救上了岸,此时柴小女已经筋疲力尽。当得知闫圆圆还没上来时,她又返身往深水中游去。程浩杰喊来大人时,水面上已经没了柴小女和闫圆圆的踪影。当村民从深水中找到柴小女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40多分钟后,闫圆圆也被打捞上岸。现场目击者说,当老人和遇难的孩子被捞上来时,很多村民都哭了。
老人出殡那天,数千父老乡亲自发前来为她送行。
[深度评论]
生命中的感动,也许不需要言语,那无声的感动更让人刻骨铭心。柴老太就是这样的人,平凡的人,伟大的心,不惊人的举动,却为伟大的壮举。它是生与死的抉择,是卑微与高尚的分水岭,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她用生命书写了奇迹。她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伟大的母爱,同时又超越了母爱。其实,面对落入河水中的孩子,老人即便不去施救,也可能不会有人责怪她,毕竟她年龄大了。其实,4个人落水,老人救出一个,社会也会给她褒奖。每救出一个,她都可以上岸喘口气。当救出第3个孩子时,她筋疲力尽,完全可以上岸了,因为她这时已经没有能力救人了。但是,这些可能都没有发生。发生的是她与时间赛跑,来不及喘口气,一次又一次扎入深水中去救人。面对人生的多项选择,柴小女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临危救人,以命换命。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落水者,而把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她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从平凡向伟大的转折,从平民向英雄的嬗变。
[运用方向]
(1)感动真好 (2)平凡与伟大 (3)生与死 (4)选择 (5)大爱无疆
李艳萍22年收养80多个孤残儿童,被誉为“爱心妈妈”
[素材传真]
在山西省孝义市瑶圃村有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农家院落,这里是49岁的李艳萍和她所收养13名孤残子女的家。这些孩子大多是智障儿和畸形儿,吃喝拉撒睡全要靠李艳萍一个人照料。22年来,李艳萍先后收养了80多名这样的孤残儿童。“孩儿们都是命了,猫猫狗狗还都有一条命,更不要说是孩子们了,感觉他们可怜,我说就把他们养起来吧,一直就养着!”李艳萍说。由于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李艳萍独自拉扯这么多孤残儿童越来越步履维艰,20多年来就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理解和支持她,但是李艳萍却从来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毅然一个人撑起整个“家”。7年前丈夫的去世对李艳萍是个巨大的打击,因为家庭一下失去了顶梁柱,她从此不得不一个人把孩子们的生活扛在肩上。由于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李艳萍和孩子们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尽管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一定补助,社会上偶尔也有好心人捐助,但一家人的生活仍然过得相当清苦。14口人住在两间破旧的平房里,四个孩子睡一张土炕,一个月只买20块钱的肉,一家人吃得最多的菜是卷心菜。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李艳萍每次听到孩子们围着自己喊“妈妈”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会一扫而光,感到无比欣慰。
[深度评论]
22年收养80多个孤残儿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李艳萍却做到了,这靠的是什么?这靠的是爱心,这靠的是对善行的坚持。李艳萍以自己孱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以自己质朴的爱构筑着美丽的精神世界。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心妈妈”李艳萍正是用行动诠释了这样的中华美德。她以宽广的仁爱之心和朴素情感,默默奉献社会,不求索取、不图回报。她的家境并不好,但她舍小家,为大家,以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在助人之中寻找快乐。她用爱传递着温暖,把无私的母爱送到了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品尝着人生的快乐与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各种观念的冲击,特别是对仁爱之心的冲击,是明显而让人遗憾的。很多人因为名利而忽略了爱的伟大意义,也有很多人只爱亲人或者仅爱自己,视大爱、仁爱、兼爱等传统思想为累赘。当人们发现社会越来越功利的时候,开始有了某种对大爱、仁爱、兼爱的渴望与需求。感谢李艳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生活中不乏大爱的闪光。
[运用方向]
(1)爱,是不会忘记的 (2)质朴而闪光的精神 (3)责任与道德 (4)社会需要热心肠 (5)苦与乐
93岁老人周泽骅劝阻跳骚者蹿红网络
[素材传真]
2011年8月23日,上海一个老式居民区里,一位女孩坐在152号楼5楼的窗台外,双脚在空中晃荡着。“有人跳楼”的消息迅速传开,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下午3点钟左右,现场的围观者已近两百人。围观者中,有人抱着肩膀、面带笑容地围观,有人大喊“你爽快点,要跳赶快跳”,甚至有人为“跳或不跳”立下赌约。只有93岁的周泽骅,挥动着苍老的手臂,用尽力气发出一点嘶哑微弱的声音:“不要跳,不要跳!”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两万多次,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则已过百万。有人看到这位93岁老人“身后尽是嬉笑的脸,等待别人鲜血换取瞬间刺激的看客”。也有一个北京女孩想起自己曾在公司大楼见到的跳楼场景:“(人们)在底下笑着等她跳,还有人起哄催促快跳。当女孩被救下后,散去的人群意犹未尽,骂声一片,极度失望。”
[深度评论]
也许,周泽骅老人远没有那些看客“见多识广”,他只会颤巍巍地叫:“不要跳,不要跳,有什么事情回家和妈妈讲讲,就都解决了。”这甚至还在围观人群中引起一阵哄笑。但这位耄耋老人以他的举动,告诉了世人,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本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的身上,真善美甚至起码的伦理道德都严重缺乏。周泽骅老人的行为告诉人们,人间确有真情在,高尚与渺小、爱心与冷漠,绝对是有天壤之别的。每个人都要将道德感、同情心放到重要的位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守护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因此,提高幸福指数,仅仅依靠物质的满足是不行的,而是要多提升道德境界,多提高心理柔软度,多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事好事。这样才会知足常乐,恬淡自在。这种安详、安然和安静,不正是人生的重要目标吗?这是周泽骅老人带给我们最有意义的思考。生活中确实有等待别人鲜血换取瞬间刺激的看客,但更有93岁老人历经沧桑的博大善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做一个善美的人”努力起步,社会冷漠就能得到消除,道德的温暖自然就会惠及更多的人,社会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运用方向]
(1)敬畏生命 (2)同情与冷漠 (3)高尚与渺小 (4)构建精神家园 (5)呼唤公德
13岁少年因学习成绩被父亲殴打致死
[素材传真]
路文让是西安灞桥区洪庆街道办路家湾村人。今年夏天,水果普遍涨价,他和妻子周春玲搞点水果零售,生意比往年明显好些,这个43岁的男人甚至在心里盘算,等儿子小华(化名)报完名回家,他要心平气和地和开学后上初二的儿子说说这学期的要求。8月31日上午,母亲带着小华去学校报到,班主任将几名学生和家长留下来谈话。回家后,母亲把小华在学校不乖的情况给路文让说了一下,夫妇俩就共同给小华做思想工作,想让他以后好好学习,不要再沉迷于游戏。没想到两句话没说到一块就发生了口角,继而发生了打斗。本来教育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好,没想到孩子正处于逆反期,父子交流中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父亲动了手,儿子就拿砖块在他头上拍了一下,这才越打越厉害……路文让是从上午9时左右开始打,打完后快到中午12时,他看孩子伤情可能严重,还跑到村里去找村医,因为当时医生没在家,他返回家就拨打了120。据路文让说,他最后一眼看到孩子神志还清醒,以为孩子的伤情不会危及生命。在儿子被120送到唐都医院后,路文让没想到儿子竟然离开了人世。
[深度评论]
在这起人间惨剧背后,却是一个迭遭挫折、生活困顿,把未来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的男人改变命运的失败努力。“只要学习好,啥苦我都能吃”,在爱的名义下,这个失败的父亲却毁掉了自己最爱的东西。人们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亲对孩子宽大、厚重而严肃的爱,但如果这种爱超越了限度,则变成了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使爱变成了恨,甚至变成了罪过。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天下的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切勿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快乐乃至生命,不要将如山的父爱母爱变成终生遗憾,不要让不该发生的悲剧再次上演。心理学家认为,打骂一定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而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在孩子犯错时,就事论事地给他们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与孩子平等对话非常重要。“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应该适当把握教育的“度”,因为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运用方向]
(1)家庭教育 (2)爱与恨 (3)严与宽 (4)父爱如山 (5)合适的方式
留学生回国割肝救母
[素材传真]
22岁的彭斯高中时曾就读广州执信中学,因为成绩优秀,高三时到美国学校交流一年。2008年考入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修读会计专业。今年,彭斯54岁的母亲陈雪梅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等待了两个月,却因器官供源紧缺,命悬一线。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彭斯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因母亲坚决不要自己儿子的肝源,他瞒着母亲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60%的肝脏,移植入母亲的体内,挽回了母亲的生命。手术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送给了彭斯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彭斯,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记者浏览网络论坛和微博发现,“割肝救母”的事迹,在这段时间内,感动了各个年龄层的网友。
[深度评论]
百善孝为先,彭斯捐肝救母弘扬了感恩反哺的孝心,纠正了对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比较自私的偏见。的确,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美德却渐行渐远,尤其是在受几代人宠溺的青年人中,很多人考虑的是得到而并非付出。彭斯的言行为此树立了一个榜样,对促进80后、90后反思自己与长辈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动力。这位80后小伙的反哺孝心感天动地,让人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希望。也许在这样一个“拼爹”的时代,有太多的官二代、富二代的丑行劣迹刺痛了公众的眼睛,一次次触碰着道德底线。自私、狭隘、贪婪、冷漠,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普遍的“啃老族”现象使80后被定义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一代,看不到他们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和孝道。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终日沉溺网络游戏、赖着父母不断乳的子女,“孝子”的意义已经完全颠倒。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那份对家庭的责任心,没有那份对家人无私的爱,彭斯是很难做出这样的牺牲。有多少人愿意从自己健康的肌体上割下60%的肝脏?但彭斯做到了。
[运用方向]
(1)孝心无价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榜样的力量 (4)担当责任 (5)爱的哲学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
[素材传真]
2011年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当天下午,湖南省农科院举行发布会,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经专家组验收,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据了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袁隆平估计,要是全世界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产量就能增加1.5亿吨,也就能多养活4~5亿人口。水稻单产的提高,也将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农民的收入也有望提高。
[深度评论]
袁隆平以自己的信念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他创造的神奇,让人备受鼓舞。他堪称当代的“神农氏”!回想当年“放卫星”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虽然是狂热得要抓着头发离开地球,却承载着多少人吃饱肚皮进入共产主义的梦想。然而,那终将是一场梦。如今,我们进入了实实在在的超级稻时代,袁隆平不仅有力地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纪之问”,而且还把超级稻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实现亩产900公斤,不只是让全国人民惊喜一回,它意味每年增产的粮食总量将超过200亿公斤,按人年平均占有粮食总量400公斤计算,将能多养活5000万人。毫不谦虚地说,这是中国人对“地球村”沉甸甸的贡献。我们应当感谢袁隆平,我们更要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运用方向]
(1)信念信仰 (2)梦想与现实 (3)超越自我 (4)创造奇迹 (5)付出与收获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