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实例,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方面,浅谈教师如何在备课时落实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确定目标 落实目标 检测目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杂文,这个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学习本单元,要反复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揣摩关键词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将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的教学说明。
一、确定目标
1.课标摘引
(1)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课标分析分解
(1)生字词预习(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即便有很多字词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其含义,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也能猜出意义,不会对阅读理解课文造成障碍。例如“逼狭”,学生不能说出“逼狭”的意思,但根据“狭”字,理解不会偏差。但是作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仍然要求学生进行扎实的预习,课前查字典,标明注音,标注意思。
(2)作家作品了解
这一环节虽然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却是理解本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通过这一环节,也能提高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海洋中搜集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
课前布置充分预习,学生在搜集资料中了解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社会黑暗到极点的情况下,李大钊,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不悲观,不失望,不苦闷,不彷徨,对在艰难中前行的中华民族的命运,给出了光明的预言。可以说,本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剂强心针。
(3)朗读(教学重点)
学生需要在朗读中理解并归纳文章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并赏析文章语言,在朗读中把握并体悟文章感情。
朗读要求分两层。第一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这一层在学生查完字典,做好预习时即可达成目标。但是对于这样一篇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来说,还远远不够。第二层有感情的朗读才是本课追求的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只能是在对作家作品、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之后才能做到。所以,我把朗读作为贯穿45分钟的主线,让学生默读感知文意,朗读品味感情,自读赏析语言。总之,让书声满课堂!
(4)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本文通篇用比喻来说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如“道路”“境界”“旅途”等,既有本义,也有引申义、比喻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玩味,在品味中感悟本文洋溢的感情。學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要进行仿写,仿写应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必须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3.确定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划出生词,借助字典,标明注音,标注意思,积累5—8个生字词。
(2)自读课文,概括每段中心句,并通过合作讨论,归纳文章中心意思。
(3)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生动形象的语句评价其作用,并进行仿写。
二、落实目标
1.导入新课
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法,播放《我的1919》一段视频。那个年代,有太多中国人走到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顾维钧是,李大钊也是,让我们一同走进《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感受那份赤子情怀!
2.落实目标一
目标一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检测为主。我使用了两个检测方式。第一,朗读检测法。个别学生朗读,教师或其他学生纠正;第二,多媒体展示重点字形,学生进行填空。关键的步骤是在多媒体显示正确字形时可以拓展延伸,比如“绝壁断崖”的“壁”,同时出示“完璧归赵”,让学生比较并辨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然能够明白汉字字形的表意功能,音形义结合才是识记生字词最有效的办法,学习语文原来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最后,全班字正腔圆地朗读全文进入第二环节。
3.落实目标二
在正式进入文本解读之前,有一个走近作家作品的环节。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极强,这也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利用好这一环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目标二要求能概括每段中心句,最后归纳文章中心意思。这一部分,我是通过朗读法和讨论点拨法来完成的。本文共有五段,教师朗读并归纳第一段段义。其余四段,由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中的每人归纳一段,最后集合全组之力来讨论并归纳出全文主旨。要求每人在归纳段义之前,先将该段朗读一遍。最后教师提问点拨,总结完成目标二的学习。
4.落实目标三
(1)关键词句。完成目标二后,学生对作品的背景、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读课文,这时要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指导语气、停顿,学生能读出信念、读出勇气、读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第三个目标的学习。我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
如何理解“雄健的精神”?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其中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都能说出,是“像大江大河一样地冲破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举学生生活的实例,比如“登山”,过程是艰辛的,但登上山顶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却是愉悦的。从而结合文章,归纳出这种“趣味”是经历艰难险阻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乐观豪迈的人,才能领悟到这种乐趣。
(2)比喻句。因为在七年级上册,比喻是重点学习的修辞,所以,在这节课上,以学生寻找并品味为主,教师只作引导、点评。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教师点评要注意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以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仿写。通过前两部分的赏析句子,学生加深了对文章感情的理解:在民族艰难的时候,只有像大江大河一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无前,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过去是这样,今天也一样,玉树的地震、西南的大旱、王家岭的矿难,都一样需要“雄健的精神”。让学生当堂仿写一段鼓舞人心的话,写给灾区的人们,至少用到一个比喻句。师生同题,全班互评。
在这段仿写中,相信本文弘扬的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已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播洒进学生的心田。
5.课堂小结
历史如滚滚的江水,不断汇聚,势不可挡,带着梦想奔向前方。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挫折和艰辛,但是,雄健的精神依然需要。国家是这样,个人呢?人生命运难免有直有曲,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跨越吗?
三、检测目标
针对以上三个学习目标,设计课文检测题如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逼xiá 一xiè万里 阻yì 回环曲折
2.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义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2)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3.根据上下文,填写两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
艰难的国运要靠雄健的精神渡过,铺满荆棘的人生亦复如是。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生命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 。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雄健精神!
4.你的人生也一定经历了坎坷:一次考试的失利,一个朋友的误解等等。乐观的你经历之后也一定有些“冒险的美趣”,与我们一起分享吧!用你生花的妙笔写下来,我们一起倾听!(300字左右)
四、反思
最后,我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
1.得
我个人认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1)朗读贯穿45分钟。有自读,有齐读,有范读;有读书纠正字音,有读书作为过渡,有读书作为品鉴。这节课,学生真正是在读中触摸作者的脉搏。
(2)教师走下了讲台,走进了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本课设计无论是文段朗读、语言品析,还是句子的仿写,都有教师的示范。尤其是最后的仿写,师生同题,师生互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与学生一道成长、学习的同伴。
2.失
(1)因为要在起始年级强调字音、字形学习的方法,对于字形,举一反三,拓展延伸,用的时间稍微长了些。
(2)教师的示范,本义是融入学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性的自由发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确定目标 落实目标 检测目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杂文,这个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学习本单元,要反复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揣摩关键词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将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的教学说明。
一、确定目标
1.课标摘引
(1)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课标分析分解
(1)生字词预习(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即便有很多字词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其含义,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也能猜出意义,不会对阅读理解课文造成障碍。例如“逼狭”,学生不能说出“逼狭”的意思,但根据“狭”字,理解不会偏差。但是作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仍然要求学生进行扎实的预习,课前查字典,标明注音,标注意思。
(2)作家作品了解
这一环节虽然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却是理解本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通过这一环节,也能提高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海洋中搜集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
课前布置充分预习,学生在搜集资料中了解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社会黑暗到极点的情况下,李大钊,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不悲观,不失望,不苦闷,不彷徨,对在艰难中前行的中华民族的命运,给出了光明的预言。可以说,本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剂强心针。
(3)朗读(教学重点)
学生需要在朗读中理解并归纳文章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并赏析文章语言,在朗读中把握并体悟文章感情。
朗读要求分两层。第一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这一层在学生查完字典,做好预习时即可达成目标。但是对于这样一篇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来说,还远远不够。第二层有感情的朗读才是本课追求的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只能是在对作家作品、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之后才能做到。所以,我把朗读作为贯穿45分钟的主线,让学生默读感知文意,朗读品味感情,自读赏析语言。总之,让书声满课堂!
(4)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本文通篇用比喻来说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如“道路”“境界”“旅途”等,既有本义,也有引申义、比喻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玩味,在品味中感悟本文洋溢的感情。學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要进行仿写,仿写应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必须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3.确定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划出生词,借助字典,标明注音,标注意思,积累5—8个生字词。
(2)自读课文,概括每段中心句,并通过合作讨论,归纳文章中心意思。
(3)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生动形象的语句评价其作用,并进行仿写。
二、落实目标
1.导入新课
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法,播放《我的1919》一段视频。那个年代,有太多中国人走到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顾维钧是,李大钊也是,让我们一同走进《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感受那份赤子情怀!
2.落实目标一
目标一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检测为主。我使用了两个检测方式。第一,朗读检测法。个别学生朗读,教师或其他学生纠正;第二,多媒体展示重点字形,学生进行填空。关键的步骤是在多媒体显示正确字形时可以拓展延伸,比如“绝壁断崖”的“壁”,同时出示“完璧归赵”,让学生比较并辨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然能够明白汉字字形的表意功能,音形义结合才是识记生字词最有效的办法,学习语文原来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最后,全班字正腔圆地朗读全文进入第二环节。
3.落实目标二
在正式进入文本解读之前,有一个走近作家作品的环节。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极强,这也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利用好这一环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目标二要求能概括每段中心句,最后归纳文章中心意思。这一部分,我是通过朗读法和讨论点拨法来完成的。本文共有五段,教师朗读并归纳第一段段义。其余四段,由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中的每人归纳一段,最后集合全组之力来讨论并归纳出全文主旨。要求每人在归纳段义之前,先将该段朗读一遍。最后教师提问点拨,总结完成目标二的学习。
4.落实目标三
(1)关键词句。完成目标二后,学生对作品的背景、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读课文,这时要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指导语气、停顿,学生能读出信念、读出勇气、读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第三个目标的学习。我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
如何理解“雄健的精神”?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其中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都能说出,是“像大江大河一样地冲破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举学生生活的实例,比如“登山”,过程是艰辛的,但登上山顶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却是愉悦的。从而结合文章,归纳出这种“趣味”是经历艰难险阻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乐观豪迈的人,才能领悟到这种乐趣。
(2)比喻句。因为在七年级上册,比喻是重点学习的修辞,所以,在这节课上,以学生寻找并品味为主,教师只作引导、点评。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教师点评要注意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以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仿写。通过前两部分的赏析句子,学生加深了对文章感情的理解:在民族艰难的时候,只有像大江大河一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无前,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过去是这样,今天也一样,玉树的地震、西南的大旱、王家岭的矿难,都一样需要“雄健的精神”。让学生当堂仿写一段鼓舞人心的话,写给灾区的人们,至少用到一个比喻句。师生同题,全班互评。
在这段仿写中,相信本文弘扬的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已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播洒进学生的心田。
5.课堂小结
历史如滚滚的江水,不断汇聚,势不可挡,带着梦想奔向前方。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挫折和艰辛,但是,雄健的精神依然需要。国家是这样,个人呢?人生命运难免有直有曲,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跨越吗?
三、检测目标
针对以上三个学习目标,设计课文检测题如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逼xiá 一xiè万里 阻yì 回环曲折
2.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义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2)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3.根据上下文,填写两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
艰难的国运要靠雄健的精神渡过,铺满荆棘的人生亦复如是。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生命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 。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雄健精神!
4.你的人生也一定经历了坎坷:一次考试的失利,一个朋友的误解等等。乐观的你经历之后也一定有些“冒险的美趣”,与我们一起分享吧!用你生花的妙笔写下来,我们一起倾听!(300字左右)
四、反思
最后,我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
1.得
我个人认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1)朗读贯穿45分钟。有自读,有齐读,有范读;有读书纠正字音,有读书作为过渡,有读书作为品鉴。这节课,学生真正是在读中触摸作者的脉搏。
(2)教师走下了讲台,走进了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本课设计无论是文段朗读、语言品析,还是句子的仿写,都有教师的示范。尤其是最后的仿写,师生同题,师生互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与学生一道成长、学习的同伴。
2.失
(1)因为要在起始年级强调字音、字形学习的方法,对于字形,举一反三,拓展延伸,用的时间稍微长了些。
(2)教师的示范,本义是融入学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性的自由发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