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增强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以生为本”是创新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以生为本 创新观念 变革方法 满足学生
  
  在许多地方,评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大多时候更注重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使用了多少现代化教育手段,老师的综合素质是否高等等。最令人遗憾的是,评价一节课有时会很偏激,认为以生为本就是课堂上问题连篇,热热闹闹,技术手段翻新,课件漂亮吸引人,因此导致一些语文课形式主义严重,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语文的特性,真正提高教学效益。最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听了两节不同的语文课,颇有感触。
  一节课是《为你自己高兴》,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一上课和学生作简单的交流后,就放了一段音乐,而后让学生回忆高兴的事情或时光,引入这节课。之后让学生看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谈感想,总结全文的写作特点,一切看来顺理成章,学生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课件也很漂亮、很吸引人,听课的老师们也啧啧称赞。但仔细想想,学生这节课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疑问,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需要。虽然课程进行得很顺利,实际上学生却没学到什么。
  另一节课是《长城》,这位老师先问学生有没有登过长城,然后放了一段北京八达岭的长城录像,简单介绍了长城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带学生到戈壁滩上去看看长城。之后让学生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留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就画下来,待会儿共同交流,包括生字生词。学生自己静心读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会自己不会的生字生词,教师抽查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这其中学生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学会了许多不会的字词),之后交流不懂的地方,包括不懂的词句,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问学生读完课文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学生说是长城的古老、险峻以及修建长城的不易,老师又问:“你们想不想读出课文的这些特点呢?”然后让学生用心体会、揣摩朗读的方法,再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不断鼓励、示范。最后,老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自己最有感想或最喜欢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读给同学听。老师告诉学生,今后读文章就要像这样静心读,把自己不懂的想办法弄懂,喜欢的画下来,写写感想,圈圈点点,留下思考的记号。整节课教师就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学”情,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能不能进一步让学生学到什么,能否挖掘学生较深层次的思想涌动,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都做了较好的设计,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但学会了许多新知识,在情智、合作、方法、能力等方面也有相应提高,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综观这两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只停留在表面的以生为本和较深层次的以生为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提倡以生为本,并不是提倡课堂越热闹越好,有时热闹的背后是肤浅;也不是学生喜欢就好,有时学生喜欢,但可能隐藏着许多哗众取宠的味道;有些老师上课赶时髦,新概念、新名詞一大堆,看着好像在极力体现新思想理念,但往往只停留在对其表面上的认识,实际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并不到位,并没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研究课课程和学生。
  以人为本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发展的指导理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愿望;就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和贴近学生实际;就是要在教学中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教学相长;就是要本着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与接班人的精神,倾注爱心,尽职尽责。因此,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与贯彻。
  在传统的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只重备课,忽视“备人”;只讲抽象理论,忽视人的具体实践;注重文本逻辑性,忽视人的发展需要。传统语文课的教学观念,存在“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是载体,课堂是中心”的倾向,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倾向。这种“三中心”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必定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感受,不顾及也不尊重学生的思考、想法和实际,更不愿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体验学生的需要与处境。这样的教学往往以抽象的概念满足学生的记忆,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的需要,忽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不仅难以激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而且还会因抽象与单调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学生不是容器,而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能力的主体。在语文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以生为本,首先就要使语文课教学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单向灌输”的教育形式最明显的一个弊端在于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真实感受,学生只是扮演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其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和尊重。在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自由交流的课堂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其次,要使“说教”转变为“启发”。《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中学生是一个思想较为活跃、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见解的群体,传统的说教只会造成学生对教师敬而畏之、畏而远之。所以,教师应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探究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思、悟、行。这样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个性差异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同,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差异,发挥学生所长,这样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两节课也告诉我们,教学改革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注重内涵,要把目标放在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新课标”“新理念”上,落脚在学生的提高上。以生为本,就应该在关注语文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情,研究学生的需要,包括学生的知识底子、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学生所疑,“给”学生所需,“启”学生所思,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新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关键词:个性特长 提高素质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经过几年的英语课题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近一年来对
期刊
摘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自然、宇宙、人生交汇而成美妙动人的一幕,精心描绘在春江花月夜这五彩纷呈的良辰美景所构成的人间胜景中。本文从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体现出的情感作了阐述,并对诗的特点作了分析。  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意境 情感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题,就题抒写,由融和的春天、宛转的江流、林间的花朵、空中的明月、静谧的午夜构成了令人倾心的良辰美景。诗依题生发,浩淼无垠的江潮与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培养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班主任作
期刊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所具备的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功能对调控和完善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当前课堂上出现的评价现象,如充斥课堂的廉价表扬、花样翻新的奖励方式、一味地迎合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期刊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利用阅读课以及课前、课余的时间开展读书阅读活动。  关键词:学生 阅读 钥匙 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如何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呢?在新课标的感召下,我经过几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目的是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
期刊
在汉字学家眼里,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其他拼音文字所没有的优势。低段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汉字的字理,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利用汉字的优势,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一、自主识字,创意多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段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又好表现自己,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学生学习知识的自我建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变式创新等学习方式。”数学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师生的互动,使我们的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让学生从“我要
期刊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实例,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方面,浅谈教师如何在备课时落实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确定目标 落实目标 检测目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杂文,这个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学习本单元,要反复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揣摩关键词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将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