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实例,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方面,浅谈教师如何在备课时落实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确定目标 落实目标 检测目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杂文,这个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学习本单元,要反复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揣摩关键词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将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的教学说明。
  一、确定目标
  1.课标摘引
  (1)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课标分析分解
  (1)生字词预习(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即便有很多字词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其含义,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也能猜出意义,不会对阅读理解课文造成障碍。例如“逼狭”,学生不能说出“逼狭”的意思,但根据“狭”字,理解不会偏差。但是作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仍然要求学生进行扎实的预习,课前查字典,标明注音,标注意思。
  (2)作家作品了解
  这一环节虽然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却是理解本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通过这一环节,也能提高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海洋中搜集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
  课前布置充分预习,学生在搜集资料中了解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社会黑暗到极点的情况下,李大钊,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不悲观,不失望,不苦闷,不彷徨,对在艰难中前行的中华民族的命运,给出了光明的预言。可以说,本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剂强心针。
  (3)朗读(教学重点)
  学生需要在朗读中理解并归纳文章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并赏析文章语言,在朗读中把握并体悟文章感情。
  朗读要求分两层。第一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这一层在学生查完字典,做好预习时即可达成目标。但是对于这样一篇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来说,还远远不够。第二层有感情的朗读才是本课追求的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只能是在对作家作品、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之后才能做到。所以,我把朗读作为贯穿45分钟的主线,让学生默读感知文意,朗读品味感情,自读赏析语言。总之,让书声满课堂!
  (4)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本文通篇用比喻来说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如“道路”“境界”“旅途”等,既有本义,也有引申义、比喻义,意味隽永,值得反复玩味,在品味中感悟本文洋溢的感情。學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要进行仿写,仿写应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必须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3.确定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划出生词,借助字典,标明注音,标注意思,积累5—8个生字词。
  (2)自读课文,概括每段中心句,并通过合作讨论,归纳文章中心意思。
  (3)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生动形象的语句评价其作用,并进行仿写。
  二、落实目标
  1.导入新课
  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法,播放《我的1919》一段视频。那个年代,有太多中国人走到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顾维钧是,李大钊也是,让我们一同走进《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感受那份赤子情怀!
  2.落实目标一
  目标一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检测为主。我使用了两个检测方式。第一,朗读检测法。个别学生朗读,教师或其他学生纠正;第二,多媒体展示重点字形,学生进行填空。关键的步骤是在多媒体显示正确字形时可以拓展延伸,比如“绝壁断崖”的“壁”,同时出示“完璧归赵”,让学生比较并辨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然能够明白汉字字形的表意功能,音形义结合才是识记生字词最有效的办法,学习语文原来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最后,全班字正腔圆地朗读全文进入第二环节。
  3.落实目标二
  在正式进入文本解读之前,有一个走近作家作品的环节。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极强,这也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利用好这一环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目标二要求能概括每段中心句,最后归纳文章中心意思。这一部分,我是通过朗读法和讨论点拨法来完成的。本文共有五段,教师朗读并归纳第一段段义。其余四段,由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中的每人归纳一段,最后集合全组之力来讨论并归纳出全文主旨。要求每人在归纳段义之前,先将该段朗读一遍。最后教师提问点拨,总结完成目标二的学习。
  4.落实目标三
  (1)关键词句。完成目标二后,学生对作品的背景、内容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读课文,这时要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指导语气、停顿,学生能读出信念、读出勇气、读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第三个目标的学习。我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
  如何理解“雄健的精神”?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其中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都能说出,是“像大江大河一样地冲破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举学生生活的实例,比如“登山”,过程是艰辛的,但登上山顶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却是愉悦的。从而结合文章,归纳出这种“趣味”是经历艰难险阻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乐观豪迈的人,才能领悟到这种乐趣。
  (2)比喻句。因为在七年级上册,比喻是重点学习的修辞,所以,在这节课上,以学生寻找并品味为主,教师只作引导、点评。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教师点评要注意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以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仿写。通过前两部分的赏析句子,学生加深了对文章感情的理解:在民族艰难的时候,只有像大江大河一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无前,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过去是这样,今天也一样,玉树的地震、西南的大旱、王家岭的矿难,都一样需要“雄健的精神”。让学生当堂仿写一段鼓舞人心的话,写给灾区的人们,至少用到一个比喻句。师生同题,全班互评。
  在这段仿写中,相信本文弘扬的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已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播洒进学生的心田。
  5.课堂小结
  历史如滚滚的江水,不断汇聚,势不可挡,带着梦想奔向前方。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挫折和艰辛,但是,雄健的精神依然需要。国家是这样,个人呢?人生命运难免有直有曲,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跨越吗?
  三、检测目标
  针对以上三个学习目标,设计课文检测题如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逼xiá 一xiè万里 阻yì 回环曲折
  2.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义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2)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3.根据上下文,填写两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
  艰难的国运要靠雄健的精神渡过,铺满荆棘的人生亦复如是。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生命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 。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雄健精神!
  4.你的人生也一定经历了坎坷:一次考试的失利,一个朋友的误解等等。乐观的你经历之后也一定有些“冒险的美趣”,与我们一起分享吧!用你生花的妙笔写下来,我们一起倾听!(300字左右)
  四、反思
  最后,我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
  1.得
  我个人认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1)朗读贯穿45分钟。有自读,有齐读,有范读;有读书纠正字音,有读书作为过渡,有读书作为品鉴。这节课,学生真正是在读中触摸作者的脉搏。
  (2)教师走下了讲台,走进了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本课设计无论是文段朗读、语言品析,还是句子的仿写,都有教师的示范。尤其是最后的仿写,师生同题,师生互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与学生一道成长、学习的同伴。
  2.失
  (1)因为要在起始年级强调字音、字形学习的方法,对于字形,举一反三,拓展延伸,用的时间稍微长了些。
  (2)教师的示范,本义是融入学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性的自由发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诗人把它同“到、过、入、满”等词作过比较,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为“绿”。原因就在于“绿”是反映色彩的,具有色彩美,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片江南春色,意味无穷。其他几个词语无色彩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此外,“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关键词:个性特长 提高素质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经过几年的英语课题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近一年来对
期刊
摘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自然、宇宙、人生交汇而成美妙动人的一幕,精心描绘在春江花月夜这五彩纷呈的良辰美景所构成的人间胜景中。本文从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体现出的情感作了阐述,并对诗的特点作了分析。  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意境 情感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题,就题抒写,由融和的春天、宛转的江流、林间的花朵、空中的明月、静谧的午夜构成了令人倾心的良辰美景。诗依题生发,浩淼无垠的江潮与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培养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班主任作
期刊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所具备的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功能对调控和完善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当前课堂上出现的评价现象,如充斥课堂的廉价表扬、花样翻新的奖励方式、一味地迎合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期刊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利用阅读课以及课前、课余的时间开展读书阅读活动。  关键词:学生 阅读 钥匙 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如何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呢?在新课标的感召下,我经过几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目的是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
期刊
在汉字学家眼里,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其他拼音文字所没有的优势。低段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汉字的字理,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利用汉字的优势,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一、自主识字,创意多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段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又好表现自己,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学生学习知识的自我建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变式创新等学习方式。”数学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师生的互动,使我们的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让学生从“我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