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稍稍具有现代世界地理眼光的人,都会看中上海,上海,它侧脸向东,面对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而背后,则是一条横贯九域的刀里长江,对于一个自足的中国而言,上海偏踞一隅:但对于开放的当代世界而言;它却俯瞰广远,吞吐刀汇,处势不凡。
——余秋雨
上世纪30年代
远在香港东京之上的金融大都市
上海,在近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史上都曾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十里洋场”曾一度商贾云集、投资风行,曾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国际化程度,都远在香港和东京之上。
如同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一样,上海曾经是中国和东亚的金融中心。“商人集则商市兴,财富集则金融裕”。在上海这个善于兼容并蓄的都会里,银行、钱庄、票号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曾经一度交相辉映,演绎羞经济屋檐下的化妆舞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登峰造极,形成了远近著名的金融中心,在远东首屈一指。
上海的金融业从外滩发源,当时的金融公司大多数在外滩背后狭长地带的马路上营业,贯穿这条金融狭长地带的江西路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旧上海,外商在此设立过几十家银行,国内银行最多时近二百家,所收存款额占全国总存款额三分之一以上。上海成为银行、外汇的总汇和货币发行的枢纽。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完全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龙头所在,上海金融银根的紧松,汇价的涨落,利率的变动,存银的多少,证券行情的上下,信用的张弛,一举一动都维系和左右着全国的金融行情、市场行情和经济局势,上海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金融中心。
2010,世界第六排名
全球金融中心的逐步确立
今天的上海依然是金融、财富、时尚、社交的天堂,在开发开放的浪潮中,上海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现其“东方巴黎”的迷人风姿。
随着“大浦东、大虹桥”发展格局的确立,世界级规模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一东一西两大战略规划,将成上海经济发展新引擎。“世博会”的顺利举办,有效升级上海的世界影响力,成为国际化新地标;带动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的新飞跃。
2009年上海GDP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一。根据过去十年经济增长率预测,未来,上海预期GDP净增量将超过伦敦和巴黎总和。
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额仅次于纽约,超过东京和伦敦,上海IPO金额与证券交易额一起双双位居全球第三,超过伦敦;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达4.35亿手,同比增幅210%,居全球之首。同时,上海金融增幅名列全球前茅。
2010年9月20日,在由伦敦商业智库Z/Yen完成的报告中,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鈿GFCI腓名发布,上海大步跨入前十行列,名列第六。
2010年4月7日“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在上海浦东发布,上海以528.8分列居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上海是中国内陆最密集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所在地,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性营运中心,如票据营业部、信用卡中心、资金交易中心等大都设在上海。
闪亮的地平线勾勒出这个繁忙都市的轮廓;外滩,上海的金融地带,隔岸见证着亚洲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的拔地而起;商店的橱窗引领人们感受巴黎、纽约的时尚;年轻人在这忙碌的都市里尽情挥洒青春。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正在追赶纽约、伦敦、东京和香港的步伐,逐渐成为世界的财富、金融中心。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是一种广博胸襟
1843年五口通商以后开埠的上海,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结合老上海的本土文化,慢慢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为了与“京派”、“杭派”、“港派”相区分,名曰:海派,这种提法普遍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这种城市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确立的,也正是这种自我认同成就了独特的海派文化。特点是海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今天,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在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更加彰显。上海成为外国人最多、也最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城市,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的陆家嘴体现了“上海速度”,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人数最多的文明嘉年华,东道主拿出1亿美元资助发展中国家参展,体现了“上海气度”。海纳百川的上海,处处体现着开放、包容、远见、激情、决心、执行力、规则意识。
在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之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流之士在这里和合共融。2009年来自广州的高端物业缔造者——星河湾带着激情踏上热土,搭建起充满梦想、财富、贵气、地位的华丽大舞台。从浦东星河湾到上海星河湾,为开放的上海式生活做出了新的注解。
——余秋雨
上世纪30年代
远在香港东京之上的金融大都市
上海,在近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史上都曾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十里洋场”曾一度商贾云集、投资风行,曾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国际化程度,都远在香港和东京之上。
如同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一样,上海曾经是中国和东亚的金融中心。“商人集则商市兴,财富集则金融裕”。在上海这个善于兼容并蓄的都会里,银行、钱庄、票号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曾经一度交相辉映,演绎羞经济屋檐下的化妆舞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登峰造极,形成了远近著名的金融中心,在远东首屈一指。
上海的金融业从外滩发源,当时的金融公司大多数在外滩背后狭长地带的马路上营业,贯穿这条金融狭长地带的江西路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旧上海,外商在此设立过几十家银行,国内银行最多时近二百家,所收存款额占全国总存款额三分之一以上。上海成为银行、外汇的总汇和货币发行的枢纽。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完全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龙头所在,上海金融银根的紧松,汇价的涨落,利率的变动,存银的多少,证券行情的上下,信用的张弛,一举一动都维系和左右着全国的金融行情、市场行情和经济局势,上海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金融中心。
2010,世界第六排名
全球金融中心的逐步确立
今天的上海依然是金融、财富、时尚、社交的天堂,在开发开放的浪潮中,上海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现其“东方巴黎”的迷人风姿。
随着“大浦东、大虹桥”发展格局的确立,世界级规模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一东一西两大战略规划,将成上海经济发展新引擎。“世博会”的顺利举办,有效升级上海的世界影响力,成为国际化新地标;带动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的新飞跃。
2009年上海GDP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一。根据过去十年经济增长率预测,未来,上海预期GDP净增量将超过伦敦和巴黎总和。
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额仅次于纽约,超过东京和伦敦,上海IPO金额与证券交易额一起双双位居全球第三,超过伦敦;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达4.35亿手,同比增幅210%,居全球之首。同时,上海金融增幅名列全球前茅。
2010年9月20日,在由伦敦商业智库Z/Yen完成的报告中,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鈿GFCI腓名发布,上海大步跨入前十行列,名列第六。
2010年4月7日“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在上海浦东发布,上海以528.8分列居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上海是中国内陆最密集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所在地,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性营运中心,如票据营业部、信用卡中心、资金交易中心等大都设在上海。
闪亮的地平线勾勒出这个繁忙都市的轮廓;外滩,上海的金融地带,隔岸见证着亚洲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的拔地而起;商店的橱窗引领人们感受巴黎、纽约的时尚;年轻人在这忙碌的都市里尽情挥洒青春。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正在追赶纽约、伦敦、东京和香港的步伐,逐渐成为世界的财富、金融中心。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是一种广博胸襟
1843年五口通商以后开埠的上海,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结合老上海的本土文化,慢慢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为了与“京派”、“杭派”、“港派”相区分,名曰:海派,这种提法普遍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这种城市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确立的,也正是这种自我认同成就了独特的海派文化。特点是海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今天,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在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更加彰显。上海成为外国人最多、也最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城市,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的陆家嘴体现了“上海速度”,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人数最多的文明嘉年华,东道主拿出1亿美元资助发展中国家参展,体现了“上海气度”。海纳百川的上海,处处体现着开放、包容、远见、激情、决心、执行力、规则意识。
在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之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流之士在这里和合共融。2009年来自广州的高端物业缔造者——星河湾带着激情踏上热土,搭建起充满梦想、财富、贵气、地位的华丽大舞台。从浦东星河湾到上海星河湾,为开放的上海式生活做出了新的注解。