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的推动。聊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但在各种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很多的本土文化濒临失传,民间艺人不断减少,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优秀传统艺术项目失传。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现状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好“地方音乐文化”校本课程,让课程传承经典,让经典永流传!
关键词:地方音乐;校本课程;传承;发扬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展示各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地方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外游子那一缕乡愁的寄托。但在各种现代音乐元素的冲击下,很多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都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更好地传承地方音乐文化,让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可以开发以“地方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学习地方文化,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在孩子们心中深深种下了“家乡”的种子。
一、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的现状
(一)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的形成
聊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理位置优越,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文化融合度高。几千年来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劳动人民,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起源于聊城本土的音乐文化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民间音乐、舞蹈还包括民间戏曲和曲艺,这些地方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聊城历史悠久,本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但在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冲击下,很多的本土文化濒临失传,民间艺人不断减少,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优秀传统艺术项目失传。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但是就像东昌弦子戏的传承人64岁的李公运老人说的那样“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种戏,既难学,又不是财路”,所以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任重而道远啊!
(二)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的形式
聊城本土音乐文化在发展中既有继承,也有摒弃。各地区的传统音乐在流传中有很大的缺失,现存比较有名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民间舞蹈。舞蹈是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劳动中各地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像运河秧歌、道口铺龙头凤尾花竿舞、道口铺的竹马舞、冠县柳林的降狮舞、还有东阿黄河大秧歌、高唐落子舞、莘县温庄火狮子等在当时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其中保存比较好的黄河大秧歌和高唐落子舞,现在有的地方逢年过节还会演出。
第二类是器乐演奏。有很多器乐演奏形式在当时也很有名,其中以道口铺唢呐吹奏艺术、临清的田庄吹腔等最有代表性。这些吹奏艺术在当时主要用于当地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日的演出,现在部分仍在沿用。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曲艺在当时也是风靡一时。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临清八角鼓了,八角鼓以运河为载体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流传至今,以说唱为主,辅以表情动作,因为伴奏乐器主要是以八角鼓为主,所以俗称八角鼓。
二、“土文化”+“新课程”让“传统”变“流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任何文化的进步都离不开前人文化的积累,音乐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学习传承这些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才能让我们聊城的地方音乐重新焕发昔日光彩呢?结合自身的学习及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要让传统音乐文化进课堂,通过采用“土文化”+“新课程”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变得“流行”起来。
(一)多措并举,盘活“校本课程”
“校本課程”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自身条件创设的的课程,但现在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只是在“编教材”,而在编教材时,还煞费周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素材,来充实我们的的校本课程,并很好的让孩子们学以致用,传承好我们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二)收集传统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到欣赏课程
当今这个时代,电视、手机上的各种自媒体到处充斥着现代音乐及西方音乐,传统的东西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自己的“宝贝”在孩子们眼中却成了“新事物”。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这个传道受业解惑的桥梁,还要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这些“宝贝”。
(三)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素材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可以去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去民俗博物馆、文化馆等部门考察、学习、并向老艺人请教,充分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素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些资源,让孩子们去询问他们的爷爷奶奶或是家乡的老人,看看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用“采风”的方式让孩子们去亲近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做好传承,这样既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增进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四)做好遴选,择优择易而学
传承最终还是要有人学,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可能每样都要孩子们学习,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做好遴选工作,此外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本地的地方特色加以学习,有条件的如果能请到老艺人到校授课那是最好。其次就是学习的内容上老师要做好遴选工作,因为我们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地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作品供孩子们学习。演出方式上老师尽量还是选择易于操作的方式,这样也有助于扩大受益面。总之教师在遴选时要做到择优、择易学习。
(五)新老结合,传统焕发“青春”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的推动。学传统不单单是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其继续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一些历史题材,我们大可以用这种老的“曲牌”填入新时代富有现代感的新词,使其更接近生活,相信孩子们肯定会更加的喜欢,这样既传承了经典,也让传统音乐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
三、学习、传承聊城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任何文化如果离开了前人的文化积淀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音乐更是如此。让我们依托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有效开展好“地方音乐文化”课程,让课程传承经典,让课程传承文化和文明。相信只要让我们的孩子们不断学习并传承这些经典的地方音乐文化,我们聊城的音乐文化一定能得以更长足更健康的发展,也能更好地留住我们心底深处的那一缕乡愁。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
刘正国 《关于聊城本土音乐文化的调查总结》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7期
关键词:地方音乐;校本课程;传承;发扬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展示各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地方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外游子那一缕乡愁的寄托。但在各种现代音乐元素的冲击下,很多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都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更好地传承地方音乐文化,让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可以开发以“地方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学习地方文化,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在孩子们心中深深种下了“家乡”的种子。
一、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的现状
(一)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的形成
聊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理位置优越,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文化融合度高。几千年来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劳动人民,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起源于聊城本土的音乐文化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民间音乐、舞蹈还包括民间戏曲和曲艺,这些地方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聊城历史悠久,本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但在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冲击下,很多的本土文化濒临失传,民间艺人不断减少,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优秀传统艺术项目失传。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但是就像东昌弦子戏的传承人64岁的李公运老人说的那样“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种戏,既难学,又不是财路”,所以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任重而道远啊!
(二)聊城地方音乐文化的形式
聊城本土音乐文化在发展中既有继承,也有摒弃。各地区的传统音乐在流传中有很大的缺失,现存比较有名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民间舞蹈。舞蹈是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劳动中各地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像运河秧歌、道口铺龙头凤尾花竿舞、道口铺的竹马舞、冠县柳林的降狮舞、还有东阿黄河大秧歌、高唐落子舞、莘县温庄火狮子等在当时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其中保存比较好的黄河大秧歌和高唐落子舞,现在有的地方逢年过节还会演出。
第二类是器乐演奏。有很多器乐演奏形式在当时也很有名,其中以道口铺唢呐吹奏艺术、临清的田庄吹腔等最有代表性。这些吹奏艺术在当时主要用于当地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日的演出,现在部分仍在沿用。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曲艺在当时也是风靡一时。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临清八角鼓了,八角鼓以运河为载体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流传至今,以说唱为主,辅以表情动作,因为伴奏乐器主要是以八角鼓为主,所以俗称八角鼓。
二、“土文化”+“新课程”让“传统”变“流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任何文化的进步都离不开前人文化的积累,音乐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学习传承这些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才能让我们聊城的地方音乐重新焕发昔日光彩呢?结合自身的学习及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要让传统音乐文化进课堂,通过采用“土文化”+“新课程”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变得“流行”起来。
(一)多措并举,盘活“校本课程”
“校本課程”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自身条件创设的的课程,但现在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只是在“编教材”,而在编教材时,还煞费周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素材,来充实我们的的校本课程,并很好的让孩子们学以致用,传承好我们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二)收集传统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到欣赏课程
当今这个时代,电视、手机上的各种自媒体到处充斥着现代音乐及西方音乐,传统的东西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自己的“宝贝”在孩子们眼中却成了“新事物”。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这个传道受业解惑的桥梁,还要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这些“宝贝”。
(三)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素材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可以去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去民俗博物馆、文化馆等部门考察、学习、并向老艺人请教,充分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素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些资源,让孩子们去询问他们的爷爷奶奶或是家乡的老人,看看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用“采风”的方式让孩子们去亲近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做好传承,这样既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增进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四)做好遴选,择优择易而学
传承最终还是要有人学,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可能每样都要孩子们学习,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做好遴选工作,此外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本地的地方特色加以学习,有条件的如果能请到老艺人到校授课那是最好。其次就是学习的内容上老师要做好遴选工作,因为我们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地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作品供孩子们学习。演出方式上老师尽量还是选择易于操作的方式,这样也有助于扩大受益面。总之教师在遴选时要做到择优、择易学习。
(五)新老结合,传统焕发“青春”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的推动。学传统不单单是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其继续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一些历史题材,我们大可以用这种老的“曲牌”填入新时代富有现代感的新词,使其更接近生活,相信孩子们肯定会更加的喜欢,这样既传承了经典,也让传统音乐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
三、学习、传承聊城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任何文化如果离开了前人的文化积淀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音乐更是如此。让我们依托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有效开展好“地方音乐文化”课程,让课程传承经典,让课程传承文化和文明。相信只要让我们的孩子们不断学习并传承这些经典的地方音乐文化,我们聊城的音乐文化一定能得以更长足更健康的发展,也能更好地留住我们心底深处的那一缕乡愁。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
刘正国 《关于聊城本土音乐文化的调查总结》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